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堆上常见的挖坑支陷阱的小虫子叫什么?有什么功效和用途?

记得小时候,经常能在沙土堆上找到一种小虫子,它的头部有一个“大钳”,喜欢倒退着行走,并且想要找到这种小虫子也很简单,如果你在一个沙堆上看到一个规整的小漏斗状的陷阱,那就是它的窝了。那么,这种小虫子到底是什么昆虫呢?它有什么功效和用途呢?我们简单的来了解这种小虫子。

神秘的“陷阱大师”

如果你在野外仔细的观察,你会在一些沙土地中发现如上图那样的小漩涡,表面上看,这个小漩涡风平浪静,但是,一旦有小型的昆虫从这里经过,一不小心掉进去,可能再也没有机会爬上来了。尤其是蚂蚁这样的昆虫,这个小窝对于蚂蚁来说简直就像地狱了,因此,这个漩涡又被称为“蚁之地狱”。

看到这里,有些小伙伴会问,不就是一个深不超过5公分的沙窝吗?为什么蚂蚁进去很难出来?

导致蚂蚁进去很难出来的原因有两个:第一就是细小的沙粒形成了漏斗状之后,一旦有小昆虫进入,就会自然的向下流动,这使得蚂蚁很难逃出升天。第二,在沙窝的最底端的沙土下,藏着一种凶猛的肉食性昆虫,它就是蚁蛉的幼虫,一个体长2公分左右,全身呈灰色且头部有一个大钳的昆虫,它的学名就是蚁狮,传说中的“神秘的陷阱大师”。

蚁狮

蚁狮是蚁蛉的幼虫,而蚁蛉是昆虫纲膜翅目蚁蛉科下所有昆虫的总称,全世界已知的蚁蛉超过了2000种,而仅在我国就有超过200种,最常见的就是中华东蚁蛉。从外观上看,蚁蛉就是迷你版的蜻蜓一样,拥有两对细长的翅膀,翅膀上有淡黑色的斑点,一个细长的腹部几乎占了体长的3/4。不过,它与蜻蜓的区别还是很大的,除了体型小以外(3公分左右),它的头部和胸部和融合在一起,而蜻蜓的头和胸则是分开的。

蚁蛉属于完全变态的昆虫,它的一生要经历四种完全不同的形态:卵、幼虫、蛹、成虫。成虫一般在夏季交配之后,产下卵,之后卵孵化为幼虫。蚁蛉的幼虫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蚁狮。

蚁狮与成虫从外观上看毫无相似之处,蚁狮看起来像一只胖胖的甲虫,不过它没有“甲”,头部有一个大颚,通常它们都潜藏在沙土之下,有穴居的习性。不同的是蚁狮的“洞穴”与其他昆虫的洞穴不同,它的洞穴是一个敞开式的漏斗状的沙窝。在袖箭洞穴时,蚁狮是通过倒走的方式来进行挖掘的,它的腹部的末端和后足(开掘足)负责挖沙,头部的大颚负责将沙抛到外面,就这样一层层的向下挖,直到洞穴的深度达到平均3公分,开口直径达到5公分左右之后,它就会进入洞穴的最底部,用沙土将自己掩盖起来,静静的等待猎物上钩。此时,这既是蚁狮的栖息之地,又是它的捕猎陷阱。

当有昆虫落入陷阱后,不断向下滚动的沙粒会体型蚁狮有猎物上门了,此时,蚁狮会从底层爬出,用自己的大颚牢牢的将猎物夹住,之后用自己的下颚在猎物的体内注射毒液和消化液,之后,猎物首先失去反抗能力,随即体内变成液体状,最后被蚁狮吸空。

而正是有这个大颚和毒液,才让蚁狮有了捕猎比自己体型大的动物的能力。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蚁狮作为蚁蛉的幼虫是没有肛门的,也就是说蚁狮是只进不出的,而这恰恰也是它拥有一个庞大的腹部的原因。食物产生的垃圾会在体内堆积,直到它进入下一个阶段:蛹。蚁狮需要“作茧自缚”,所以在体内堆积的垃圾此时就会变成茧丝的原材料。

蚁狮有什么功效和用途?

蚁狮虽然看起来只是一种不起眼的小昆虫的幼虫,但其实它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在《本草纲目》中蚁狮被称为“沙挼子”,在《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蚁狮被称为“地牯牛”,将蚁狮自然晾干或者烘干研磨后可以入药,有通淋;截疟;软坚消症;拔毒去腐。主砂淋;疟疾;疟母;腹腔症块;瘰疬结核;阴疽久溃不倒敛(来自于《中华本草》)。

正是因为这些功效,在我国的许多地方,尤其是在春秋两季有专门去野外挖蚁狮的人,造成了蚁狮已经越来越少了。现在,如果我们去到野外的沙土里,已经很难发现它们的踪迹了。因此,蚁狮虽好,但也不要过度的采集。

总结

在沙土地里做漏斗状陷阱的是蚁蛉的幼虫蚁狮,它是一种只吃不排泄的昆虫,而且由于头部的大颚和毒液,它有着捕猎比自己体型大猎物的能力。不过,小小的蚁狮也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由于人们的过度采集和对一些沙土地的挖掘,蚁狮已经越来越少见了。

农村土堆上常见的挖坑支陷阱的小虫子叫什么?有什么功效和用途?

农村土堆上常见的挖坑支陷阱的小虫子叫什么?有什么功效和用途?

在我们胶东半岛农村的山坡向阳的地方,随处可见一些漩涡式的小陷阱,这些小陷阱呈漏斗状,窝里泥沙细腻光滑。布陷阱的小虫子我们当地称之为"山老婆儿",长着两个大夹板,走路退着走,它的学名叫蚁狮。

山老婆儿挖坑后,潜伏在坑底的沙土里,专等一些昆虫掉入陷阱后,它便会用两只钳及夹住它们,吸食猎物的体液。

那时侯上山,遇见尖底的小圆坑就会和小伙伴们蹲下,朝坑内大声喊:"山老婆儿",一会儿便看到坑底沙土松动,它便钻了出来。放到手里,它就会装死,你不注意的时侯,它就迅速退着走溜走,甚是有趣儿。

据说,它的成虫叫蚁蛉,长得有点像小版的蜻蜓,专门捕食小黑蚊子,还是人类的好朋友呢。

蚁狮还有解热镇痉、消毒止痢、治疗泌尿系统的结石等作用。过去农村乡间医生还有利用蚁狮入药,治疗小孩子的消化不良病症非常见效。蚁狮焙干,研磨成细粉,还可以治疗刀伤呢。

你见过这种叫"山老婆儿"的小动物么?你如果知道它还有哪些作用,也请留言补充。

农村土堆上常见的挖坑支陷阱的小虫子叫什么?有什么功效和用途?

小时候,寨上大部分人家房前屋后没有硬化,路也是泥土路,经常会在房檐下干燥的土里看到一些漏斗状的小坑,里面住着小虫子,我们当地称为“地牯牛”或“地滚牛”,后来才知道其学名叫“蚁狮”。

那个时候,没什么玩的,凡是周边有意思的东西或事,都是儿时玩的,而且感觉非常的有趣,看到这种漏斗状的泥窝,看着挺稀奇的,用根小木棒,掏里面的虫子,在泥窝底部,薄薄的一层泥土下面就是地牯牛,掏出来后放在手心,看它慢慢爬,痒痒的,像斗蛐蛐一样,要么碰它一下。

最有趣的是,几个玩伴一起,看谁找到更大的泥窝,泥窝越大地牯牛就越大,然后各自把自己掏得最大的地牯牛放在一块平地或大树叶铺在地上,看它们会不会打架,而且是倒退着走,再捉几只牛蚊,放在中间,头部的两只大钳子就会不停的撕扯牛蚊,这时候不能离太近,不能影响到它们进食。玩一会,那股稀奇的劲过了就会再把地牯牛放回泥窝里。隔天无聊了又重复昨天的故事。

后来才得知这种地牯牛学名叫蚁狮,虽然看似并不起眼,但是蚁狮的药用价值不可低估,《本草纲目》称蚁狮为“沙挼子”,具有平肝息风,解热镇痉,拔毒去腐消肿。用于高血压病,中风,小儿高热,惊厥,疟疾,腹腔症块,瘰疬结核,泌尿道感染,竹木刺、异物入肉不出,骨折;外用治中耳炎,痈疮,无名肿毒。(具体用药请遵医嘱)

蚁狮幼虫就是我们称为地牯牛在漏斗状泥土的小虫子,成虫称为“蚁蛉”,像蜻蜓一样的昆虫,但比蜻蜓小,同样,蚁蛉也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治疗如高血压、泌尿系结石、胆结石、骨髓炎等。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农村大多都已硬化,想要在房前屋后或屋檐下再看到蚁狮是很难的事情,现在的孩子见都很少见,更不用说用来当玩物,曾经儿时的记忆,必将成为90年代以前的人们心里永远的快乐回忆。

朋友们,你们小时候是否也捉过蚁狮来玩呢?

农村土堆上常见的挖坑支陷阱的小虫子叫什么?有什么功效和用途?

是蚁狮,它是蚁蛉的幼虫,蚁蛉是一种蛉,有点类似小的蜻蜓,是我们身边比较常见的一种小昆虫。

蚁蛉成虫活不了多久,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幼虫阶段度过的,蚁狮在沙地上挖掘建造一个陷阱,用疏松的沙砾堆砌成一个漏斗的形状,当蚂蚁经过这个陷阱的时候,会比较容易滑落到漏斗的底端收口的地方,即便蚂蚁没有因为疏松的沙砾而滑落,蚁狮也会投掷出沙砾打向蚂蚁,被击中的蚂蚁措手不及,加上脚下的滑沙,就会掉落到陷阱中,然后蚁狮会用巨大的颚咬住蚂蚁,而后吃掉。

陷阱的建造大师蚁蛉平常就躲藏在陷阱的最底部,当蚂蚁经过的时候才会出击,这是物种演化的奇迹,居然拥有了这么神奇的捕食策略,同时,还成为了这么精巧的陷阱的设计师和制造者。

我不明白的是,面对这么伟大的物种演化奇迹,人们为什么想的是如何利用和它们的功效,你是他妈的穷疯了吗?

农村土堆上常见的挖坑支陷阱的小虫子叫什么?有什么功效和用途?

这种虫子在很多情况下都是蚁狮,也就是蚁蛉的幼虫,但其实这样的虫子不只有蚁蛉一类,还有一类叫“穴虻”。至于它们在药物方法的功效和用途我就不太清楚了。

蚁狮正藏在自己的沙穴中捕食掉入的蚂蚁。

蚁狮的样子。

蚁狮其实是蚁蛉幼虫的统称。它的头上长着两个长长的“牙”,那是它的捕吸式口器的一部分。它会用这个口器咬住猎物,然后对猎物注入毒液。猎物的内脏等会被消化为流食,蚁狮就会用口器吸猎物的汁儿吃。

蚁蛉幼虫会躲在干燥沙土较多的地方,比如石块下面、房屋角落、林下沙土中。它们会钻到沙土内部,然后建造一个沙穴。这个沙穴其实就是沙土中的一个小坑,坑边都是流动的沙子。一旦有路过的小虫子不幸落入沙穴之中,小虫子一旦挣扎,这些流沙便会落到沙穴底部,这时藏在沙穴底部的蚁狮就会对猎物发起攻击。如果它能打过猎物,它就会用它长长的口器把猎物拖到沙里吃掉。如果它打不过猎物,它就会立马后退潜入沙土中逃跑。

蚁狮长大后的样子:蚁蛉。

其实,做沙穴捕食猎物的还有一类双翅目昆虫:穴虻。

穴虻幼虫捕食落入沙穴中的苍蝇。

穴虻长得像蛆一样。

如果猎物落入沙穴中,穴虻幼虫会卷起身子把猎物咬住,然后吃掉,它也靠吸猎物的汁儿生活,所以,进食方法类似于蚁狮。

穴虻幼虫的头部退化,它其实就是一种蛆。

农村土堆上常见的挖坑支陷阱的小虫子叫什么?有什么功效和用途?

这些小虫挖坑,是来捕获食物(其它小虫)的陷井,当芝他小虫掉入坑内后,再也爬不起来了,就成了它的食物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