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大爆炸,特朗普、法国、黎巴嫩三方博弈,各有什么盘算?
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发生大爆炸,对于当地人来说这是一场巨大的灾难,然而对一些大国来说,这却是谋求各自利益的绝佳机会。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法国总统马克龙以援助之名高调介入黎巴嫩事务,特朗普虽然没有具体表态,但是有迹象表明他也在寻找机会出手,至于黎巴嫩方面则在极力避免大国介入当地政局的情况发生。
马克龙的阳谋马克龙这次的行动过于高调、张扬,明眼人一看都知道法国是想重返中东。
这些年来法国一直致力于欧盟一体化发展,再加上美国大搞霸权主义吸引了绝大部分国家的注意力,这使得法国在国际上的存在感大幅降低。
然而今年的疫情迫使法国不得不改变其国际政策,去尽可能提高法国的国际影响力,谋求法国一个国家的利益。
一方面,在疫情之下欧盟各国都只考虑各自利益,光一个经济救助方案就迟迟无法谈拢,且各国对待疫情的态度也不一致,还有一批国家只想混好处,不愿意付出。这都使得法国意识到不能指望欧盟了,法国必须以独立国家的身份重返国际政治舞台。
另一方面则是,今年以来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频频退群,而且做出了许多损害盟友利益的事情,也让法国意识到美国这个盟友是越来越靠不住了。正所谓求人不如求己,法国必须亲自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这时候恰巧黎巴嫩发生了大爆炸,这使得法国看到了机会。在目前来看,法国是对此事表现得最积极的国家,不仅第一时间输送援助物资,而且其总统甚至取消了休假,连夜赶往黎巴嫩。
马克龙在黎巴嫩受到了当地民众的欢迎,人们纷纷向他请愿,甚至还搞出了一个联名请愿书,希望由法国托管黎巴嫩10年。虽然马克龙没有对此进行表态,但是他也表示会要求黎巴嫩政府进行深刻改革,并在多个涉及国家内政的方面给予清晰回答。
马克龙这属于表演过度,已经暴露了他想插手黎巴嫩内政的目的。他之所以会这么做,是因为法国和黎巴嫩拥有很深的渊源,且两国关系密切,法国可以通过黎巴嫩为跳板,插手中东事务。
这样做有两点好处,一方面,我们都知道中东盛产石油,法国的最终目的也应该就是盯上了中东的石油资源,希望能控制一部分石油来满足法国的需求,这样才不容易受制于人。另一方面,法国可以通过此举来增加其在国际社会上的话语权,它代表的不再是欧盟的法国,而是法国人的法国。
不过由于马克龙过于急切,对自己的意图毫不掩饰,可能最终会适得其反,使得其计划泡汤。
特朗普的阴谋在黎巴嫩大爆炸发生后,特朗普的第一反应是对外宣称这是袭击。当时我以为他只是一贯的说话不经过脑子,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毕竟那个画面换谁看到了都觉得应该是遭受了袭击。
可是当我看到了一条新的消息后,我开始怀疑特朗普是有什么阴谋。近日,网上开始流传一段关于黎巴嫩大爆炸的视频。根据这段视频显示画面中出现了疑似导弹状的物体,命中了港口仓库。而实际上这段视频是被慕改了的,原视频是一位刚好在现场附近的记者记录下来的,原视频中根本就没有类似导弹的东西出现。
是什么人、又是出于什么目的,做出了这个假视频呢?我觉得特朗普的嫌疑是最大的,因为这样他才可以将发生在黎巴嫩的大爆炸定性为袭击。一旦这样定性,美军便可以找理由介入黎巴嫩政局,甚至可以武力占据黎巴嫩,就像他们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做的那样。
我这样怀疑并非毫无依据,根据英国天空新闻网报道,美国正在大量囤积各类弹药。美国军力世界第一,武器装备数目庞大,它又不缺弹药,干嘛要大量囤积?这明显是想动武。
而且动武符合特朗普的利益。
首先,一旦出现战事,他便有理由宣布大选延期,这样他背后的财阀们便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来运作,为其挽回竞选劣势。
其次,一旦出现战事,他便可以以总统的身份宣布进入战时状态,获得远超平时的权力。这样他可以做一些他平时做不了的事情,比如说打压陷害对手,又或者终止对自己的调查,销毁对自己不利的证据。
第三,他可以通过此举来转移美国国内的注意力,缓解自己的压力。
第四,以美国的军力那是胜之不武,一旦赢了,必然会使一些美国的民族主义者欢欣鼓舞,进而将选票投给他。
那么有人可能会说,就算特朗普想动武,那为什么是黎巴嫩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黎巴嫩够小够弱。因为特朗普动武只不过是为了大选获胜的一种手段罢了,这可是要烧钱的事情,因此必须要将一切控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不愧是商人总统,真会算计)。其实特朗普一直都还没有确定好目标,结果这次黎巴嫩却主动将机会给他送上门,特朗普必定会好好利用这次机会。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猜测,不过特朗普动武的可能性确实很高。如果要说会出现什么变数,那就是在他选定的目标上了。
黎巴嫩的挣扎黎巴嫩方面也不是傻子,大国企图介入其内政的意图非常明显。虽然黎巴嫩是一个小国弱国,但这并不意味着她就会任人鱼肉了。
首先黎巴嫩方面拒绝了就爆炸事件展开国际调查。这样最大程度的避免了被外国势力干预,毕竟所谓的国际调查是根本没有真相的,其结果会依据大国的需要而填写,其后果便是黎巴嫩成为了大国案板上待宰的鱼肉。
接着黎巴嫩政府宣布从三个方面对爆炸事件进行调查:1、爆炸物是如何进入和储存的?2、爆炸是人为疏忽还是意外造成的?3、是否存在外部干扰?
这调查方向看上去非常的全面公正,其实暗藏玄机。毕竟一切调查都是黎巴嫩方面单方面进行的,前两点可以彻底为黎巴嫩政府洗脱责任,避免外国势力以此来对其施压。而第3点,这可以用来对国外势力进行反击,你法国想干涉黎巴嫩内政,那我就说爆炸和你有关,你美国想军事介入,那我就把这事怪到你头上。
说白了,这种失去监督的调查,完全是根据黎巴嫩方面的需要来书写报告。但是有一点,黎巴嫩方面计划的再好,但是其国力衰弱,法美等大国根本就不需要在意其调查报告,直接来硬的就完了。所以黎巴嫩方面的行为更多的只是一种表态罢了,实际意义并不大。
现在看来黎巴嫩方面的局势非常扑朔迷离,本身政局不稳,又遭了此等大灾,法国和美国都想介入,当地未来的局势非常不明朗。尤其是美国,特朗普做起事情来毫不讲章法和规则,他大概是此次事件中最大的变数了。就我个人而言,当然是希望大家都相安无事,世界和平了。疫情之下,各国都很艰难,此时各国应该团结起来一次应对疫情,而不是互相算计。黎巴嫩大爆炸,特朗普、法国、黎巴嫩三方博弈,各有什么盘算?
8月6日,法国总统马克龙抵达黎巴嫩首都贝鲁特,除了访问大爆炸现场外,他还呼吁黎巴嫩政界应进行“紧急改革”。在抵达黎巴嫩前,马克龙曾在个人推特上发文表示“黎巴嫩并不孤独”。在黎巴嫩大爆炸事故发生后,马克龙取消了原定的度假行程赶赴黎巴嫩。黎巴嫩是法国殖民地,二战结束才离开。不少黎巴嫩民众希望被法国托管,如果公投,黎巴嫩成为法国一部分是有可能的。反思殖民历史,有的是不带去文明,只带去战争、占领、统治、奴役;但并不都是那样,有的殖民地人民依然怀念殖民者,相反他们受够了本民族公共服务人员。
黎巴嫩真主党武装得到伊朗支持,成为伊朗实现地区目的的马仔。真主党拥有武装和强大的影响力,但黎巴嫩民主政治不能允许他们参政议政,政府也需要真主党武装巩固与以色列争议国土。
特朗普承认戈兰高地是以色列国土,以色列随后宣布要在戈兰高地建设定居点,让以色列和叙利亚的矛盾无法调和。特朗普希望以色列成为美国实现地区目标的马仔。
马克龙第一时间访问黎巴嫩,带去法国对黎巴嫩的友好情意;大爆炸可能给法国带来深度介入中东的机会。土耳其运送武器的轮船在地中海被法国军舰拦下,护驾的土耳其军舰立即雷达锁定法国军舰,法国军舰撤离并由法国外交部提出抗议;法国已经被土耳其轻视了。黎巴嫩建设一个法国军事基地,这可能是第一步。马克龙提出过欧洲军概念,欧洲将来的世界影响力会远远高于现在;不能再把欧洲各国当做美国的马仔了。
特朗普还有半年任期,二百五一个。除非美国人民需要他眼里不揉沙子对付牛鬼蛇神,否则他抗疫不力、平息警察暴力执法引发的抗议方法笨拙、重启美国社会运行带来疫情升级扩大所证明的应急能力不够,都会促使拜登走上总统岗位。
黎巴嫩大爆炸,特朗普、法国、黎巴嫩三方博弈,各有什么盘算?
说真话、讲实话、不废话、没套话,让我们今天说一点大家都能够听得懂的人话。
黎巴嫩当地时间8月4日晚上,首都贝鲁特港口区发生剧烈爆炸,是各大视频媒体公布的视频来看,巨响震天升起蘑菇云,隔着视频让人心惊胆战,与最终的调查主要原因是由于易燃易爆品引发了2000多吨硝酸氨爆炸。
黎巴嫩爆炸始末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港口发生剧烈爆炸之后,黎巴嫩总统米歇尔第一时间表示,由于港口存放不当2750吨硝酸氨爆炸造成。
据俄罗斯军事专家分析此事件,表示在黎巴嫩贝鲁特港口存放的硝酸胺,大部分已经被当地人偷走,否则此次爆炸将整个城市移平。
通过媒体公布的照片我们可以发现,光用消防栓的带子随意堆放,周围的环境也不容乐观,基本上没有满足消斑存放标准。
最终统计数据显示在这场爆炸中造成158人死亡,6000人受伤,城市内大量建筑物受损,导致近30万人无家可归。
经过调查逮捕了16名涉事人员,黎巴嫩总理与多位部长辞职,当前第1批消防人员全部遇难,其中包括一名女消防员。
最终导致抗议活动,黎巴嫩总理哈刚表示唯一的出路便是提早国会选举,否则无法摆脱黎巴嫩正在经历的结构性危机。
同时在黎巴嫩发生爆炸之后,联合国机构也警告黎巴嫩可能发生的人道主义危机,其中包括白色建筑物的粮仓被损坏,而黎巴嫩80%的粮食需要进口。
如何看待美国、法国、黎巴嫩三方的博弈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在黎巴嫩发生爆炸之后,中国赴黎巴嫩维和部队全力抢救,并完成了艰巨的任务,并向黎巴嫩提供100万美元的援助。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文章,在8月7日表示她将参与9日的一场国际电话会议,并为黎巴嫩爆炸之后提供援助。
而我们都知道这场电话会议也是由法国总统马克龙发起的,主要目的是动员其他各个国家对黎巴嫩进行援助。
而特朗普积极响应此号召,并表示将与法国总统和黎巴嫩高层,对黎巴嫩爆炸一事进行一场电话会议,协商善后事宜。
而特朗普表示他已经与法国总统和黎巴嫩总理进行了通话,并表示已经派出三架飞机正在向黎巴嫩运送医疗物资、食物、饮用水和医护人员。
同事打算向黎巴嫩提供超过1500万美元的援助,并在接下来的三个月为黎巴嫩6万民众提供援助。
事实上在疫情全球蔓延的影响之下,黎巴嫩的经济已经进入衰退阶段,此次爆炸事件毫无疑问给黎巴嫩雪上加霜。
而大部分读者对于马克龙发起,特朗普响应的黎巴嫩高层进行会谈产生了质疑,当然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法国总统马克龙的此举意图非常明显,马克龙近几年来一直致力于欧盟一体化,而此次事件的响应,也是法国总统插手中东事务的跳板。
而特朗普的表现最为明显,任何一个国家发生如此事件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恐怖主义袭击,这样就有借口和理由派兵入驻,从而进行控制。
综合来看:虽然黎巴嫩是一个小国家但并不是一个傻子,对于法国和美国的积极行动他们也是心有余悸而力不足兮,但黎巴嫩第一时间公布了事情的始末,也就是说愿意接受你其他国家的援助,但并不希望其他国家插手。
如果法国想干涉黎巴嫩内政,那我就说爆炸和你有关,你美国想军事介入,那我就把这事怪到你头上。
黎巴嫩大爆炸,特朗普、法国、黎巴嫩三方博弈,各有什么盘算?
黎巴嫩因港口存放不当2750吨硝酸氨,发生特大爆炸,造成150多人死亡,6000人受伤,30万人无家可归,城市大量建筑物受损。无疑,这是一场深重的灾难。
黎巴嫩遇难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各国的形象:中国是深明大义- 爆炸事故后,我国赴黎维私部队立即全力抢救,并及时向黎提供100万美元援助。
- 而对于美国、法国来说,他们却把黎的这场灾害当作转移国内矛盾的突破口,谋求自身利益的最佳契机和切入点。
- 总统马克龙快速高调,积极主动介入黎爆炸事件,连夜赶往黎首都,随后又支援救助物资,目的很明显是想重返中东。
- 因特朗普上台这几年大搞“美国优先”的霸权主义,使法国受美国控制展不开拳脚,这次恰巧黎巴嫩发生大爆炸,法国觉得机会来了,想直接插手黎内政,甚至想托管黎,以致把黎作为跳板,插手中东事务,在经济上获得中东石油等资源;在政治上争取国际社会的话语权,展示法国大国风采。
特朗普在黎大爆炸后,立即发声这是一次“可怕袭击”,随后美专业将领们又判定是“炸弹造成的爆炸”,不多时美国防部官员又说还证明不了是一次炸弹袭击。特朗普说是“可怕袭击”是在暗中使阴招:一是借黎的事故缓和和转移国内矛盾;二是定性为“恐怖袭击”,他美国就理直气壮地当世界“便衣警察”,行使“维和”的职责,甚至再次当然地发动中东战争。用战争来转移危机,扭转选情是最好的方式。而且黎巴嫩“恐怖袭击”是特朗普发动战争的最佳契机,可谓是“天赐良机”。这大概就是特朗普阴葫芦里买的药。
黎巴嫩政府对爆炸事故有原则立场。- 黎巴嫩是一个弱小国家,大爆炸后第一时间公布了事故的真实情况,不为外界各种舆论所左右,坚决反对进行国际调查。很明显,他们愿意接受并感谢其他国家的援助,但是不同意其它国家对事故作无依据的随意定性,不希望大国插手黎巴嫩国内事务。
′
黎巴嫩大爆炸,特朗普、法国、黎巴嫩三方博弈,各有什么盘算?
弱国无外交,再一次上演,黎巴嫩的一次大爆炸,对于国家来说,是一场灾难。但是对于法国和美国,却成了一次契机。而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更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这句话在任何时代都是适用的。他们到底有什么目的呢?
首先,我们来说下法国。2020年8月4日深夜,在得知黎巴嫩贝鲁特发生特大爆炸事故后,爆炸造成数十人死亡,超过4000人受伤。8月6日,马克龙就取消假期,到达黎巴嫩贝鲁特,进行访问,并发表讲话,明确黎巴嫩与法国政治和经济关系紧密。并将向黎方提供援助。一天的行程中,马克龙风尘仆仆,不仅到爆炸现场察看慰问,而且与黎巴嫩总统奥恩、总理迪亚卜、议长贝里以及黎巴嫩各方政治领导人举行了会谈,协调国际援助,并对黎巴嫩局势发表了看法。
另外,马克龙还在个人推特上发文表示,“黎巴嫩并不孤独”。并呼吁黎巴嫩政界进行一次“政治改革”,承担起应尽的历史责任,强调如果改革不进行,“黎巴嫩将继续沉沦”。黎巴嫩正陷入一场“政治、道德、经济和金融危机,黎巴嫩的民众就是这场危机的第一个受害者”。面对当地的抗议示威群众,马克龙表示,法国将继续对黎巴嫩提供救援和善后援助工作,但却明确提出,法国援助的是黎巴嫩人民,严格避免援助“落入腐败之手”。
马克龙的贝鲁特之行,一方面由于两国的历史关系有关,但是却又有点表演的味道,用力过度!因此,很快就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无论法国有何目的,高调的援助之态,还是受到了国际舆论的好评及当地很多民众的点赞。马克龙的豪爽,真的仅仅是同情心泛滥吗?恐怕没有那么简单,欧洲的疫情,对于法国的经济影响也是巨大的,在如此情况下,拿出一部分钱来支援黎巴嫩,显然是有目的。那么目的是什么呢?
马克龙的贝鲁特之行,对法国和马克龙而言,看似是他国之事,但背后却具有多重意义,第一,通过此事,彰显了法国的人道主义救援精神,第二,提升了法国在中东、欧洲乃至国际上的国家形象、地位和影响力,这正是马克龙一直谋求,而不可得的,但是通过这件事情马克龙做到了。这算的上一个“跨界”吧。对于是否存在干涉他国内政或者,能否化解黎巴嫩的政治矛盾和危机,这些就不重要了。
其次,我们再说说美国。据《野兽日报》报道,在当天简报上,特朗普称贝鲁特发生的爆炸是一次“可怕袭击”。当记者问起,特朗普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时,他表示,咨询过专业的将领们,他们判定这看起来是爆炸,是炸弹造成的爆炸。但是,随后据海外网8月5日消息,当地时间4日晚上,美国国防部官员却表示,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发现任何迹象,可以证明发生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的大爆炸,是一次炸弹袭击。
这种前后矛盾的说法,我们也都已经习以为常,打脸总是来的那么突然。但是,在调查结果并没有出来前,我们并没有办法证明这件事的真假。但是这也不妨碍我们推测下,特朗普发表这个看法的目的所在。
首先,美国近期由于疫情的原因,经济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在疫情肆虐的时刻,特朗普最渴望的,就是不断转移国家内部的矛盾,急需外部事件来缓和国内局势。近期对于中国的局势紧张态势,就是其一。但这都是老话旧题,时间久了,人民也就疲劳了。而对于黎巴嫩不同,如果将黎巴嫩定义为“恐怖袭击”,美国就有维护和平的使命,再次发动中东战争,也就成为可能。
面对选情落后的特朗普,这是一个机会。战争的确是转移危机的一个最好方式,当年小布什就是通过战争来转移美国国内矛盾,从而稳定自己的支持率,而此次黎巴嫩却成了他发动战争难得的契机。
一旦定型黎巴嫩的爆炸性质,战争爆发,就可以转移国内矛盾,并且守住特朗普总统的位置,因为,在战争时刻,国家不可能更换掉总统。并且对外战争,可以让特朗普再次走进人们的视线,也有助于提升自身威望,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战争,让美国国民暂时团结起来,一致对外,黎巴嫩缩小,胜利对于美国来讲很简单,赢是肯定的,白捡的一大功绩,同时又促进军工企业,带来经济发展,得到资本家的支持。对于特朗普的选情有着重要的作用。
而且这在美国的历史上,是有过成功的历史,那便是富兰克林•罗斯福,打破了两任总统任期的限制,是美国唯一一个蝉联四届的总统。之所以如此,就是来源于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罗斯福本来临近换届时,“珍珠港事件”发生,美国被卷入战争的漩涡,为了能够聚集全美力量,来取得战争的胜利,美国总统选举委员会决定,罗斯福继续担任总统!战争结束时,罗斯福撑到了第四届任期,最终因脑溢血死在了任期内。
所以,从历史的经验来看,特朗普如果发动战争,在中东,在黎巴嫩挑起战火,虽然不会出现二战那么大的影响,但是对于特朗普的选举确是有些一定的帮助。
特朗普最近,面对选情落后的情况下,甩锅成为常态,但是再大的甩锅都不及一场战争来的实在,而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选举。只是特朗普的小九九,如果要实现的话,阻力依旧很大,最终结果如何,我们也只能拭目以待。
ENT
图片源自网络,侵必删!
黎巴嫩大爆炸,特朗普、法国、黎巴嫩三方博弈,各有什么盘算?
黎巴嫩大爆炸,特朗普、法国、黎巴嫩三方博弈,各有什么打算?
黎巴嫩国小势微,没有力量和法国、美国进行三方博弈,自贝鲁特大爆炸后,黎巴嫩内外交困,一方面黎巴嫩民众对政府强烈不满,要求其下台,内部面临严重经济危机,还要面对各国试图介入黎巴嫩内政,黎巴嫩总统坚决反对进行国际调查。
法国自视为国际大国,这是一个提高法国国际影响力的机会,借此维系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法国总统马克龙周日(9日)在黎巴嫩国际捐助视频会议上表示,在一场大规模爆炸摧毁贝鲁特后,世界大国有责任为黎巴嫩人民提供援助。
马克龙周日和联合国共同举办为黎巴嫩募捐的视频会议,呼吁各国出钱为黎巴嫩人民提供紧急医疗援助和食品援助,修复受损建筑、恢复学校。目前欧盟,美国,阿拉伯联盟都表态愿意参加通过国际募捐大会认捐,可见法国的国际地位,仍有其号召力。
当然美国总统特朗普也不缺席,周六他在推特上说,参加这次视讯会议的有马克龙总统,黎巴嫩领导人,以及世界其他地方的领导人。他还说,“大家都想提供援助。”据法国媒体报道,特朗普表示,这次会议是他与马克龙通电话时决定召开。众所周知美国在中东地区发动对伊拉克战争,据估计特不靠谱应该不会提供无偿援助,目的旨在削弱伊朗支持的真主党的实力,借此扩大在中东的势力范围。
美国、法国借助国际援助的机会,各有计算,黎巴嫩很难与之博弈,寄望是在联合国主导合作框架下,对伸出黎巴嫩正义公正的援助,不要让黎巴嫩成为各国博弈的战场。
谢谢关注评论转发:@最法国 最,您的评论有机会置顶。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