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动物生下来就是被别的动物吃的,它们为什么还没有进化成反抗的能力?

列如斑马羚羊什么的。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因为在自然界中,食草动物们确实大都处于食物链的底层,它们整天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甚至有些食草动物刚生下来,还没来得及看看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就成为了食肉动物的食物。那么,为什么食草动物没有进化到可以改变自己命运的程度呢?我们简单的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为了生存,食草动物们在不断的进化和努力

在自然界中,除了大象、犀牛等大型的食草动物外,其他的食草动物几乎都有天敌,它们存在的意义之一就是给食肉动物们提供食物。这一点食草动物心知肚明,所以,为了更好的生存,食草动物们从未停止进化和努力,主要体现在:

第一,出生

食肉动物和杂食性动物的幼崽刚一出生几乎不具备什么能力,它们最多只是会爬几下,甚至像我们人类生下来后,需要8个月才能够学会爬行。但是,食草动物就不同了,它们几乎一出生就会站立,几十分钟内就能独立的奔跑。这就是它们努力的证据,因为食草动物在生产时气味会招来食肉动物,而刚出生的幼崽和刚生产完的母亲几乎没有自保能力,所以,那些出生需要很长时间才具备奔跑能力的食草动物大都被淘汰掉了。

第二,防御

虽然食草动物没有食肉动物那样锋利的牙齿和爪子,但是它们也有很强的防御性,比如大多数大型的食草动物都有角,角的出现让一大部分食草动物有了一定的自保能力,它们坚硬且锋利的角都长在食肉动物最喜欢攻击的头部。

除了角之外,许多食草动物都进化出了蹄,蹄非常的坚硬,在与食肉动物对决时,一通乱踢有时候能够让自己逃出生天。

第三,速度

对于一些既没有角,体型又不算大的食草动物来说,它们的进化方向往往就放在了速度上,比如瞪羚的奔跑速度可达80公里每小时,野兔也有70公里每小时的奔跑速度,甚至就连体型庞大的斑马、角马都有着超过60公里每小时的奔跑速度。而一般情况下,食肉动物的奔跑速度大都在50公里每小时左右,所以,许多食草动物进化了速度为自己增加的生存的筹码。

因此,食草动物们也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尽可能的避免食肉动物的捕杀,甚至像非洲水牛这样的食草动物还能够反杀狮子这样强大的食肉动物。

食草动物的进化不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从生下来的那一刻就注定了,虽然食草动物们为了更好的活着在不断的进化,但是将它们作为自己食物的食肉动物们也没有闲着,它们也跟随着食草动物的进化而进化。独居的食肉动物,慢慢将体色更接近环境颜色,为了更好的隐藏自己,这样就能达到偷袭猎物的能力,而群居的食肉动物们则是更有计划的围捕食草动物。这就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而且相对而言,食草动物们喜欢看到自己的同类被捕杀,为什么这么说了?因为食草动物大都是群居动物,而在一个族群中, 总归有新老更替,但是当新老更替处于一个节点时(都活着),它们对食物的消耗就会增加,此时食肉动物突然杀出,就能大概率的淘汰掉哪些老弱病残,让它们整个族群最优化。这是其一。

其二,动物进化的速度是相当慢的,而且动物在分化之初,它们的选择就已经决定了它们以后的命运。在生物进化之处,同一种动物在不同环境下的不同选择就决定了它们的进化方向,就拿人类来说,人类与灵长类动物有着共同的祖先,但是人类走出森林、直立行走、大脑进化都决定了人类注定要与其他灵长类动物分道扬镳。

对于食草动物来说,它们一开始就选择了食物获取更容易的生存方式,它们低下头就能吃到食物,而一些动物剑走偏锋,它们选择了危险但营养级更高的肉食,这就决定了它们以后的生态位。

而且在自然界的生态链中,本身就是环环相扣,有高有低,这样整个生态才能平衡,如果自然界中只有食肉动物,食肉动物互相残杀,到最后,谁也活不成,同样的如果全是食草动物,草木的生长需要时间,数量有限,最终在草木消耗完后,它们也都要走向灭绝。

因此,自然的选择和个体的选择共同决定了生物的生态位,而生态位一旦形成就是不可逆的,因为食草动物的各种结构很难发生改变,而食肉动物也是如此,并且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的进化几乎是相同速率的,正所谓一步差步步差。换句话说,食草动物的蹄子不可能变成锋利的爪子,适合切割草木和消化粗纤维的消化系统也不可能变成锋利的牙齿和消化肉类的消化道,而食肉动物也是一样,它们的利爪也不可能变为蹄子,尖长的犬齿也不可能成为适合吃草的牙齿。所以说,无论食草动物怎么进化,它都摆脱不了自己是食肉动物猎物的命运。

总结

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从动物进化之初就已经开始了分化,而且它们为了适应自己的食性和习性,整个牙齿、身体结构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食草动物的无论是如何进化自己的攻击性,它们也始终打不过天生就是杀手的食肉动物。这就好比,大熊猫从800万年前进化到现在,虽然已经很少吃肉(99%的食物是竹子),但是它们的牙齿和消化道依然跟其他熊科动物一样,可见有些特征一旦形成,是很难改变的。

有些动物生下来就是被别的动物吃的,它们为什么还没有进化成反抗的能力?

在我们的印象中,食草动物普遍缺乏战斗力,每当有天敌捕食它们时,它们能做的似乎只有逃跑,看起来仿佛生下来就是被别的动物吃掉的。

我们知道,生物是在不断的进化的,既然外界有这么多危险的天敌,那它们为什么没有演化出攻击性武器,来攻击天敌呢?

食草动物

一直以来我们都对进化有一个误解,认为进化是有方向的,是从低级到高级逐渐演化而来。但事实上,进化是没有方向的,即使对于食草动物而言,能够演化出富有攻击性的武器,能大大提高它们的生存率,但实际上攻击性的武器在它们身上出现的概率实在是太低了。

在6500万年前,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了第五次生物大灭绝的发生,导致大型生物恐龙灭绝,哺乳动物由于体型较小,对能量需求量小,且食物较杂,从虫子到植物都吃而幸存了下来。

当生物从死寂中恢复过来时,此时地球上空缺了很多生态位,幸存的生物迅速演化,想要占领这些生态位,其中有一些动物成为了专门的素食主义者。

其实,在当时选择素食是非常明智的选择,因为植被在大灭绝之后会率先恢复过来,素食主义者不用迁徙,也不用消耗能量,低头就能享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量。但是植物有一个特征,那就是营养含量低,为了从贫瘠的植物中获取足够的能量,素食主义者的身体结构出现了一系列变化。

比如:胃部变多,以及肠道变长。以牛为例,牛为了从植物中获取更多的能量,演化出了4个胃部,这些胃部各司其职,吸收植物中的营养。而且,较长的肠道能够使植物在体内停留的时间较长,能够榨干植物中的每一份营养。

然而,正是由于适应了以植物为食,使得食草动物丧失了攻击力。首先,较多的胃部和较长的肠道导致耗能增加,而植物中的营养含量又较低,以至于食草动物很难有额外的能量用于维持攻击性器官。

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的区别

食草动物为了更加适应以植物为食,演化出了粗大又平的牙齿,我们知道植物含有的纤维素非常多,而纤维素又难以切断和消化,食草动物为了消化它们,会用牙齿将它们淹没嚼碎。

而食肉动物的食物都是肉类,在捕猎时需要尖而锐利的牙齿将其撕开。

另外,食肉动物的舌头上布满了肉刺,这些肉刺可以帮助食肉动物舔舐附着在骨骼上的肉类。而食草动物的舌头没有肉刺,但比较长,能将植物卷入嘴巴中。

除此之外,食草动物的脚部和食肉动物也有区别,食草动物为了躲避天敌,经常需要奔跑。而且在很多地方,食草动物需要定期长途迁徙才能越冬,为了适应长途迁徙,也为了能适应奔跑,食草动物的脚部演化成了蹄子。

而食草动物需要用锋利的爪子猎杀猎物,所以食肉动物都是爪子。

也就是说,食草动物的攻击力之所以弱, 恰恰是因为它们过于适应以植物为食。但是尽管如此,一些食草动物仍旧演化出了具有反击能力的攻击性武器。

食草动物的反击

虽然有许多食肉动物都想要捕猎食草动物,但食草动物也不会乖乖等着它们来吃。为了抵御天敌,有些食草动物在演化时,拥有了较为锋利的獠牙和惊人的咬合力。比如:河马,虽然它们以水草为食,但在非洲大草原,每年有相当多的人类命丧河马之口,还有许多鳄鱼因为栖息地和它们重叠,而惨遭杀戮。

还有些食草动物在演化时,保留了较大的体型,比如:大象。较大的体型能够有效防止食肉动物的攻击,还能够吃到更高处的植被,以及利用体型优势抢夺地盘。

还有些食草动物演化出了挖洞的本领,一旦遇到天敌就钻入洞穴之中。比如:狡兔三窟,一旦它们钻入洞穴之中,食肉动物就会迷失在迷宫一般的洞穴之中,而此时兔子早已逃之夭夭。

还有的食草动物拥有尖锐的角,比如:野牛,鹿类等,当它们躲无可躲时,也能够利用头上的角抵御一段时间的天敌。

而那些什么保护性武器都没有的食草动物,则演化出了较快的奔跑速度,使天敌追不上它们。

也就是说,食草动物为了避免被吃,并不是只有让自己变得更强壮才行,而是有许多途径,正因为如此,所以大多数食草动物都没有演化出能和食肉动物一对一pk的反抗能力。

有些动物生下来就是被别的动物吃的,它们为什么还没有进化成反抗的能力?

谁说没有呢,比如下面这位!

一般的猎食者可不会挑战它!

再比如这位,任何捕食者都会对它失去兴趣,因为它太大了!

大象以前可不长现在这样,它们的祖先始乳齿象或古乳齿象与大众所熟知的始祖象体型差不多(就是下图第一个动物,现在普遍认为始祖象不是现代大象的祖先),比人要小许多,现在的很多捕食者都可以轻松捕食它们。

很明显,大象并没有放弃吃草的本职工作,毕竟有什么比植物这种食物更容易获得呢。面对捕食者的压力时,它们的反抗手段就是让自己变大,獠牙更长和坚硬等等。

变大其实是许多食草动物的反抗捕食者的策略

当这些食草动物变大之后,它们很快就发现,自己所在领地的食物不够吃了,毕竟吃草不比吃肉,它所含的能量并不多,每个食草动物都要拼命吃才能保证能量供应。

于是它们有了第二个生存策略,让自己繁殖慢下来,减少种群的数量。你会发现这些大的动物繁殖能力都是特别差的。

当繁殖能力变弱之后,终极问题就出现了,它们发现自己根本无法应对周围环境的变化,换句话说,它们很容易灭绝,可能只是一点点环境变化,导致可食用的植物大面积死亡,它们也就灭绝了。

就像我上面那张图展示的那样,大部分巨型大象消失在了历史舞台。

然而你很快发现,下面这位活了下来!

兔子以惊人的繁殖能力而出名!

还有下面这位也留了下来!

羚羊很敏锐,跑的很快!

于是,我们发现面对捕食者压力时,这些可怜的食物链底端的动物会做出另外一个选择,提高自己的繁殖能力以及跑的更快

相比大象两年左右的妊娠期,兔子简直就是“繁殖机器”,它们有两个子宫,一胎还没有结束,另一胎就开始了。

这么快的繁殖,如果配合不错的短跑速度,总能有兔子从捕食者口中存活下来。

大自然就是这样,每个动物都在努力生存,不可能像你说的那样不作出任何反抗,它们只是在权衡打赢捕食者(变大)和更好的躲避捕食(跑的快,繁殖的快),然后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演化方向。

当然,这些方向是在无数次试错之后得出的结论——也就是现在存活下来动物的样子。

其实,在恐龙时代,以及之后的鸟类时代,大部分哺乳动物都是食草动物,到处躲避着捕食者的袭击,而它们中的一些分支变成今天顶级捕食者,这也是它们不停反抗捕食者、求生存得到的结果。

最后

其实,在人类以压倒性优势出现之前,很少有动物会因为捕食者的捕食而灭绝的,因为它们面对捕食压力的时候确实是在不停调整自己的。

另外,顶级捕食者其实也在通过捕食平衡食物链,如果真的食草动物能够完全反抗捕食者,那它们很快也会毁于自己,因为食草动物就会太多,生产者就无法养活它们,这可能是整个食物链的灾难。

有些动物生下来就是被别的动物吃的,它们为什么还没有进化成反抗的能力?

带自然生态系统,必须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物们通过食物链的关系,进行能量和物质的传递。肯定有一些动物是在食物链底层,而另一些动物在食物链顶层,从整体上讲确实是有一些动物就是被另一些动物吃的。但是不是这与被捕食者之间也是有竞争的关系。在漫长的演化和自然选择过程中,捕食者的身体结构会越来越适合去抓捕猎物,猎物的身体结构也会越来越适合躲避捕杀。在这样的竞争中优胜劣汰,最后剩下的都是更强的个体。我们可能认为单一的斑马并没有什么反抗能力,但是别忘了斑马是群居动物,它们聚在一起的时候,身上的斑纹会对捕猎者的视线造成极大的干扰,虽然没有直接杀伤捕猎者,但是也给它们捕猎造成了很大的难度。这是一种相对比较温和的反抗,另外还有比如野牛角马之类,长着锋利的角,它们奋力一搏的时候是真的有可能把狮子豹等掠食动物直接顶死的。

有些动物生下来就是被别的动物吃的,它们为什么还没有进化成反抗的能力?

它们有进化出反抗能力啊!大羚羊的角可以刺死狮子,斑马强有力的后蹄足以令狮子骨折。食肉动物的战术是要么恃强凌弱,如专门针对老弱病残,取得一对一时的绝对优势;要么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如几头狮子围攻一头斑马。如果一对一强攻,食肉动物真未必总能得手。

这里要问的是食草动物为什么没进化成食肉动物吧?假设地球上的生物真的有共同的祖先,那么唯一的解释就是,食草动物要进化成食肉动物,将以牺牲大量个体为代价,否则大量食物动物存在必然导致生态灾难,生物集体灭绝。

有些动物生下来就是被别的动物吃的,它们为什么还没有进化成反抗的能力?

生物的生存都是以另外的生物为食物而生存的,不吃掉别的生物,这个生物就会饿死。

为什么,有食肉动物与食草动物,食肉动物总是以食草动物为食物,这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我们把海洋的动物拿来比较,海洋是产生生物的摇篮,所有的动物都是从水中演化而来,在生存竞争中优化。

我们知道,这个地球上的生物,本质就是弱肉强食,那么谁先优化成功呢?

在没有动物和只有植物的远古时代,植物遍布全球海洋,陆地。

植物的生存竞争基本上是靠争夺阳光与复盖土地,而使别的植物失去生存条件,而绞杀其他植物。许多的植物繁衍上陆地。

植物在演化中,在海洋的演化中,演化出一种能够在水中游走的植物,这种植物再也不需要土地了,这种植物靠吸收其他植物的身体容营,吃掉其他植物的枝叶生存,而生存繁衍着。

最后这种植物演化成动物。这就是食草动物的祖先。

那时候还没有演化岀食肉动物。

漫长岁月的演化,演化岀食草动物。原始的地球植物种类相当的多,食草动物以吃掉植物而生存。

食草动物互相的争斗,争夺配偶,演化出犄角。演化岀反胃功能。

动物的繁衍规模越来越大,地球布满了植物,食物丰富,这里是食草动物的天堂。

动物的大量繁衍,数量的增加,食物开始短缺,有的食草动物和杂食动物,开始了吃掉其他的食草动物,这些动物的演化。演化出食肉动物。

在生存竞争中食草动物与食肉动物都朝着不同的方向演化,食草动物飞快的奔跑跳跃,食肉动物的獠牙利齿,灵活的身躯。

有没有食肉动物由于食物短缺,再度演化成吃植物的动物呢?

有!

中国的大熊猫。

至今还有食肉动物吃草的,比如,棕熊。在生存环境不利的情况下,许多的食草动物变成了杂食动物,比如,老鼠,猪,猿猴类,和许多的鸟类。

食草动物是古老的动物,食肉动物是由食草动物演化而来,在分枝演化中,食肉动物朝着猎杀技能方面演化,食草动物朝着逃脱这个方向演化,演化的方向已经不同了。

但是岀现了一个层次,食肉动物高级于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在食物链中,是食草动物的上面一层,食肉动物专吃食草动物,食草动物专门吃草,草专门吃泥土。

残酷的大自然,弱肉强食的世界,生存与死亡,成为整个动物世界的准则,一种动物的生存必须建立在许多种动物的死亡上,一种动物必须吃掉另一些动物才能生存下去,不然就会饿死。这个准则成为大自然的铁律,无法违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