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亚洲狮和非洲狮没有生殖隔离,它们得后代为何不行呢?
谢邀。
生殖隔离简单来说就是亲缘关系接近的两种动物交配后无法生育后代或者生育后代后不具备生育能力。而生殖隔离大致有可以分为两种-合子前隔离和合子后隔离,简单来说,合子前隔离就是两种动物交配后,精子和卵子无法结合到一起,而合子后隔离则是交配后,精致和卵子可以正常结合,但是产生的后代或死胎或不具备生育能力或有诸多缺陷等等。一般情况下,生殖隔离的底线在种相同的情况下,也就是说不同科的有隔离,不同亚科的也有隔离,不同属的有隔离,但是同种的动物几乎没有生殖隔离。
而亚洲狮和非洲狮,是同科同属同种的动物,所以,严格意义上说,它们不存在生殖隔离。但是,实验证明,亚洲狮和非洲狮的后代却有很多缺陷,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亚洲狮的“借种”之路现存的狮子一共可以分为两个大的亚种-非洲狮和亚洲狮。非洲狮由于栖息在广阔的非洲大草原上,有着足够的食物和生存空间,所以,即使在人类的猎杀下,现存的野生非洲狮也有2万头左右。但是,亚洲狮则不同,早在19世纪,亚洲狮几乎遍布整个西南亚,随着人类对亚洲狮的猎杀以及对亚洲狮栖息地的破坏。早在20世纪初,亚洲狮就已经大面积的区域性灭绝,到了1907年,整个西南亚地区的亚洲狮几乎灭绝殆尽,仅剩下印度境内的13头。
为了保护着仅剩的亚洲狮,印度将13头亚洲狮全部放在了1400多平方公里的吉尔森林国家公园中针对性的保护了起来,不得不说,这个举动拯救了濒危的亚洲狮。仅仅过了29年,亚洲狮的数量就从13头增加到了234头,到现在为止,印度的吉尔森林公园里约有350头亚洲狮。
虽然,亚洲狮的数量在增加,但是,这速度并不快。而且许多动物园内也需要亚洲狮供人参观。所以,为了尽快的增加亚洲狮的数量。1980年,印度查特比尔动物园内的工作人员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他们用两头来自于马戏团的非洲狮与亚洲狮交配,企图获得更多的狮子。
从此,亚洲狮走上了“借种”之路。
“借种”之路的浮沉由于亚洲狮和非洲狮没有生殖隔离,所以,亚洲狮与非洲狮交配之后,顺利的产下了后代。从此这两头雄性非洲狮成为了“炙手可热”的狮子,许多动物园纷纷租借效仿。一时间,亚洲狮和非洲狮的后代几乎遍布整个印度的动物园。
但是,随后,麻烦来了。首先,动物园的工作人员发现亚洲狮和非洲狮产生的后代,幼崽的存活率非常的低,因为刚出生的幼崽大部分都有一个明显的缺陷,那就是两条后腿几乎无力,它们甚至连行走的非常的艰难。但是,毕竟还有些幼崽比较的健康,所以实验并没有停止,到2000年,整个动物园仅亚洲狮和非洲狮的直系和旁系后代就多达了70头。
但是,成年后的狮子普遍免疫力较低,容易生病,所以它们的平均寿命非常低。到了2002年,印度政府不得不把所有杂交的狮子做了绝育手术。让它们自然死亡。
那么,既然亚洲狮和非洲狮没有生殖隔离,为什么生下来的幼崽大都有缺陷呢?其实原因很简单。
01 近亲繁殖
从亚洲狮的角度上看,现存的亚洲狮都是当时被保护起来的13头狮子的后代,所以,它们的血缘关系非常的近,本来近亲繁殖就对后代有着很大的影响。再加上非洲狮这一种不同亚种的动物的基因,这样的结合更让它们的后代不具有很强的免疫力。所以,才会产生体弱多病的现象。
02 杂交的不稳定性
虽然亚洲狮和非洲狮是同科同属同种的动物,但是它们却是不同的亚种,而且生活的环境以及习性有着很大的区别,所以它们的结合也可以成为是“杂交”。杂交确实有一定几率产生更好基因的后代,但是这个几率实在太小了。所以,杂交的不稳定性是它们后代有缺陷或免疫力低的另一个因素。
总结即使是完全同科同属同种同亚种的两种动物产生的后代也有几率会有缺陷,更不用说两个不同亚种,而且生活环境以及体型有着很大区别的两种动物了,它们的繁殖具有极不稳定性,而且本身现存的亚洲狮血缘关系就很近,所以也有近亲繁殖的考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