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老人有养老金,为什么日常总算计,处处省吃俭用?
谢老师的邀请。我觉得退休后的老人日常总算算用用,处处省吃俭用,是生活经验的积累。积谷防荒,做有心人,在有积余的时候,储备一点,积少成多,到以后碰到艰难的时候,就不须去求人,再说了,自己有点积累,心里踏实,遇事心不慌,有自信,有底气。若是做个月光族,遇到什么需要花钱的时候,不就抓瞎了吗?再说了,开源节流原本是我们中国人的优良传统美德,大手大脚的浪费生活与生产资源要不得的。我们中国有14亿人口,每人每天省一块钱,全国就是14个亿!众人拾柴火焰高,群众的力量是无限强大的。如果相反,每人每天浪费一块钱,也是14个亿!所以,生活中也应该是有计划有分寸的合理安排使用,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退休后老人有养老金,为什么日常总算计,处处省吃俭用?
这是因为,一是省吃俭用,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没有什么不好的,老年人年老在生活,身穿也没有什么要求,吃饱,穿暖就行。二是养老金也是有限的,必须要合理安排使用。三是人情往来,红白喜事都要开支。四是年纪大了身体状况总有不尽人意
的地方,需要看医,吃药等。四是减轻儿女的经济负担,让儿女更好地工作。
退休后老人有养老金,为什么日常总算计,处处省吃俭用?
可怜天下父母心,老年人也知道享受,也懂得保养,同样也知道吃好穿暖。但为什么还要节俭给自己过不去呢?是因为他不是独身,还有子孙后代。为了他们宁可少吃肉,不乱添新衣服也要把钱节余下来。一是为了养老吃药看病,二是应对天灾人祸,三是为了帮补子女。所以才处处精打细算,这就是一个老年人的情怀,一个父母的心。所以做子女的应该懂得和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在他们的有生之年更好的关怀和孝敬他们,让老人快快乐乐的度过晚年。
退休后老人有养老金,为什么日常总算计,处处省吃俭用?
节俭历来是美德,
观念形成难改辙。
有时常念没有时,
只为明天好渡河。
退休后老人有养老金,为什么日常总算计,处处省吃俭用?
有退休金的老人舍不得花钱是普遍现象。多年养成节俭习惯;花钱要算计以备不测;为不能自理时存点钱;死后留钱也不张口要钱。
1、多年养成节俭的习惯
老年人特别是40后,50后的老年人,经过了解放初期和困难时期的生活艰难,知道吃饭穿衣不容易,虽然如今日子好了丰衣足食了,但是那些年代形成的习惯已经根深蒂固,“惜食有食惜衣有衣”已经成为他们生活戒律。我的老父亲在世时,一辈子十分节俭,吃饭碗底一个米粒儿都不会剩下。
2、年老存钱以备不测
当年龄进入老年阶段,就是:“六十以后一年不如一年,七十以后一月不如一月,八十以后一天不如一天”了。老态龙钟体弱多病已经成为常态。在很多情况下家里人和本人都感觉身体如常时,突然出现急诊状态给人们一个措手不及。因此,老人自己会有打算,要存下点钱以备突然患病的紧急需要。
3、为不能自理时存点钱
老年人当进入自己不能照顾自己的时候,因为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儿女工作又繁忙不能整天的照顾老人。这时,老人的出路就是敬老院或者是雇家庭保姆,而所需要的费用也是高的,甚至是昂贵的,老人自己也要为这一天的到来做准备,手中有钱到时就心中不慌。
4、宁可存钱留给儿女
因为人离开这个世界的情况是各式各样的,有的人是急病救治无效就离开这个世界了,而不是多年卧床又不能自理身边要人照顾。如果是这样情况,走得急的离开这个世界了,那老人手里有钱就会留给儿女,平常不会给儿女张口要钱。
现在社会上有一句话叫做:“快快走,慢慢活”我认为这句话很经典,健健康康的时候要慢慢享受生活,得了重病的时候就快快的离开这个世界,这样对本人,对家人都是一个最好的结果
退休后老人有养老金,为什么日常总算计,处处省吃俭用?
丰衣足食,不浪费。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再就是为子孙后代有所想…,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