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中,最德才兼备的是哪位?为什么?
春秋五霸,至少有两种版本。
一、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二、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我倾向于第二个版本。
第一版本中:
1.秦穆公只是称霸西戎,并没有称霸中原。
2.宋襄公想继齐桓公之后,坐上中原霸主之位,却在‘盂地之会’被楚成王扣押。后来,在鲁僖公的调停下,与会各国一致同意楚成王为霸主,才释放了宋襄公。接着在‘泓水之战’中,宋军大败,宋襄公重伤,次年而死。
故宋襄公也从未称霸中原,不应列为‘五霸’之一。
3.反倒是楚成王在‘盂地之会’上抢到了‘霸主’之位,虽然这个‘霸主’有点强抢豪夺、逼人太甚,也确实够‘霸’,但确实得到了与会国家公认。
第二版本中:
1.相比版本中的楚庄王,他始终是带着一帮小弟兄(小国),与晋国也是带着一帮小弟兄(小国)在争霸,好象两个‘黑老大’各带着自己的小弟兄在打群架,且互有胜负,也并没有真正称霸中原。
因此,我认为,‘五霸’中的‘楚庄王’应换成‘楚成王’更合适。
2.吴王阖闾,也不够‘五霸之一’的‘霸主’资格,他的最佳战绩:只是在大军事家孙武及伍子胥等人的协助下打败了当时的楚国,但并未‘称霸中原’。
反之,他儿子吴王夫差在‘黄池之会’上,与晋国争夺霸主,且最终确实争得了‘霸主’之位。
因此,我认为,‘春秋五霸’应当是:齐桓公小白、晋文公重耳、楚成王熊恽、吴王夫差、越王勾践。
1.齐桓公小白在‘葵丘之会’上称霸。
2.晋文公重耳在‘践土会盟’上称霸。
3.楚成王熊恽在‘盂地之会’上称霸。
4.吴王夫差在‘黄池之会’上称霸。
5.越王勾践在‘徐州会盟’上称霸。
扯了这么多,现在回答题主的问题
我认为,‘春秋五霸’中:
1.齐桓公,宽宏大度,以德服众国。但荒淫酒色,晚年却宠奸佞,最后竟死于小人之手。还是:德不配位。
2.楚成王,侍强凌弱,最后竟死于儿子政变。同样:德不配位。
3.吴王夫差,好大喜功,忘乎所以,宠信伯嚭,听信谗言,杀害忠臣伍子胥,最终国灭人亡。德才均差。
4.越王勾践,坚韧不拔,卧薪尝胆,终灭吴国,报‘会稽之耻’。但逐范蠡,杀文种,只能与人共患难,不能与人同富贵。德不配位。
5.晋文公重耳,国乱,率文武智勇之士出逃,19年后回国即位,富国强兵,‘退避三舍’打败当时强大楚国,登上霸主之位。最后善终。
‘春秋五霸’中只有晋文公可称‘德才兼备’。其次为齐桓公。
春秋五霸中,最德才兼备的是哪位?为什么?
春秋五霸中,最德才兼备的是楚庄王,他是春秋乱世之中第一位称霸的一代雄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