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的中专相当于现在什么学历?比现在一本厉害吗?

中专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便现在我国的大学教育已经非常完善,但是中专仍然不可或缺,特别是对于技术人员来说,中专仍然是最主要的教育载体之一。

我们先来看一下目前我国中专教育的一些基本情况。

截止2019年末,全国共有中等职业学校1.01万所,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3339所,成人中等专业学校1032所,职业高中3315所,技工学校2392所,虽然中等职业学校数量比2018年减少了151所,但从整体来说规模还是比较大的。

另外2019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总共达到600.37万人,比2018年增加了43.32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人数的比例达到41.7%。

截止2019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已经达到1576.47万人。

从上面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目前中等职业教育规模仍然是非常庞大的。

再来看下30年之前中专教育的基本情况。

相对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来说,目前的中专生可能没有多大的含金量,一方面是这些中专生的生源比较差,大多数都是上不了高中了才会报考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而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很多中专生其实都是一些尖子生,当时能够考上中专其实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事情。

因为在30年之前,我国的中专学校其实是比较少的,所以真正能够考上中专的人并不是很多。

比如1990年,全国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学生总共是604.8万人,当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人数总共是246.62万人,其中中等职业学校招生73万人,职业中学招生123.19万人,技工学校招生50.43万人。

而1990年全国普通初中招生1369.89万人,在校学生3868.65万人,当年初中毕业的人数大概是1,300万人左右,由此推断,当年中专录取率大概是19%左右。

接着再来看一下2020年我国大学录取率。

截止到2020年,我国总共有普通高中学校数量13,964所,普通高中在校学生人数24143050人,这个在校人数跟1990年717.31万人相比,已经增加2.3倍以上。

而2020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071万人,大学专科以上录取人数大概是867万人,大学专科以上录取率大概是81%左右,其中本科录取率大概在44%,另外一本录取人数大概是168.8万人,相当于一本平均录取率15.7%。

在一本录取率当中,最低的是云南的13.19%,最高的是北京的45.87%,全国有18个省的一本录取率达到20%以上。

最后来看下30年之前的中专生跟现在相比属于什么样的学历呢?能跟一本比吗?

对这个问题我们要从两方面去对比。

首先不管是现在还是30年代之前,中专生学历就是中专,跟本科没法相比

很多人可能觉得30年之前的中专生比现在的本科生还厉害,如果单纯从教育水平的角度去看,其实中专生就是中专生,本科生这就是本科生,两者的教育水平是没法相提并论的。

30年前中专的师资水平其实也不怎么样,当时全国的总体教育水平都比较落后,90年代的中专教育跟今天的中专教育水平都没法相比,无论是从教学硬件还是从师资力量上来看,30年前的中专教学质量跟今天的中专都没法相比,更不要说跟大学相比了。

其次从就业的角度来看,30年前的中专生,可以跟现在的一本相提并论。

在90年代的时候,因为当时人才比较少,大学毕业生那就更少了,所以中专生就有很大的机会,当时有很多中专生毕业之后就可以直接进入到一些机关事业单位里面上班,有些中专都是包分配的。

而现在大学已经不包分配,不管是一本二本,毕业之后大多数人都要自主就业,目前有一些一本大学生毕业之后进入到普通的民营企业里面上班也很正常。

所以从就业的角度来看,我认为30年前的中专生有可能跟今天的一本学校有得一拼,毕竟30年之前,每年毕业的中专生也只不过是200多万,而现在每年毕业的一本本科生也差不多在170万左右。

最后从录取率的角度来看,30年的前的中专可能比现在的一本差一点

上面我们已经统计出了不同阶段的一些中专生录取率以及大学录取率,在1990年中专的录取率大概是19%,而2020年我国一本高校的录取率已经达到15.7%左右,这说明1990年中专生的录取率比目前一本学校的录取率稍微高一点,从这个角度来看,1990年考上中专的难度比现在考上一本的难度小一点。

所以综合各项因素之后,我个人认为1990年的中专生比目前的一本本科生稍微差一点。

但这里面也要看具体情况,毕竟在1990年中专学校比较多,这里面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对于那些比较好的中专来说,这些中专的录取率跟目前的985 、211差不多处于同一个水平,甚至比部分985的录取率还要低。

30年前的中专相当于现在什么学历?比现在一本厉害吗?

一、先说结论:不能说三十年前的中专可以相当于现在的什么本科大专什么的,中专就是中专文化专业程度。

二、再说原因:1、如果你非得说以前的中专相当于现在的大学,那几乎等于说我们国家和社会教育没有进步,等于原地踏步,否定时代发展,这不符合常识的,一个社会在一个长期的角度来说通常都是螺旋式发展和进步的。

2、以前是计划经济时代,三十年前也是计划经济的末期,国家经济和教育都落后,所以一小部分人被选拔读了中专并且包分配,应该说以前的他们是幸运的,当然在当时如果同期横向比较的话他们可以说是佼佼者,但是纵向与三十年后的来比较的话已经无可比拟性,中专在当今已经没落了,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了,为什么要进行市场经济,因为计划经济制度落后了,也不能选拔出更好的人才。

3、提问者心里诉求分析:提问者心里估计想多得到社会认同或中专同等层次的人群的赞同,客观上来说只能通过继续教育提升自己学历层次,才能得到社会广泛认同,哪怕目前很多在职的重要岗位,或者部门高级领导以前是中专出身,但是他们有目前的成就也一定是建立在一直在提升自己的文化和专业层次的,不然也不可能凭资格长期坐稳一个重要位置,所以我们得客观分析这个问题和现象,不能让鱼龙混杂,以偏概全。

30年前的中专相当于现在什么学历?比现在一本厉害吗?

三十年前的中专也就相当于现在的中专,中职,高中学历。从学历层次上讲,根本就没有任何变化。只是由于时代的发展,历史背景的差异,三十年前的中专与现在的中专与中职存在着本质的不同。

一:其实,八九十年代中专中师的设置主要是引进前苏联的教育模式,原因是国家人才紧缺,急需一大批具有中等专业技能的人才,充实到工农业生产建设之中,为工业农业现代化服务。

二:从文化素质比较而言,那个年代的中专生比现在的中专生高出几个档次,初中生考的中专,一般都是五百多分的录取控制线,(总分六百四十分),一个优质学校的初中部只要有十几个人考取就很不错了。很多农村中学一个学校最多能录取两三个,全军覆没也是常有的事。

而高中生参加高考落选本专科而被中专录取的考生比例比初中相对高一些,但也只有百分之五六的比例。不像当今高考一样录取率竟达到百分之五六十。当然,那个年代的中专生在也并非固步自封,他们当中有很多人走上工作岗位后由于基础扎实,上进心强。通过自学考试或高考取得专科,本科甚至硕士博士文凭的也大有人在。

三:就业情况不同。由于那个年代经济不发达,人才短缺,国家的发展步伐还未正式踏入市场经济大门,因此实行包分配工作的政策,曾记得当年,在广大的农村,只要有哪家子弟考取中专以上的学校被录取了,这消息会很快传到十里八乡,就说这家人风水好,子孙聪明,当国家干部,捧上铁饭碗了。家里的老老少少说话也扬眉吐气,声调也比从前高上几分。而当今的中专或中职生呢?说实话就是那些基础很差,连高中也无法考上的同学为了系统的学点一技之长的首选罢了,这是时代倒退了吗?当然不是,这是我们国家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全民学历,适应市场对中级技朮人才的需求,而采取的教育模式。比如:发达的资主义国家德国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

四:由于知识的升级,科技的进步如今的中等专业学校几乎都升级为大专院校或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中专生也很快成为历史,但我可以十分肯定地告诉题主,三十年前的中专生,从总体上来说,完全具备当今一本生的文化潜力,如今,很多人早就独挡一面,走上了各行各业的领导岗位。

三十年前的中专生厉害吗?欢迎大家讨论。

30年前的中专相当于现在什么学历?比现在一本厉害吗?

我是1986年上的中专,初中中专,四年学制,1990年毕业,正是题主所说的30年前的中专。

当时我是我们学校招收的第一届初中中专,学制四年,我们戏称本科中专。原来是招生高中中专,学制3年。同学绝大部分是农村来的,都是为了考户口,脱离农门。那时农村和城市的差别巨大,成为市民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是那时学习的最大动力。我记得毕业的初中学校那年考上了接近10个中专,都是学习拔尖的。我那年实际上收到了两份录取通知书,一份是中专,还有一份是当地最好的高中,因为我参加过一个全区的五科竞赛,成绩是全区前60名,所以高中就给这批人都发了录取通知。父亲的意思是,上三年高中还要花钱,三年中再有什么变化,万一失误,后悔终生,不如现在就走。父亲还找明白人问过,说中专也包分配,是多少级,工资多少;大学是多少级,工资多少。回到家父亲一算,每个月只差几块钱,一辈子按30年算,总收入差3000元。还不用高中三年的花费,上中专学校还有补助——学校每个月补助二十多斤饭票、十几元的菜票,能给家庭减轻不少负担。就这样我上了中专。现在回头看,当时父辈好像也很无知,但实际情况就这样,我也从来不怨他们。

参加工作进了一家工厂做技术员 ,陆续又来了一些大学生,总体感觉,他们的知识层次、眼界、见识都比中专强,他们年龄也比我大,毕竟多了三年高中。从胜任工作的角度,中专生一点也不比他们差。

我们几个中专生自知学历低,半年的适应期后就开始学习。那时选择的时自学考试,认为这个考出来比职大、夜大等文凭要硬,时间也自由。记得我有一次考试通过了三门,号称三联单,在厂里还引起了一阵不大不小的反响,因为那时候考自考的工人也挺多,每次能过一门就很好,从来没有一次考出三门的。过了两三年,一个专科生一次考出了四门,号称四联单,破了我的记录。我当时学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后来电视台招聘,我考进了新闻单位,一直从事新闻工作。当时报名的是150人左右,最后要了我们6个,这其中有三个原始学历是中专。

后来,企业效益不好,很多人往外走,本科生有几个考试了研究生。最牛逼的是我的师弟——在企业我们跟着同一个老师学习,他也是初中中专,比我晚两年进厂,最后也考上了研究生,现在是博士毕业,在高校当老师,应该聘副教授了。当时为了考试,直接辞职,在农村租了一间房子,闷了半年,主攻外语和高数。这个师弟一直是我佩服的榜样。

说这些个人经历,主要是想说明,早期的中专生,学习能力很突出,工作能力也没问题,但毕竟起点低,大部分分配也都是下基层。干工作都是一把好手,但在一些事情上,一卡条件,肯定没有本科生吃香。除非能力特别突出,提拨、升迁,很多事上要排在本科生后面。我们班40个人,现在职务最高的是一个县的人大主任,正县。有两个镇办书记主任,还有几个科级、副科级干部,都是从基层一点点混出来的。还有几个做生意的,也是小老板,事业不是太大。还有干律师的、注册会计师,还有在企业干车间主任、技术员等等,各行各业,大部分都与最初的专业无关。

感觉那时候的中专生就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一个农村娃,为了户口,早早的就出来了。有点像拔苗助长的那棵小苗,基础不好,也限制了自己的发展,但基本也都不错。

再到后来,农村条件也好了,家长的眼光也长远了,考中专逐渐被人放弃。90年代中后期,好学生就都考高中,上大学。考中专的就是中游水平。再以后,原来的中专学校都合并升格为学院,中专就和技校类似了。

回想起来,半百的年纪了,这一路走来也挺有意思。

如果你有类似经历,欢迎留言交流。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0年前的中专相当于现在什么学历?比现在一本厉害吗?

30年前的就是1990年以前,当时的中专其实分为两种,一种是由初中毕业考入中专,一种是高中毕业考入的中专。作为当时的过来人,我1986年初中毕业就考过中师,虽说文化成绩够分,但复试没有通过。之后上的高中,高中毕业时连中专都没考上。我个人的理解,如果从智力水平来看,当年考中专的同学确实比现在能上一本的同学要高,如果现在参加高考,大概率能考211大学。但从学识来说,当然不如现在的一本大学生,虽说学历就是中专学历,但其在当时的稀缺程度不亚于现在的一本学历。

一、优秀的农村初中毕业生优先选择考中专。因为当时城市化程度不高,大部分还是农村学校,农村学生,而考上中专就意味着可以成为吃商品粮的国家人,可以分配工作,是有干部指标的。记得当年我们学校成绩最好的同学都报考了中专,有一位女同学中考全县第二名,跟我一样报考的师范学校,我们一起去复试,结果也没考上。除了中等师范学校外,还有中等农业学校,卫校、商校等。更高端的是部属的中专学校,那考试难度更大,只是我们当时也不太清楚,按理,全县第二名的那位同学如果不报中师而考报其他部属中专是绝对可以考上的。最后中专落榜后,我们都只能去上高中。 二、初中中专毕业生有的得到很好的发展。因为当时人才还是比较稀缺的,中专学历占当时人口比例绝对比现在一本学历还低。中师生一般都分配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如果这些人没有好好规划自己的人生,不及时提升学历,其实是混得不好的,有的到现在还是一级教师,连高级教师都没混上。而农业学校毕业的大都在乡镇工作,但其中有很多人最后当上镇长、局长等,反而比中师还好。其实你们看看三四线城市及县城,那些年纪较大,在单位是领导岗位的人,查看他们的学历,好多第一学历就是中专。所以千万不要小看这些中专毕业的前辈,他们的智力水平相当于现在211大学,只是因为当时全国教育水平低,才只能上中专。 三、高中毕业能考上中专也非常不错。高中毕业时,我还是有些同学最后考的是中专,而且发展得很好。高中毕业考的中专,现在其实大都升为大专了,有的甚至并入大学了。我一个同学考上了当时的湖南银行学校,现在一个县人民银行当行长,比我们上本科的同学混得还好。毕竟当时高中考大学的升学率太低,按照比例,当年能高中毕业能考上中专的,现在考一个一本一点问题都没有。我们就以1985年为例来说明,这一年高考总共录取62万中专、大专和本科生,对照2017年高考数据,全国211录取46万,一本录取114万。而当年人口基数比现在更大,高考录取62万人相当于当年同龄人口的2.5%左右。从人才的稀缺程度来看,那时的中专也不亚于现在一本学历。四、从知识结构来看,那时的中专是无法跟现在一本大学相比的。我们不否认当时中专学历人才的智力很好,但局限于当时的教育水平,他们的知识结构还是无法跟一本大学相比的。当时上学大都只要把书本知识搞懂,就差不多能考高分了,而现在,知识面更广泛,题目更活,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一本学历的毕业生知识结构更合理更全面。 社会在进步,知识在更新,中专生在当时就是难得的人才。而现在大学教育变成了普及教育,社会对人才的学历要求更高了,不说一本,很多知名企业是211大学起步,甚至更多的是研究生学历。中专学历在当时的稀缺程度是高于现在一本学历的,但知识水平绝对没法跟现在的大学相提并论的。

你们了解当时的中国的教育情况吗?你们觉得当年考一个中专与现在考一本大学哪个更容易些呢?当年中专学历跟现在一本学历哪一个哪一个含金量更高呢?欢迎大家留言交流。

30年前的中专相当于现在什么学历?比现在一本厉害吗?

我是1980届高中考上中专的。当年只有一次统考考试,过大学分数线的,可以报大学。不够的,报中专。再少的,报技工。我们年级共6个高中班,大约300名学生。预考获得考试资格的大约15个人。哪年大学录取分数线300分,数学,物理,化学,语文,政治各科满分100分,加外语40分,合计满分540分。因此300分录取线应该要每科大概要合格。

我们年级硬碰硬考上大学的只有一个,上了新疆医学院。还有2个因为民族学生考汉语言,几乎加了一倍的分数,上了西北民族学院。

我报名的是兰州铁路技术学校,一方面是铁路单位的学校,一方面是内地的学校。因此分数较高。我们这个录取班的48名同学,分数过大学录取线大有人在。过300分的大概有一半的人。有的竟然过了10分。我是304分。当年没有大专一说。

兰州铁路技术学校的前身是下马的新疆铁道学院。这个是到了学校时听教学的老师说的。学校的课程设置与兰州铁道学院的几乎一样,就是要求没有那么高,偏重于实际。

毕业后全班都回到乌鲁木齐铁路局。当初的以为能不回新疆的梦破灭了。如果报名时知道要回新疆,估计大部分就报新疆的大学了。

到了各个站段,我们的领导,同事对我们的评价是比较高的,马上都能顶上去成为技术标兵等。

至于当年的中专相当于今天的什么,說等于大学本科有些争论。說就是大学专科,一点不吹。

如果从录取比例来比较,估计说是一本,也不为过。因为15/300=0.05,即5%的录取率。

不知道大家认可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