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定期存款,年化收益4.7,半年付一次利息,这收益还可以吗?
我就在基层银行上班,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任何一家银行,定期存款的利息,都不可能达到4.7%。
而且定期存款,都是满期给付利息,也不可能有半年付一次利息的模式。
所以当你在银行里面,遇见这么高收益的存钱活动时,先不要兴奋,一定要再三确认。这到底是属于存款还是理财,或者是保险产品。
年化收益4.7%,会是哪些存款方式?1 . 定期理财
定期理财,虽然也带“定期”二字,但是和定期没有任何的关系。
定期理财,就是指固定期限的理财产品。这种理财产品,如果没有到期,是不能提前赎回来的。
哪怕你是急等着用钱去救命,那也是赎不回来。
定期理财,预期收益可以达到4.7%。但是看清楚了,是“预期收益”,不是“满期收益”。
理财本质上都是非保本浮动收益的,满期以后的收益必然是会有波动的。而且理财还有一定几率,会出现本金亏损。即使亏损了,银行也不用付任何的责任。
2 . 小银行自己发行的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
很多小银行,会自己发行大额存单,其实就是结构性存款。
什么叫结构性存款?
就是你存的钱,一部分在定期里,一部分在理财里。
结构性存款,会有一个保底的收益。这个收益,可能会比同期定期利息低,但是它的上限会很高。
如果运营比较好的情况下,收益是可以达到4.7%的年化收益的。
结构性存款安不安全?
本金一般不会有任何问题,但是收益波动会比较大。
3 . 银保产品
为啥要说这个?
因为现在快到年底了,几乎所有的银行都在做“开门红”,销售保险产品。
银行保险,它分为期交和趸交产品两种。
期交,就是那种每年交一次,连续交多少年,然后多少年后满期的产品。
期交产品特别复杂,但是你只要记住一点:购买期交产品,十年以内的收益,都没有定期存款高。
你想要拿到较高的收益,至少要放20年以上的时间。
趸交产品,一般都是五年左右。但是有不良业务员,可能会误导客户,让客户每年减保,当做利息。
客户每年是拿到了相当于4.7%的收益,但是满期后取本金,发现这收益就是从本金里扣出来的。
存钱一定要谨慎,把本金安全放在第一位很多人经常会在网上,误导普通的民众。用通货膨胀和钱贬值来吓唬你,告诉你把钱存在银行,就是在贬值。
你心里害怕,就会去咨询他们。然后他们就会让你去投资什么项目,来割你的韭菜。
普通人记住了:保证本金安全,保证不上当受骗,就是对财富最大的保值。
我们存钱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我们存钱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钱的安全。然后再去考虑,如何能拿到高一点的利息。
所以,如果有人告诉你,某种存款,利息高,时间短,又很安全。不用考虑,他绝对是骗你的。
如果有这样的好事,他干嘛不让他自己家里亲戚朋友过来存?干嘛要把这样的好事告诉你呢?
所以,千万不要贪利息上的便宜。当你盘算着高收益的时候,说不定别人正在盘算着你的本金。
银行定期存款,年化收益4.7,半年付一次利息,这收益还可以吗?
在银行存款类产品中,不但年化收益率达到4.7%,而且还是每6个月付息一次,这款产品综合性价比当然杠杠的,在当前利率行情下,已经接近最高水平了。
不过,从题主描述中,产品性质仍然有些模糊,因为如果是存款类产品,就不能称为“年化收益率”,而是应该直接标注为“利率”,这是有严格区别的。假如标注为“年化收益率”,则很可能是一款理财产品,而不是存款,那么风险等级就根本不是一个层级,4.7%的存款与理财产品根本没有可比性,这一点需要投资者引起注意,谨防产品被“掉包”。
现在我们假设它就是一款真正意义的存款产品,4.7%的利率究竟高了还是低了?众所周知,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至今,随着全球降息潮的来临,目前存款利率普遍有一定降幅,所以看到4.7%的利率很多人表示质疑,存款利率哪有这么高?其实还真有这么高的利率,只是因为你的投资视野有限,没有发现而已。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已经将存款市场一分为二,一边是传统线下存款市场,另一边则是线上存款市场,而后者因为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所以利率一直处于制高点,4.7%利率不但有,而且很多,甚至高达5%,我是信了。
线下存款产品主要包括普通定存和大额存单两类,目前利率如何?这就要分两类银行来分析,一类是18家全国性大型银行(6+12),普通定存比基准利率最高上浮40%,即3年期利率3.85%也就到顶了,5年期几乎维持3.85%不变或倒挂。大额存单4大国有银行3年期从6月份开始最高上浮下调为45%,即3年期利率最高为3.98%,没有5年期。
另一类银行是包括城商行、农商行(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等在内的地方性银行,普通定存3年期利率一般最高上浮50%,达到4.125%,个别银行5年期利率不会超过4.5%;大额存单最高上浮幅度为55%,3年期达到4.26%,5年期要么维持不变,或者倒挂。
因此,如果是线下存款产品,无论是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还是地方性银行,哪怕是3-5年期利率也不会超过4.7%,唯一只能是线上存款产品,能够遇到当然是非常幸运的。
当前,互联网金融日趋成熟,不仅民营银行通过线上大量发行高利率存款产品,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银行、农商银行和村镇银行等也纷纷入驻,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利率普遍高于线下产品,真香!
在支付宝、天星金融(原小米金融)和京东金融等三大互金平台上,我们可以轻易找到各种存款产品,尤其是京东金融上,产品种类多,而且高利率存款产品也很多,其中5年期利率达到4.875%的银行就不下5家,比如振兴银行、华通银行和贵阳农商行等等。但是这些产品一般属于到期一次性还本付息型产品,能够周期(季度或半年、一年)付息的还是比较少,或者按周期付息的利率就会低于4.875%。
按季度、半年或一年周期付息的好处,在于可以将获得的利息用于日常开支或进行再投资以获得额外收益,比如存10万利率4.7%,每半年也有2000多利息,不仅满足一定日常开支,还可以转存定期或购买基金等再投资,从而将收益进一步最大化。因此,从当前全网利率行情观察,能够达到4.7%利率且是按半年付息的产品,应该是综合性价比最高的了,非常划算。
银行定期存款,年化收益4.7,半年付一次利息,这收益还可以吗?
这个收益当然可以了,都高出银行贷款基准利率了。但以我的认识这个绝对是理财产品不是定期存款。理财产品和定期存款一样的都是银行操作。不一样的是存款除了银行倒闭是没有任何风险的,就算银行倒闭五十万以内的存款也要退的。但是理财就算是银行业务员给你再多的许诺保证一定保本那还有风险的。高风险高回报适用于任何金融行为。
银行定期存款,年化收益4.7,半年付一次利息,这收益还可以吗?
银行定期存款年化4.7%已经是非常高的收益了,我们可以看看最新的各大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表
各大银行定期存款利率表
从上图看没有一个银行的存款年化收益超过4%的,所以4.7%的年化收益的确是非常高了,更何况还能半年负一次利息。
不过这么高的收益一般是一些地方性银行的存款利率,比如蓝海银行、沿海营口银行、辽宁振兴银行等。不过这些小银行最近也在被监管,高利率时代已经过去了,为了降低风险利率都会降低的,目前很难找到超过4%的年化收益产品了
未来降息是大概率事件,高利率存款能提前锁定的尽量提前锁定,另外银行的理财产品现在已经不允许保本保息了,因此4.7%的年化收益更加难能可贵了
当然了如果风险承受能力高一些的还是可以买一些固收类理财产品的,比如债券等!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高收益通常伴随高风险,我们不能一味追求收益忽略风险,投资匹配自己承受能力以内的产品才是适合自己的!
银行定期存款,年化收益4.7,半年付一次利息,这收益还可以吗?
依我的经验,想给你提几点建议:
一,讲是“银行定期存款”,但年化收益超过4%以上。就不应该归类为“定期存款”了,这都是一些小银行在忽悠老百姓。
二,如果想存定期存款,就一定要选择挂:“存款保险”招牌的银行。就是银行倒闭破产了,国家也可以赔付你至多50万元的金额。
三,现在国家有新规:理财可以不保证全额利息,甚至不保证全额偿还本金。所以有些不规范的偏远小银行,就把“理财”称之为“存款”。千万别上当!
四,不知道你年令多大了?如果属于老年人,我建议你不要购买三五年的存款或理财。
因为这个年令范围的老人,不知家庭或个人随时会“急用钱”的可能。所以存款或理财,以短期为好。
五,我建议老年人还是购买理财或结构性存款期限,在三个月至半年之间。并将总金额分成多份,间隔的购买同一期限的产品。
这种形式的存款或者理财,就可以在任何时间段都有钱款到期。不耽误家庭或者个人应急用钱。
我就是这样操作的,并且非常见效……
[耶][赞]
银行定期存款,年化收益4.7,半年付一次利息,这收益还可以吗?
如果站在2020年11月的时间节点上来看,这个收益绝对还是属于中高水平的,只不过应该不属于所谓的银行定期储蓄。银行定期储蓄即便是三年期,我们按照央行规定的基准利率2.75%来上浮最高50%计算,三年期年化利率也不会高于4.12%。
而目前能够把银行定期储蓄的实际执行利率直接调至50%,上限的银行基本上是非常少的,一般而言实际执行的利率都会在央行规定基准利率上上浮35%~40%左右,少数能够达到45%。
所以回过头来看,年化收益率达到4.7%,并且半年付一次息,这种模式非常类似于当前一部分的民营银行和地方性商业银行推出的智能储蓄,或者说所谓的特色储蓄。民营银行的智能储蓄业务出现在2017年到2018年左右,进入到了一个红利期,出现在了很多的市场大众眼中。
当年五年期民营银行的智能存款靠档计息模式下,年化收益率甚至能够达到6%左右。只不过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智能存款开始逐渐的收益率下滑,目前很多的民营银行和地方性商业银行智能存款的年化收益率基本上维持在5%以内。
所以总的来讲,只要能够保证本金的安全并且属于存款的类型,那么就会受到银行存款保障法的保护,这样对于我们个人而言能够在零风险的前提下达到一个较高的利率水平,也算是投资性价比非常高的选项之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