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聚会,为什么好多人都叫不来?

刚刚高中毕业时组织了一场同学聚会,大家全部去了,近年来又陆陆续续的组织了几次,但每次到场的都寥寥无几。大家难得聚上一次,为什么好多人都叫不来?而且还有各种理由。

5月12号老同学聚会刚刚举办过,我在筹备组任务是负责打电话逐个联络同学,落实参会人数,就此话题深有体会。

有的同学有自卑情绪,认为混的不如人意,低人一等,沒有"脸面"见老同学。

有的同学性格使然,对分别多年的老同学没有感情可言,态度十分冷漠,"从不参加此类聚会"一口回绝。

有的在单位一官半职,为人傲慢,官腔实足,以出差、开会等冠冕堂皇之词给予拒绝。

有的同学聚会之日正逢家中遇大事,的确不能出席的。

当然,少数同学未来参予留下遗憾,但是,并不影响相聚同学们的热情。同学分别多年后欢聚一堂有说不尽的痴心话,有道不完的同窗情,激动啊,感慨啊,使每位在坐的老同学一下子重回当年的从前。老同学是彼此的缘分,值得你我一辈子珍借……

同学聚会,为什么好多人都叫不来?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说说两年前我闺蜜去参加一个同学聚会的事吧。

当时,关系还不错的同学通知她去参加一个聚会。

我闺蜜当时问有哪些人参加?同学告诉她有哪些同学,还有几个老师,所以请的同学是以前既没有不待见老师,也没有不被老师待见的。闺蜜也没多想,就去了。

去了之后才发现,那个叫她去的当老师的同学,因为想调学校,调到其中一个老师现任校长的学校去,想请那位老师吃饭,但是只请一个老师又怕尬聊,就多叫了几个同学。

任校长的那位老师,好久没见这几个同学了,于是就一个个询问同学们现在的发展。有在银行的,有在华为的,有在公安局的,有在国家电网的。

我的闺蜜当时正在做境外保险,也就这么说了,也并没有指望着找在场的谁去买。

因为这位老师以前还蛮有魄力的,我闺蜜就和老师表达了几句以前对老师的尊敬之情。

结果,尴尬的一幕来了。当老师同学一起拿起酒杯觥筹交错的时候,那位老师自豪地拿着酒杯挨个儿地给同学敬酒,说“我带的学生都不错,有银行的,有华为的,有…”说到我闺蜜的时候,直接绕过去了,酒杯直接敬到了下一个同学,老师继续说“有当警察的。”

当时闺蜜很尴尬地笑了笑就过去了,后来对我吐槽:“怎么?我做境外保险很丢脸吗?很说不出口吗?我是找他买还是怎么了?”我轻轻地拍了拍被当成炮灰的闺蜜,心里无比同情她的遭遇。

现在的同学聚会大致分几种:

一种是像闺蜜碰到的这种,其中两人有利益牵扯,请一群人当陪聊、当炮灰撑场面的;

一种是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过得好、嫁得好,纯炫富,搞包场的;一种是突然想起初恋情人,想组织个聚会,制造一下机会的;

还有一种可能稍微来得有仪式感一点,就是母校多少多少周年校庆这种,大家都出力,经济上AA。

如果是第一种给别人撑场面的聚会,大家都有各自的圈子,自然大家都不怎么感兴趣。

要么小孩有课,要么父母生日,要么亲戚家吃酒,扯一个由头,节约精力和路上时间不说,还能有效避免像我闺蜜一样的尬局。

如果是第二种晒优越生活的,混得不好的同学当然不愿意去给别人压箱底。

不管是事业上、经济上、伴侣上不如别人,都不想在那种场合成为一个突兀的存在。还有的人婚姻失败了的,更是不想去给自己找心虐。

如果是第三种想起初恋情人的,让我突然想起电视剧《王贵与安娜》。

安娜听说老相好回来了,想见一见,于是和大家一起组织起来了一场饭局。我想这种聚会叫不来的,多半是家眷不让来的。

最后一种校庆款同学聚会,相对来说可能进展得轻松一点。

其实真正关系好的,平时就走得很近很勤,用不着靠同学聚会这条渠道去维系感情。

而没有共同话题的,就算聚在一起也没有话说,大家最开始都相互加个微信,后来可能也就流于点赞之交了。

可能更搞笑的是,过不了多久,你再找人家讲个话,弹出信息,对方开启了朋友验证,这就呵呵了。

陪一群内心寂寞的人狂欢,不如和三五知己一起吃顿火锅。人一生能有三五个知己能够陪自己放肆、听自己吐槽、有共同话题,就很不错了。

现在很多人也想明白了,生活已经很艰辛,就不要再去参加一些无效的社交,给自己凭白添堵了,朋友贵精不贵多,有那么几个,一起闹着一起笑着,随便掰指一算都惊叹:“哇,我们认识了十年诶”、“哇,想不到我们居然当了二十年朋友”,每每想到一个人的人生有几个这样的十年、二十年,而这段岁月中有你真好,就行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