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有哪些生物是以违背生命规律的方式存在的?

这个问题有些复杂啊,因为生命规律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物种间有不同的生命规律,而即使是相同物种间在不同的环境下也会产生不同的生命规律,我们举个身边的例子,家鸡是由原鸡驯化而来的,但是,在野生环境下的原鸡有着固定的发情期(每年的2-5月),只有在发情期时,雌性原鸡才会排卵(下蛋),而在人工饲养下,家鸡成年后几乎每天都是发情期,它们几乎每天都可用产卵(下蛋)。

因此,在我看来,生命规律并没有固定的模式,物种只要是能够生存,哪怕是为了生存做出了巨大的改变(比如大熊猫由食肉专为基本食素),都不算违背生命规律。下面我们再进一步的讨论一下生命规律的问题。

生命规律

何为生命规律?到现在为止,没有人能够给生命规律下一个准确的定论,毕竟万物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不过,我们从狭义的角度,也就是我们能够理解的角度看,生命规律无非就是生老病死,一类生物都遵循着相似的生存方式生存。比如动物从出生就开始以有机物为食,它们有着自己的生长周期,繁殖周期等等,而像植物则大都是靠光合作用自己产生营养物质的。

从这个角度看的话,在自然界中还真的有一些生物是“违背”了这些生命规律生存的。下面就来列举几种,并且看它们的“违背”之处。

01 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动物

光合作用是绿叶植物和藻类特有的一种能力,它们靠的是体内的叶绿体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的一个过程。但是,在自然界中有一种动物,它不但可以像其他动物那样主动获取有机物外,还可以像植物那样进行光合作用,它就是外观看起来非常萌的藻类海蛞蝓。

从名字上看,藻类海蛞蝓的藻类是一种原生生物,而海蛞蝓则是海兔的总称,那么,这两种完全不同生物的名字放到一块是什么物种呢?从生物学分类上看,藻类海蛞蝓依然是动物界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无盾目海兔科下的成员,也就是说它是一种动物,其次它是一种生活在海洋中的软体动物。

而它的名字前面之所以有藻类,是因为它的主要食物就是海中的藻类。藻类海蛞蝓的长相非常的萌,从远处看就像是一只被染成了绿色的小绵羊一样,很可爱,不过在海洋中,你要想找到它,还是要费点劲的,因为它的体长仅有0.5公分左右,非常的小,再加上它们通常在藻类中活动,与藻类几乎融为一色。如下图:

那么,为什么它可以像绿叶植物一样进行光合作用呢?

根据科学的研究发现,藻类海蛞蝓并不单单是将藻类变成自己的食物,还会将藻类中的叶绿素与自身的细胞体结合,而这恰恰也是它看起来为什么通体是绿色的原因。藻类的叶绿素被它的细胞吸收后,就变成了像植物那样的叶绿体,此时,藻类海蛞蝓就会像绿叶植物一样进行光合作用。

到目前为止,藻类海蛞蝓是世界上已知的唯一的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动物。而这就是藻类海蛞蝓与同类最大的区别,从这一点看,藻类海蛞蝓确实“违背”了动物的生命规律。

02 自己捕猎的植物

主动捕猎向来就是动物的专属能力,因为植物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能自由的活动。虽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是通过光合作用来获取有机物的,比如体内没有叶绿素的植物,像没有根叶的天麻就是典型的不会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它们常生长于腐殖质较多的地下,以这些腐殖质为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由于天麻没有根和叶,所以它既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能吸收水分,因此它只能与一种菌类共生才能生长。因此,大多数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大都是与其他生物共生的关系。而对于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它们大都依靠光合作用和根系就能获得足够的营养。

但是,有一种植物,它除了进行光合作用外,还能够“自主”的捕猎,它就是捕蝇草。

捕蝇草是一种原产北美的草本植物,因为其具有一定的观赏性,所以被引入了世界各地作为盆栽。作为一种植物,捕蝇草自身是具有光合作用的能力的,不过,由于其体内的叶绿体相对较少,再加上它的根系不发达,所以仅靠光合作用和根系是不能满足自身生长的需求的。因此,捕蝇草就进化出了一种“捕猎”能力。

捕蝇草的叶顶端是贝壳一样,末端具有尖刺,它们会在里面分泌一些蜜汁吸引小型昆虫前来吃,当昆虫到达其贝壳一样叶片的内部时,它就会主动的收紧叶片,将昆虫牢牢的困在里面。之后,捕蝇草会像动物一样分泌消化液将昆虫消化并吸收掉。

因此,可以自主捕猎的能力在植物界中非常的少见,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违背”植物生存规律的存在。

03 “长生不老”的动物

“长生不老”是一种只有在神话中才会出现的能力,比如孙悟空就可以长生不老,但是在现实中,想要长生不老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在自然界中还真有一种动物具有这种能力,它就是灯塔水母。

灯塔水母是动物界刺胞动物门水螅纲花水母目棒螅水母科灯塔水母属下的动物,它们主要分布在加勒比附近的海域中,属于微型动物,因为它们的体长与藻类海蛞蝓差不多,都只有5毫米左右。但是由于许多在加勒比海域的船只会从海中抽取海水作为压舱水,到另外的海域后再排放,所以目前,灯塔水母在其他的海洋中也存在了。

灯塔水母小小的体型之所以被人熟知就是因为它有一个强大的能力-返老还童,简单的说就是灯塔水母会在水母体时达到性成熟,而性成熟之后,通过分裂生殖的方式再繁育后代,繁育后代后的灯塔水母会从水母形态再次返回到水螅体形态(幼年水母的形态)。

而且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灯塔水母可以无限重复这种“返老还童”的状态,因此,从理论上说,灯塔水母是一种长生不老的动物。不过,灯塔水母并不是无敌的存在,因为它在海洋中属于浮游生物,会被许多的海洋生物当做食物,而且一旦有污染,它们也无法生存。

不过,尽管这样,灯塔水母的这种“返老还童”的能力也能够得上“违背”生命规律了。

总结

只要是在自然界中生存的生物,它们都各自遵循着自己的生命规律,比如灯塔水母总是在繁殖后再次返回水螅体的形态就是属于它的一种生命规律。所以,严格意义上说自然界中没有违背生命规律的存在。

不过,从狭义的视角看,也就是我们看待大多数生命的角度看,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动物,能够自己捕猎的植物以及可以长生不老的灯塔水母都算是违背了我们认知的生命规律。

地球上有哪些生物是以违背生命规律的方式存在的?

绿叶海蜗牛

动物和植物的区别在于,植物能够利用太阳光合成能量,维持生命,而动物只能依靠外界来获取能量,比如吃植物,或者吃肉。

但是有一种动物,却能够利用太阳光线来维持生命,这种动物就是绿叶海蜗牛。

我们知道,植物之所以能够把太阳光线转化为能量,是因为体内的叶绿体能够利用二氧化碳和谁,制造有机物,这个过程用方程式表达是这样的:

6CO2+6H2O( 光照、酶、 叶绿体)→C6H12O6(CH2O)+6O2

看不懂也没关系,只要知道植物是通过它才能维系生存的,而动物体内则没有这个细胞器。

但是绿叶海蜗牛不同,虽然它刚出生时,体内也不含叶绿体,但它可以通过吃到藻类等植物后,获得藻类体内的叶绿体,并融合进自己的基因中,从而也能像植物一样进行光合作用。

由于体内有叶绿体的原因,绿叶海蜗牛身体的颜色也由刚出生时的半透明棕色,变成了像植物叶子一样颜色了,还像植物一样拥有“叶脉”。

更加神奇的是,它可以依靠光合作用不吃不喝长达9个月,而且,如果长时间不接触阳光,它还会像植物一样枯萎,直至死亡。

目前,这一现象被整理成论文,发表在《生物学通报》(The Biological Bulletin)杂志上。

水螅

长生不老一直是人类的追求,不管是近代还是古代,人们都渴望能让自己与天同寿,但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永远都 逃不过死亡的结局。

但是,在自然界有一种生物能够产生不老,那就是水螅。

科学家发现,这种生物的身体可以不断地自我更新和修复,也就是永远不会衰老而死亡,而且繁殖能力也不会随着时间增加而退化。

在实验室环境下,目前还没有发现他们因为寿命增加而死亡。

那么人类可以像它们一样,保持长生不老吗?

其实对于一个种群来说,繁衍后代比永生不死更重要。这是因为长生不老虽然看似延长了单个物体的寿命,但是却增加了种群灭亡的风险。

首先,虽然水螅不会衰老,但在实验室环境中每年每167只中仅有1只死亡(样本为2256只),也就是说,水螅会因为环境中的其他因素而死亡。

再者,地球环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地球45亿年的历史中,环境变化了无数次,但从温度上来讲,地球就已经度过了4次大冰期。

而永生的生物因为基因不会改变,因此抵抗环境变化的能力也更弱,一旦环境发生大灭绝,就有可能导致生物种群的灭绝,这对于种群来说,非常不利。

不过,目前科学家仍然在研究水螅的干细胞,毕竟谁让人类还是喜欢长生不老呢。

人类

对于所有种群来说,繁殖都是驱动生命的本能行为,但人类却有了思想,能控制自己的生育能力,不会像动物一样,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捕猎、繁殖、抚育后代上,而是去实现自我。

对于所有生物来说,自己能做的就是尽量适应环境,适应地球环境周期的变化,但人类能做的却是改变环境。

比如冬天,对于大多数动物来说都不太好受,其他动物们要么去冬眠,要么忍饥挨饿,在雪地里搜寻秋天没来得及吃的食物。但人类却发明了火炕,改变了居住环境。

夏天时,别的动物会找树荫躲避严寒,而人类却发明了风扇,空调,冰激凌帮助降温。

还有,对于其他动物来说,今天吃饱之后,就不会为明天未雨绸缪;但只有人类,会在食物充足时,选择开垦农田,种植农作物,为来年做准备。

要知道,早期人类和动物一样,都是以采集和捕猎为生,但人类却能从采集的果实之中,分析出那些可以作为长久食物来源,从而圈出一块地固定种植它。

对于所有动物来说,衰老意味着很快将要死亡,因为在自然界中,衰老意味着很快就会被其他天敌捕食,也意味着很快就追不上其他猎物而饥饿死亡。

但是人类却不会,人们发明出了赡养制度,让年轻力壮的人去赡养衰老的人,从而延长衰老的人的寿命,从而延长了人类种群平均寿命。

总而言之,人类世界中有很多违背了自然生命规律,可以说自从人类演化出了智慧,人类就站在了另一个高度看这个世界。

地球上有哪些生物是以违背生命规律的方式存在的?

违反生命规律?这个还真的不太好界定,因为生命的规律会随着人们的总体认知度不断提升而改变,我想,题主应该把问题修改为哪些生命是颠覆人类认知的才比较合适。

自然界中,有哪些生命是颠覆我们认知的呢?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一、海蜘蛛

也叫皆足虫,形似蜘蛛,故名海蜘蛛。这种生物有什么奇特之处呢?

海蜘蛛全身除了腿,基本什么都不剩了,它的消化器官、生殖器官甚至是心脏都长在腿上,是名副其实的“大长腿”。

当然,这还不是主要的,它之所以奇特,是因为这个小家伙居然没有天敌,而它没有天敌的原因居然是因为自己足够“废物”!

海蜘蛛全身上下没有一点肉,所有的肉食性动物都对它表示不感兴趣!什么嘛!肉食性动物捕食是为了填饱肚子,他这浑身上下没有一点肉,让猎食者们如何提起捕杀的欲望!

二、比利时蓝牛

说完上面那个没有肉的“废物”,我们再来看看动物界的“大肌霸”。

看看图片大家应该就能感受到这家伙的肌肉有多夸张,走起路来,浑身的肌肉都在颤抖。

据说它之所以如此健壮,是因为体内的“肌肉生长抑制素”蛋白质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导致肌肉可以疯狂生长,最夸张的是,它如此规模的肌肉居然不用进行任何锻炼,只要光吃就行了,绝对让一些“健美达人”们羡慕不已。

不过肌肉太发达也有个弊端,过于庞大的肌肉群会导致骨骼和韧带受损。

三、大王具足虫

这是一种深海的食腐动物,它之所以被我提起来,完全是因为它很抗饿,在日本的一家水族馆,一只大王具足虫创下了目前人类能观察到的最长的“绝食”记录,总共绝食了5年零43天。

相比于一些饿了一顿饭就嗷嗷叫的人,这个绝对是一个不可超越的记录!

动物界还有很多颠覆人类认知的例子,比如能返老还童的灯塔水母、自带“小手枪”的枪虾等等,只能说自然之大,无奇不有,还有更多的秘密等待着我们去发掘!

枪虾:站住,我有枪!点了赞再走!

地球上有哪些生物是以违背生命规律的方式存在的?

你看到这样的图,必然以为这是某个石窟艺术或浮雕艺术或某个商业街售卖的工艺品吧。不,它是真真切切的蛾子,翅膀上的“苍蝇吃翔”图案是与生俱来的,而不是好事者用颜料涂画上去博取客官的眼球的。

(蛾子翅膀上拟态的苍蝇与真实的苍蝇)

但这个苍蝇是那么得逼真,就像活的一样,你肯定也被迷惑了吧。作为拥有高级智慧的人类都被它骗了,遑论智商大幅低于人类的鸟类了。这种蛾子叫做宽铃钩蛾,它被各种鸟类取食,故而它们进化出了生动逼真的“苍蝇”图案,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仅有苍蝇就能让捕食者退避三舍,再给每只苍蝇面前放上黄色的鸟的翔,更能以假乱真,两坨臭气熏天的翔足够掩盖这只白色蛾子了,捕食者敬而远之,蛾子得以保全。

这个蛾子更胜一筹,翅膀上苍蝇争相吃翔,翔花飞溅,令鸟作呕。

这个蛾子简化了一下,只有鸟屎飞溅,没有苍蝇了,也足够击退兴致勃勃的鸟了吧(-o-)/

自然界是一个极度复杂的系统,生物之间有各种关系,诸如捕食被捕食、竞争、共生等,在面对强大的捕食者时,伪装、拟态是很多生物选择的技巧。如我们所知的竹节虫受到惊吓时变成一根竹节不动,再如兰花螳螂、叶脩、蜂兰……要多精彩有多精彩

而模拟“苍蝇吃鸟屎”则是比较少见的场景拟态,已经超出了传统的你模仿我,我模仿你的拟态模式,而是模拟一种场景(如这里的恶臭)而达到某种目的。

当然,违背自然规律只是违背人类认识论里的规律,生物自有其更高超的智慧。

参考:

抖音号《绘说雨林》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地球上有哪些生物是以违背生命规律的方式存在的?

地球上有哪些生物是以违背生命规律的方式存在的?

准确的说只要在地球上存在的生命,没有一种是违背生命规律的方式存在的,但地球上生命种类千千万,还是有很多的生命的存在方式有些奇葩,下面来罗列几个,看看是哪种超出了各位的认知底线?

欧洲大理石纹背小龙虾

估计大家对这种虾的名字是一脸懵逼的,但它另一个名字可是大名鼎鼎的“欧洲复制虾”,估计就能让大家回忆起来了,在二十五年前,它还籍籍无名,但就是因为二十五年前的一个简单的基因变异,诞生了一只可以无限复制自身的雌性小龙虾。

事实上孤雌生殖在生物界并不少见,甚至大型的爬行动物科莫多巨蜥都可以孤雌生殖,但出现在小龙虾这边出现着实有些让人意外!

科莫多巨蜥的孤雌生殖:雌性巨蜥有两对不同的染色体,分别是W和Z,当它到了繁殖年龄却没有雄性受精时,雌性会将卵细胞一分为二,分别是W染色体和Z染色体,分别会复制性成WW和ZZ,但WW没有性别无法成活,因此留下的是ZZ雄性,科莫多巨蜥的孤雌生殖可以直接创造雄性。

因此这只欧洲复制虾的定义有些错误,更准确的说是这只大理石纹背小龙虾基因变异,获得了孤雌生殖的能力,而且可以遗传,不过这只大理石纹背小龙虾孤雌生殖的下一代都是雌性,也就是说只要一只这种小龙虾,那么只要再过上数十年,整个水域都将是这种大理石纹背小龙虾,比有性繁殖效率要高得多。

欧洲复制虾已经开始蔓延

这也许是人类亲眼所见唯一在自然界中演化即出现孤雌生殖的独特案例。对了,它能吃,但肉少,味道一般,不过湘菜中小龙虾可是一道绝味!

绿叶海蛞蝓

这是一种逆天般存在的物种,它能通过吞食海藻获得叶绿体,然后将叶绿体基因同化,你想得没错,最终绿叶海蛞蝓就获得了晒晒阳光就获得能量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地球上它是唯一,除它外再无其他多细胞动物有这个本事。

绿叶海蛞蝓生活在美国东海岸水深不超过0.5M的浅水地或者沼泽,幼年期身体呈红褐色,成年体吞食海藻后就会变成亮绿色,犹如一片多肉。生物学家对绿叶海蛞蝓的基因转移能力非常感兴趣,生物体中基因转移能力并不罕见,比如基因大盗水熊虫就有这个能力,在水熊虫体内有多个原先并不属于它的基因,但科学界还没有发现除绿叶海蛞蝓外其他物种有转移含有叶绿体的绿藻基因,但绿叶海蛞蝓实现了!

绿叶海蛞蝓取食滨海无隔藻

不过转移叶绿体并非绿叶海蛞蝓一种,其他的海蛞蝓也能转移藻类的叶绿体,但它们必须要不断更新叶绿体,而且叶绿体工作时还要消耗蛋白质。不过相关研究者也发现绿叶海蛞蝓幼年期就存在这种基因,但似乎它们在成年时吞食藻类唤醒了这部分基因。不过无论是那种机制,人类如果能实现这种转移正常基因的技术的话,很多疾病的防范于未然也许就迎刃而解了。

关于太岁

对于这个物种大家应该不陌生,太岁的形态是不固定的,甚至颜色也不一,但它无疑有一个特色是一大团既不像植物也不像动物的有机物复合体,现代科学认为太岁是一种大型粘菌复合体,但其细胞结构为何能达到如此规模形态,实在有些匪夷所思!

太岁可以在10-100米的厌氧环境下成长,比如在土壤中,泡水里也不会腐烂变质,无论如何切割都可以正常生长,但似乎也不会无限制生长。

这种粘菌复合体是介于原生物和真菌之间的一个过渡体,它并非单一结构,而是由细菌、真菌和粘菌构成的一个聚合体,太岁以细菌、酵母菌和霉菌孢子为食,富含蛋白质、核酸以及假丝酵母菌和白地霉,它是介于植物和原生动物之间一个物种。

传说太说有增强人体免疫等功效,但组成太岁的菌群比较复杂,很难保证挖到的太岁没有吸收有毒物质或者本身这个菌群就对人体有害。

曾经记得有位女记者将一个硅胶玩具当成是太岁,包揽那一年的笑点!

除了上述这几种奇葩生物之外,还有号称不死的生物“灯塔水母”,它可以返老还童!也有缺水时成为枯草,但一下雨就能立即活过来的复活草,更有在太空中都能存活的水熊虫,人类跟它们比起来实在是太弱鸡了,一日三餐一餐都不能少,时时刻刻都需要氧气,日常还需要娱乐活动,即使这样居然还有人得抑郁症,实在太难伺候了!

地球上有哪些生物是以违背生命规律的方式存在的?

存在即合理,地球上哪有什么生物能够以违背生命规律的方式存在?如果某种生物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违背生命规律的话,那么它们早就在地球上消失了。只不过有些生物的存在方式超出了我们正常的理解范围,觉得很奇怪罢了。这样的生物倒是不少,让人觉得很神奇。简单的举几个例子。

“不死的生物”灯塔水母

灯塔水母是一种小型的水母,大小也就4到5毫米,身体透明,能够看到身体内部的红色消化系统,像灯塔。科学家发现这是世界上唯一的一种能够从性成熟阶段恢复到幼虫阶段的生物。也就是说灯塔水母可以“返老还童”。这种现象叫做分化转移,理论上灯塔水母这种从性成熟期返回到幼虫阶段的分化转移过程没有次数限制,因此它们可以获得无限的寿命。所以人们认为它们是“长生不老的”,但更准确的说是“返老还童”,而非真正意义上的“不死”。

图示:能够“返老还童”的灯塔水母

我们的常识中,所有的生物都是有生有死的。而灯塔水母的这种“返老还童”的本领是不是颠覆 了我们传统认知呢?当然灯塔水母的这种“返老还童”的能力只是在理论上,它们也会被其它生物吃掉,也会因为环境改变而死掉。

明明是动物却活成了植物的绿叶海蜗牛

植物和动物是地球上是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两大类生物。动物和植物的一个主要区别就是,动物能够运动,并且靠吃其他的生命来维持自己的生命代谢。而植物则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空气中的二氧化和吸收的水分合成有机物来维持自己的生命代谢。也就是说植物可以自己制造食物,而动物不能。

图示:绿叶海蜗牛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为绿叶海蜗牛却颠覆了人们对动物和植物的传统认识。绿叶海蜗牛是一种生活在海洋中的软体动物,绿叶海蜗牛的体内含有植物才有的叶绿体。它可以通过体内的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产生身体需要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

绿叶海蜗牛的叶绿体是哪里来的呢?原来它的叶绿体来自他吃掉的藻类。科学家发现,绿叶海蜗牛能够将将藻类进行光合作用的基因转移到了自己身上。这样本属于动物的海蜗牛却过上了像植物一样自给自足的日子。

离开水也能活的肺鱼

“鱼儿离不开水”这是常识,但是有一种鱼却能离开水也能活很长一段时间。这就是非洲肺鱼。这种鱼生活的地方有雨季和旱季之分,雨季的时候和水充足,这种鱼就生活在水中,用鱼鳃呼吸。但是当旱季来临的时候,肺鱼就会被困在河底干燥的淤泥当中。它们的鱼鳔可以起到肺的作用可以在空气中呼吸。

图示:离开水也能活的肺鱼

在长达半年的旱季中,肺鱼可以通过呼吸空气存活下来。这种鱼可以在干燥的淤泥中不吃不喝存活3到5年。这也是我们想象不到的逆天技能啊!

除了上面列举的这三种生物,其实还有很多生物它们的生活方式都超出了我们平常的认知,例如被称为地球上最彪悍的动物——水熊虫。下面这种动物看上去是不是也很不可思议呢?

图示:能上树的羊

除了上面这些的生物,朋友们还能想到哪些奇葩的生物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