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哪些独特的下葬方式?

你见过哪些比较独特的下葬方式?(请怀着尊重的心理来答题,拒绝血腥,拒绝语言暴力!)

闺蜜的母亲几年前肺癌去世了,葬礼并不是在殡仪馆举行的,而是在一艘轮船上,葬礼的全过程让人难以忘怀。

生活中我见过最多的下葬方式就是土葬和火葬,几年前在闺蜜母亲的葬礼上,我见到了另一种独特的下葬方式,打破了传统的“入土为安”观念,真正实现了“人从自然中来,又回到自然中去”

闺蜜母亲去世后遗体在当地火葬场火化完,并没有直接埋在墓地里,而是按照她母亲临终前的遗愿,选择了海葬的方式。

当时殡仪馆司仪在火化结束后,给闺蜜推荐了很多墓地套餐,价位不菲。当闺蜜表示想要海葬时,司仪告诉闺蜜如果想要海葬得排队预约,因为这种新型的下葬方式刚引进市场时间不久,参加海葬的人也特别多,在预交完订金之后,需要排队等待。

于是在6个月后,闺蜜给我打电话,告诉我她母亲的海葬仪式终于轮到了,希望我也能参加她母亲的葬礼,送她母亲最后一程。

在殡仪馆和市殡葬事务服务中心的组织下,我们乘船从哈尔滨前往大连,在大连湾黄海海域,举办了这场海葬。

在我们老家一直是土葬模式,“入土为安”的想法在心中根深蒂固,所以当闺蜜告诉我会把她母亲的骨灰撒向大海时,最开始我心里是无法接受的。毕竟人死为大,中国人讲究落叶归根,只有把遗体深埋土中,才能最终归回“根”,骨灰全部撒入大海,化为乌有了,那以后清明祭祀时该如何吊念故人呢?

在庄严肃穆的音乐伴奏声中,礼仪人员现场宣读了海葬祭文,在场所有的家属默哀。仪式结束后,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闺蜜从骨灰盒中将她母亲的骨灰小心取出,将鲜花和骨灰慢慢装入降解罐,缓缓撒入大海。

事后我还是忍不住问闺蜜,为何一定要选择海葬呢?如果是土葬或者火葬,清明时节还能拜祭一下逝去的亲人们,至少还能留下点什么念想。海葬看似潇洒,骨灰全部回归大海了,以后后代子孙想要吊念长辈该怎么办呢?

当时闺蜜怀中抱着她母亲的空空如也的骨灰盒,声泪俱下地对我说出了选择海葬的原因,听完后让我沉思了很久:

1、闺蜜的母亲不想给儿孙添麻烦。如果把骨灰埋入墓地里,虽然每年都有人来给自己扫扫墓,拜祭一下。那十年、二十年后,还能一直有人过来拜祭吗?墓地管理20年一续费,如果不续费就会面临着被挖坟掘墓的危险,儿孙又能帮着操劳多少个20年呢?

2、闺蜜的母亲祖籍是山东人。嫁到东北后已经很久没有回过山东老家了,人越到老年越是有种“认祖归宗”的想法,选择海葬,其实也是希望自己死后能随着大海“飘”回故乡。

3、闺蜜的母亲年轻时也特别喜欢旅游,以前生活的故土也背靠大海,所以对大海有着一种特殊的情结,用海葬的方式,也是希望能了了母亲心愿。

什么是生态葬?

近两年生态葬越来越流行,闺蜜母亲的海葬就是属于生态葬的一种。不同于土葬和火葬,生态葬更显示出了一种文明的殡葬之风。

而生态葬主要是为了解决传统殡葬的问题而衍生出来的环保型殡葬形式,主要倡导保护环境,绿色殡葬。它主要以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资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安葬骨灰或遗体,使安葬活动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我们都知道火葬后购买墓地来安放骨灰,墓地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最便宜的也需要好几万。但是生态葬的费用却远远地低于火葬费用。

在湖南长沙福寿苑陵园就推出了新型的生态葬——景观墙葬。

根据长沙的殡葬事业工作人员介绍,长沙福寿苑推出的景观墙葬,占地面积约39平方米,墓位一共有132个,单个墓位占地面积只有0.3平方米,极大程度地节约了土地成本。

为了让更多人能够接受这种新型的生态葬礼,在丧葬费用上,墓园给予了很多优惠政策。传统葬式起价起步价最少得1万多,而像树葬、墙葬价格都在1万元以下。

闺蜜母亲这个海葬费用才花了8000多,跟30000元一平米的墓园相比,已经便宜了不少钱,而且还省去了每年的墓园管理费。

所以,相较于传统的墓园形式,生态葬不仅节约土地,办理费用上也经济实惠。

除了海葬,还有哪些独特的下葬方式?

如今,除了树葬外,还出现了花坛葬、草坪葬、天葬、钻石葬、太空葬、海葬、烟花葬等新型的殡葬方式,这些都被称为绿色殡葬。

1、花坛葬。

顾名思义就是把骨灰埋在花坛中,但一般花坛里种的大多数都是小松树。把骨灰坛放在花坛下,让其自然溶解,这种安葬方式充分利用地下空间,除去基础建设用地,可达到“零占地”,实现真正的环保节地。

2、钻石葬。

又称骨灰钻石,指的是将被火化的人骨灰转变成“晶莹的钻石”,从而实现了让最亲爱的人“真正永垂不朽”的目的,这个在国外比较流行,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现在有些不法分子打着骨灰钻石的旗号骗人。

3、海葬。

海葬是先把尸体火化,再把骨灰撒向大海。骨灰撒海冲破了传统的“入土为安”观念。人从自然中来,又回到自然中去。海葬是继土葬以后的又一次重大改革,海葬有利于节约土地,发展经济,有利于移风易俗。

民间下葬有哪些禁忌?

在咱们国家,丧葬礼仪繁琐又富有深意,在以前农村,亲人们下葬是有很多讲究和注意事项的。虽然现在殡葬形式越来越新颖,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多讲究了,但是有些丧葬习俗还是需要我们去特别注意一下的。

1、无论选择什么样的下葬方式,一定要选择一个好日子。所谓“人死比天大”,所以一个好的日子无论是对死者还是对生者来说都特别的重要。在民间,下葬的时辰会影响整个安葬的进程,选择一个适合安葬的日子也能让逝者走的更加心安。

目前海葬需要预约,而且预约时间特别长,所以如果想要进行海葬仪式的,也要根据家庭具体情况来决定。

2、如同出葬摔丧盆一样,下葬时手捧逝者骨灰盒的一般来说都是直系亲属里的男性,比如丈夫、长子、长孙,在没有男性直系亲属的情况下可以让妻子或女儿等捧骨灰盒下葬。

3、人死为大,病人在即将病世的时候,守在旁边的亲人掌握时机让其闭上眼、合上嘴,防止七窍出血,断气以后赶快用温水擦拭身体,趁热穿上寿衣,意在让其干干净净的走。

4、下葬时除了要讲究时辰,亲属的衣着也要得体,不能穿过分艳丽的衣服,红色是最大忌讳,同时如果是怀有身孕或者身上来例假的女性不能参加葬礼,且要避开。

5、下葬后不能立刻立墓碑,一般要等3年后才能立碑,如果父母双方一人去世也不能立碑,必须等到双方都去世后,合墓立碑。

6、在下葬前,需要停灵3天,这3天亲朋好友需要前来为亡者哭丧,同时准备好下葬时所需要的一切物品,切记不允许猫狗进入灵堂靠近逝者遗体。

结语。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人终有那么一天,我们不用过分的去担忧。

活在当下,活好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

你见过哪些独特的下葬方式?

张老汉留下遗言,死后葬在自家老宅院中!儿子遵从,远走他乡!

张老汉是村里唯一的外姓,祖母当年外嫁,在他祖母生下两个女儿和他父亲不久,祖父因病去世。在婆家,生活没了依靠,祖母带着孩子们回了娘家。

在村里,张老汉家没有族人,红白喜事的随礼,还是随着祖母娘家一族。到张老汉这儿,祖母的族人几乎已经不把他家当成族人。

张老汉住在胡同的尽头,他的邻居家,按亲情算起来,还是祖母的侄孙,按理说,这关系还算是最亲的!

可是,自打张老汉的舅爷爷下世后,邻居,也就是他的表弟,就开始欺负他家了。

祖母回娘家后,父母把紧挨着主房的三间偏房给了这孤儿寡母居住。偏房和主房是“共山”,住了两代人!

张老汉成年了,在翻修房子的时候,他的表弟出了难题,让他把房子的基础,后退三尺,留出一个胡同。也就是两家的房子再不能紧挨着了,本来,张老汉家的房子是刚好三间的,这样退三尺,再盖房子的尺寸就缩小很多了,没法盖了!

房子已经推倒,表弟阻拦,不后退,不让挖地基。

张老汉家已经四代单传了,那时,儿还小,他只好忍气吞声,踯躅不敢言。房子尺寸小些就小些吧!

从开始到结束,表弟一直在刁难,地基不能挖得比他家深,房脊不能比他家高等等!

张老汉也知道,表弟是嫌弃他家占了他家祖宅,是外来户!哎!人在人情在!

在张老汉儿子十几岁的时候,表弟家院子里有颗大杏树,结的硕果累累,儿子眼馋,偷偷爬到墙头摘了两把,刚好被表弟发现,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拿着棍子就打,儿子跌落墙下,摔断了腿!

等张老汉得到消息赶回家的时候,表弟还在拿着棍子敲打儿子,儿子看到父亲后,昏死过去!把张老汉心疼的怒发冲冠,夺过棍子就打,表弟用手一挡,把手指敲断了一个!

这下,两家的仇恨加深了,也公开了!再也不像从前,遮遮掩掩了!

张老汉出大门要经过表弟的门口,另一边是死胡同。表弟拉土把自家门前垫的很高,不让张老汉家的雨水污水流经门前,每次下雨,张老汉家院子里是汪洋一片,这些水无处可排!

张老汉没办法,只好在院子里挖了一个大坑,每到下雨,就挑着担子,往外挑水!

有一天,表弟家养的一个小猪崽跑到了张老汉家院子里,掉进那个水坑,淹死了!

表弟得理不饶人,非让张老汉赔他一只大猪。那时,一只大猪的价钱可是半年的收入。张老汉托人给表弟说情,情愿两倍猪崽的价格,还是说不通。

最后,表弟出了损招,不赔也行,条件是,那只猪崽不能捞出来,就在那个坑里,放半年!

这不是明显让死猪臭人吗?这日子还让人过吗?这不是欺负人吗?谁让村里只有他一家姓张啊!他和表弟家这情分,旁人谁也不愿多说,谁也不愿帮一个外姓!

在张老汉儿子上高三那年,表弟修楼盖屋,竟然打起那三尺胡同的注意,要占用扩建,和张老汉房子“并山”,理由是,这地方本来就是他家的!更可恶的是,表弟还把大门向前移动了一尺,本来九尺的排前路,只剩下八尺!这还让人走路吗?!

张老汉和表弟生了这么多年气,也生够了,生怕了!他一直告诫儿子,鸿鹄不恋雀巢穴,要走出去,别再回这受气窝!

张老汉为忍一时之气,同意表弟占用三尺胡同,前提是,排前路还保持原来的九尺宽!

表弟是铁了心的欺负人,就在他挖大门地基的时候,张老汉阻拦他,被表弟使劲推了一下,张老汉跌坐在地上,“髋骨骨折”了!

这种骨折,不好治,得手术治疗,需要一大笔费用。儿子马上要高考,张老汉决定不手术,保守治疗!为儿子的将来节省一点钱!再说,儿子住校,暂时瞒着他。

等儿子高考完回到家,才知道父亲已经躺在床上快俩月了!儿子气怒,要去拼命!

张老汉喝住儿子,你不值当和那畜生拼命,这一关,我是过不去了!你不能留你娘一个人再受气!等我不在了,你就挖个坑把我埋在咱家院子里,村里人,是指望不上了!我要看着那个畜生什么时候遭报应!听话!最后听我一次话!把我埋了后,带着你娘走吧!这儿,始终不是咱们的家!

一个月后,张老汉含恨离世,儿子办完父亲后事,带着娘离开了这个伤心之地!

把坟墓修在生前住过的宅院里,这是张老汉积攒了一生的怨气所决定的遗愿!把妻儿支走远乡,了无牵挂,我就是做鬼,也要和你斗!这是弱者无耐的抗争!

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你让我身心受辱,我让你活着痛苦!

很奇怪吗!我觉这这种埋葬方式一点儿也不奇怪!

[共山]——两家房屋共用一堵墙。

[并山]——两家房屋的墙,紧并着,没有缝隙。

你见过哪些独特的下葬方式?

尸巾

早在几千年前,人们就开始使用布巾包裹尸体下葬。如今,这在欧洲又流行起来。不过,这样下葬并不便宜,使用尸巾可能要花近1000美元。

树葬

一些棺材设计师还要更大胆。这种棺材中包含了腐植土和种子。当树开始生长时,它会破(棺材)顶而出。在这个意大利设计理念下,死者得到下葬,同时为树棺中的树提供养料。不过截至目前,这因为受到意大利法律限制而仍然只是个理念。 塔葬:

是藏族最高的安葬方式,只有活佛高僧级别的人才能享受的,死后尸体用盐吸取水份,用白布裹着置入翁中,生成舍利子。天葬:就是人死后由亲属搬运到山顶,涂抹上酥油让秃鹫吃。水葬:人死后把遗体放在竹筏上,让竹筏随水飘。火葬和土葬就不用说了吧。

你见过哪些独特的下葬方式?

我上小学时,家附近有个老太太去世,老人有一口保存了很多年的大棺材,每年自己掏钱请人上一道大漆,经常嘱咐儿子,死后要用那口棺材土葬。

后来因病去世了,不知道她儿子怎么想的,居然把老娘送火葬场烧了。

那口棺材木料很值钱,有个古玩商想买,儿子一直跟对方砍价,想多卖点儿,古董商雇车来拉的时候出了车祸,忙着协商赔钱的事,把买卖暂时放下了。

那儿子当时五十岁不到,身体一向清瘦,不知怎么就中风了,半边身体不能动,儿媳妇害怕了,竭力劝丈夫不要卖老娘的棺材,后来把骨灰盒放进棺材,运回老家悄悄葬了,那儿子后来走路腿一直画圈,一只眼睛看不见东西。

你见过哪些独特的下葬方式?

你见过哪些独特的下葬方式?

前面有朋友的回答谈到了西藏的天葬葬俗,但以为天葬太有名了,很多人都以为西藏的葬俗只有天葬。其实天葬葬俗,有可能是西藏所有葬俗中出现最晚的一种。在此之前,西藏还有土葬、水葬、崖葬、树葬、火葬和塔藏的葬俗。

土葬曾是西藏历史上最高等级的葬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变成了最低等级的了。

您去山南琼结旅游一般都会去到历代藏王墓,这些墓葬之中埋葬的都是吐蕃王朝时期的赞普和陪葬的大臣。另外,西藏历史上著名高僧米拉日巴,在他尚未皈依之间,家中曾是当地富商,从他父亲的遗嘱上看,当时他父亲也是选择了土葬的形式。这就说明,至少在佛教前弘期,只有王族贵戚和富商巨贾才有能力采用土葬这种葬俗。

而现在,土葬则变成了一种被人摒弃的墓葬形式,一般只有患天花、麻风病,或者死于凶杀、偷窃以及暴死者,才会采用。而且,葬俗简单不过是挖坑深埋,不封不树,也没有什么祭祀仪式。

水葬因为需要生活区域附近有江河径流,一般在河流丰沛的地方比较多,例如藏南、藏东、林芝地区采用。

这些地区山高沟深,土地资源紧张,采用土葬方式更为奢侈,因此先民们因势利导,借用河道资源来处理前辈遗骸。从目前保存的资料看,水葬仪式较为简单,一般就是将尸体清理干净,用白布包裹背至河边,有的整体抛入河中,便算完成。有的需要将尸体分解,投入河中。

因为存在水葬的习俗,很多人都将藏族不吃鱼归结于此。但准确的说,这个答案没有错,但不完整。因为按照史料记述,藏族对水生动物的敬畏由来已久,甚至有可能要远于水葬藏俗的产生时间。在佛教尚未来到西藏之前,原生的苯教是一种自然多神崇拜,对天、地、山、河、石、树,都有崇拜祭祀。他们认为水中有一种称为“鲁”或“龙”的神,水生动物都是他的子民,如果谁冒犯了“鲁”神便会生麻风病。

据说,松赞干布的曾祖父仲念德如赞普,娶了塔波美女琛萨鲁杰为妃,但奇怪的是本来美艳无双的王妃,到吐蕃生活一段时间后,美貌急速衰减。百般治疗均不见效,仲念德如很着急,便亲自询问王妃。

王妃说道:“在我家乡有一种食物,我从小到大一直都在吃,可是到了吐蕃后吃不到了,不知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

仲念德如马上命人取来,王妃服用后不久再次明艳照人,赞普心中奇怪,便偷偷窥视,不成想看到王妃在用油烹制一种蛙(一说是鱼)。仲念德如心情郁闷,得了麻风病,最后被封在一座活死人墓中。藏地民歌曾这样唱到:“仲念王陵在象达,名为圆形活葬墓”。

崖葬也是西藏的一种传统藏俗,因为同样需要地形的配合,在西藏地区分布也不算广泛,其中,吉隆县的崖葬比较有名。

一般来说,采用崖葬需要实现请僧人卜算地点和时间,出殡前一天,请人在山崖上清理路径,再将尸身背入石洞中,有用棺木成殓的,也有直接用白布包裹成型的。一般会将尸身摆放成盘腿打坐的姿势,并放置食物等祭品。最后,封闭洞口,并将背尸小路毁去。

崖葬同样是一种地域性的传统藏俗,现在已经极难见到。

这种藏俗,只有藏地东南,海拔较低林木资源丰富的地区才有。这也很好理解,羌塘、阿里地区一棵树都没有,自然也不会发展出树葬的风俗。

当有亲人故去后,将尸体清理干净,用木箱装殓或白布包裹好,放置于选定的大树枝杈上,或事先装好的木架上。有的民族采用树葬后,会在三年后将亲人遗骨捡回祭祀,我目前尚不清楚藏族是否有这种传统。

火葬在西藏的历史也很悠久,但通常情况下是二次葬的一个环节。或者说是某种藏俗的一个组成部分。

一般来说火葬之后,亲人会将骨灰收殓起来,埋入土中或投入江河,所以,亦可以将其看成是土葬、水葬的一个部分。

还有一种情况是高僧去世后,会进行火花,然后再将其骨灰装塔保存,这就是塔葬了。还有一些高僧火葬后的骨灰,被混合其他材料用来制作“擦擦”保存。

塔葬是西藏目前最高等级的葬俗,它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佛陀释迦摩尼时期。

相传释迦摩尼圆寂后,弟子将其火化,获得了很多晶莹剔透的五色舍利。这些佛门至宝被分别建塔供奉,塔葬传承由此开始。

西藏地区的塔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肉身塔葬,另一种便是骨灰塔葬。

最后一种,就是最为大家津津乐道的天葬了。

天葬,藏语称为“恰多尔”,意为“喂鸟(秃鹫)”,来源于佛家灵魂不灭和轮回往复的思想,将自己的肉身做为最后一次布施的物品加以奉献。

很多人都去看过天葬,但那不过是整个葬俗的最后一个组成部分,在此之前,还有一整套仪式需要履行。首先,亡故者的家属要去寺里请僧人来做超度法事,另外一些人则将尸体清洗后,按照初生婴儿的形状弯折捆扎,表示亡者像胎儿一样转生。在放置遗体时,忌用床或垫子,而是用土砖承托。

当出殡时间算出后,背尸人由僧人引路,围绕煨桑堆顺、逆时针各转三圈后离开。出殡后,家人立刻清扫屋子,将垫放尸体的土砖、垃圾和扫把扔到十字路口,人们相信这样亡灵就不会再找到家门。

丧葬仪式结束后,藏族还有“七期荐亡”的习俗,即逢七天要做佛事纪年,这种逢七祭祀的传统很有可能是受到了汉地风俗的影响。同时,一般家人去世后,亲属一年内不参加娱乐活动,也忌讳在众人面前直呼亡者的名字。

亡者的周年祭祀是整个葬俗的最后一个仪式,藏语称为“龙却”。届时,除了请僧人来念经祈祷外,家人还会摆下盛宴邀请亲友前来,欢庆亡者已经投胎转世开始了新的人生。

因为涉及亡者,我就不上图了。我个人认为围观葬礼是对亡者不尊重,尤其某些著名的天葬台旁,围观者大呼小叫,喧闹非常,没有一丝哀悼敬重之意,只有开了眼界的猎奇之心。

中国是一个讲究“礼数”的国度,孔子有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换个身份想想,如果是你,你是否愿意自己亲人的葬礼上,如此喧嚣?我没有道德审判的意思,只不过如果再有人前去,最好肃穆静默,至少这种“以身奉献”的葬俗值得我们尊敬。

历史尘烟漫漫,细节楚楚动人,且让我为您一一展示!我是头条号藏地读行,欢迎您的关注。

你见过哪些独特的下葬方式?

在成都的酒吧遇见一个瑞士女孩,契合的交谈浪漫的深吻,在第二天早上,却从女孩身上得知了一种最浪漫的下葬方式。但是,这种下葬方式,却让我直呼不能接受,最终,我们两人选择了分手。

那是在2018年的秋天,刚刚离婚的我孑然一身,在成都深红酒绿的夜晚选择了一个小酒吧,想要用酒精麻痹自己。

几杯酒下肚,却刚好看见,两个大块头的黑人正和一个白人女孩拉拉扯扯。因为以前在部队里呆过,养成了路见不平一声吼的习惯,最见不惯这种事儿。于是,立即凑了上去,用蹩脚的英语说: Get out ,or I will call police.(走开,否则我就报警了)

不料他俩人却说: Fuck off. Don"t make trouble for yourself.(滚开,别给自己找麻烦)

我一脸的不屑,掏出了手机晃了晃。那两人刚想动手,我却瞬间使出了部队里的擒拿术,几招就将两人放倒。两人见不是我的对手,又看见我确实已经掏出手机正在报警,于是,望着我说了几句我听不懂的话就跑了。

接着,我就用蹩脚的英语和那个女孩聊了起来,随后,得知了这个女孩来自瑞士,新婚的丈夫刚刚车祸去世,一个人到中国来旅游散心。顿时,我就有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我也讲出了我的经历和失败的婚姻,两人也越聊越投机。

最后,我们连喝了几杯酒,气氛也变得越来越暧昧,女孩将嘴凑了过来,我也吻了下去。最后,在酒精的作用下,我们去了附近的酒店。那一夜,蓉城的月光,吹动了城市的车马来来往往,也吹来了异域湿润的海风和甜甜的糖,甜甜的爱情就这样晃动在甜甜的芙蓉帐。

第二天一早,这个瑞士的姑娘却早早地起了床,然后摸了摸脖子后,显得非常慌张,询问我是否看见过她的一条项链。

我当时还有点疲惫,睡眼惺忪地说:不就一条项链嘛,待会儿逛街我重新给你买条新的。

这个女孩却着急得快哭了,随后告诉我:那条项链是独一无二的,因为是用她丈夫做的。我愣了一下,足足过了三秒钟,才从头脑中。明白过来,随后磕磕巴巴的问:用你丈夫做的是什么意思?

随后,女孩解释道:在瑞士,有一种葬法就是将爱人的骨灰做成钻石,然后镶嵌成项链或者戒指佩戴在身上。

我听完之后,顿时惊讶的瞬间苏醒,随后又感叹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同时,也感到了一股毛骨悚然的恐惧感。

也正是这样,我迅速起身,最后,迅速帮她在枕头下找到了那条项链。同时,也感到了两个不同国家之间的风俗礼仪和习惯,最后,礼貌地请她吃了饭以后互留了联系方式就分开了。

把爱人的骨灰做成钻石随时带在身上,在觉得浪漫的同时,也觉得这样的下葬方式,带着对死亡的豁达以及对纯真爱情的追求。但是,这样的下葬方式,各位小伙伴们,你们真的能接受吗?欢迎一起讨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