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丘鹬在地上走路的时候总是伸出一只脚摇晃身子呢?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个故事,其中蚌也就是河蚌,大家都比较熟悉,但是这个鹬许多小伙伴就有些陌生了,甚至有些人会将“鹬蚌相争”写成“鱼蚌相争”。那么,鹬到底是一种什么动物呢?今天我们就来简单的说一下这种有些“搞笑”的动物-丘鹬(yu)。

鹬是一大类鸟类的总称,它属于鸟纲鸻形目鹬科,目前已知的鹬科成员多达83种,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以及北美洲。鹬科下的鸟类大都体型较小,平均体长在20公分左右。从外观上看,鹬的羽毛大都以灰色为主,头部比较的圆且喙比较的细长。

大多数的鹬都是小型涉禽,它们喜欢在河滩上寻找食物,大都有迁徙的习性,繁殖的季节一般会生活在北半球,而当气温降低,它们会迁徙到南半球。我们常说的“鹬蚌相争”其实就是说明了鹬的食性,大多数的鸟类会选择在飞行时捕猎,而鹬则不同,它们更喜欢在陆地上觅食,因此,它们经常会出现在一些潮湿的草地、沼泽以及河滩边,它们的食物也主要以昆虫、鱼虾以及甲壳类动物为主。

在众多的鹬中,在我国最常见的鹬就是丘鹬了。丘鹬的体长平均在35公分左右,属于较大的鹬科成员。从整体上看,丘鹬胖嘟嘟的,浑身的羽毛以灰褐色为主,腹部颜色较浅,有多条深色的横向斑纹,喙比较的长,约在7-8公分之间。

一般情况下,会飞的鸟类飞行能力都很强,而且飞行的速度也很快,比如我们最常见的麻雀都有着平均50公里每小时的飞行速度,家燕在捕猎时的飞行速度甚至能突破80公里每小时。但是,丘鹬就不一样了,它的飞行速度仅有8公里每小时左右。这是因为大多数鸟类的翼展都超过了它们的体长,而丘鹬的体长平均在35公分左右,翼展却只有平均19公分左右,因此它的飞行速度非常的慢。不过,好在丘鹬的体格比较的健壮,所以它们能够长时间飞行。

当然,有一些鹬的飞行能力并不差,这是因为它们的翼展超过了体长,比如斑尾鹬的体长平均在37公分左右,而翼展就长达75公分左右,而且它用了8.2个小时成功飞跃了太平洋,成为了不间断飞行时长最长的鸟类。如下图:

丘鹬奇怪的走路姿势

如果你看过丘鹬在陆地上行走,你肯定会被它逗的捧腹大笑,为了让大家更直观的了解丘鹬走路,我们先来看一个动图:

没错,这是一只带着两只小丘鹬的丘鹬妈妈,而它们也不是在跳舞,而是在正常的行走,而且两只小丘鹬在后面学的有模有样。那么,为什么丘鹬会有如此奇特的走路姿势呢?

关于丘鹬的走路姿势,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科学解释,不过倒是有两个可信度比较高的假说:

01 小心假说

由于丘鹬的食物来源主要以昆虫、鱼虾和甲壳动物为主,所以,它经常出没在沼泽、河流的浅滩之中,而这样的环境下,一不小心,丘鹬就会陷入泥里。由于丘鹬的本身的体型比较的胖,所以一旦陷入泥里就很难挣扎出来。所以,在漫长的进化中,丘鹬演化出了如此搞笑的行走方式,而目的就是为了用一只脚先试探一下前方的地面是否安全。而它之所以在同一位置反复的踩,就是为了精确的确认危险与否。一旦有危险,它至少可以用翅膀加上另一只脚飞起来。

02 捕食假说

所谓的捕食假说就是说一些昆虫或者鱼虾会潜藏了泥土之中,而丘鹬如此操作就是在反复的按压泥土表面,如果此时泥土下有动物,它们就会受惊跑出来。而且一些生活在泥土中的生物通常为了安全会将自己栖息的洞口堵住,而丘鹬如此反复的踩就会将薄薄的一层盖住洞口的泥土踩掉。此时,丘鹬就可以用自己细长的喙将食物从洞里揪出来了。

总结

虽然“鹬蚌相争”我们都很熟悉,但是鹬这种鸟类却不太为人熟知,原因有两个,第一就是丘鹬主要在人迹罕至的地方活动,第二就是丘鹬野生种群的数量越来越少了,在当下丘鹬早已经成为了低危保护动物,而且还是我国的二级保护鸟类。

至于丘鹬“魔鬼的步伐”则是于它生存的环境和捕猎的习性有很大的关系,具体是什么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为什么丘鹬在地上走路的时候总是伸出一只脚摇晃身子呢?

丘鹬走路的姿势真的非常神奇,不过并不是题主说的“摇晃”,而是上下摆动几下,然后再往前,就像跳舞一般。这种独特的跳舞式前进方式,自然是大自然进化后的结果,肯定有一些符合自然规律生存需要的原因。我就从力学角度,尝试解释一下这种跳舞式前进的深层原因。

1、丘鹬其鸟——腿短体肥

很多人可能个我一样,一眼看去,第二个字似乎不认识。但是,如果说起一个成语“鹬蚌相争”,大概立马就恍然大悟了。没错,丘鹬的鹬,就是鹬蚌相争的鹬,读yù。本身就是指一种鸟。顺便提一下,丘鹬可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丘鹬这种鸟,嘴巴比较长,腿比较短,而身体比较大。这里的大小长短,都是相对的。实际上,丘鹬并不小,其体长可达35cm,跟一只鸡差不多。但是,作为一个鸟,丘鹬是比较轻的,大概300g左右,比家鸡轻多了。这也是丘鹬能飞的一个原因。

2、独特的走路姿态——太空舞步

正如题主所说,丘鹬的走路姿态非常特别,如下图。当它跨出一步后,身体不自觉地会上下摆动,似乎在跳舞,有人把这成为太空舞步。在身体上下摆动了3-4次之后,另一只脚才往前跨出,紧接着又是身体上下摆动。

3、鸟类的逃命本能——飞行

由于翅膀的原因,鸟类可以自由地翱翔在空中,这使得一般的动物很难抓到飞行的鸟。所以,鸟类的飞行能力,大大提升了其生存能力。但是,鸟类并不是无时无刻都在空中的,总有落脚的时候。这时候,谁飞的更快,谁的生存能力就会更大。所以,起飞方式非常重要。

鸟类的起飞方式,大体上分为两类,原地起飞和助跑起飞。就像我们人类发明的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对于一些体型较小的鸟类,由于体重轻,翅膀给力,大多是可以原地起飞的。而那些白鹭之类的大型鸟,体重太大了,需要助跑,才可以获得起飞的升力。

丘鹬显然应属于小体型的鸟类,体重在300g左右。实际上,绝大多数鸟类,在起飞的瞬间,都会借助腿部的力量,先向上弹跳,获得起飞的初速度和高度,然后借助翅膀开始飞翔。丘鹬也是如此,起飞的时候,需要腿部力量的介入。

4、丘鹬上下摆动的力学解释——稳定且逃生

丘鹬之所以采用摆动式“舞步”前进的方式,正式由于其时刻处于准备起飞的状态,这是大自然血的教训,写入了丘鹬的DNA的记忆。

在丘鹬的前进过程中,两只小脚交替来回,紧急情况下,只能单脚跳来助力起飞。上下摆动的身体,刚好给丘鹬一个初始的起飞状态。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它能马上起飞,不需要进入准备状态。应该注意到,丘鹬摆动身体的时候,重心在后脚上。

实际上,半蹲的姿势就是起飞的准备姿势,但是在前进过程中,身体(或者说腿部)无法始终保持半蹲姿势。于是,这种上下摆动的动作就非常自然了。更何况,长时间保持半蹲姿势非常累人。而上下摆动的方式,就完全客服了这种缺点,并且这种振动形式能够提高身体的稳定性,不至于单脚倾倒(重心在后脚)。

5、总结

丘鹬的跳舞式步行前进方式,是大自然进化的结果。为了提高自身的生存率,这种摆动让丘鹬可以时刻处于备飞状态,提供额外的起跳力,并且在前进过程中提高了单脚立的稳定性。

为什么丘鹬在地上走路的时候总是伸出一只脚摇晃身子呢?

在七十年代初,我下放插队的盐城义丰每年夏秋都有鹬鸟在稻田的田岸上出没。当地人称呼(麻橘),老人告诉我:麻橘的眼睛有一只是瞎的,有专业叉麻橘的人手拿一根带鱼叉的细长竹竿围着麻橘打转就能轻松将其叉着。

所以说丘鹬为什么一条腿站立时会打颤了。

为什么丘鹬在地上走路的时候总是伸出一只脚摇晃身子呢?

它是跳舞给人看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