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虫子我们这里的农村叫“土狗子”,你们那里叫什么?

这种虫子田地里很多,而且别看它翅膀小,晚上是会飞的。如果你把他的屁股弄破了,那味道终生难忘!对了,这种虫子你们那里叫什么呢?

“土狗子”是一种农村常见的昆虫,在我们这(山东)叫蝼蝈,与它的学名蝼蛄非常的接近。记得小时候,最喜欢逮这种动物玩了,我们一般都是将它放在水里,看它游泳,或者是抓几只将它们的翅膀扯掉,让它们赛跑。

那么,蝼蛄到底是一种什么动物呢?它到底是害虫还是益虫呢?它有什么用途呢?我们简单的来探讨一下这三个问题。

蝼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但凡一种动物的分布比较广,就会有多个俗称,比如前段时间我们科普的“洋辣子”,它实际上就是绿刺蛾的幼虫,但是它的俗称在不同的地方估计至少有十几个,比如毛辣子、蛰拉毛子、刺毛、藿辣子等等。不管叫什么名字,这都是一种动物,而且是一种可以让人抓狂的动物。

而我们今天说的蝼蛄相比洋辣子来说就显得“温顺”多了,它身上既没有带有毒素的刺毛,也不会潜伏在树上“攻你不备”,它只是生活在土里的一种昆虫。

从外观上看,蝼蛄的头部与小龙虾有一些相似,而且它最前端的腿也异化了,呈铲子状,对于一种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泥土里的动物,这种异化的前肢更有利于它的掘土挖洞。其次,蝼蛄的背部有一对短小的翅膀,不过别看翅膀比较小,但是却能够支撑蝼蛄短距离的飞行。

蝼蛄的分布和种类

蝼蛄的分布很广,几乎在世界各地都有存在,因此,世界范围内,蝼蛄的种类多达上百种,在我国比较常见的蝼蛄有两种:华北蝼蛄和东方蝼蛄。其中华北蝼蛄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的地区,而东方蝼蛄则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地区。这两种蝼蛄从外观上看,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而且它们都属于昼伏夜出的昆虫,并且都以农作物的根系为食,这是因为蝼蛄通常都喜欢比较潮湿的环境,而且需要有足够的植物来生长发育,所以蝼蛄大都会选择在农田中“安家”。

由于蝼蛄会吃农作物,所以它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害虫”,

华北蝼蛄和东方蝼蛄的最大区别就在繁殖期上,华北蝼蛄每2年有一代,东方蝼蛄大都是每一年一代。也就是说两种蝼蛄的成长周期不同,华北蝼蛄的从卵到成虫需要经历约400天的时间,期间它会以若虫的形态越两次冬,而东方蝼蛄则只需要1年就能从卵到成虫。

虽然两种蝼蛄的繁殖期不同,但是它们的繁殖习性是一样的,都是雄性成虫在每年的六七月份用自己的翅膀摩擦产生“吱吱”的声音来吸引成年的雌性(雌性有翅膀但是不会摩擦产生声音),交配完成后,雌性会回到地下的洞穴中,继续向下挖10公分左右做卵室产卵。

蝼蛄有什么价值?

在上面的介绍中,我们说过,农田中较为湿润且植物丰富的特点是吸引蝼蛄安家的主要原因,而且蝼蛄的食物就是农作物的根系,因此,蝼蛄与蛴螬一样都是典型的农业害虫。

但是,你可能不会想到,蝼蛄也是一种中药材,而且在一些地区收购的价格还不低,笔者在网上搜索了一下,一斤干的蝼蛄卖价大都在100元左右。不过,由于要卖的话,还要将其晒干,而晒干后又极容易破碎,所以,在农村很少有人会专门的捉来卖。而这恰恰也是蝼蛄收购价格较高的主要原因。

总结

蝼蛄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农业害虫,正是因为是害虫,所以随着近些年农药的使用,蝼蛄已经越来越少了。不过,这倒不是一件坏事,毕竟可以入药,只需要人工饲养就行了。如果放在农田里任其发展,后果将不堪设想,毕竟一只成年雌虫就能产下平均400颗卵,而且由于蝼蛄卵通常在地下30-40公分的深处,很少有其他生物能够威胁到它们,因此蝼蛄卵的成活率还是非常高的。

这种虫子我们这里的农村叫“土狗子”,你们那里叫什么?

说起土狗子它虽然是农业上的害虫,可是也是一种气象预报员,这种虫子的学名叫蝼蛄,我地也叫蝼蛄,它是农作物的害虫,但是它能够准确的预测到天气有没有雨。

作为蝼蛄它主要是在土壤中生存,打洞咬断农作物的根系,造成农作物萎缩死亡。但是蝼蛄不吃农作物的叶茎,以咬断农作物的根茎严重危害农作物。特别是在种根蔬菜的地块,由于土质肥沃,土壤湿润含水量大,所以是蝼蛄最喜欢生存最多的地方。因为是蝼蛄不吃农作物的叶茎,这就给防治毒杀蝼蛄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由于蝼蛄的生活习惯是夜出日伏,出来寻找食物吃,并且是喜欢吃农作物的果实,所以农民就抓住了蝼蛄这个习性,把毒杀害虫的农药拌入打碎的粮食作物和小麦麸皮中,在傍晚的以前撒入到蝼蛄多的地面上的地方,毒杀防治蝼蛄危害农作物特别是蔬菜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蝼蛄的生活习性是喜欢在潮湿的地方,根据民间过去的老农民,对蝼蛄常年的生活习性环境长期观察,总结出来了用蝼蛄预测天气会不会有雨,其实还是有着一定的科学道理。

蝼蛄不但喜欢在潮湿的土壤中生存,可是蝼蛄对空气中的湿度也是对身体非常的敏感。我们都知道天气的下雨过程主要是根据空气中的湿度含水分的大小,决定着下雨过程中的降水量大小的。

作为蝼蛄我们都知道它的后面尾巴上拖着两根长长的尾巴,这就是我地的民间老农民过去利用蝼蛄预测天气会不会下雨的方法。因为是蝼蛄后面的两根长尾巴,它就是探测空气中水分的探测器,如果是空气中的湿度大含水量高,捉住一只蝼蛄把它后面的两根长尾巴从尾部最后面开始掐断,如果是最近会下雨,在蝼蛄的两根尾巴最后面一掐断,就会有水珠流出来,如果是在蝼蛄的两根尾巴全都掐断以后还是没有水珠流出来,就说明最近不会下雨。

所以过去的老农民也不懂什么科学道理,空气中的湿度和含水分的大小,就用蝼蛄预测天气会不会下雨还在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因为是蝼蛄对空气中的湿度含水量是非常敏感的。

这种虫子我们这里的农村叫“土狗子”,你们那里叫什么?

这种虫子我们这里叫土狗子,很多,特别在麦收插秧时,田野里多的是,有时在水面上打漂漂。夏天天气不好,特别是晚上这虫子还会飞,有的落到你身上爬行,讨

厌死了。哦,还会钻土打洞,一个连着一个的,头很灵活,爬行很快的,还会发出叫声,人们经常骂死土狗子又喊了。老铁们你们那里叫什么呢?呢

这种虫子我们这里的农村叫“土狗子”,你们那里叫什么?

答,童年的记忆总是弥足珍贵,故乡的气息总是令人回味。在那个缺匮乏物质的年代,勤劳朴实的父辈,开荒种地辛勤劳作,为想要更好的生活而努力,儿时的我们跟着父母上山下地,春种秋收,日晒雨淋,度过了很艰辛而充实的童年。

那个年代,春种秋收时,跟随着父母到田间地头,父母在播种,或收割粮食,我们就在田间捉土狗子,用田间边的茅草杆把土狗土串起来,带回家给鸡鸭吃。

长大后,离开家乡三十多年了,但是,每年春种秋收时,都会抽出时间来回家帮父母插秧苗,收割粮食,却发现很多小孩,甚至有些老人在捉土狗子,拿回家后,不再像是我们以前一样把土狗子,拿来喂鸡鸭了。而是把土狗子的屁股捅破,把里面的脏东西弄出来,搞干净之后,拿到油锅里炸,味道别有一番风味。

随着农业技术快速发展,化肥得到了极大推广和使用。机械化操作,现在田间地头的土狗子少了很多很多,甚至罕见。

这种虫子在我们梅州客家,也是称作土狗子。

这种虫子我们这里的农村叫“土狗子”,你们那里叫什么?

这种虫子在农村特别多,学名蝼蛄,蝼蛄俗名拉拉蛄,地拉蛄,天蝼,土狗等,是药用昆虫。也是破坏农作物害虫。

我们这里也叫土狗子,小时候特别喜欢拿来烤着吃,吃起来特别香。

药用价值:据文献报道,蝼蛄是一味药用历史悠久的动物药。中医用于治疗各种水肿,大、小便不利,尿潴留,泌尿系统结石等杂症。蝼蛄味咸,性寒,归膀胱、大肠、小肠经。对于蝼蛄的入药在我国古医学中也颇有讲究。

主要危害:蝼蛄的危害表现在两个方面,即间接危害和直接危害。①直接危害是成虫和若虫咬食植物幼苗的根和嫩茎。②间接危害是成虫和若虫在土下活动开掘隧道,使苗根和土壤分离,造成幼苗干枯死亡,致使苗床缺苗断垄,育苗减产或育苗失败

这种虫子我们这里的农村叫“土狗子”,你们那里叫什么?

我们那里叫它“土狗儿”。也差不多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