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向个人借款,利息该如何支付?
企业向个人借款支持利息时需要关注以下几点,一、索取发票,二、代扣个税:
一、索取发票营改增之后,企业向个人借款,属于自然人向企业提供“贷款服务”,应按照3%征收率计征增值税。根据《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管理办法》,分别进行处理:
1.如果支付金额不超过500元/次,可不获取发票。企业以收款凭证及内部凭证作为税前扣除凭证,收款凭证应载明收款单位名称、个人姓名及身份证号、支出项目、收款金额等相关信息。
2.如果支付金额超过500元/次,必须获取发票(自然人去税务机关代开发票),如果自然人无法提供发票,利息支出不能作为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
3.《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八条的规定,非金融企业向非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不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准予税前扣除。即企业向个人的借款不超过同期贷款利率的部分才能税前扣除,超过部分,不能税前扣除。
二、依法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企业支付利息时,要按照《个人所得税法》相关规定,按照支付利息的20%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请注意,不能扣除任何项目。
三、其他涉税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法》明确规定“借款合同指银行业金融机构、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设立的其他金融机构与借款人(不包括同业拆借)的借款合同”。因此,企业与自然人之间签订的借款合同不属于印花税的征税范围,无需缴纳印花税。
企业向个人借款,利息该如何支付?
企业向个人借款,其利息支付的可能的方式如下:
一、个人给企业提供利息发票个人提供企业的借款合同等,找税务局或邮局代开利息发票,企业收到发票支付给个人。这种的最大缺点是,个人要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缴纳税率为20%的个人所得税,个人不知是否愿意这样操作。
二、变通其他费用的形式个人通过其开立的个人独资企业、公司等向企业开票,企业付款;或者,个人跟企业沟通,以其他相关的发票处理。
缺点是不合规,因为利息费用进行了变通处理。
三、企业向个人支付工资的形式如果企业和借款人本人愿意且没有其他限制,企业可以向借款人支付工资,企业代扣代缴个税,个人汇算清缴合并纳税。
缺点,变通了费用;发工资,存在劳动关系,可能用工隐患。
四、以还借款的形式企业利息支付的时候,每月先冲减借款,后期再想办法处理。缺点,支付完本金后,利息处理还是问他。
五、企业向个人购买服务或资产把利息加在服务金额或资产金额上,然后个人给企业开发票。类似上述二,但可能增加增值税等,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
六、不处理其一支付利息时挂账,暂不处理。
七、老板的私户处理用老板个人的钱或个人账户支付。不知老板是否愿意操作!
说了一大堆,似乎没有双方都满意的方法,呵呵。
企业向个人借款,利息该如何支付?
企业向个人借款,必按借款协议约定的利率、期限支付借款利息。这里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双方需签订协议协议。
个人借款给企业,不能凭口头约定,需要签订借款协议,约定借款金额、借款利率、利息支付时间、支付方式,借款期限等内容,以免日后产生争议。个人在将款项借给企业时,一定要转账支付,并要求企业开具收据。
2、个人需依法缴纳相关税收。
个人对外提供借款,根据营改增文件规定,属于提供金额服务,必到税务机关代开发票,在代开发票时缴纳增值税及附加;企业在支付利息时,需按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其中,增值税实行简易计税,征收率为3%。比如,取得借款利息103万元,须缴纳增值税=103/(1+3%)*3%=3万元。
应缴维护建设税,为应缴增值税的7%(城市)或5%(县城,镇);
应缴教育费附加。为应缴增值税的3%;
应缴地方教育费附加,为应缴增值税的2%。
以上税收在税务机关代开发票时现场缴纳。
在企业向个人支付借款利率时,应按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税率为不含税利息收入的20%。
比如:企业向个人支付借款利息103万元,则须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103/(1+3%)*20%=20万元。
3、如果是自然人股东向企业提供借款服务,则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借款利率不高于同期金融机构贷款利率,超过部分不得在税前扣除。同期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由企业负责举证。
(2)企业实际支付给自然人股东的利息支出,不超过以下规定比例和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规定计算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的部分不得在发生当期和以后年度扣除;
企业实际支付给自然人股东的利息支出,其接受自然人股东债权性投资与其权益性投资比例为2:1。比如,某自然人股东出资500万元,则企业从该股东借款1000万元之内的部分,利息支出可以税前扣除,超过部分必须做纳税调整,不得税前扣除。
(3)股东(包括自然人股东)未按规定缴足应缴资本的,借款利息不得税前扣除。
凡企业投资者在规定期限内未缴足其应缴资本额的,该企业对外借款所发生的利息,相当于投资者实缴资本额与在规定期限内应缴资本额的差额应计付的利息,其不属于企业合理的支出,应由企业投资者负担,不得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企业向个人借款,利息该如何支付?
企业向个人借款的安全问题,再来看下有关支付利息的涉税问题:
1、企业所得税
公司发生的经营性借款利息支出税前扣除需取得发票、满足关联借款的债资比要求,利率水平不高于同期同类银行贷款利率等,另外还需要考虑股东出资是否缴足等特殊情形。
取得发票
企业对个人的利息支出,超过“小额零星”标准的需要个人在税务局申请代开发票作为税前扣除凭证。
不需要发票的情况
支付个人500元/次(或者每日累计500元)以下的零星支出,不需要发票,可以凭自然人开具的个人收据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满足债资比及利率水平的要求
1)非关联方借款
支付给个人利息,满足下列条件且不超过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息部分可以税前扣除。
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借贷是真实、合法、有效的,并且不具有非法集资目的或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企业与个人之间签订了借款合同。
2)关联方借款
支付给关联方个人的利息,需满足债资比且不超过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息部分可以税前扣除。
经营性借款利息支出不得扣除
公司发生的经营性借款利息支出不得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凡企业投资者在规定期限内未缴足其应缴资本额的,该企业对外借款所发生的利息,相当于投资者实缴资本额与在规定期限内应缴资本额的差额应计付的利息,其不属于企业合理的支出,应由企业投资者负担,不得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2、增值税与附加税
个人向企业借款取得的利息,属于增值税应税范围,企业向个人支付利息时,个人需要缴纳增值税及附加税。
在以下两种情况下不需要缴纳增值税及附加税:
1)个人取得的借款利息收入低于500元/次,免征增值税。
2)在2022年4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个人取得的借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
3、个人所得税
个人取得的利息收入需要按“股息、利息、红利所得”依20%税率纳税。
单位在支付个人借款利息时,应按税法规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4、印花税
企业与个人签订的借款合同,按照《印花税法》规定,不需要缴纳印花税。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