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打了一辈子匈奴,临终前为何会指定一个匈奴人做托孤重臣?

汉武帝时期,汉人与匈奴对战,罕见的出现对匈奴压制的局面。

汉武帝刘彻,几乎一生都在与匈奴作战,却在临终之时,指定托孤重臣时,安排一位匈奴人担此重任,他为何会做出这样的决定,难道不怕匈奴人位高权重,祸乱朝廷吗?

汉武帝与金日磾并无深仇大恨

汉武帝指定的这位托孤重臣名为金日(mì)磾(dī),乃是休屠王之子,匈奴休屠部太子。

元狩二年(前121年),遣骠骑将军霍去病受命汉武帝,领精兵北赴,直击匈奴。

霍去病少年得志,擅长闪击战,屡屡击败匈奴,使匈奴无法抗衡,数次北迁,以避霍去病兵锋。

元狩二年(前121年)夏天,正是水草丰富之时,匈奴人在这个夏天却没有机会牧马饮水,放羊草原。

霍去病不顾夏日炎炎,迎着烈日急行军,经居延及小月氏攻祁连山,浑邪部落及休屠部落屡遭进攻,尤其是浑邪部落,竟然被霍去病的闪击伤亡惨重。

匈奴单于无法针对霍去病制定有效反击,只能迁怒于浑邪部落的浑邪王,召其前往认罪。

浑邪王虽然战事不利,头脑却十分清醒,他深知此次若前往拜见匈奴单于,恐怕凶多吉少,有去无回。

左右思量之下,决定说服休屠王,两个部落一起投降汉朝。

休屠王自然知晓浑邪王所处境地,便答应他一起投降汉朝,归汉路上,休屠王却萌生悔意,毕竟匈奴单于迁怒的人是浑邪王,并非他休屠王。

此去千里,远离故土,汉朝会如何对他们更是一无所知,面对长路漫漫,休屠王的犹豫实在是情理之中。

然而浑邪王却不依不饶,竟然在闻听休屠王的悔意后,狠心将其杀害,收服其部众共同投降汉朝。

“休屠王后悔,昆邪王杀之,并将其众降汉。”——《汉书》

在匈奴的队伍当中,匈奴休屠部太子金日磾便在其中,只不过他已经失去往日的荣耀,被浑邪王以普通部众相待。

投降汉朝的过程中,浑邪王因为投降有功被汉朝封为列侯,占据了休屠部落的那份功劳。

金日磾却没能获得任何优待,只能以马夫身份,在汉朝暂时稳定下来。

十四岁的金日磾,与母亲客居异乡,凭借草原生活的经验,为朝廷养马。

与母阏氏、弟伦俱没入官,输黄门养马,时年十四矣。

金日磾从匈奴来到汉朝,属于他人生的第一个阶段,是他来到汉朝的重要时期。

金日磾本是休屠部落的太子,却因为父亲休屠王被浑邪王所杀,才被逼无奈来到汉朝,而且被浑邪王迫害,没有得到王子的待遇。

在整个过程当中,金日磾并非受到汉人的迫害,所以,休屠部落与汉人之间的仇恨其实不深,金日磾本身对于汉朝的怨恨也并非苦大仇深,相对而言,他反而更仇恨同为匈奴王的浑邪王。

汉武帝临终时能将他指定为托孤重臣,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

汉武帝与金日磾君臣相知

金日磾在汉朝养马,本来并无出头之日,却因金日磾的心态改变这一切。

金日磾来到汉朝,并没有对于现状自怨自艾,而是努力养马,他养的马膘肥马壮,与其他人所养的马放在一起,高下立判。

正因为这一点,金日磾的马在一次汉武帝的阅马活动中被发现,“日磾长八尺二寸,容貌甚严,马又肥好,上异而问之,具以本状对。”

汉武帝阅人无数,听闻金日磾所言来龙去脉,自然对其状况了然于胸,于是给予封赏,是对这位精神少年的赏识,更是对休屠部落匈奴人表示汉朝对他们的尊重。

金日磾从此之后,官运亨通,累迁光禄大夫,“出则骖乘,入侍左右”,成为汉武帝身边红人,甚至受到汉人大臣的非议,“陛下妄得一胡儿,反贵重之!”

汉武帝非常人,汉人大臣的非议并没有使得他对金日磾的器重,反而待之“愈厚焉”!

养马养的好就要被宠爱吗?当然不会,汉武帝是一位有力的皇帝,他的一举一动自然不能简单的视为其自身喜好。

金日磾身份特殊,乃是休屠部落太子,其身份不在,威望犹存。

匈奴来降四万人,因浑邪部落损失惨重,当中大部分人都是休屠部落的人,想要笼络这部分匈奴人的人心,自然就要笼络住他们的精神领袖金日磾。

最重要的是,金日磾与汉人之间并无不可化解的仇怨。

汉武帝最初对待金日磾的策略,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并没有其他,而在日后金日磾受重用,则是汉武帝与金日磾君臣之间深入交往之后的结果。

金日磾表现出众

金日磾虽然是“胡儿”,但是他的表现却是很多汉臣都无法比拟。

金日磾的孝:

金日磾之母去世后,汉武帝下诏在甘泉宫为她画像,并题名“休屠王阏氏”。

金日磾每次路过画像,必然叩拜,表达一番对母亲的怀念之情,才会不舍的离开。

“乡之涕泣,然后乃去”。

金日磾的德:

根据《汉书》中的记载,金日磾的两个儿子当时都在宫中作为汉武帝的弄儿,所谓弄儿,指的是供人狎弄的童子,这里所指的自然是供汉武帝取乐的童子。

金日磾之子能够成为弄儿,野哥考虑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汉武帝真喜欢这俩孩子,希望能够在生活中得到他们陪伴取乐。

另一方面则是以此二子作为人质,毕竟金日磾不是汉人,而古人多信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一些必要的防范还是应该有。

随着时间推移,两个孩子逐渐长大,其中金日磾的长子,有一次在殿下与宫女嬉戏被金日磾撞见,“恶其淫乱,遂杀弄儿。”

汉武帝问明缘由,对金日磾更加敬重了。

汉武帝能不敬重吗?金日磾看见自己长子坏了宫中规矩,立刻就拔刀给斩了,如此严守君臣之礼、国法之律,并不因其是自己长子而犹豫,这样的人,谁不敬重?谁敢不敬重呢?

金日磾的忠:

征和二年(前91年),汉武帝清算江充朋党,马何罗弟弟因为当时陷害太子极为活跃,所以马何罗兄弟害怕受惩罚,便密谋刺杀汉武帝。

在刺杀过程中,遇到如厕的金日磾,金日磾发现其行动异常,发现他们的密谋,并且挺身而出阻止了马何罗的刺杀,救下汉武帝。

日磾捽胡投何罗殿下,得禽缚之,穷治,皆伏辜。由是著忠孝节。——《汉书》

从这个角度来看,金日磾对汉武帝的忠诚度绝对没有问题,汉武帝也是因为金日磾此举,对他更加信任。

综上,汉武帝与金日磾并无死仇,金日磾受汉武帝知遇之恩,为官多年来小心谨慎从不犯错,对于汉朝的律法严守,对汉武帝尊敬、忠诚。

金日磾更识大体,顾大局,在汉武帝要将他任命在霍光之上时,金日磾以自己乃是匈奴人身份为由,果断拒绝。

可见,金日磾虽为“胡儿”,却品质、能力极为优秀,深得汉武帝宠信,在汉武帝临终之时,被其指定托孤重臣,也并不意外,金日磾实在是值得托付之人。

参考资料:《汉书》

汉武帝打了一辈子匈奴,临终前为何会指定一个匈奴人做托孤重臣?

公元前87年汉武帝病危。霍光流着询问武帝谁继承大统。武帝讲:“难道您还不明白上次送给您的画的意思吗?立少子为帝,您当照周公辅佐成王那样行事。”霍光推辞讲:“我比不上金曰磾。”金日磾马上反对讲:“我是外国人,如果这样将使匈奴轻视汉朝。”汉武帝于是让霍光为正,金日磾、上官桀为副。桑弘羊和田千秋也顾命大臣。五人并受遗诏辅佐汉昭帝。汉书:拜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金日磾、御史大夫桑弘羊及丞相千秋,并受遗诏,辅道少主。上以光为大司马大将军,日磾为车骑将军,及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皆拜卧内床下,受遗诏辅少主。

这个金日磾就是匈奴人,如果他是汉人很有可能取代霍光为正。金日磾原本是匈奴休屠王太子。汉武帝派霍去病率军征讨匈奴,休屠王跟昆邪王决定投降。休屠王突然不愿投降被昆邪王所杀。金日磾因父亲不投降,家人都贬为奴隶,负责养马。当时金日磾十四岁。汉书:日磾以父不降见杀,与母阏氏、弟伦俱没入官,输黄门养马,时年十四矣。后来武帝游乐召阅各部所养马匹,后宫的嫔妃都站满武帝的两侧。金日蝉等数十人牵着马经过殿下,其他的人都在偷偷地窥视,只有金曰婵经过时不敢偷看。金日磾身高八尺二寸,容貌很威严,马又养得膘肥体壮,武帝感到奇怪就问他,他如实作答。武帝觉得此人奇特,当天就赐给他沐浴衣冠,任命他为养马总管,又升任他为侍中驸马都尉光禄大夫。金日磾受到皇上亲近后,不曾有过失,武帝很是信任喜爱他,赏赐给他的加起来有金子一千多两,皇帝出宫他就陪乘,在宫内就奉侍在身边。贵戚都私下抱怨,说:“陛下随便得到一胡儿,反而器重他!”武帝听到这些话后,更加厚待金曰珲。汉书:贵戚多窃怨,曰:“陛下妄得一胡儿,反贵重之!”上闻,愈厚焉。汉武帝会让金日磾做托孤重臣原因,我认为有以下

忠孝:

金日磾的母亲病死后,武帝下诏叫人替她画像并放在甘泉宫,上面写着:“休屠王板氏。”金日磾每次见到画像都要叩拜,面对画像流泪哭泣,然后才离去。汉书:日磾每见画常拜,乡之涕泣,然后乃去。汉朝是以孝治天下。后来金日磾杀掉自己的大儿子,反而得到武帝的敬重。因为他的大儿子行为不谨,同宫人游戏,金日磾正好看见了,他痛恨这个孩童的淫乱,就把他杀了。这个孩童就是金日珲的大儿子。一开始武帝听到这件事后大怒,金日磾叩头请罪,详细报告了之所以要杀死孩子的情况。武帝感到很哀痛,为他流泪,过后武帝心中就敬重起金日禅。汉书:上甚哀,为之泣,已而心敬日磾。

卫太子被江充所害,莽何罗的弟弟莽通由于诛杀太子时尽力作战而得到封赏。后来武帝知道了太子的冤情,就把江充的宗族与同党尽数诛灭。莽何罗兄弟害怕祸及自己,就谋划造反。金曰殚见他们心志异常,心中就开始怀疑。暗中一个人观察他们的动静,同他们一同出入宫殿。莽何罗也觉察到金曰弹的意思,因此很久不能发难。这个时候武帝到林光宫去,金曰弹因为一点小病而躺在宫中休息的地方。莽何罗同莽通还有他们的小弟莽安成假托皇帝的命令夜晚出来,一同把使者杀了,然后发兵谋反。第二天早上,武帝还没有起床,莽何罗没有藉口从外面进宫。金曰碑上厕所时忽然心有所动,他就立即进去坐在裹面的屋子裹。一会儿,莽何罗袖裹藏着匕首从束厢进来,看见金日磾,脸色顿时一变,朝皇帝卧处快步奔去,想要进去。金日磾抱住了莽何罗,然后高声呼喊道:“莽何罗造反了!”武帝受惊连忙起来,左右的人拔出刀想搏杀莽何罗,武帝怕误伤金日磾,就叫左右的人不要击杀。金日婵抓住莽何罗的脖颈部把他扔到殿下,卫士这才抓住了莽何罗并把他绑了起来,彻底追查所有谋反的人都伏了罪。从此金日磾以忠孝的节操著称。汉书:由是著忠孝节。

亲信:

五位辅政大臣除田千秋外,全部都是在武帝身边待了数十年。

金日磾:武帝出宫他就陪乘,在宫内就奉侍在身边。在武帝身边,目不斜视数十年。

霍光:武帝出行则以奉车身份随驾,在宫内就侍奉左右,进出禁宫有二十多年,一直小心谨慎,未曾有遇差错,很受武帝的亲近信赖。

上官桀:武帝认为他对自己很忠心,因此十分亲信他,让他做了侍中,逐渐升为太仆。

桑弘羊:武帝还没当皇帝之前,他就在武帝身边伴读。

而丞相田中秋虽然也是受遗诏辅佐昭帝,但他却不是正。而且不像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霍光独拜于床下受遗诏的。汉书:上以光为大司马大将军,日磾为车骑将军,及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皆拜卧内床下,受遗诏辅少主。

平衡:

历来托孤重臣至于是两人或者以上,一般有文有武,大多以文臣为主。金日磾是匈奴人并非汉人,所以他在汉朝口没有根基。如果不是因为他是匈奴人,也许就让他做正的了。霍光之所以推辞也是因为武帝对金日磾更加信任。丞相田中秋不过是为卫太子说了话。官职由小官高寝郎一下升为丞相并封侯。汉书:千秋无他材能术学,又无伐阅功劳,特以一言寤意,旬月取宰相封侯,世未尝有也。上官桀跟霍光是姻亲,其儿娶霍光的女子。每当霍光外出,上官桀就代替霍光处理朝政。汉书:桀子安取霍光女,结婚相亲,光每休沐出,桀常代光入决事。而桑弘羊在武帝时负责经济,在资历、功劳等方面优于霍光。而且其朝中势力远强于霍光。昭帝时他就曾联合大臣逼迫霍光让位。汉书:桑弘羊当与诸大臣共执退光

所以我认为武帝是想金日磾平衡各方。武帝因金日磾、霍光、上官桀诛何罗造反一事有功,特意留下遗诏封三人为侯。金日磾以昭帝年幼拒绝接受。连武帝要纳金日磾女儿为妃,他都坚持不答应。可惜的是武帝死后一年金日磾也病死了。后来上官桀和桑弘羊联合密谋除掉霍光,废掉昭帝。

汉武帝打了一辈子匈奴,临终前为何会指定一个匈奴人做托孤重臣?

金日磾

大义灭亲不顾情,

危机护驾寸心忠。

托孤大业责任重,

谥号敬侯受上封。

汉匈征战俱受伤,

传话单于各守疆。

漫野牛羊水草绿,

汉家百姓粮满仓。

汉武帝打了一辈子匈奴,临终前为何会指定一个匈奴人做托孤重臣?

这里说的托孤重臣,就是汉代名臣金日磾。

为什么汉武帝会选择一个外国人来当托孤重臣呢?下面我就来说一下。

第一,从太子到奴隶

金日磾原是匈奴休屠王的太子。

要说金日磾,得先说休屠王。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发动河西战役,匈奴的休屠王、浑邪王遭到沉重打击。匈奴单于雷霆震怒,遂动了杀心。休屠王与浑邪王为了自保,决定率部向大汉帝国投诚。然而,在受降前一刻,休屠王却反悔了,打算退出。无奈之下,浑邪王不得不以武力手段干掉休屠王,而休屠王的太子金日磾则沦为俘虏。金日磾被带到长安,送入官府入奴。这一年,金日磾只有十四岁。

第二,身为奴隶,金日磾保持王子之威严

金日磾从太子沦为奴隶,几年后,他已长大成人。如果换了别人,对这样的人生跌宕肯定怨声载道,但金日磾是个认命的人,既然成了官奴,他也放下身段,勤勤恳恳做好本职工作。他被派去养马,把马养得又肥又壮。

后来,汉武帝有一次参观饲养的马匹,包括金日磾在内的几十个官奴拉着马匹出来。当时汉武帝身边有许多后宫美女,这些官奴虽然身份卑贱,却也还是男人,不免多看了美女几眼。但是,金日磾自始至终,却没有看美女一眼。他的表现令汉武帝十分咤异,觉得此人不同一般,细问之下才知他原来是休屠王的前太子,不由得在内心深处暗暗称赞。

第三,得到汉武帝的器重,平步青云

汉武帝颇有识人之明,也十分爱惜人才,便派人把金日磾召来问话。别人看到皇帝时,两股战战,紧张得冒汗,但金日磾却十分从容镇定。对汉武帝的问题,他对答如流,表现得十分得体。汉武帝大悦,便把金日磾提拔为马监,也就是养马的总监。这样,金日磾得以摆脱奴隶的身份,成为大汉帝国的一位臣子。

金日磾为人忠诚且敬业,汉武帝十分敬重其人品,多次提拔。金日磾先后出任侍中驸马都尉、光禄大夫等要职,一步步地成为大汉帝国朝廷的重要大臣。事实证明,汉武帝没看走眼,后来金日磾救了汉武帝一命,也因此成为皇帝最信任的人。

第四,制止马何罗行刺,汉武帝的救命恩人

公元前88年,爆发一起刺杀汉武帝的案件。

行刺者名叫马何罗,这起刺杀案的起因是这样的:

了解汉武帝历史的读者知道,在武帝后期十分信任酷吏,其中江充就是酷吏的代表。江充曾栽赃陷害太子刘据,最后逼反太子,自己被刘据所杀,而刘据也因此被认为谋反而死于非命。太子事件后,汉武帝心有悔意,开始清算江充的余党。马何罗与江充是好朋友,担心被武帝所诛,遂恶从胆边生,打算行刺汉武帝。

对于马何罗的阴谋,金日磾有所察觉,但时常盯住马何罗,让他没机会下手。不过,后来金日磾因生病而休养几天,马何罗乘机实施刺杀计划,他暗中带一把匕首入宫,企图行刺皇帝。说来也巧,金日磾担心皇帝安危,抱病入宫,正好遇上马何罗。马何罗见到金日磾,内心惶恐,打算硬闯皇帝的寝宫。金日磾果断出手,抱住马何罗,高声呼救。皇帝的侍卫闻声赶来,生擒马何罗。

正因为金日磾及时出手,避免了一次严重的刺杀事件。

第五,与霍光一同被指定为顾命大臣

金日磾不顾生命安危,救了汉武帝一命。此后,汉武帝对他的信任超过其他人。

一年后,即公元前87年,汉武帝病重,眼看快不行了。由于太子刘弗陵尚年幼,武帝必须为他安排几个忠诚可靠的顾命大臣。武帝选择四位顾命大臣,分别是霍光、金日磾、上官桀与桑弘羊。霍光是排在第一位,而金日磾是排在第二位。

当时霍光认为自己不如金日磾,请求把第一顾命大臣的位置让予金日磾。但是金日磾没有接受,他强调自己是外国人,不适合当第一顾命大臣。这个理由是正当的,因此最终霍光被拜为大司马、大将军,成为第一大臣;而金日磾拜为车骑将军,地位仅次于霍光。

作为一名外国臣子,能成为第二顺位的顾命大臣,这是非常大的荣耀。金日磾一生起伏之大,极有传奇色彩。从休屠王的太子沦为奴隶,最后又成为大汉帝国的第二重臣,可谓是励志的榜样了。

汉武帝打了一辈子匈奴,临终前为何会指定一个匈奴人做托孤重臣?

公元前87年3月27日。一代雄主汉武帝于弥留之际立年仅七岁的刘弗陵为太子。由于皇帝年幼,汉武帝指认了四位辅政大臣,即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这是华夏历史上第一次设立辅政之臣,要求四人接受遗诏并共同辅佐幼主。 3月29汉武帝驾崩享年七十岁。这四人里最特殊的就是金日磾了,他是匈奴人,是匈奴休屠王子。金日磾为当时职务是车骑将军。秺侯。一个匈奴人为何成为位高权重的辅政之臣?而他的过早去世又给日后的霍光揽权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金日磾(前134~前86),字翁叔,是匈奴休屠王太子,在汉武帝元狩二年,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军奔袭千余里,越过焉支山大败匈奴军,同时还俘虏了匈奴休屠王祭天金人,汉武帝因获休屠王祭天金人故赐其姓为金。休屠王在归汉途反悔,浑邪王出于自保杀了休屠王,率领两部人马四万余人降汉。此时时年十四岁的金日磾失去了一切,其母阏氏便带着金日磾与弟弟金伦随浑邪王一同降汉。金日磾被汉廷安置在黄门署养马。

后因养马有功,汉武帝当即任命金日磾为马监,随后一路飙升成为光禄大夫。而且是驸马都尉。汉武帝对金日磾甚厚,而且是随侍左右。汉武帝之所以看重金日磾,除了他的能力之外,关键在于金日磾不群不党。在这一点上,金日磾虽然是匈奴人,但却深受汉家“政治”熏陶,简直就是一个官场老油条,不得不说金日磾有一定的人格魅力,这是他博得汉武帝喜爱的原因,而根本上说金日磾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有自知之明,而且不揽权,这对强势君王汉武帝来说,这才是他需要的“忠臣”。可以说,正式金日磾有这些优点才被汉武帝选为辅政大臣。

谨小慎微也好,胆子小也罢,金日磾在武帝一朝活的很小心,金日磾长子依仗汉武帝对他的宠爱,与宫女戏闹。金日磾见状立即将其诛杀。汉武帝闻听此事虽说斥责金日磾的诉说,但金日磾人品十分敬重。汉武帝知道,金日磾不可能存在政治势力,不能结党营私。除了依靠皇帝之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金日磾为人孝顺感怀母恩,也让汉武帝十分感慨,认为金日磾道德品质十分高尚。应该说汉武帝很会选人。

做为辅政大臣的二号人物,金日磾的作用就是制衡霍光的,是监督其他三位辅政大臣的,他的作用震慑力,在于其影响力。本身而言金日磾权力不算高。在昭帝登基以后,霍光的第一个做法就是结交金日磾(最初,霍光想把首辅让给金日磾),可见他在武帝心中和其他人眼中的地位,我们不妨假设一下,如果金日磾不早死,霍光结局会如何?上官桀和桑弘羊是否会造反?实在是不好说,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金日磾可以起到刹车作用,霍光不至于后来那么擅权。

但也必须承认的是,如果金日磾和霍光交手的话,没有兵权和政治集团的支持的话金日磾肯定不是霍光的对手。明末大思想家王夫之对金日磾评价甚高:金日磾,降夷也,而可为大臣,德威胜也。原因是金日磾死的早,如果金日磾和霍光一样活的时间长,又将如何?辅政大臣间的斗争不可避免,谁胜谁负很难说,王夫之的话就是一家之言。说明不了什么。

金日磾最大的短板是没有政治才能,史上也没留下治理国事事情,引起会养马而被武帝看重,因非礼勿视而受到信任,因破坏马何罗的刺杀而封侯。因对母至孝而被武帝看重,之所以选他,就是在于他的他谨慎。忠心。人畜无害。在四位辅政大臣中,金日磾是一个制衡加调和的角色。但过于早死,才导致武帝的政治平衡破产。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汉武帝打了一辈子匈奴,临终前为何会指定一个匈奴人做托孤重臣?

汉武帝晚年最信任的两个人,一个是霍光,另一个就是这位匈奴人,而且,他还曾经救过汉武帝的命,连霍光都对他尊敬有加。

一、休屠王子

公元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受命北击匈奴,不但重创休屠、浑邪两王,更是缴获了匈奴人的重要法器——祭天金人。匈奴单于闻听大怒,忙征调二王来见,二王恐遭单于惩罚,便相约一同降汉。却不料,半路途中,休屠王突然反悔,浑邪王为免后患,当场便将休屠王杀了,随后带着两部人马共计约四万人降汉,这其中就有当时年仅14岁的休屠王子金日磾[jin mì dī]。

到了大汉朝以后,浑邪王得到武帝的重赏,而金日磾和他的母亲、弟弟却被带到了黄门署负责养马,王子光环早已不在。不过,天无绝人之路,运气又一次降临到了金日磾的头上。在一次阅马仪式上,金日磾牵着他的马路过汉武帝身前时,武帝很容易便被这个身材、样貌、气质都不同于汉人的小伙子吸引住了,打听之下,才知道他是休屠王子,便封他做了御马监。后来,由于金日磾表现出色,又接连被升为侍中、驸马都尉、光禄大夫,成为了武帝身边的近臣。

霍光和他,一个是负责皇帝的正车(奉车都尉)、一个负责皇帝的副车(驸马都尉),就好像是武帝的左右手一样,深受武帝信任。

二、质疑之声

武帝对一个匈奴人这么好,自然会遭来很多非议,也不免有人在武帝面前说金日磾的坏话。不过武帝倒是不以为意,相反对金日磾更好了,对他的赏赐也是非常多的。

不过,武帝信任金日磾也是有理由的,因为他跟霍光一样,在宫中数十年,一直本本分分,武帝交待的任务也都完成得很,从没犯过什么大的过错。此外,武帝对金日磾的两个儿子也非常好,常与他们玩耍,称他们为弄儿,不过有一次,其中一个弄儿因为不守礼教,在皇宫之中公然与宫女嬉戏打闹,正巧被金日磾看到,暴怒的金日磾当场就把这个儿子杀了,武帝后来为此还伤心了好一阵子。

武帝晚年爆发的“巫蛊之祸”对他也是很伤的,后来清算“巫蛊之祸”参与者时,还差点被刺杀了。当初戾太子刘据出逃时,有个叫马何罗的兄弟俩参加过追捕,他们非常担心武帝的清算会轮到他们头上,于是决定铤而走险进宫刺杀武帝,不料马何罗进入武帝寝宫的举动正被金日磾碰上,二人打斗之间,金日磾将马何罗拿了,化解了这次险情。

事后,金日磾被封为秺[dú]侯,霍光被封为博陆侯。

三、辅政之臣

汉武帝晚年有意让霍光做辅政大臣,送了他一幅《周公负成王图》,以示想立幼子刘弗陵为嗣,让霍光做好周公的角色。不过,霍光却反而说道:“臣不如金日磾。”金日磾听罢,连忙拒绝道:“绝对不可,我是外国人,不如霍光合适。”

金日磾此话也在情理之中,作为一个匈奴人,如果他做了首席辅政大臣,确实很容易引发反对之声。不过,霍光此时能提出让给金日磾,虽有作秀成份,但也说明了金日磾在武帝心中的地位还是非常高的。

公元前87年二月十二日,武帝诏令立年仅8岁的幼子刘弗陵为皇太子,次日宣布,任命奉车都尉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金日磾为车骑将军,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搜杰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诏令四人共同辅佐幼主。

金日磾以匈奴人的身份破天荒地成为了汉朝天子的辅政大臣。不过,很可惜,仅仅1年之后,金日磾便病逝了,终年49岁,死后陪葬茂陵(汉武帝陵寝)。

水言水语

汉匈战争期间,在匈奴封王的汉人不少,但在汉朝真正混得有头有脸的却并不多。像金日磾这样,如此深受皇帝信任,并担辅政之责,更是绝无仅有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