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重点、普通班”真的有必要吗?分层式教育是否可取?
分"重点班"、"普通班",我以为有必要,有的孩子天赋聪明老师课堂上所授知识,一遍就领会,有的孩子再怎么刻苦认真学习,考试成绩就是上不去,另外还有一种孩子天生就不是学习的那块料。
在班级里学生之间无意中形成了,学习好的学生和成绩好的在一块玩耍,差生与差生结伴自寻取暖和安慰。尽管义务教育不允许学校分重点班普通班,但是部分中学静悄悄在高中校园内开办几班少年初中班,还有的学校在初三冲刺阶段将年级里各班差生调整出来,编成另外班级,用心良苦,好意绵绵,无非是想给本地方重点高中输送优质生源和留住好的学生。可想而知,分层次式教育迫在眉睫,当然可取!
“分重点、普通班”真的有必要吗?分层式教育是否可取?
没必要
从教育的发展观来说,没必要。
第一,有违教育公平,这个有点唱高调,事实就是如此。
第二,这种分法,即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也限制了老师的积极性与创造力.
第三,事实证明如此两个例子,第一是已故北京数学特技级教师孙维刚,22是所普通中学,经过孙老师6年的调教,最多时候一个班有20多人被清华北大录取。这说明没有差孩子,差孩子也可以成大才,而分班分层就是给人分三六九等,是严重伤害自尊的做法。
第二个例子就是新加坡的教育改革,重点改革“根深蒂固”的分流制度:
成绩好的人可以进入最棒的学校,未来很有机会出国留学、获得一流公职,表现不好的则会进入技职体系,政府也没有终止这种筛选的模式……
新加坡改革可以说是对自己实行几十年的分层教育的反思,名校的信心明显比较好,但幸福指数却不高,成就的比率虽高,带来问题也多。
不希望我们走人家弃用的老路,这是教育部门应当重视的课题。
“分重点、普通班”真的有必要吗?分层式教育是否可取?
我觉得“分重点、普通班”有必要。
刘铭是我们学校今年毕业的学生,初二期末考试时,他的成绩在班上是第一名,但在全县排名到了200多名。到了初三,班主任老师找他谈心,说:“以你的成绩,初三毕业考安乡一中是绝对没有问题的,但要想进一中的重点班就存在很大的问题了,如果你能继续努力,并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我相信通过一年的时间是有可能考入一中重点班的!”刘铭很听话,从此开始更加发奋,今年毕业时果然考到了全县第四十多名,顺利地进入了安乡一中重点班。
如果没有重点和普通班之分,也许刘铭就不会如此用功,就不会在中考时超越自己很多。因此我觉得分重点、普通班能促进学生努力学习,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分重点、普通班还能照顾到学习能力有差距的学生如果把全部的学生都放在一起,那么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则累得不行。分班后老师可以根据班级的整体水平采取不一样的教学方法,合理掌握教学进度。比如我们安乡一中就是同一个老师既教普通班,又教重点班,但老师上课时会采取不同的教法,让每一个学生在一堂课中都有收获。
如果不分班,老师讲一个知识点的时候,有一些反应特别快,或者我们称之为聪明的学生,早就听懂了,甚至当老师提问的时候,他可以做到举一反三。而有一些同学还处于懵懂状态,压根就没听懂,这其实对于老师来说就是一个很难的选择,是继续往下讲或者再讲的深一点,把这个知识点剖析的再透彻一点,还是应该返回去再重新讲一遍,让那些没有听懂的学生再学习一次。所以分班对于学生的学习是有帮助的。
当然,重点班和普通班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常德市一中每年都会对学生进行一次全面的考察,如果普通班的学生很优秀则可以进入重点班,反之,重点班的学生如果学习退步很快,就会流入普通班。这对于学生其实也是一种促进。
结语:虽然分重点班和普通班看似对学生不公平,实则是对学生的一种保护。我是@微课堂桃子老师,欢迎大家关注、点赞、评论+转发。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或者问题可以在下方留言。
“分重点、普通班”真的有必要吗?分层式教育是否可取?
先说我的观点:很有必要!再说原因:
1、先天因素。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何况人乎!人的智力水平、大脑组织架构、接受事物能力本就不同,所以人才会有所区别。针对于学生的教育,也不例外,有些学生天生就是学习的料,什么知识稍一接触,就理解;老师稍作讲解,就懂;自己稍一复习,就会。而另一些学生,天生就对学习不感冒,吹牛聊天、玩,脑子反应快,一说到学习,就歇菜!
这个现象怨不得谁,这就是人的天性,也就是人们口中说的先天智力因素。
2、后天因素。同一天出生的孩子,先天智力因素本就不同,加之后天的教育培养环境又完全不同,就会造就出两种完全不同的孩子。有些孩子出生于书香门第、身世显赫家庭,从一出生起,接触的人、受到的教育,就是完全不同的,那么其自身的发展也会很快,就像歌手高晓松,几进几出清华门,不是说他有清华大学的校门钥匙,而是家族的地位让他入清华如回家。同样的,出生偏远山区、家境清贫家庭的孩子,从小踏实肯干或完全放任,谈极好的教育,那是不可能的。
3、孩子自身能力。有些孩子就是学习能力强,天生的学霸,学习能力不仅强、学习速度也快;而有些孩子,学习就是学不懂,理解力差,很吃力。
这样的两种孩子,在幼儿时期甚至小学时期,区别并没那么明显,等到了中学阶段,学习任务繁多、学习难度加大,他们的区别,就显而易见了。一批学习能力极强的孩子和一批学习能力很弱的孩子,将他们放在一起教学,在中学阶段来说,已经不科学,谁等谁,谁理解谁,最终,孩子痛苦不说,教师教的也很累。
遵从天性,这是人的生存之道。不说孩子,大人中,有环卫工,同样有博士后,不是要去歧视岗位或曲解人,而是生而为人,各有各的道。让一个博士后去扫地,别说大材小用了,也对不起国家的辛苦培养啊!所以从国家的长远人才储备计划来说,中学时期分快慢班,有必要。
所以,我支持分班,依照孩子的个性施行教育教学,快班的快一点,难一点,这批人,将来就是国家的科技人才;慢班的慢一点,简单一点,孩子也没那么痛苦,将来专长做某行,也是一种生存之道。
各行其道,尊天性,本乃万物平衡之法则也!
“分重点、普通班”真的有必要吗?分层式教育是否可取?
二三十年前就是这样的。小学到了五、六年级就分重点班、普通班,初中和高中分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学校里又分重点、普通班。比如我是八十年代初考入县第一高级中学。当时全县招了二百四十个学生,分四个重点班,另四个班是城区招的,是普通班。高考的时候,重点班大中专录取率在百分之八十以上。普通班仅仅考上了十几个中专。在我班有一个插班生,是县委副书记的侄子,连中专也没考上。从这个例子来看,并不是你进了重点学校,进了重点班你就学习上有进步。这和个人智力、勤奋度、学习习惯等有莫大的关系。
后来,为了教育公平起见,各地在中小学取消重点、非重点的班级或学校划分。但在现实中,哪个学校好,那个班级好,虽然不叫重点,学生还是上里面挤。而在一个班里呢,教师其实还是分层次教学的。简单的问题提问差生,复杂你的问题提问优秀生;差生考试考及格教师就表扬他,优秀生考不到优秀分数教师就批评。
其实,教育表面上的平等是做给人看的,并不是真正的平等。当今教育界,现实中的重点校、普通校是存在的,家长心知肚明。但中小学分重点班、普通班是禁区,是不允许的。但我认为在初中、高中的毕业阶段将学生分重点、非重点班,是有利于教师的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业水平的。
“分重点、普通班”真的有必要吗?分层式教育是否可取?
我是多年的教师了,说心里话:不用管学生的人数多少,一定学生的学习情况存在着差异,所以分班对于学习基础好的学生确实有促进作用,对哪些相对差点的学生学习上打击也小一些。只要不是老师的配备出现问题,分班还是有好处的。但是大多为学校在分班的时候往往教师的分配有问题:特别是那些担任基础较差的班任课老师的不负责任和没有压力的思想,就往往毁了一帮子学生。所以我希望任何学校不要分班。只有不分班老师才可以公平竞争,学生才可以得到相同的待遇。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