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暴雨后,高层住宅缺点暴露,哪些房子不建议买?
高层一直以来都非常受到大家的欢迎,而大家之所以喜欢买高层,因为高层有很多优点,比如采光条件好,通风条件好,视线比较好,关键是在心理上有一种高人一等的优势。
但是高层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所展现出来的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比如在这次郑州暴雨当中,很多小高层缺点就明显暴露出来了。
对于高层用户来说,最头疼的事情就是停水停电。
在平时生活当中高层的供水供电都没有什么问题,大家也不会发现其中的缺点,但是在发生极端情况之下,城市很多基础设施都有可能受到损毁,特别是电力、供水影响的范围可能是比较大的。
比如在这次郑州暴雨当中,有很多小区就出现了长时间的停水停电,这一停对于高层用户来说是非常被动的。
因为高层用户基本上都需要乘坐电梯上下楼,如果电梯停电了,上下楼就只能走楼梯,一走就是二三十楼,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承受得起,特别是家里有老人小孩那更不方便。
如果在停电期间电梯停运,而且家里有老人小孩生病,那更麻烦,你得背着人上下楼,这是非常被动的。
另外停电之后一般也会伴随着停水,因为高层的供水都是需要通过电力抽水上去的,这意味着在停电期间大家的自来水没法正常供应,如果家里没有备水,那你就只能跑下楼去买桶装水,但是要扛着一桶水上二三十楼,想想这就是一件绝望的事情。
而相对于高层住户来说,低楼层的用户就没有这种麻烦,特别是对于5楼以下的用户来说,上下楼其实很方便,即便停电大家仍然可以走楼梯,而且买水扛上5层楼,估计很多人都能够应付过来。
所以经过这次暴雨经历之后,估计很多人都对高层建筑有所顾虑,在买房的时候很多人可能不会选择那么高的楼层了。
当然,从实际情况来看,真正发生类似郑州这种百年难遇的大暴雨还是很少见的,正常情况下即便有些地方下暴雨了,对小区的供水供电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除非全市范围内基础设施都受到影响了,才有可能出现一些极端情况。
所以即便有这次教训了,我相信很多人仍然对高层情有独钟,毕竟高层虽然有缺点,但是相对于低层来说它的优点也非常明显,而且这种优点在长时间之内都可以盖过低层。
至少对于我来说,如果我以后买房我肯定也会买高层,因为我之前买的房是在2楼,上下楼确实非常方便,平时都不走电梯,如果停水停电了,我随时到对面就可以买桶装水。
但是住在2楼让我感觉非常不舒适的一点,就是采光确实不怎么好,我房子所在的楼层是在两栋楼之间,本来采光就不太好,再加上处于低楼层,采光更不好,平时房间的光线比较暗,心里感觉就非常不舒适。
另外一点是低楼层的噪音也比较大,平时有人走动或者汽车来往,都可以听到明显的声音,而高层就没有这种烦恼,至少高层的噪音不会像低层这么明显。
所以即便高楼层有可能因为一些极端天气导致缺点暴露出来,但如果有机会再买房,我仍然毫不犹豫地选择高层。
河南暴雨后,高层住宅缺点暴露,哪些房子不建议买?
说实话,不要买高层,不要买高层,不要买高层,重要的话说三遍,真的很后悔!!!
说一说自己的亲身经历吧,也是前段时间刚遇到的问题,我们小区基本都是高层,要么就是小高层,我们这栋总楼层为31层,自己住在27层。说实话,当初买27楼的时候,主要是想住得高,看得远,空气还新鲜,住着也比较安静,自己心理上也特别舒服,最主要的还是相对于其他楼层便宜一点,总之,最初还是挺满意的。
1、第一次后悔买高层第一次后悔买高层,是住进新房第二个月,发生了一件特别让人不愉快的事,那就是停电。本来小区停电会有备用电,也可以放心地使用电梯,谁晓得就是停电那几天,小区备用电也出现毛病,具体好像说是什么机械故障,小区物业直接把电梯就封了,在业主群里告诉大家不要坐电梯,电压不稳小心被困在电梯里,虽然引起很多业主不满,物业也是一致这种口径解释。
两天停电可把自己给累惨了,这两天刚好还是周末,周内自己基本都是在外面吃饭,家里一点存粮也没有,早上自己下楼买了一份早餐,吃完饭爬上27楼基本已经消化完毕,两腿发软打颤,想着中午和下午可以点外卖,也就买了一大桶矿泉水,其他什么东西都没有买。谁知道点外卖的时候,人家外卖员一听说电梯有问题,要么拒接要么让自己下楼拿外卖,不然没有人接单。(备注电梯故障,需要送达27楼)
2、第二次后悔买高层第二次后悔买高层,也就是前段时间下暴雨的时候,雨特别大,连小区的地下车库都被淹没,整个小区积水严重,全小区停电(不知道是物业关的,还是说直接断电),断电一天半,电梯停用3天,停水3天(其实是5天,后两天来水,看着比较浑浊不能饮用),虽然暴雨把我们小区淹没,可是我们公司还是没有放假,自己每天早晨起来从27楼跑到1楼,然后去上班,下午下班在从1楼爬到27楼回家,回家的时候背一部分食品和饮用水,就这样连着三天,以至于我现在觉得,这辈子再也不想爬楼,三天廋了5斤都差不多。
3、高层住宅的缺点高层住宅楼什么都好,大家也可以把夸到天上的那种,比如:采光条件好,通风条件好,视线比较好,住宅比较安静,心理上也有高人一等的优势。其实自己以前也是因为这些原因才买的高层,但是经过这一系列事情,最主要的还是这次暴雨,导致高层停水停电的时候,高层住宅的缺点就暴露出来,没有一点体力的人想回个家,就好比跑个五公里似的。
很多小区的电压设备都是在负一层,这也就是说出问题或者进水,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修复,这段时间可就苦了高层的住户,尤其是暴雨进水,首先要排水,其次要除泥,然后在修复设备。
不仅是自己一个人在抱怨,以后买楼一定会慎重考虑,同事们也是说个不停,10层以下最好,尤其是5、6层这种住宅,要是停电,爬六楼也就是1分钟的事,不用花7、8分钟爬27楼。
这也算是这场暴雨改变我的看法吧,以前真的挺喜欢高层,现在还是觉得底层比较好!!!
河南暴雨后,高层住宅缺点暴露,哪些房子不建议买?
亲身经历告诉你,自住买房千万不要买高层,就算用两套高层换一套多层都不换。
我们小区一共33层,是县城里最高的住宅,我住在32层。
还记得第一次来看房时,整个城市尽收眼底,可以说是一览众山小,恍惚间有一种君临天下的感觉,当即就决定:买它!
住了几年以后,但凡再有朋友说想要买高层,我都会语重心长地劝他们,我踩过的坑,千万不要再踩了。
因为高层的优点不过就是视野好、私密性好、更安静之类的,但和它的缺点比起来,这些优点简直可以说是微不足道。
高层的房子装修成本更高,也更麻烦交房以后,我还没来得及享受君临天下的感觉,就遇到了第一个麻烦事——装修。
由于物业不同意让我们使用电梯运送装修材料,说钉子、沙土以及超重之类的问题会影响电梯使用寿命,像沙子、腻子粉之类的只让吊装。
好在装修是广大业主共同的需求,经过与物业的多轮协商,最终同意使用电梯,但只允许使用指定的一部电梯,并且材料不允许落地。
这么一来装修工人又不乐意了,最后只好付了额外的搬运费。
另外一些材料,如石膏板、龙骨之类的,因为长度太长,电梯放不下,只好提前进行裁切,对于不能裁切的,就只好走楼梯,也要付额外的上楼费,而且对方还不乐意。
另外像装空调之类的,都需要收取额外的高空作业费。
虽然总的算下来,材料上面贵的钱并不是太多,但是整个装修过程更麻烦,耗时也更长,相应的人工费花得也更多。
高层的房子公摊面积更大,物业费用更贵有一次我去同事家吃饭,看到他们家宽敞的客厅,就问他家得有个140㎡吧?
同事回答我说只有120㎡,当时我就惊呆了,我买的也是120㎡,为什么感觉他家比我家大那么多?
后来细了解才知道,他家是6层的小楼,公摊面积也就占10%左右,实际面积还有将近110㎡;而我家的房子公摊占了26%,实际面积只有89㎡,感情花着同样的钱,我还多买了20㎡的寂寞。
由于多层楼不存在电梯间,电梯井,公共门厅,值班室,地下室等建筑面积,只有带电梯的高层才有,而且一般层数越高电梯数量也越多,所以高层楼的公摊面积大于多层楼的公摊面积。
一般来说7层以下住宅公摊率为7%~12%,7~11层住宅公摊率为10%~16%,12~33层住宅公摊率则为14%~30%。
同样的由于公摊更多,相应的设施更多,维护成本自然更高,对应的物业费也更贵。
同事家的物业费是720元/户/年,而我家的物业费是1.6元/㎡/月,换算下来一年要比他家贵出1500多元。
与物业费类似,在维修基金方面,高层缴纳的比例也更高。
高层的用水是个大问题由于凭借自来水的水压,是无法到达高层住户,所以对于高层小区来说,就需要通过二次供水,为高层住户供水提供压力。
而目前城市中的高层住户,大多数都是“箱式供水”。也就是说我们水龙头里流出来的水,不是直接来自自来水公司的。而是经过水箱储存、通过加压的方式,再次供给我们。
这里面就存在一个问题,水箱的清理和维护是否及时?事实上,很多小区物业交出的答卷都不及格。
福建新闻频道《现场》曾报道,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对一些小区二次供水的水质检测后发现:很多水箱的水样中存在肉眼可见物超标,浑浊度超标,甚至,还有个别水样检测出了重金属溶出物超标的现象。
所以我家喝水一直都是从楼下净水机去取的水,从来都没有喝过自来水。
而且即使经过二次加压,因为楼层过高,在用水高峰期的时候,水压还是低得可怜。
早上刷牙的时候,看着水龙头里的涓涓细流,实在是等的人焦躁,所以急性子的我,每次都是头天晚上先接满一桶水,供第二天早上洗漱用。
高层的电梯,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便捷敢买高层,就是因为有方便快捷的电梯,可是电梯,却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方便快捷。
我们楼是2梯4户,正常来说也能满足大家的使用需求,而且电梯速度也不慢,但问题是,在高峰时段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例如上班大家都是在7点左右出门,我一按电梯,发现电梯刚从30楼往下走,于是就绕过连廊,去按另外一部电梯,结果发现也差不多,无奈只好看着电梯一层一层往下停,有的时候一层要停老半天,也不知道是在干嘛。所以为了上班不迟到,我一般都提前15分钟出门开始等电梯。
下班的时候也一样,一堆人等着,楼层低的走个楼梯就上去了,楼层高的我不得不等待,有时候人多再遇到个人推个电动车,直接都上不去,只好等下一趟。
而且电梯属于机械设备,是设备就会出现故障,尤其是年限长了以后,多少总会遇到故障。
想象一下,住在高层如果没有电梯,要想回家真的是难于上青天,我们这样2梯4户的还好,一部电梯出现故障,还有一部可以应急,但是那些1梯2户的,真的是欲哭无泪,有家不能回,只能去住酒店了。
当然最可怕的,还是在坐电梯的时候遇到故障,我不幸遇到过一次,被关在了电梯里面15分钟。
作为一个理工男,虽然理性告诉我电梯有保险机构不会出现意外,但是待在狭小密闭空间中,恐惧感还是难以抑制地涌上我的心头,那15分钟对我来说真的是十分漫长又难捱,我甚至都开始默默回忆我过去的人生。
至于有的朋友说停电,只要不是极端情况,一般来说现在小区都有应急发电机,倒还是能够应付停电的问题。
另外电梯是有使用寿命的,越往后需要的维保费用就越多,甚至有可能需要更换,这个时候越是高层的住户,需要承担的费用也就越高。
万一再遇到个别不讲理的业主,不愿意承担费用,整栋楼都得跟着遭殃。
高层的消防隐患高层一旦发生火灾,如果没能第一时间疏散逃离,真的非常危险。
目前主流消防车云梯高度是25和32米,也就是11层以下,大城市消防设施配备好一点,但一般最高也就达到55米,18层楼的高度,也就是如果高于18层,很多时候消防人员也真的是无能为力。
类似的悲剧已经发生过不少,感兴趣的可以自行网上搜索,因为很多案例过于触目惊心,在此就不进行展开赘述。
高层的灰大在很多人的观念中,认为低层的扬灰更严重,高层则比较干净,其实并非如此,高层的窗台如果没有及时擦拭,用手一摸,也是一层黑灰。
一般情况下,在高层可能大颗粒的灰尘也许会比较少,但小颗粒的灰尘并没有多少的改善,如果是细颗粒物PM2.5的话,则分布比较均匀,在200~300米高度的混合层中,其浓度值随楼层变化差别不大。
因为细微颗粒本身扬尘距离就比较远,并不容易沉淀,加上城市的热岛效应,空气是向上对流的,也会进一步将地面的污染物推高。
所以希望通过住高层躲避雾霾的朋友,恐怕你的希望要落空了。
当然如果从地域来看,南方湿润的天气相对于北方来说,高层的灰尘可能确实可以改善不少。
住在高层“不接地气”这一点听起来好像比较悬,但确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首先住在高层,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上下楼比较麻烦,一旦上来以后,就不愿意再下楼,久而久之就变得越来越宅。
不仅自己不愿意出去,朋友们仿佛也不愿意进来。
以前我住父母家老小区的时候,不管是朋友之间还是同事之间,聚会据点总是在我们家。但是随着我搬进来新楼以后,大家来的次数就越来越少。
用朋友的话讲就是住这么高少了一些“烟火气”,还是觉得在低层的房子里更接地气。
包括我的父母来了,也从不愿意在这里过夜,总觉得住这么高,心里不踏实。
国家也在出台政策,限制民用建筑高度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流行建设高层住宅小区,仿佛高层就等于高端。
但去年4月27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的通知》。
《通知》指出:严格限制各地盲目规划建设超高层“摩天楼”,一般不得新建500米以上建筑,各地因特殊情况确需建设的,应进行消防、抗震、节能等专项论证和严格审查,审查通过的还需上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复核,未通过论证、审查或复核的不得建设。要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严格限制新建250米以上建筑,确需建设的,由省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结合消防等专题论证进行建筑方案审查,并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 各地新建100米以上建筑应充分论证、集中布局,严格执行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批制度,与城市规模、空间尺度相适宜,与消防救援能力相匹配。中小城市要严格控制新建超高层建筑,县城住宅要以多层为主。
今年6月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5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县城绿色低碳建设的意见》。
《意见》明确写明:限制县城民用建筑高度。县城民用建筑高度要与消防救援能力相匹配。县城新建住宅以6层为主,6层及以下住宅建筑面积占比应不低于70%。鼓励新建多层住宅安装电梯。县城新建住宅最高不超过18层。确需建设18层以上居住建筑的,应严格充分论证,并确保消防应急、市政配套设施等建设到位”。
可以看到,在上面住建部也专门提到了建筑高度要和消防救援能力相匹配。
高层≠高端现在的高层小区,因为建设年限都还比较短,内部设施都比较新,很多问题并没有暴露出来。高层小区真正的问题,是在于20~30年以后,设施老化的时候,才会彻底地暴露出来。
到时候修不好、拆不起、卖不掉,高层住宅又该走向何方?
如果我们把视线往外看的话,会发现欧美国家因为发展比较早,很早就开始建高楼大厦,建得很早的一批高楼已经面临老化问题,所以看欧美的高层住宅,可以给我们一些警示作用。
现在欧美的富人基本上都慢慢搬离高楼大厦,他们都居住在别墅区,高楼大厦里剩下的都是比较贫困的家庭,随着高层住宅的老化,高层住宅的房子也变得越来越不值钱,穷人也渐渐能买得起这些高层的老房子,所以越来越多的穷人搬进了高层住宅,高层住宅在欧美基本上就是“贫民窟”。
所以高层住宅真的不代表是高端住宅,是不是要买高层,还是要三思而后行。
其实买房就如同找伴侣,伴侣再高的颜值,天天看也会有归于平淡的一天,只有具备内在的良好品质,才能让婚姻更加幸福;高层外面的景观再漂亮,每天看也就不再新奇,只有住得舒心,生活才能过得开心。河南暴雨后,高层住宅缺点暴露,哪些房子不建议买?
先谈一下我的切身体会,我住的楼共31层,我在26层,之前一直以为买高层的房子,就是越高越好,视野开阔、光线也好,其实我本人挺喜欢顶层的。
但是经过了郑州这场暴雨之后,改变我的一些买房想法。
我们的住宅楼停电41个小时、停电梯75个小时,停水91个小时。
因为楼下有丹尼斯、世纪联华,还有几家便利店,喝得纯净水从这些地方购买,非常方便。
用的水,其实也有,物业将绿化上的用水都打开了,还备的有管子,我们拿桶去接就行了,就在楼下,但最关键的问题是,拎水上楼太费劲了。
我计算了时间,从26层下到1层,中间不停步,非常轻松,需要5分钟。
然而,当拎一桶水(7.5公斤)上楼时需要22 分钟,期间歇了N次,刚开始上楼时,我是每4层歇一会,然后就是每3层歇一会,最后每2层歇一会。
回到家里,全身都汗湿了,两条腿都迈不动了。
从这次暴雨后,拎水来看,如果我再买房子,会考虑16层及以下的,因为这个高度可以承受,如果停水停电,走步梯问题不大。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高层住宅的二次加压供水。
郑州暴雨后,当自来水公司为小区供上水之后,各个楼都是1-6层先来的水,因为楼层低,不需要2次加压。
而需要2次加压的楼层,来水要晚几个小时。这还是在加压设备不出现问题的情况下。
有些楼宇因为加压设备在暴雨中出现了问题,还得进行维修,停水时间相应也会延长。
从这一点考虑,今后买房子,如果让在高层与多层之间选择,我会考虑多层住宅。
这就是2021年7月20日暴雨之后,我对于高层住宅的一些新想法。
河南暴雨后,高层住宅缺点暴露,哪些房子不建议买?
住在高层,极目远眺,自我感觉良好,殊不知,高层的缺点也让人很头疼。
买房掺杂着大学问,以我亲身经历,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见解!
一、高层住宅的缺点1、夏热冬凉,紫外线最强。
楼层越高,越接近大气层,接收的紫外线就越强。一次,我和表哥钓了两桶小龙虾,准备拿到他家去食用,他家住在30层,刚进门热风就迎面而来,把空调开到16℃,在半小时后才感觉有一丝丝凉意。
夏天闷热无比,可到了冬天,寒气逼人,他家临近江边,呼呼的冷风灌进屋里,处于南方湿冷地界,怎么也暖和不起来。
2、电梯是高层的痛点,遭遇突发情况时人最受罪
这次河南暴雨,停水停电是必然的,住在高层的住户,需要生活用品时,均需要下楼梯到底层才能获取,拿到生活必需品后,还需要扛着再爬回家,累得气喘吁吁,权当锻炼身体,可来上几次,也受罪。
停电只是一方面,住在高层还可能遭遇电梯故障,自然灾害等情况。比如你住在33层,距离地面直线距离近100米,上下楼梯简直不要太爽。
2013年雅安地震,住在30层的表哥从楼梯一路跑到底层,就剩半口气了。
3、高层水压不足,停水是常事。
冬季还好说,尤其是夏天,家家户户用水量大,水管特别容易爆管,只要超过18层的住户,都会单独加压供水,在一日三餐及21点用水高峰期时,楼层越高水龙头放出的水就越小,在炎热的夏天,人容易烦躁不安。
我在22层住过一段时间,遇到过三次停水,前两次停水我都提着大小桶下楼到临时取水点接水,接完水再提到22楼,完事后整个人虚脱无力,第三次停水里,我宁愿不洗漱,我也不下楼去接水了。
到了后面,我为了存水,我还专门从公司申购了两个大号塑料桶,没事的时候,我就存上一桶水,放在卫生间,心里安心多了。
4、高层灰层同样多,临近大型设备运转的楼层太可怕。
都在说15楼以上是扬灰层,其实不然,密度小的灰尘和毛絮照样飞得高,100米都不在话下。家里一个星期不打扫,你会看见茶几、电视柜、窗台已经布满了大量灰尘。
再者有些楼层的中间位置或顶楼,放置有中央空调、电梯动力装置等大型机械设备,在宁静的夜晚,大型设备发出的低频嗡嗡声,宛若谁家小孩在哭泣,瘆得慌。
高层还有雾霾天气什么也看不见的缺点,发生意外时,都不知道底层在做什么。
二、高层住宅的优点现在为了提高容积率,楼层普遍修建20-30层,最高不超过33层。高层也有很多优点,比如:
高层通风好,空气相对新鲜;高层视野开阔,极目远眺,心情舒畅;高层噪音相对较小;高层蚊虫少,尤其有些顶楼,还可以有效利用天台种植花草、蔬菜等。
三、哪些房子不建议买- “再穷不买一楼,再傻不买顶楼”,这是房产销售朋友对我说的话,这是为什么呢?
顶层的缺点除了和高层相同外,还存在“防水设计差易漏水”这一条致命缺点,还存在“流动性差”、“转手困难”这两条明显弱点。
一楼的缺点在于采光相对较差,地面潮湿,私密性较差,安全问题突出,蚊虫较多,噪音较大,灰尘很多,污水倒灌,下暴雨容易被淹及后期很难出售等诸多缺点。
- 除了一楼和顶楼,设备层最好不要买
为了能给高层供水、供电、电梯等方便,很多楼盘都在楼层中间位置布置一个设备间,这样的楼层就是设备层。
设备间的排水、供电装置,电梯动力设备,连续运作下产生的噪音不可避免,这就导致设备层的上下楼都遭到侵扰,可能还会有电器辐射影响。
- 腰线层最好也不要买
有些开发商在设计上为了美观和层次感,往往会在整栋楼的某一层加一块凸出的挡板,这样的挡板通常有三四十厘米宽,会围绕整栋楼一圈,这一层就叫做腰线层。
腰线如果窄,对下一层并没有什么影响,但腰线过宽,就会导致下一层采光不好,凸出的地方还容易积累垃圾、灰尘,一刮大风,这些垃圾和灰尘很容易被吹进家里。
- 架空层也需谨慎入手
有些地方,为了避免一楼房间潮湿,保证低层的私密性,开发商会将一楼做成架空层,只有支撑柱,四周没有墙壁。
这些架空层要么是杂物间,一到夏天奇臭无比,要么是物业室,天天进进出出许多人,环境差,噪音大,还存在安全隐患,得不偿失。
- 开发商实力不佳,物业口碑不好的不要买
买房做不到十全十美,但要尽量避免,评估开发商的硬实力是首当其冲的,有些证件不全的开发商就开始卖房子,有些资金运作不佳的开发商,烂尾、没证、不维护等,买房后很是头疼。
物业口碑也是很重要的一环,这直接影响入住舒适度,小区水电设施、环保绿化、道路施工、安全管理等都需要物业把控,遇到稍差的物业,三天两头就去找物业经理喝茶,挺闹心。
四、在我看来,2-6楼是建议购买的- 这些楼层低,方便出入,不用依靠电梯
我现在居住在三层,每次回家看到电梯口等待电梯的人,我就“暗自窃喜”,我爬楼梯只需要一分钟,就算遇到停电等紧急事情时,我也不会有下楼腿软的烦恼。
这些楼层出行真的很方便,很少用到电梯,偶尔点外卖,也能减短外卖小哥的送餐时间,至少可以让他们轻松一些。
一次走到二楼,我正好看见电梯门打开,我就顺势钻入了电梯,按了一个3层,没想到被一位婆婆嘟囔道:“就两步路了,还坐电梯,这不耽误事嘛!”
我一张老脸涨得通红,只能说手误,急忙按了13层,到达三层后我没下,硬是坐到了13层,再重新坐电梯回到3层,真把我闲的,真耽误事了。
- 低楼层发生地震等意外时,安全性更高
身处四川的我,从2008年起深有感触,好几次地震都在夜里,我感觉床在震动了,急忙叫醒家人,抱起孩子就往一楼空旷地跑,此时下楼的人还寥寥无几。
过了一会儿才看见人们陆续跑出来,不过稍微小一点的余震,四川人都习惯了,还是有很多人稳坐家中不跑的。
地震这种事情,只怕万一,每次余震时我还是从容地跑了,幸好是在三楼,到一楼很方便,我猜想,那些高层没下来的,是不愿意跑楼梯吧!
所以呀,如果发生地震、火灾等意外时,楼层越低,安全性就越高。
- 2-6楼相对冬暖夏凉,不用担心水压问题
有些小区里种植的树木有4、5层楼高,这些植被直接影响了地表温度,隔热性能较好,舒适宜居。
同时,低段楼层水压大,水质好,只要主管道不爆管,任何时候都能放出一股一股的水,清澈透明,洗澡也很通畅。
越高层的住户可没这待遇,他们多数为二次供水,每天用水高峰期时,都在为水而斗争,说不定洗澡洗到一半,突然没水了,只能带着沐浴泡泡风干了。
- 2-6层性价比高,后期好出手
一栋楼层,最底层和最顶层最便宜,然后开始从底层逐层往上加价,从顶层逐层往下加价,直到出现最高的黄金楼层。
一般2-6楼相对黄金楼层来说,价格优惠,也能享受高层能享受的配套设施和物业服务,是购房的不错选择。
经济拮据的购房者,就可以把这部分钱省下来用于装修,两者兼顾,何乐而不为?再说,2-6层在后期也比较容易出手,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不错的选择!
五、买房要考虑哪些因素,如何选择?1、稍微大型的开发商,和稍微靠谱的小区物业
大型楼盘在后期舒适性上优于小楼盘,不管是在水电气设备上,还是绿化环境、安全设施上,都有质量保证。
好的物业在安全防护、卫生管理、人性化建设等方面经验足,能做好后期服务;差的物业,除了不断催缴交物业费外,上心的事情基本没有。
2、有好的采光和安静的环境
购买房子,不仅要看小区,还要看房子在小区的哪个位置。靠近主干道、高压线等的房子建议不要买,尽量选择小区内侧安静一点的房子。
楼间距大的房子,低楼层也会有较好的采光,如果楼间距太小,可能20多层都见不到阳光。这里可以选择冬天去看房,如果冬天采光没问题,那就没问题。
3、上有老下有小,买低层是首选
我建议首选两梯两户,其次两梯三户,不要买一梯两户,拒绝一梯三户。这里就不再具体阐述。
楼层越高越堵,这是必然,买房子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家中有老人和小孩的,建议买在7楼以下,高楼最怕等电梯和电梯故障,这样至少能让老人和小孩少受罪。
4、视野辽阔、空气清新
在城市里,车水马龙,人流不息,作为黄金楼层,19-25层的位置会给人一种极致的视觉体验。
到了晚上,坐在窗边摇床里品着茶,抬头看那满天星辰,低头瞧那美妙夜景,生活的不如意,在这一刻都得到了释怀。
5、性价比
要不是咨询销售朋友,还真不知道同一栋楼不同楼层的价格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如果资金有限,建议将自己的理想条件列举二三,参照选择楼层。
买房,要买对的,而不是买贵的。所以资金不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多考虑中下层的楼层。最重要的是,得根据自家的经济情况。
六、结语房子是一个家庭的心灵羁绊,它是一代人,甚至是两代人奋斗的结果,我们在选择时,要多维度平衡,合理评估,才能给自己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
试想,辛辛苦苦半辈子,买了一套房,结果因为各种糟心事,住得不舒心,那将是一个悲惨的结果。
每一个小区,每一栋楼,以至于每一层楼都有属于它的优缺点,只是或多或少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仔细甄别和判断,让自己不头疼才是最理想的状态!
河南暴雨后,高层住宅缺点暴露,哪些房子不建议买?
坐标郑州,我家住34楼。暴雨来的那天下午五点,小区停电停水。当时,我在外面接下课的孩子,等回到小区,看到漆黑的电梯,一下子就觉得悲催了,三部电梯全停了。[捂脸][捂脸]在楼下徘徊到六点半左右,确信短时间内不会来电,决定和女儿一起爬楼梯。想想34楼,甚是可怕,不过真爬起来还挺快的。也没多长时间就到了,最主要的是第二天也没腿疼。
不过,庆幸的是,当天夜里11点左右就通了一部电梯,没有来回爬多趟。真是感谢小区物业甚是给力。
其实想想,买房不像买萝卜白菜,谁家买房都是深思熟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个人爱好决定买哪个楼层哪一户的:家里有老人,多喜欢买一楼二楼,有个什么事情上下楼层方便;年轻人喜欢买高层,亮堂通透;经济宽裕的,买好楼层的,经济经济紧张的,买一般楼层的。
我觉得这些都不是事。真正像暴雨停电,电梯出现问题,或者一楼进水等情况当然少之又少。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房子也很少有十全十美的,出现问题就解决问题也就是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