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为什么要匆匆上市?感觉一直在赔钱,但为什么股东在受益?
滴滴匆忙上市?说句实话,滴滴上市真的不是很匆忙,滴滴已经成立10年时间,10年前对一个企业来说并不是很短,很多企业从成立到上市也只不过是两三年的时间,比如拼多多2015年成立,2018年就上市了,瑞幸更是成立18个月之后就直接上市。
相比于其他企业来说滴滴10年之后才上市,这个时间并不算匆忙,甚至可以说有点晚。
另外,对于海外上市的企业来说,大家不能简单的用是否亏损去衡量,对于A股主板,如果大家想要上市那么,最近三年时间必须保持良好的盈利才可以。
但美国上市跟A股主板上市并不一样,美国上市采用的是注册制,对企业的盈利并没有硬性的要求,只要有保荐机构愿意推荐,而且符合美国上市相关规则就可以上市。
所以我们看到很多互联网企业在前期的时候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在国内没法上市就纷纷跑到美国去上市了。
对于滴滴来说也是一样的道理,虽然目前滴滴的规模非常庞大,一年的营业收入超过1,300亿,但因为各项开支比较庞大,所以常年处于亏损状态,截止目前仍然没有实现盈利,但这并不影响各路资本对滴滴的信赖。
过去10年时间滴滴累计进行了23轮融资,其中有21轮是投资者的战略投资,2轮是股权融资,一轮股权转让,经过23轮融资之后,滴滴累计融资金额至少达到220亿美元以上,折算人民币至少达到1,400亿人民币以上。
为什么在滴滴长期亏损的背景下还得到各路资本的支持,而且很多股东都盈利了呢?
事实上,滴滴的亏损只是战术上的亏损,从实际情况来看,滴滴的盈利仍然非常强,不过他们把盈利返还给了用户,同时拿去做一些战略投资,包括对外投资,所以才导致长期利润表处于亏损的状态。
但是对滴滴这种企业来说,目前在国内出行市场的份额达到90%以上,想要盈利只要稍微压缩一下对外投资,压缩一下对用户的补贴随时可以盈利,而且盈利的空间非常可观。
这是为什么过去10年时间滴滴一路不断亏损但估值却一路不断上升的重要原因。
只要估值不断上升,对于众多投资人来说就有利可图,因为对这些投资人来说,他们最看重的并不是你企业营收和利润,他们最看重的是你的市场分额,你的用户数量,以及自己手中的市值是否会增长。
过去10年时间滴滴一直没有上市,可以说这些资本有足够多的耐心,但再大的耐心也会有限,毕竟目前滴滴规模已经非常庞大,而且市场已经相对比较成熟,如果再不上市,这些资本的资金就没法套出,他们当然不乐意。
所以换个角度来说以及说是滴滴急着匆忙上市,还不如说这些资本急着上市。
毕竟对于滴滴来说,目前它的整个市场已经相对稳定,未来想要像过去那样保持高速的增长基本不太现实,这时候前期投资的资本肯定要想方设法套现出来。
而想要套现,上市是最好的手段,因为上市之后他们的回报率就会成倍的上升,虽然滴滴上市的时候股价并不是很高,但是按照滴滴在行业内的影响力,未来它的市值仍然有很高的增长空间。
但是包括滴滴以及众多投资人估计没有想到的是,在滴滴上市之后就受到审查,这直接导致滴滴的股价一路不断下跌,众多投资人想要在高位套现的想法也只能暂时搁浅。
滴滴为什么要匆匆上市?感觉一直在赔钱,但为什么股东在受益?
滴滴到现在一共有21轮融资,总共融资1500亿人民币。
投资方包括但不局限阿里,腾讯,平安,中投,中信,鼎辉,民航,苹果,人寿,软银,交通银行,富士康等多国多个知名机构和企业,吃多了,结果我为什么要投诉他了,肯定是因为滴滴能够给他赚钱,对于大公司的话,专权有两个办法,第一个了,那就是公司盈利,然后开始每年会有一定的分红,第二个的话,那就是啊,公司上市,你原来投资的前奏可以送迅速翻倍,那么在在这些公司投资的过程中,肯定会和滴滴签订一些协议,比如说要在什么时候开始有盈利或者说上市,如果滴滴没有做到的话,那么自然是要给他们赔偿的,就说滴滴当初拿了这些投资,他并不是说免费的,无责的,而是要承担一个对赌协议,如果没有做到的话,那么滴滴损失就非常大,所以说她不得不冒着很大的风险,悄悄的去美国上市。
作为股东来说,并不一定说是要靠这家公司来赚钱来赚钱,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在滴滴找些投资的时候,你投资十万块钱,然后滴滴滴这家公司值100万,哦,然后到了后面的时候啊,滴滴公司市值是1000万的时候,那么你的这个十万块钱投资,你就可以直接卖给后面的股东,就可以做出可以卖成100万,那么公司赚钱和赚不赚钱和你有什么关系啦,反正你已经赚到钱了,你找到了后面的接盘侠,就算说啊,你把这个股股权转让出去之后,第二天滴滴倒闭了,滴滴消失了,那都和你没有任何关系,反正你已经把钱赚到了。
滴滴为什么要匆匆上市?感觉一直在赔钱,但为什么股东在受益?
从资本的角度而言,滴滴匆匆到美国上市,这个属于正常现象!作为一个融资很多轮、金额高达几百亿美金的巨无霸公司来说,除了保证企业高速发展之外,保证投资人的收益也是必须完成的任务!滴滴此举很明显就是为了实现股东的利益!毕竟这个项目也有七八年的时间,融资额数百亿美金,股权关系错综复杂,软银等是大股东,已经到了必须变现离场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个时候再犹豫不决,就会错失最佳时机!我们从互联网公司发展规律来分析,就能看得出来,这是很多互联网巨头的发展模式,也是很多中小型互联网创业企业投资人实现变现的主要模式,它们就是要在不断的融资和上市过程中变现离场,公司短期内的赔钱与否并不重要,只要模式经得起推敲、有庞大的用户基础、有足够大的市场规模和市场前景就可以,这既是投资的本质,也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互联网公司运营的模式!
滴滴为什么要匆匆上市?感觉一直在赔钱,但为什么股东在受益?
第一,滴滴可不是匆忙上市的。滴滴成立于2012年,直到2021年才在美国上市,9年的时间不短了。拼多多创立于2015年,2018年就在美国上市了。瑞幸咖啡2017年创立,18个月后的2019年在美国上市了。
可以看出,滴滴在互联网公司里的上市速度绝对不算快的,甚至还有些慢。
第二,互联网公司亏钱太正常不过了。我上面说的拼多多和瑞幸咖啡上市之后仍然一直在亏损,就连京东在刚开始的几年中都是巨额亏损的。
但公司亏损不代表股东亏损。中国a股市场中赚钱能力最强的银行股,股价基本上不怎么涨,尤其是四大国有银行每年就那么点价格。股东靠着分红赚钱,但股息率与买卖其他股价的差额收益率完全不是一个级别上的。
真正让股东收益的是上市后股价大幅上涨带来的差价收入。
第三,滴滴在上市前经过了21轮融资,背后都是发型资本,国内的腾讯、阿里,国外的软银、优步,他们投资滴滴的目的就是为了等待其上市后带来巨额的股价上涨收益。
那么亏损公司股价会上涨吗?答案是当然会。如果滴滴没有被网信办安全审查,现在的股价应该涨的还是挺好的。大家可以去看看年年亏损的特斯拉,股价涨上天了。这是因为股价不是对一家上市公司现在或过去的衡量,而是对未来的一种反映。只要公司规模够大、商业模式足够先进、市场占有率有优势,未来就会有很大想象空间,可以赚取市场上的利润。那么这样的预期就能推动股价不断上涨。至于未来会不会发生突变,那是以后的事情了,反正只要故事讲的好,让人感觉这家企业未来发展潜力大,资本市场就会疯狂助推股价。
第四,滴滴背后的21家融资资本需要收回成本赚取收益了。21轮融资在国内是绝无仅有的,滴滴背后的资本数目太多,他们也记着赶快套现离场。当初投资时几亿、几十亿的给钱,是为了未来获得5倍、10倍、甚至更多的回报。
财务回报只有上市了才能拿到,公众投资者接盘股票才能让资本们赚钱离去。
这方面不要说滴滴,任何一家企业都是这么玩的,这是资本世界的基本套路,不管你是啥公司。
第四,滴滴如果还不上市怕是不知道何时才能上市了。
滴滴在6月30日上市,7月初就被网信办下架了。试想如果至今还没上市的话,再遭受了那么大的打击后,滴滴前途未卜还有可能在短时间内上市吗?
即使等处罚过去,影响逐渐消退再上市,但那时的估值必然大跌,融资规模也会下降。滴滴出事的这段时间,美团、高德、曹操出行等已经开始疯狂侵蚀滴滴的市场了。
滴滴在最重要的关键点成功上市了,这到底是滴滴的幸运还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呢?又或者是有关部门的一种态度?
以上答复希望对你有用,欢迎关注点赞@王五说财,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
滴滴为什么要匆匆上市?感觉一直在赔钱,但为什么股东在受益?
滴滴为什么要匆匆上市?一直亏损,为何股东却在受益?这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滴滴的匆匆上市,到底是有多匆匆根据媒体的报道,滴滴公司是在6月10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在美首次公开募股(IPO)申请,预定在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或纳斯达克市场上市。
6月30日,滴滴出行在纽交所上市,发行2.88亿股ADS,发行价为14美元,募资总额达到40.3亿美元。
从提交申请,到上市发行,总共用了20天的时间,这个时间也是美股从申请到上市最为正常的时间。因为滴滴这家公司的目标就是要谋求美股上市,所以他们准备的资料等各方面是最齐全的,无需重复递交与审核材料。
为何滴滴会如此匆匆——成为“共享出行第一股”对于滴滴此次匆匆赴美上市,看大家的回答基本都是说受投资商的压力,但其实真实的原因资本的压力最多可以算是第二压力,因为还有比这个更大的压力,那就是争取拿到“共享出行第一股”。
因为在目前的共享出行市场中,滴滴经过九年的耕耘,市场占有率达到了约90%,但紧跟其后的包括曹操、美团、首汽等平台,以及差异化的滴答,这些都是他的竞争者。
虽然在美股上市企业中,有UBER这个全球巨头,但中国共享出行企业中,尚没有上市企业。
作为行业第一股,其有着多方面的好处,如投资者的青睐度、曝光度、较高的估值等方面。作为滴滴出行追随者的滴答,前段时间也提交了上市申请,只不过他们选择的是港股。
不管是在港股,还是在美国,作为中国本土行业第一股,受到的关注度是非常巨大的,更方便进行募资和路演。
所以,滴滴如此匆匆上市,最大的压力来自竞争者,更是为了拿到“共享出行第一股”的目标。
为何滴滴会如此匆匆——资本的施压滴滴自成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九年,这九年也是资本堆起来的平台,更是资本砸出来的市场。先后21轮的融资,累计融资额高达1500亿人民币。投资方更是非常强大,包括阿里,腾讯,平安,中投,中信,鼎辉,民航,苹果,人寿,软银,交通银行,富士康等多国多个知名机构和企业。而且在成长的道路上,先后合并了快滴以及UBER中国。
正式前期1500亿人民币的投资,才打造了今天估值高达620亿美元(约合4000亿人民币)的滴滴商业帝国。
即使是如此的高估值,滴滴仍没有走出亏损的泥潭。根据滴滴提交的上市申请文件中披露的业绩显示,2020财年(截至2020年12月)全年销售额为216.33亿美元,最终亏损16.3亿美元。
持续的烧钱战略,已经让一部分投资商失去了耐心,而这些投资商想退出,基本不接受被收购或回购,因为这种退出方式收益率是最低的,那么只有让公司上市,才能有更高的回报。
于是,滴滴在力争中国“共享出行第一股”的压力下,以及股东的施压下,在美股匆匆上市了。
一直亏损,股东却在受益?不论是从滴滴在美股提交的申请资料中,还是滴滴公司对外公布的其他资料,自成立以来的滴滴公司一直处于亏损的状态,但这并没有影响投资商对滴滴公司的投资,而且其投资占股越来越小,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要说这个原因,那当然就是资本的游戏了,外行人是看不明白的。
滴滴公司自成立以来,先后进行了21轮的融资,总额总金额高达1500亿元,而现在的企业市值已经达到了620亿美元,相当于4000亿人民币,假若仅按最后一轮的估值,其收益率就达到了266%。
而且早期的投资商在投资时,那时的估值要低很多,假若当时的估值是100亿人民币,投资1亿元给滴滴公司,其占股应该是1%,而现在市值达到了4000亿,当时的1亿元投资,现在变成了40亿元。
当然这些投资商的受益都是账面上的数字,不是实际的现金,只有当滴滴公司上市之后,投资商抛售完手中的股票,变成现金那才是实实在在的受益。
以上是对滴滴匆匆上市的原因,以及一直亏损股东却在受益的详细分析,不妥之处请评论。
我是睿和,擅长各种疑难杂症的讲解与分析,关注我,一起学习和成长。
滴滴为什么要匆匆上市?感觉一直在赔钱,但为什么股东在受益?
风险投资跟滴滴都是有对赌协议或者抽屉协议的,到时限不上市风投无法退出你就需要按照协议回购股份。现在风投也不傻绝大多数都是明股实债,那作为滴滴当然不希望到期还债,公司上市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上市之后股份开始流通,滴滴则不再有还债压力,解决了他的融资问题也给风投开设了一条顺畅的退出之路。公司上市之后,因为股市是财富的放大器,相当于股东将N年的回报提前收入囊中,股市反应的是一种预期,公司赔钱,但是因为商业模式好,公司管理层好,行业好等等,那么股价就会反应未来公司的价值,例如之前的京东,亚马逊等等,也是亏损了多年,但是期间股价确是获得了长期上涨,自然股东在二级市场抛售的话,受益很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