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么觉得恐龙灭绝于小行星撞击地球说不通呢,你觉得呢?
恐龙的灭绝原因到现在为止仍然是个谜,正是因为如此才有各种“假说”,比如“火山喷发说”、“酸雨说”、“物种斗争说”“大气变化说”等9种不同的主流假说。而且每一种假说都有一定的依据,而且大部分的假说都指向一个根本的原因,那就是小行星撞击地球。
那么,恐龙灭绝是不是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的呢?下面,浅谈一下我个人的看法。
小行星撞击地球的依据作为恐龙灭绝的假说之一,行星撞击说也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那么,有哪些依据表面了行星撞击呢?目前来说一共有三个。
01 恐龙同时期的陨石坑
无论是什么时期的陨石坑出现,必然能引起科学界的高度关注,就目前来看,已发现的最大的陨石坑为威尔克斯地陨石坑,这个陨石坑位于南极洲威克斯地冰下1.6公里深处,这个巨大的陨石坑仅仅是宽度就有486千米。但是,威尔克斯地陨石坑并不是恐龙时期形成的,它的形成时间比恐龙出现还要早,最早的恐龙出现在2.35亿年前,而这个陨石坑形成于距今2.5亿年前。
虽然这个陨石坑与恐龙没有关系,但是排在这个陨石坑之后的第二大陨石坑就与恐龙有一定的关系了,它就是希克苏鲁伯陨石坑。这个坐落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上的陨石坑直径有180千米,关键是据研究这个陨石坑形成的时间大约在距今6500万年前,这个时间节点与恐龙灭绝的最后时间正好吻合。
根据科学的推断,希克苏鲁伯陨石坑是由一颗直径超过10千米的巨大陨石撞击形成的。这是行星撞击地球说的依据之一。
最后,之所以要提一下威尔克斯地陨石坑是因为,许多人认为希克苏鲁伯陨石坑是世界上最大的陨石坑。
02 “不寻常的”化学元素
地球上一共有118种化学元素,其中有94种是自然存在的,剩下的24种则是人为合成的。而地质中主要由氧,硅,铝,铁,钙,镁这些化学元素构成,其中以铝元素的含量最高。在118种化学元素中,有一种元素它在地球上的含量非常少,它就是铱。铱是一种金属元素,它在地壳中的含量约为千万分之一。
但是,在6500万年前的地质层中,科学家发现了大量的铱元素,而且含量超过了正常值的数倍。而且地质层中的铱含量与陨石中的铱含量非常接近。
03 “特殊的”晶体
小行星撞击地球时,巨大的压力和高温会使地面形成一种石英晶体,而科学家也在6500万年前左右的地质层中发现了大量的石英晶体。
除此之外,日本的科学家通过模拟实验发现,小行星撞击地球会产生“酸雨”,这与恐龙灭绝的“酸雨说”不谋而合。
种种这些原因,让“行星撞击说”成为了最主流的恐龙灭绝假说。
浅谈个人对“小行星撞击说”的看法虽然“行星撞击说”是目前最主流的恐龙灭绝的假说,但是,我认为还是存在诸多的漏洞的。
漏洞一:地球地表的总面积多达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约有1.49亿平方千米,而恐龙灭绝时期已发现的大陨石坑就是希克苏鲁伯陨石坑,它的宽度才仅有486千米,相对地表总面积来说,不过是沧海一粟。因此,这种级别的陨石坑是无法造成遍布全世界的恐龙灭绝的。
漏洞二:在恐龙时期,并不是只有恐龙存在。根据已发现的化石看,早期的哺乳动物几乎是与恐龙同时登场的,都是在三叠纪的晚期,而且还有比恐龙出现还早,并且依然好好的活在地球上的动物,比如鳄鱼。这些动物并没有跟随者恐龙灭绝而灭绝。有人会说:恐龙体型大啊。其实,恐龙并不是只有大型的,小型恐龙比如美额龙的体长仅有89厘米。而且它还是以小型动物为食的,而早期的哺乳动物体型最大也就跟老鼠差不多,所以,这种小型的恐龙是不缺食物的。但是,它依然灭绝了。
漏洞三:并不是所有白垩纪末期的地质层中都有超量的铱,也不是所有的白垩纪末期的地质层中都有石英晶体。因此,我们不能以偏概全。
所以,我认为小行星撞击地球,并不是恐龙灭绝的唯一原因,而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在6500万年前,气候的变化,哺乳动物的崛起等等,这些都是导致恐龙慢慢灭绝的原因。而主要原因还是恐龙并没有进化的更加适应环境,所以被环境所淘汰,就像剑齿虎、猛犸象一样。
总结当然以上只是个人的看法,毕竟恐龙灭绝时间距现在已经超过了6500多万年了,缺乏许多关键性的证据。但是,我认为恐龙的灭绝绝对不是小行星“一人所为”。
我怎么觉得恐龙灭绝于小行星撞击地球说不通呢,你觉得呢?
谢谢邀请。去年我看到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2019年)9月14日的一篇报道,我认为,该篇报道为恐龙灭绝的原因,提供了最有力、最完整的地质学证据。
关于恐龙灭绝原因和证据,学术上有很多争论。在学术上有小行星碰撞说、气候变迁说、物种斗争说、大陆漂移说、地磁变化说、被子植物中毒说、酸雨说和疾病说等等。
目前,最权威的观点认为,恐龙的灭绝和6500万年前的一颗大陨星有关。据研究,当时曾有一颗直径7-10公里的小行星坠落在地球表面,引起一场大爆炸,把大量的尘埃抛入大气层,形成遮天蔽日的尘雾,地球温度变低,导致植物的光合作用暂时停止,地球上四分之三的大型动物,如恐龙因此而灭绝了。
近日,美科学家对墨西哥希克苏鲁博陨石坑进行钻探研究,为恐龙灭绝源于小行星撞击说,提供了最有说服力的、最完整的地质学证据。
美媒报道科学家在墨西哥近海的海底进行钻探后,获取了地球生命史上最全球性大灾难一天的地质学记录。这种独特的地质学记录显示,6500万年前,一个小行星撞击地球,从而消灭了恐龙和地球上3/4的生命。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去年(2019年)9月14日报道,9月9日,科学家发布了对采自希克苏鲁伯陨石坑的新岩石样本的分析。这项分析展示了一种层状分布的沉积岩。在这场撞击的核心地区,该沉积岩以精确到分钟的方式记录了一场全球性大灾难的第一天。科学家说,巨大的小行星撞出一个100英里(1英里约1.61千米)宽、12英里深的巨坑。沉积岩记录了爆炸性熔解、大地震、海啸、山崩和森林大火的痕迹。
科学家说,这些沉积物还提供化学证据表明,这场大灾难将来自海洋岩石粉末的数千亿吨硫磺吹到大气层中,从而让全球陷入冬天,世界范围内气温下降了30华氏度(约合17摄氏度),并且持续了几十年。
美国珀杜大学的地球物理学家杰伊·梅洛什专门研究撞击坑。他不是这个钻探团队的成员。他说:“它告诉我们,在导致恐龙灭亡的灾难日,那个陨石坑中发生了什么。所有情况都直接记录在岩层中。”
该钻探团队的科学家将他们的研究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月刊上。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校区的地球物理学家肖恩·古利克领导了这个钻探团队。他是这个耗资1000万美元的项目的负责人之一。该项目由国际海洋发现计划和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提供资助。
科学家们搭乘的钻探船停泊在墨西哥港口普罗格雷索的近海。2016年,他们首次钻入希克苏鲁伯陨石坑的内圈。该陨石坑内圈埋藏在海底,位于大约1500英尺(约合457米)的石灰岩之下。自撞击发生以来,石灰岩在千百万年的时间里不断沉积下来。
地质学家把岩石视为压缩的时间,地质时钟的钟摆就是千万年来堆积的岩层。不过科学家说,在希克苏鲁伯陨石坑中,数百英尺的沉积物很快堆积起来,它们像一架高速定格相机一样记录下撞击的各种效应。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长春雅诗轩】
我怎么觉得恐龙灭绝于小行星撞击地球说不通呢,你觉得呢?
恐龙灭绝与小行星碰撞没有任何关系。
我怎么觉得恐龙灭绝于小行星撞击地球说不通呢,你觉得呢?
这样古老的历史。我也解释不清。谢谢你的遨请!
我怎么觉得恐龙灭绝于小行星撞击地球说不通呢,你觉得呢?
白垩纪末期小行星环撞击地球导致大量古生物死亡是事实,但是恐龙并没有灭绝!
6500万年前小行星环撞击浅海环境的地球,导致了地台活化;陨石坑冲击波里的金属氢聚合形成爆炸以及爆炸产生的纳米二氧化硅烟雾,还有随后的火山爆发,食物链的断裂等等,都是恐龙死亡的原因。
哺乳动物会因为吸入纳米二氧化硅窒息而死,两栖动物和鸟类则会繁衍下来。
我怎么觉得恐龙灭绝于小行星撞击地球说不通呢,你觉得呢?
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花朵”杀死了恐龙。
食草类恐龙主要食物是蕨类植物,花朵植物出现后,被子植物替代了蕨类植物,使得食草类恐龙快速灭绝了,于是食肉恐龙只好灭绝了。
只是一种假说而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