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元店生意为什么不长久?

今天刚去2元店买把十字螺丝刀,将家中所有房门上松动的螺丝重新拧紧。

我也心知肚明,好货不便宜,便宜没好货,就拿这把十字螺丝刀来讲,家中论年到头使用不了几次,何必买价格昂贵的正品呢?2块钱的东西用坏了扔掉也不可惜,只当是一次性使用的产品。

大家对2元店的所售商品,由起初的好奇、新鲜和盲目购买逐渐恢复了理性消费。当然这种现象已经在网络购物上重现,不少人出于对网上五花八门的小商品价位便宜点击购买,邮来后又用处不大而成家中摆设。

我以为2元店生意大不如以前,但成为解决老百姓生活中一时所需的日用商品,方便又实惠,脚一抬去2元店,所以还不至于关门倒店。

2元店生意为什么不长久?

提到两元店我还是比较有感触的,想当年这可是红遍一时的好生意,可是如今满大街上却再也难以见到两元店的身影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下面我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两元店的兴起和没落史!

两元店在国内最早兴起于一些沿海的南方城市,由于物美价廉,品种繁多,它涵盖了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它的主营范围包含了日杂百货、奇趣玩具、各种彩妆、饰品镜梳等等商品,甚是有很多你想象不到的商品有时候也能在这里买到,最主要的是它的全场商品全部只卖两元,而这也是最吸引人的地方。

这种两元店一般都开在人流量比较大的商业街或者是市内的一些繁华路段,它们一般都会在商店门口不间断的循环播放一些提前录制好的比较诱人的广告语:“本店和各大厂商联手清理库存,凡店内所有商品全部两元一件、两元一件……!”“来瞧一瞧看一看,本店商品全场两块,全场两块,快来选购吧!”“……两块钱算个蛋,权当吃了一包方便面……!”……

诸如此类诱人的广告语加上繁华街区众多的人流,这些两元店铺里一般都是人满为患,老板在店铺四周会装上监控,以防止有一些混水摸鱼、顺手牵羊的人,店里面一般都雇有员工,专门负责整理货品和照看顾客,而老板或者老板娘便只用守在出口处清点货物数量并且收钱了。在从众心理的作用下,一般人进店基本上不会空手而归的,因为这里面的品种太多了,再说价格又不贵,只有两块钱,于是进店的顾客基本上都会选上一些东西的,而有的人甚至会选上一二十件。

后来这种经营模式很快的便风靡全国,从南方传到了北方,于是一些有头脑的人便专门注册了这样的公司,然后全国各地遍招加盟商,这些加盟商如果要使用人家的品牌便需要缴纳一定的品牌使用费,这些费用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并且你第一次的货源也是公司给你配好的,当然这最少也是要几万块钱的,我的一个朋友就曾经开过这样的一家两元店,说实话前几年的时候生意确实还不错。

朋友的店铺开在我们县城里面最繁华的十字路口,店铺面积不大,也就三十多平米,由于位置较好,所以房租也比别的街道贵,他当时每年的房租是五万块钱,店铺里雇了两个服务员,每个服务员当时的工资每个月是一千五百块钱,朋友店铺每天的营业额基本上都能保持在两三千块钱的样子,遇到星期六星期天或者其他节假日,营业额可以达到五千多块钱,两元店卖的所有商品进价从一块钱到一块四五的都有,饰品类利润相对大点,一般进价最贵的也就是一块二、一块三,日杂玩具类的利润低点,进价多在一块四五,总体平均拉下来的话利润可以在百分之三十以上,因为有一部分的正常损耗。

每个月下来,朋友店铺的总营业额基本上可以达到十万元左右,那么毛利润也就是三万多块钱,除去房租、水电费、员工工资等基本开支,朋友每个月下来可以纯赚两万多块钱,一年到头夫妻俩人赚个二十多万,这样的生意在我们这个小县城里也算是不错的了。如果生意一直这样稳定下去的话,这样的生意还是可以的,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店铺周围又陆续的开了两三家这样的两元店,于是营业额便被慢慢的分流了,从原来的每天两三千块钱降到了一千多块钱,每个月算下来总营业额少了三四万元,毛利润当然也随之下降,但是基本的开支却没有减少,所以后面的两年朋友夫妻一年到头也就只能赚十几万块钱了!

而这还没有完,随着每年的物价成本提升,朋友发现好多产品的进价都在逐渐的上涨,涨幅虽说不大,一毛两毛的涨,但是对于靠以量取胜的两元店来说,这一点点的涨幅却是致命的,这也就意味着他的利润被无形中压低了,如果说以前的利润可以达到百分之三十的话,现在却只能达到百分之二十多了,加上后来服务员的工资也涨到了两千元一个月,房租也涨到了每年七万块钱,朋友算了一下账,一年到头他们夫妻基本上没有赚下什么钱,相当于白忙活了一年。

于是朋友只好压缩开支,两个服务员只剩下了一个,后来干脆不要服务员了,但是其他的支出却是无法降下来的,这样下来一年到头还是没有什么钱赚的,所以后来朋友只好转让了店铺,改行做了其他生意了!

总结:从朋友开两元店的亲身体验我总结了一下,曾经风靡一时的两元店之所以会逐渐的没落,甚至消失不见了,无非是以下几个原因:

1.失去了以量取胜的优势:

由于开两元店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所以在它的巅峰时期大量同质化店铺的出现在无形之中会分去了不少的目标人群,因为各家销售的产品种类都大同小异,即便是花形不同,但是作用都差不多,所以顾客在哪家买东西都差不多!

2.日益上涨的经营成本:

我们都知道两元店是一个以薄利多销、以量取胜的经营模式,但是随着每年的正常通货膨胀,不管是货物成本、以及人工成本、还有房租成本都在不断的提高,即便是在销量不变的情况下,利润都是呈下降趋势的,更何况销售额却因为同质化店铺的增多而日益下滑!

3.没有大量回头客户的长久支撑:

我们都知道两元店的商品价格确实便宜,但是质量也同样让人堪忧,许多人买过这样的产品之后,却没有很好的体验感,特别是一些两块钱的彩妆类产品,如唇膏、睫毛膏、粉饼、眼影、唇彩……,很多都是一些小厂家生产的,质量无法保障,还有许多的插座之类的电料产品,偶尔用一下还行,长期用的话,安全让人担忧呀!所以回头客越来越少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以上这三点都是两元店所无法克服的致命缺陷,所以这也就注定了两元店的生意不会长久!

2元店生意为什么不长久?

我都做了六年了,算不算长久呢?

抖音头条上人均收入百万,现实中,总理都说了,有六亿人月入一千元。拼夕多这么火?直接就说明了我国其实穷人还是很多的,所以,便宜始终都是买家的第一考虑。

2元店这个概念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已经有了。到现在也有快三十年了。这还不算长久吗?至于说那些开两元店做不久的,并不是2元店本身的事情,而是他们自己不会做。因为做生意本身就是九死一生的事情。

好比说开饭店的,你去统计一下,你就会发现百分之八十的饭店都干不过一年。那你是不是可以问饭店为什么不长久?

当然,这几年受到了网购的冲击,加上房租的上涨,确实是比以往要难做了一些。我现在已经转移阵地,到一些较为偏远的镇上去开店。镇上的房租便宜,人流更为集中,村里的一些老人和小孩子还不太懂得上网买东西,所以生意还过得去。

当然,2元店生意再怎么好,收益肯定也是高不到哪里去的。但是2元店可以吸引人流,人流是非常宝贵的。我目前就是用2元店来吸引人流,然后在旁边有一个门面是做文具玩具日用百货的自选店,另一边是奶茶店。

通过2元店吸引人流,然后发放奶茶店的优惠券,联合做活动, 通过奶茶店和百货自选店挣钱。当然,2元店本身也是在营利的。从来没有说做不下去的。

2元店生意为什么不长久?

2元店是近些年来才出现的廉价商品店,这些店的货品都来自厂家处理的产品,价格极低、质量不高、有实用价值。以一件商品来说,进价也就三、五角钱,卖两元钱利润还是满不错的。

那为什么2元店会不长久呢?本人认为其原因就是这么几点:

一、每件商品是有不小的利润,但都是日用工业品,不是消耗品。买了一回就不能买第二回了,保证不了有回头客源。

二、每天卖出的产品数量有限,本来就是微利,在销售量上还不多,就很难有大的收益。

三、近几年的房租、人工不断上涨,加大了销售成本,经销量上不去,就会形成赔本赚吆喝的现像了。

2元店生意为什么不长久?

前几年,镇里的大街小巷,路边摊点,到处都有两元摊,两元店,他们的宣传也很有特色,两块钱,不算多到不了马来新加坡,两元钱,不算贵,交不了水费和电费。两元钱能买一件商品确实不贵,可是这两元钱有时候你买的不是商品,而是无尽的苦恼。

我和朋友去汪疃赶大集,看到大集上有两元摊,朋友拉我进去看看,我没买什么,他看中了一个插排,从外观来看,没有缺陷,如果买正品的话,最少也得30多吧,在这里两元钱一个插排,而且摊主信誓旦旦的保证,坏了可以换新的,就这样,我的朋友花了两元钱买了一个插排。

回到家里,他要做米饭,正好刚买的插排排上了用处,他把电饭煲插上以后,他就出去买菜,本以为买完菜回来,米饭也熟了,再炒一份菜,就可以开饭了,等买完菜回家一看,一屋子的烟,他打开门窗,等烟散尽了,再一看插排已经被烧的面目全非,电饭煲也不知什么原因也烧了,更可气的是,电表也烧了,这一次的损失好几百块钱。

等到下一次赶大集的时候,我们去找摊主理论,摊主的态度非常不错,二话不说,又给了一个新的插排,至于其他的损失,摊主概不负责任。

两元摊的所有商品,都没有质量保证,大部分都是残次品,这样的商品怎么能有回头客?既没有回头客,也没有质量保证,更没有好的口碑,这样的两元店还能存在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必删)

2元店生意为什么不长久?

二元店从卖的东西上看,就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卖二元,除了成本场地费人工费,还要有定的利润,随便那个消费者都清楚,二元店买的东西,质量普通偏差,在外面打工的临时用下可以,要是住家户,根本就不可能买这类货,只有茶碗,杯盘还可以用一下,其余的都太劣质,只有一次性使用的份,多用几次都不行,所以二元店只能打一🔫换个地方,生意也就很难长久!二元店的归宿是消亡。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