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把钓到的小鱼丢在地上,而不放掉?

散步时,总是能看到很多被扔掉的小鱼,又臭又不好看,他们为什么这样?为什么不还放回水里,很近,抬手的事情。

有人钓鱼的地方,岸边总是能够发现一些被丢在地上的小鱼,这些小鱼之所以被扔掉,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这些鱼都是容易“闹窝”的小鱼,放回去怕它们再咬钩,而且被丢弃的小鱼往往数量不多,拿回去吃一顿又不够,所以就被扔到了岸边。

不过,这种看似随手的行为其实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从科学的角度来聊一下这个问题。

钓到小鱼扔掉,能不能解决问题?

许多钓鱼的小伙伴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小鱼闹窝了,因为如今生活节奏非常快,能抽出时间去钓鱼必然是想钓到一些大鱼,但是,无论在哪钓鱼,基本上都能遇到小鱼闹窝,但是用钓到小鱼然后扔掉的方法,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因为你不可能将水中的小鱼都钓完,它们必然还会闹,所以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弄清楚两个问题:什么小鱼会闹窝?以及它们为什么会闹窝?

01 闹窝的小鱼

在闹窝的小鱼中,最常见的有四种:鳑鲏、大肚鱼(学名食蚊鱼)、白条以及沙塘鳢(俗称趴地虎),这四种鱼几乎是野外水体中最常见的鱼,而且数量众多,一经出现就是成群结队的,让人苦不堪言,通常遇到这些鱼类闹窝,钓鱼人只能换个钓点,不然可能一天都无功而返。

02 小鱼为何会闹窝?

小鱼之所以闹窝原因有两个:食物和深度。钓鱼时,为了尽快地让鱼聚集过来,通常都需要打窝,而打窝时大量的饵料会投入到水中,而这些小鱼的嗅觉系统是比较发达的,它们有四个可以两两互通的鼻孔,而鼻孔中有嗅囊,可以在水流经时分泌其中的成分,当有食物时,就能被它们的嗅囊捕捉到,从而锁定食物的位置,此时,大量的小鱼被吸引过来了。

其次是深度,钓鱼是深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不同的鱼类栖息的水层不同,以上面我们说到的四种小鱼为例,趴地虎是一种底栖型的鱼类,此时钓底,必然“血本无归”,而其他三种鱼类属于上层鱼类,如果掉的太浅,显然也会被闹,所以要根据水域中的鱼类,选择合适的深度,尽量的避开这几种小鱼的栖息水层。

因此,钓到小鱼仍在岸边只是一种“泄愤”的行为,这种方式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钓到小鱼后扔到岸边有何利弊?

上面我们说过,钓鱼小鱼扔岸边是无法解决小鱼闹窝的问题的,不过,这种做法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如果遇到一些入侵物种,能够为消灭入侵物种做一下贡献,因为在当下我国的水域中已经发现了多种入侵物种,比如可以大量吃掉本土鱼类鱼卵的清道夫、竞争性非常强的罗非鱼等等,如果钓到这种鱼的成鱼或者幼鱼,将其扔到岸边,晒死是它们最好的归宿。

除了这个好处外,剩下的几乎全都是缺点和弊端了,下面我们从两个方面来说一下钓到小鱼后扔到岸边的弊端:

第一:对钓鱼人是种威胁。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夜钓了,毕竟夜钓比白天更加舒适一些,当然大多数人喜欢夜钓的原因是白天没有什么时间,而夜钓时将钓的小鱼仍在岸边对自己和他人都是一种威胁,为什么这么说呢?

相信许多喜欢夜钓的小伙伴们都遇到过毒蛇,比如银环蛇,许多人认为这是夜钓时的灯光将它们吸引过去的,但其实,夜晚出现在我们身边的毒蛇都有负趋光性,也就是避开亮光,它们之所以会出现在我们身边主要原因是被鱼的腥味所吸引,因为一些游蛇、银环蛇等蛇类它们本身就喜欢吃鱼。

而仍在岸边的鱼散发的腥味会被它们的蛇信捕捉到,从而将毒蛇吸引到我们身边,但是夜晚的光线比较差,所以引来毒蛇可不是什么好事。

第二:会破坏水中的生态平衡。在野外有鱼的水体附近总是不缺少钓友,而且一旦鱼获较多,很快就有更多的人来到这里,如果大部分人都钓到小鱼都扔在岸边,那么,水体中是生态平衡就会被打破。

首先,一些小鱼只是现在小,以后会长大,比如白条,但仍在岸边显然没有给它们长大的机会;其次,像麦穗鱼、鳑鲏等长不大的鱼,它们本身就是许多大鱼以及龟鳖类动物的主要食物之一,如果我们钓到就扔,时间长了就会影响其他鱼类的生存。

这样时间一久,该水体中的生物多样性就会变差,鱼类的减少也会使得藻类等水生生物泛滥,从而让水体富养化,那我们就无鱼可钓了。其实在西方的一些国家,早在20世纪中叶,就已经开始推行“钓获放流”的政策了,目的就是保护水体中的生物多样性,时至今日,我国许多钓友也已经受到了这种文化的影响,只钓不吃,钓到大鱼后也只是拍照留念。

毕竟在如今,水体污染、过度捕捞以及干旱等因素影响下,野生鱼类的生存已经岌岌可危了,也正是因为这样我国才会推行长江禁渔计划,其目的就是要给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喘息的时间。

写在最后

岸边被丢弃的小鱼是一些钓鱼人为了泄愤或者错误认知才导致的行为,这种行为从科学的角度看是不合理的,因为钓不到鱼不能全怪小鱼闹窝,不信你看周围收获满满的钓友,它是需要技术性的,而且钓到的小鱼扔掉,长此以往会破坏生态平衡,导致以后无鱼可钓,所以这种行为是不提倡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根据小鱼的特点来调整钓鱼的方式,再有就是钓到后放生即可。

为什么有人把钓到的小鱼丢在地上,而不放掉?

有这么几个观点,钓友有没有听过?

①钓上来的小鱼再扔到河里的话,它会“通风报信”,窝子里就没鱼了!

②钓上来的小鱼再扔到河里它还会咬钩,还会闹窝,所以扔到岸上,这样窝子里的小鱼就越来越少,闹窝程度就不严重了,就有更多机会钓到大鱼了。

③小鱼经鱼钩钓上来后受伤严重,放回水里也活不长,干脆来个痛快,直接岸上解决了。

以上这几种说法靠得住吗?下面会一一解释!

但不管怎么说,上面这些还都算得上有借口的!而有些人纯粹就是习惯性动作,这些人不论是钓上什么鱼,不论是大是小,都没有放生的意识,不得不承认,这样钓鱼的人还有不少,对此我无话可说,没有对生命的半点敬畏之心,不配称之为钓鱼人!

放生小鱼,它会“通风报信”吗

这让我想到了另一件事,每次回老家,我妈就会杀一只自家养的鸡给我们吃,这种散养的鸡比饲养的好吃太多!

每次杀鸡的时候,别的鸡只会“咯咯”地叫几声,便开始了“围观”,甚至还会争相抢食被我妈扔掉的鸡内脏,这只鸡在将死的时候难道不会给同类发送一下“危险信号”吗?其它的鸡一点都不害怕吗?事实摆在眼前,它们对同伴的死表现得异常“冷酷无情”。

我理解这可能和进化程度有关!说回鱼类,海里的一些鱼类已经明确会向同类传递一些信息,通过声音、振动、释放化学物质等,信息一般仅包括几方面的内容,求偶、遇险、饥饿等。

而我们经常作钓的淡水鱼却没有进化到这种程度,同类之间也会有信息的传播,但信息太微弱,一条鱼被放生或者横尸水中,都很难让别的鱼类感知到危险,它们是没能力把这种信号和危险建立联系的,更不会聪明地觉得“是非之地、不宜久留”!

这些鱼类对突然的环境变化反倒很警觉,比如扔个石头入水、遛鱼时鱼在水中的搅动,这些反倒能让它们马上意识到危险,也就是说一些孤立、单纯的物理事件能让它们感知到危险,一些复杂的、多样的生物事件它们几乎无感

所以,放生小鱼,几乎不可能存在“通风报信”的行为!不然,我们把钓上来的鱼放在鱼护里,岂不是满河里的鱼都知道了危险,哈哈!

钓上来的小鱼扔水里,它还会再咬钩吗

毫无疑问,会的!

不然,我们野钓时就不会经常钓上来嘴巴被钩豁的鱼了,有的鱼被我们钓上来时嘴巴上还挂着别的鱼钩,黑坑回锅鱼都是被反复钓过的,这些都足以说明,放生后的鱼,还会再咬钩的!

但是,这里有个时间和饥饿程度的问题,刚被钓上来的鱼,再扔到水里多久会再咬钩?扔水里就马上咬钩吗?对这个问题,我没有找到答案,从理性的推测看,刚受过伤害的鱼不可能马上就咬钩的,这个时间间隔肯定远远超过7秒,也和饥饿程度有关,太饿的话说不定很快就咬钩了,毕竟对于低等生物来说填饱肚子的需求大于一切,甚至远高于危险意识。

所以,担心放生小鱼后它会接着闹窝有一定的道理,但我个人觉得没必要,我觉得不可能马上就会咬钩的,至少得找个障碍物躲一躲,平静一下小心脏是不是?我们把它钓上来觉得平淡无奇,可对于这些小鱼来说,被钓上来的过程,那绝对是即无比痛苦、又无比恐惧,若是有人类的智商,绝对一辈子都忘不掉。

钓上来的小鱼放生后,死亡概率有多大

不得不说,常见的鱼钩对大鱼伤害可能不大,但对小鱼来说,伤害的面积相对于整个身体的大小来说,就大很多了,加上小鱼身体也脆弱,嘴巴更小、更薄,所以,小鱼确实更容易受到鱼钩更大的伤害!

但这不是就把它扔在岸上等死的理由,小鱼虽然更容易受到较大的伤害,但它们的生命力却顽强,那么小的个体依然能够大量存活就是这个原因,钓的小鱼只要不是暴力摘钩,一般都能轻松存活。

总之,钓获小鱼不论从哪个角度都不应该把它们扔在岸上等死,即使有各种担心,也可以将它们先放在鱼护里,收竿的时候再放回水里就是了!

为什么有人把钓到的小鱼丢在地上,而不放掉?

为什么有人把钓到的小鱼丢在地上,而不把它放掉呢?其根本原因如下:

1.自己钓起的小鱼,由于利用价值不大,所以钓鱼者是不会要的。如果将鱼再放回水中,小鱼就会将受害信息传递给其他鱼,从而影响别的鱼咬钩。

2.若钓起的小鱼又放回水中,一些受伤较小的鱼,可能又会在窝子中再次咬钩闹腾,从而影响钓大鱼的机率,降低了钓鱼效果。

3.被丢在地上的小鱼,大多是永远长不大的野生鱼。它们只会争抢大鱼食物,别无其他好处,丟弃在地上,实则是除害。

4.被丟在地上的鱼,在那里挣扎的时候,也会给垂钓者带来一丝乐趣。从小鱼的个数中,也能大致知道自己的战绩。

基于以上几个原因,将自己所钓的小鱼丟在地上,而不放入水中就很好理解了。

为什么有人把钓到的小鱼丢在地上,而不放掉?

我是鱼哥,一个16年野钓的钓鱼人,今天和钓友们一起分享“为什么有人把钓到的小鱼丢地上,而不放掉?”

先给出答案,再来分析原因。

把钓上来的小鱼丢在地上的,甚至踩上几脚的,大部分是新手,还不能算真正的钓鱼人,一个真正的钓鱼人必须得有“鱼德”,所谓“鱼德”,就是钓鱼的道德。工作有职业道德、开车有车德、医生有医德、老师有师德。同样,钓鱼也要有鱼德,你要爱鱼以及鱼生长的环境,要了解鱼、懂鱼,这才是真正的钓鱼人。真正的钓鱼人不是为鱼而渔,而是为鱼而娱,钓鱼只是一种休闲、放松的运动,不是到河边来拿鱼的,否则这跟电鱼、网鱼有什么不同,只是方式不一样而已。

很多刚入行的钓友,钓鱼的主要目的是鱼获,每次出发前都想的是这次能钓多少鱼回来,但到了水边,事与愿违,小鱼闹窝,肯定生气啊,心里想我把这小鱼都弄死,窝子里就应该越来越少了,最后就能钓到大鱼。可他们没想过,小鱼也是可以长大的,没钓到大鱼,那是你技术还没到位,跟小鱼闹窝一点关系都没有,没有小鱼哪来的大鱼,这是典型的心理扭曲,这样的人一辈子也钓不到大鱼。

而大部分3年以上钓友钓鱼都并不是为了追求鱼获了,更多是在钓一种心情,坐在水边就觉得舒服,能起鱼更好,不起鱼也没关系,不强求。就算钓起很多鱼,也带走很少,都知道带回去也吃不了这么多,还给自己舔很多麻烦,还不如放生算了。

再次发出倡议,作为一个钓鱼人,要有“鱼德”,留大放小,能吃多少带多少,不要带回来大部分是丢掉。同时,爱护钓鱼环境,不乱扔垃圾,不用小药,守护鱼的健康成长。

为什么有人把钓到的小鱼丢在地上,而不放掉?

大家好我是皓鱼哥一名热爱钓鱼的钓鱼人?为什么有人钓到的小鱼会丢在地上而不放回到水里?

这个问题的确普遍存在,钓鱼人不敢说全部吧,但大部分都喜欢钓大鱼,但是自然水域除了有大鱼,最多的怕是小鱼了吧,每每钓鱼人在家,经过精心准备,抱着多钓鱼、钓大鱼的激动心情,信心满满的来到钓点,抓紧一切时间支竿开钓后,讨厌的小鱼就成群结队的第一时间开始挑逗你,压根不等你的饵料落底,鱼钩上已被抢食一空,刚开始钓鱼人会想各种办法减少小杂鱼骚扰,直到该用的办法用尽,好脾气也随之用尽了,小鱼的骚扰得到了一定减少、改善,但还是有个别顽强的小鱼仍然在战斗,这时好脾气用尽的钓鱼人会对钓上来的小鱼非常非常的奋怒,于是“悲剧”啊,题目的结果就出现了。

我们都知道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不对的,在这里呼吁钓友们,保持好心态,为了我们的青山绿水和我们有更多的鱼可钓,把不要的小鱼放回到水里。

为什么有人把钓到的小鱼丢在地上,而不放掉?

确实是这样,我经常去钓鱼也经常看到岸上有好多已经发臭的小鱼,一定是钓上来嫌鱼小丢在岸上的,我非常讨厌这种做法,恶臭难闻污染环境:

1、有的人把小鱼钓上来后先摔死,然后丢在岸上或是丢在水里,嘴里还白言自语说那么多小鱼仔烦死了,我也不知道这样做有什么好处,难道第二天来钓鱼闻着这些死鱼很香?

2、还有一些人收竿走的时侯,钓上来的小鱼不想要,但并不是倒进河里而是拿来倒在路上,有时还踩上几角才走,这都什么人呀!为什么不能顺手倒回河里呢?

总结:这些年电、网、炸、毒搞得野钓资源越来越少,希望钓上来的小鱼不要的可以放回河里去,嫌小那等来年会长大的呀,那些把鱼丟在岸上,不仅浪费资源而且污染环境。

以上是我多年钓鱼一直经常看到的,如有不足请钓友补充。

记得关注大圣,钓鱼一起长知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