在普通学校做中层干部是怎样的体验?
在普通学校做中层干部都很忙都很累,但是他们是学校的核心圈,也是校长的得力助手,校领导定期召开的行政会,决议学校大小具体事宜,参会的中层干部既有发言权又有表决权。
其次,学校每月发放中层干部操心补贴费,总而言之,学校做中层干部,辛苦着,忙碌着,但也很快活着,因为,他们终究亦是管理层,大小是个干部…
在普通学校做中层干部是怎样的体验?
这个我是很有发言权了。我做了28年的班主任,又做过5年的中层,个中滋味冷暖自知。职业上的追求因人而异,那就看你自己的职业规划是怎样的。反正班主任和中层都不好做。如果你很有野心,想一直做到校长,到政府机关部门去的,那就先从中层做起。因为上级提拔干部首先要有做中层的工作经历的。特别是男老师,更应该有事业心,如果只想做个普通老师,那会被人看不起的。另外,做中层确实让你有机会获得更多的提升空间,见识多广,能力提升很快。不过你的付出也会更多,比如上级部门的材料说要就要,加班加点是常态,碰到不配合的老师,不及时上交材料,你还得想办法去解决。如果是老教师,你还得陪小心去沟通,甚至还帮他做,否则耽误了工作,挨批评的是你,可谓吃力不讨好。到了年终讨论绩效的时候,很多老师只看到你一周才7,8节课,认为你课时少,工作轻松,没看见你的加班工作,说什么难听的都有,那时候你会觉得心里拔凉拔凉的,委屈的泪水只能往心里咽。还有如果你既是中层,又是教主科的,平时课时少,任务多,根本没有时间去研究教材,批改作业,辅导学生,非常考验你的教学能力,只能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批改作业,甚至应付,所以对教学质量是非常有影响的。要是碰到学校迎检工作,搞台帐,布置任务,补材料,开会,更是让你连喝水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更不用说搞教学了。我们学校有几个年轻人做了一段时间的中层后又退下来的,就是受不了这种节奏,不停的更换中层领导也头痛,所以我想退下来领导都不同意。不过近年来好一些了,现在评职称需要有班主任的工作年限,中层也等同于班主任,所以一些老师为了评职称,不想做班主任,也愿意去做中层,只是为了各取所需,而我两个职务都试过了,我是宁愿做班主任也不愿做中层的。因为我没有继续往上爬的野心,另外,做班主任是自己能做主,管好自己的班级学生就行,做中层只能听命于上级,对全校负责,责任心,压力更大。年纪大了,我受不了这种压力,所以为了身体好,我最终退下来,做了一个普通的班主任,如果有条件,我连班主任都不做,就做个普通的老师好了。希望我的经历对你有帮助。
在普通学校做中层干部是怎样的体验?
我是学校的副校长,是一步一步从普通任课教师到中层干部,再从中层干部走到副校长这个职位上来的。
说句实在话,我倒是挺后悔走上了“当官”这条路的,假如时光能够倒流的话,我宁可选择做一名普通的教师。
或许有网友说我是“嘚瑟”,错,这是我的真实感受。对这个话题,我想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仅供参考。
现在,学校组织中层干部竞聘的时候,报名者很少很少的。去年暑假,我们学校组织了中层干部竞聘,事前也进行了广泛宣传发动,但是报名的老师数量很少,大多数人对中层干部并不感兴趣。
什么原因呢?
学校的中层干部不同于企业的中层干部那样福利多多,待遇高高的。
学校本身就是清水衙门,工资都是地方财政承担的,逢年过节的福利标准也是按照省里工会印发的文件执行的,每人每年的福利费不得超过2000元。除了工资和正常的过节福利之外,其他的任何补贴都是禁止发放的,比如加班费、职务补贴、服装等等,非常单纯和干净。
就连单位公务招待用的茶叶、水果、瓜子、糖果等,都是禁止购买和报销的,可以这么说,发给学生10000元钱都没有任何问题,发给老师1分钱都是违规的。
普通老师如此,作为兵头将尾的中层干部也是如此,与普通老师的待遇完全一样。当然,也有不一样的地方:
开会的次数多,工作压力大,加班的时间多,两头受气。好在被别人称呼的时候姓氏后面有一个“主任”,好像找到被尊重的感觉。
在市场经济时代,很多人比较市侩,出力不讨好的事情,没有多少人愿意去做,宁可不要那个虚名,也不愿意多付出。
作为普通教师来说,工作其实是很单纯的,两点一线(家里-学校-教室),完成了教学任务,啥事也没有,心里很肃静。
从中层干部这个群体成长起来的校级领导,也没有多大吸引力。在这个政治生态严明的时代,制度的笼子扎得紧紧的,监督机制也是非常规范的。莫伸手,伸手必被捉。几年一次的纪委巡视,公开的信访投诉举报渠道,即使手中有一定的权力,也不敢随便滥用,否则手里的饭碗就可能被砸掉了。
当然,不排除有些不知道利害的人在寻租公权力,使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只能说这些人是带着镣铐跳舞,随时都有可能被引爆的。
我们省有些地方实行了校长职级制,校长、副校长可以发职级制工资补贴,据说,一把手的职级制工资高一些,副校长的职级制补贴比班主任高不了多少的。这还算好的,多多少少还算有点职级制补贴,更多的地方连职级制补贴也没有,校级领导也和普通教师一样,只拿工资和正常的过节福利。
有网友可能会说:我信你个鬼!绩效工资,校长们、中层干部们都拿大头呢!
对这种质疑,我实事求是说句公道话:这种情况可能确实在某些学校里面存在的。但是,据我了解,我们这个县所有的中小学,都不存在这种情况的。相反的是,绩效工资都向一线教师倾斜,向班主任倾斜,从没有向中层干部倾斜,向校级领导倾斜。在校级领导内部实行绩效工资,对这个群体所扣的工资进行重新分配,与普通教师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为什么会后悔走上“从政”之路呢?1、“从政”影响教学业务的发展。
我的教学业务是非常好的,并且我也喜欢研究业务,喜欢和学生们在一起。但是“从政”以后,手头更多的是“公务”,需要拿出很多的时间去处理这些事务事,调课是经常的,很多时候备课都备不充分。
有心少教几个班或者不教课吧?现在全网的一线教师都在嚷嚷着“校长、副校长为什么不带课?教育部门关注到了这种“民愤”“民意”,纷纷下文,要求校长、副校长必须带课,中层干部就更不用说了。
在实际工作中,鱼和熊掌是不可兼得的,顾了上课,可能就会耽误公务,顾了公务,就会影响教书。如果自己一直是普通教师的话,省却了太多的琐事、烦心事,一心一意把精力用在教学业务上,或许早已经成为名师了,什么副高级、正高级职称都不在话下。
2、“从政”只能是先人后己,为他人做嫁衣。
我们学校在评优树先,在绩效工资发放等方面都是优先向一线教师特别是普通教师倾斜的。在荣誉和利益面前,领导干部是退在后面的。
相反,为了推出优秀的教师,领导干部们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充分酝酿讨论相关的制度和办法,在制定制度的时候,从来不会把自己考虑进去,都是为普通教师考虑。领导干部并不是傻,因为大家都知道,只有公平公正公开,学校才会风清气正,老师们才会干事创业的,否则的话,老师们心有怨言,积极性何在?单位怎么能发展呢?
有时候,静下来想一想,自己工作忙忙碌碌,获得的还不如本本分分当个老师好呢!
唯一的好处就是,当中层干部和领导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实现自身的价值而已。
您觉得在学校当个中层干部好不好?欢迎留言和评论。
我是松子说教育,一个耕耘在教学一线的老师,从专业的角度评析教育,分享不一样的教育认知,期待在评论区看到您的留言和评论~~
在普通学校做中层干部是怎样的体验?
赶紧撤,别入坑,我就是干了中层,现在后悔死了😭,上去容易下去难,唉!
我是2013年参加工作,2016年下半学期刚一开学,校长便找我谈话:“张老师,学校政教处现在缺一个副主任,经过我多次的观察,觉得你比较适合这个职位,想提拔你做政教处副主任,你有什么想法?”此时的我听到校长的话,内心早已惊喜不已,因为之前听老教师们说他们评职称的时候,一个主任拿出了很多他们没有见过的证书来和他们竞争,最后这个主任轻松取胜,获得了指标。所以他们就跟我们灌输了这样一个思想:近水楼台先得月,做管理人员评职称更容易!听到校长的话,我怎能不激动?这是我的春天来了呀!我赶紧掩示了一下内心的激动,然后对校长说:“我先试试吧,不行的话您再换人。”可校长立马说道:“不行,干了就要一直干下去,你再想一想。”那我还能说什么,就赶紧表态道:“好的校长,感谢您的提拔,我一定全心全意的把这项工作干好。”随后,学校召开了全体教职工大会,进行了提名和投票,其实就是走一个过程,我也顺利的成为了学校的政教处副主任,可没想到,这只是噩梦的一个开始。
刚搬到政教处办公室,学校的办公室主任正好碰到了我,笑呵呵的对我说:“又一个掉进坑里的。”听到主任这么说,我内心感到不妙,但又不知道为什么,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只好尴尬的笑了一下。
可随后不久便印证了主任所说的话,上级的各种任务布置下来,学校各种应接不暇,这些都需要我们这些管理人员去做,各种材料(方案、过程性材料、总结等),加班加点;临时报表上报,说吃就端,周五快下班时布置,周一上午下班前让交,屡见不鲜,加班加点;精神文明建设档案,文明城市创建档案,绿色城市档案,文明校园建设档案,特色学校创建档案等等等,加班加点;单位常规档案,部门档案……感觉自己一年的生活在年前就已经被安排好了,领导堪比演员中的经纪人呀!
如果说平常加班,周六日加班也就算了,可是自从干了中层连寒暑假也没有正常的休息过,一句话:只要上级不放假,我们就别想有假期。
暑假谋划开学工作、教师节庆祝准备工作、排练教师节节目、开展暑假志愿者活动、家庭体育锻炼活动等;寒假进行教师考核、谋划新学期各种工作、外加寒暑假中层管理人员值班。总之,隔三差五就得到学校去,甚至活儿来了,一连几天就没有空闲,天天到学校去,领导动动嘴,我们跑断腿,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我们这么辛苦,能够获得相应的补偿,那中层也是不错的选择,可现在,事实并非如此。随着单位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单位不允许发补贴,中层加班没有加班费,晚上和节假日值班没有补助费;职称指标、教师评定都要求向一线教学人员倾斜得兼任班主任,中层在这个方面不占优势;另外由于管理工作占据了一定精力,做课题,讲公开课,参加各种比赛的投入比不上专心教学的教师,获取荣誉的势力自然就弱,再加上我们县各个学校职称指标的分配,完全是按照评定制度打分,靠业绩说话,从事中层时间越长的人越处于劣势。想找校长说说情,校长也不敢给你办,因为指标好几年才给一个,美其名曰:退二补一(同一年学校退休两个老教师才给一个相应的职称指标)哪会那么巧,正好有两个一起退休呢,所以僧多肉少,老师们都盯着呢。偶尔得一两个工作先进证书,那可都是拿血汗换来的,比整几个课难多了。加上年底绩效考核,中层一般都处于劣势,领的绩效工资也没有大部分老师多,我的切身体会就是没有干中层之前,我一年下来获得的各种证书比干了中层之后要多的多,绩效工资也比干了中层之后要多的多,现在反而少了,找谁说理去?憋屈死了!
当然,做中层确实锻炼人,配合,组织,调控,几年下来,个人综合能力突飞猛进,这也是一种收获吧。建议家里有条件的人,还是干个中层比较好,有很好的晋升空间,反之,还是老老实实的干好本职工作,多出时间锻炼锻炼身体吧,毕竟我们也有妻儿老小,也需要养家户口,对吧?
在普通学校做中层干部是怎样的体验?
碰上好校长,体谅你的付出,还值得。如果碰上一个只知道追求自己政绩的校长,那就惨了,费力不讨好。
在普通学校做中层干部是怎样的体验?
利弊都有,整体看还是利大于弊。
本人做中层已经8年,办公室主任兼党办主任,可以说直接接触的就是书记校长,完全承担了学校承上启下的桥梁。说不累那是假的,校长和书记都不会直接布置工作给教职工,大框传达给你,然后自己细化分配下去,这其中的组织、分配、协调、沟通就完完全全的由你把控,而领导只要看最后的结果,可以说做好了成绩是学校的,领导的。做不好,责任你要扛着。老师不理解就会让你上下不讨好。这也是最难和最大的弊端。
但好处也很多,中层比普通老师站高了一个平台。当老师时,你认识的也几乎限定于普通老师,接触中层都少,更不用说各校校长及更高的领导。而中层接触的基本都是各校中层,来往的多了,很多校长也会对你有印象。学校有检查组到,大多中层会陪同,接触更高一级的领导机会也多。开阔眼界的同时,接人待物方面也有很大成度的提高。语言谈吐,文案写作都会同步提升,对自己整体的完整度是利处多多。
职称方面其实也是有帮助的,中层的工作量并不少,私心不重的领导给中层的分一般是高于普通教师,低于班主任,有些从中层起来的校长还会把中层和班主任调到同样的分数。
中层说好当也好当,说难也难,但有机会还是应该接受中层工作,这也是教师这种限定朋友圈职业里唯一能扩大圈子纬度的途径。(社会关系不算在这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