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动物都是雌性个体较大,而人类确是男性比较高大呢?
在自然界中,同一种动物的雌雄体型往往有较大的差距,这在生物学上被称为“性二态”。在哺乳动物中,大都是雄性比雌性大,包括人类。但是在昆虫界,这个现象恰恰相反,大都是雌性的昆虫比雄性要大。那么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差异化呢?我们从科学的角度来解析一下这个问题。
性二态最明显的哺乳动物狮子
什么是“性二态”?在开始分析之前,我觉得有必要把“性二态”的定义说一下,因为性二态包含了所有同物种间的两性差异。从进化的角度看,性别产生之后性二态也就产生了,因为没有性别的动物它们之间是没有什么差距,或者说是差距很小的,也就是说有了性别的划分之后才有了两态性。
性二态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性特征和第二性特征。第一性特征是指雌雄生殖构造的差异,而第二性特征则指体型、体色以及除生殖器官外其他器官的差异。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亚洲象是现存最大的哺乳动物之一(还有非洲象),它们除了与其他两性动物一样具有第一性特征外,雄性比雌性体型大,而且雄性有象牙,而雌性没有,象牙对于大象来说就是除了生殖器官外其他器官的差异。再比如雄性孔雀有漂亮的尾羽,可以开屏,但是雌性孔雀就没有这个特征,这也是身体器官的差异。
不同动物的雌雄体型差异是由什么形成的?无论是哪一种动物,只要是需要雌雄繁殖的,它们都具有两态性,这就是我们上面说的性别的分化造成了形态的差异,而在这些形态差异中,最明显的差异之一就是体型了。在开始,我们说过哺乳动物的体型大都是雄性大于雌雄,而大多数的昆虫的体型都是雌性大于雄性。那么,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先来看一下哺乳动物。
01 哺乳动物的体型为什么偏向于雄性大于雌性?
在所有的动物繁殖中,都离不开一个词“竞争”,这与同类异性的体型没有太大关系,因为如论是雌性更大还是雄性更大,它们必须有一方在竞争中处于优势,而对于哺乳动物来说,它们大都选择了将优势交给雄性。这是为什么呢?有三个原因:
第一,体型更小,通常就意味着后代的体型越小
在哺乳动物中,亲一代的体型往往决定了后代的体型大小,这在野生环境下尤为重要。如果一种哺乳动物的雌性体型大于雄性,这就意味着它们的幼崽要更大一些,这样在整个妊娠期,对于食肉动物来说,它们的捕猎能力会下降,尤其是对独居的食肉动物而言。对于食草动物来说,它们的逃跑能力也会下降。因此,雌性选择了体型小于雄性,这样它们后代的体型相比而言也要更小一些,从而降低了生存的风险。
第二,繁殖能力较差,需要更优的后代
相比较其他动物来说,哺乳动物从整体上看繁殖能力是偏弱的(老鼠是个例外,所以老鼠的体型差异不大),大多数哺乳动物一年只生一胎,一胎大都在1-4个幼崽之间。再加上幼崽有较长的哺乳期,需要雌性动物投入大量的精力,所以对于哺乳动物来说3年2胎就算是高产的了。
正是因为繁殖能力较弱,哺乳动物就需要更优的后代。那么,这个后代如何产生呢?雌性无论是多么强,它们是固定的繁殖者,来自雌性的这一半的基因基本就被固定了,所以想要产生更优的后代,就需要更强的雄性。此时雄性的配偶之战就拉响了,对于野生动物来说,体格壮硕在与同性的竞争中越容易胜出,而这个基因对于生存是有利的,所以,雄性需要通过竞争来获得交配权,就使得那些体型大的雄性的基因更容易被保留,这就是优胜劣汰。
如果让雌性体型大去竞争的话,有些雌性就失去了繁殖的机会,这于哺乳动物的种群繁育是不利的,毕竟雌性哺乳动物本身繁殖力就不强。
因此,大多数哺乳动物之所以都是雄性比雌性大,主要是因为哺乳动物的繁殖能力较弱,它们需要将更好的基因传承下去,所以才会让雄性进行竞争,而对于同类同性的野生动物来说,显然体型更大更有竞争优势。所以,雄性也就比雌性体型大了。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哺乳动物都遵循这个规律,比如斑鬣狗就是雌性比雄性体型大,不过,这是因为雌性体内有过多的雄性激素导致的,属于个例。
02 为什么大多数的昆虫都是雄性小于雌性?
其实分析了哺乳动物雄性比雌性大的原因之后,昆虫雌性大于雄性的原因也就好找了。
首先是繁殖能力
昆虫都是具有超强繁殖能力的动物,比如螳螂一次就能产下上千颗卵,蚜虫一年甚至能够繁育上万只后代等等。由此可见,雌性昆虫的繁殖能力要比哺乳动物强上千倍。在这个前提下,雌性昆虫为了装下更多的后代(卵)就需要远大于雄性的体型。而且带着如此多的后代,如果体型不够庞大的话,它们在竞争中就会处于劣势,举个例子,如果两只螳螂放在一只小鸟面前,小鸟一定是会选择体型更小的那一只的,因为危险性更低一些。所以,昆虫雌性比雄性大,更有利于生存。(下图为雌雄螳螂的体型差,小的是雄性)
雌性昆虫的繁殖能力强,它们的后代多,这样就不需要在交配时筛选异性了,因为如果多的后代必然会经过自然的优胜劣汰的筛选,而能够存活下来的后代就足以证明它们的强大了。
其次是繁殖习性
哺乳动物每一次繁殖都需要重新的受精。但是昆虫不同,大多数昆虫的寿命只在一年之内,它们在繁殖期只需要交配一次就具有不断繁殖的能力,所以相比较而言,雄性昆虫就没有那么重要了。为了把更好的资源留给雌性和后代,雄性也不能成为雌性的竞争者,所以,它们就选择了体型远小于雌性,这样就能避开与同类异性的竞争,甚至有需要它们也能成为对方的食物。换句话说,这是昆虫的一种生存法则。
总结性二态在不同类的动物中的差异不同,哺乳动物的体型大都是雄性大于是雌性,这是因为哺乳动物的繁殖能力不强,需要更优的基因延续,而且在雌性照顾后代过程中,胎儿在母体中要待很长时间,所以雌性的体型也不能过大。而昆虫则不同了,它们繁殖能力强,后代的数量多到不需要交配前筛选了,而且雌性更大存活的几率会大于雄性,这也是对繁殖的一种保护。
总的来说,昆虫与哺乳动物的同类异性体型差主要是由繁殖决定的,哺乳动物是生的少,需要择优,昆虫是生的多,有足够的数量经得起优胜劣汰。而人类也是如此,在站在食物链顶端之前,体型、力量也是雌性的选择标准,所以雄性更大、更强壮的基因就这么遗传下来了。
为什么很多动物都是雌性个体较大,而人类确是男性比较高大呢?
因为动物界大多雄性只管交配而无需为扶养操心,此类工作全由雌性负责。因此,雄性相对来说活动量小,吃了管睡,而雌性必须大量进食以保证幼仔的健康饮食(奶水)足够,断奶后还要大量捕食供幼仔食用,同时肩负幼仔安全,真可谓操碎了心。故雌性要高大些运动量大,雄性要小些。而人类同理,男人要照顾整个家,苦活累活几乎全是男性做,女性只管照顾小孩和做一日三餐,重体力话较少甚至没有,所以男性要高大健壮些,而女性娇小柔弱些。
为什么很多动物都是雌性个体较大,而人类确是男性比较高大呢?
动物没有家庭观念,雌性动物必须保护自己的幼崽,所以必须进化的比较强大!
人是灵长类高等动物,具有家庭观念,所以男人承担了保护家庭的义务,所以男性会进化的比较强大!
一个家庭遇到不太负责任的男人,女人也会被逼迫的越来越强大!
为什么很多动物都是雌性个体较大,而人类确是男性比较高大呢?
很多动物,嘿嘿。
这其实是一个很小的问题。母系社会,就是雌性个体较大。比如说蚂蚁,母系社会依靠的是数量取胜。
我们可以看到,蚂蚁的个体并不强大。依靠的是种群的庞大,种群庞大,说到底就是要拼命生娃。都要拼命生娃了,那体型不大都不行啊,不仅体型大,而且营养要跟得上才行。蚂蚁有工蚁喂着,这个可能没有这么好理解,那我们换个栗子。
鬣狗,大家应该在动物世界看到过,也是母系社会,雌性一般也比雄性要强大。这样,雌性捕食之后可以很容易抢到足够的食物,方便有营养,繁殖后代。更多的后代,让种群更为强大。一群鬣狗甚至可以赶走母狮。那么,我们接着说一下雄性个体比较大的,那就是父系社会动物。父系社会动物依靠的不是数量,而是个体的强壮强大。
个体强大,而使整个种群受到保护,从而流传下去,比如说狮群。狮群里面的雄狮,战斗力远远超过雌狮,就是我们刚刚说过的鬣狗,一群鬣狗能欺负雌狮,可是遇到雄狮的话,逃跑是最佳的应对,否则就是死亡。
而雄狮,也就是凭借着个体强大,于鬣狗抗争的,保证狮群繁衍下去。
这是进化的两端,是依靠数量还是依靠个体强大呢?
毫无疑问的,我们人类在上万年前就选择了后者。从人类拿起标枪开始投掷的那一刻起,就站在食物链的顶端了。
而,强壮的个体总能把标枪投掷得更远。人类可疑得到脂肪和蛋白质,这个能量远远超过采集野果得到的糖分。所以,我们人类就走向这条路了。
这两条路,那一条好,到今天也没有定论。毕竟地球上是人类成功还是昆虫成功,还不好说啊。
为什么很多动物都是雌性个体较大,而人类确是男性比较高大呢?
鸟类、昆虫类、某些鱼类如果从性染色体种类上划分,它们雌雄应倒过来称,因为它们的雄性只有一种性染色体。龟类和少数鱼类雌雄染色体完全一样。一般动物雌性大是为了繁殖自然选择的结果;人类雌性较小是激素起的作用。
为什么很多动物都是雌性个体较大,而人类确是男性比较高大呢?
因为在原始环境中,雌性动物的作用就是繁衍后代,那么这需要非常高的能量储存,而雄性动物只负责DNA传递,所以没必要要那么高的能量!
而人类进入了社会阶段,雌性负责生育,而雄性不仅仅负责染色体的传导,更重要的是在社会中担当吸取更多能量并养活下一代,所以经过进化人类甚至灵长类动物雄性一般大于雌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