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画师给明太祖朱元璋画像,为何只有最后一位没有被处死?

因为最后一位画师,最懂朱元璋的心。

流传民间的故事

朱元璋起于布衣,最低之时曾为乞丐,依靠乞讨为生,如此出身成为开国皇帝,乃是中国历史第一人,让不布衣出身的刘邦,都显得“亭长”出身,起点太高了。

从深渊走到巅峰,朱元璋自己想想都觉得自己伟大,建立大明朝之后的朱元璋,时常被自己的丰功伟绩给美醒,毕竟他的功绩,被称为千古一帝一点都不过分,所以,他想让后世都瞻仰自己,于是他决定请画师为自己作画。

宫廷画师奉旨为朱元璋画肖像画,尽管宫廷画师用尽了毕生的功力,可是朱元璋对于宫廷画师的画作不是很满意,他觉得宫廷画师的肖像画太过呆板,有形而无神。其实这一点不怪宫廷画师,毕竟伴君如伴虎,给皇帝画像可不是容易的事情,宫廷画师只敢一板一眼的描绘,又怎敢有半点的发挥呢!明朝的著名画家王绂就曾经在宫里供职过,他很可能就替朱元璋画过像,所以,在他的作品中,曾经就发过感慨,表示这皇帝的肖像画极为难画。

“写真固难,而写御容则尤难。”

不过,朱元璋可不管你画师有什么苦衷,眼看着宫廷画师的作品不满意,朱元璋索性就派人在民间找丹青高手,寻求高人为自己画一幅满意的画像。

第一位来宫廷的民间丹青高手,虽然有些忐忑,但是依然自信满满,毕竟手里有东西,笔下生莲花,人家这是艺高人胆大。他给朱元璋画完画,那叫一个像,那叫一个传神,简直就是“照相机”,看着自己的作品,这位画师非常满意,不过他的笑容很快僵在了脸上,因为朱元璋看了他的画作之后,觉得这画的太像了,十分生气,下令给斩首了。

第二位来宫廷的民间画师大家,就没有第一位那么自信满满了,虽然的他画技卓越,但是却有了极大的心里压力,给帝王画画,画不好可是要掉脑袋的。好在他在进宫之前做了功课,也打探了消息,知道第一位画师就是画得太像本人了才被斩首,所以这位画师已经有所准备,见到朱元璋之后,很快就开始投入作画了。结果,这位画师也被朱元璋给斩了,因为他把朱元璋画的与本人丝毫不像,太过超凡脱俗了。

第三位画师接到了朱元璋的邀请后,了解了前两位画师被斩原因后,第三位画师学聪明了,也大概了解了朱元璋想要什么样的画像。于是这位画师在入宫之前,拼命临摹秦皇汉武这样的大气的帝王画像,终于练就画中有王气的功夫,等到入宫给朱元璋画像的时候,画成之时,朱元璋非但没有砍他的头,还重赏了他。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这位画师给朱元璋画得画像,圆脸有威严,具有帝王之姿,蕴含了秦皇汉武的霸气,又不失去朱元璋独有的特质。

当然了,这只是一个流传的故事而已,并非真的发生过。不过,朱元璋真正的长相确实是一个迷,他的画像有两种,一种圆脸俊美,一种长脸丑陋。

丑陋的朱元璋

朱元璋的丑陋画像,大家也都熟悉,俗称的鞋拔子脸,他这样的相貌说好听了是“相貌峻奇”,说难听了就是“丑八怪”。

这样的相貌,一点威仪都没有,它的来历也并不可靠,至于为什么出现了这样一幅画像,主要有两种原因。

第一、朱元璋当年造反,小有势力之后,就被人给盯上了,一时间想杀他的人不少,这些人来自元朝、来自陈友谅,也来自许多不服朱元璋的势力。中国有句老话叫“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朱元璋虽然不危惧刺杀,但是这样的事情多起来,万一哪次失误被杀,那不就完蛋了吗?于是朱元璋选择小心为上,就命人伪造了自己的画像,在民间扩散传播,这幅画像正是朱元璋丑陋的那幅画像,它出现的原因是因为朱元璋想误导世人,防止被刺杀。

第二、这幅丑陋的画像,很可能是敌人的抹黑,而抹黑需要当事人不能辩解,因为朱元璋活着的时候,他长相很帅,你抹黑也没用啊。所以这里抹黑他的敌人,很可能是后世,而明朝后世最容易抹黑朱元璋的就只有大清朝了。

清兵入关,是打败了明朝建立的大清朝,他们作为明朝的敌人,却成为《明史》的执笔人,直接导致后世对明朝的判断不准确,自然对朱元璋的长相也会有影响。这样一张丑陋的相貌,怎么看都不是帝王相,很可能是被清朝统治者抹黑的结果。

俊美的朱元璋

作为最有帝王相的一副画像,大家大多都认为是朱元璋自己美化自己,如果真是如此,他完全可以在明朝天下时,就禁绝了那张丑陋版本的画像,为何还要一直留存呢?想必是之前防止刺杀而故布疑阵的概率很大,毕竟他自己散布的画像,自己不可能再禁绝。

明万历年间的吏部尚书张翰,他见过朱元璋画像,对朱元璋的画像评价极高,从他的评价之中,可以看出,明朝殿内悬挂的画像是俊美版本的画像,也能从这一点中看出,在万历年间,朱元璋丑陋版本的画像已经存在了。

“入武英殿,得瞻二祖御容。太祖之容,眉秀目巨,鼻直唇长,面如满月,须不盈尺,与民间所传之像大不类。”

如此一来,清朝抹黑朱元璋,也就只能是宣传这张丑陋版画像,而非清朝人绘制。也就更增加了朱元璋为了防止刺杀而伪作画像的行为。既然是伪作,定然会截然相反的方向进行引导,从这里来看,朱元璋真得长相俊美,也不是不可能。

其实,我们从朱棣的相貌来看,也能看出来一些端倪,毕竟朱元璋的亲儿子长相,肯定会有朱元璋的影子。而在《明史》之中对朱棣的记载,那可是一位名符其实的大帅哥。

“王貌奇伟,美髭髯。智勇有大略,能推诚任人。”

综上,第三位画师之所以能够活下来,是因为他揣测正确了“圣意”,他明白朱元璋找他画像,不是真的要一张不加修饰的“自拍”;也不是要一张不切实际的“修图”;朱元璋要得是一张有帝王之相,又不远离实际,可以供后人瞻仰的“帝王相”啊!

▲文|野史日记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随时联系删除!

三位画师给明太祖朱元璋画像,为何只有最后一位没有被处死?

公元1368年,40岁的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史称明太祖。

有一天,朱元璋心血来潮,出于光大政绩,树碑立传的目的,征召天下善画之士入画院供职。这些画师主要工作是绘制开国事迹、御容(皇帝画像)、功臣像等。

朱元璋看着画师们绘制的历朝历代帝王像羡慕不已,老朱早就想拥有自己的一张画像,有鉴于此,老朱从画院召来一位叫赵原的画师为他画像。

赵原的画工在当时属一流水平,明朝三十六功臣像就是他画的,对待工作一丝不苟。

能为皇上画御容乃无上荣光的事,赵原不敢怠慢,每天跟在老朱身边近距离的观察,老朱脸上有几颗麻子,有几道皱纹,甚至说话的神态都了然于胸。

大约过了十天后,赵原终于完成了任务,他把画像呈给老朱御览。

朱元璋徐徐打开一看,“啪”的把画像扔到了赵原脸上,大喝一声“来人,把赵原拉出去斩了”。

赵原到死都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

后来人们得知赵原画得太像朱元璋本人了,简直是惟妙惟肖,纤毫毕现。为何画的太像反而被杀呢?

这就怪老朱长得太丑赵原太认真了,照相还有美颜一说,老朱也是爱美之人。赵原画得老朱画像让人看了想吐(如图)

赵原是个实诚人,一是一二是二,没想到为老朱美颜所以丢了性命。

杀了赵原,老朱召来第二画师继续为他画像。这人名叫盛著。他擅长圈补古画,对历朝历代的帝王像最了解。

有了前车之鉴,盛著尽量美化老朱的形象。

七天过后,盛著把自己的作品呈给皇上过目,老朱不看则可,一看勃然大怒,厉声骂道:“你瞎眼啊!你丫看看这是我的画像啊?你画得这不是美男子潘安吗?”

“来人,把盛著推出去斩了!”盛著因太美化老朱丢了性命。

连杀两位画工,老朱的画像依然没着落,此时画院里的画师人人自危,生怕皇上召自己进宫画像,但总要有人来完成这项任务吧。

没隔多久,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落到了一位叫周位的画师头上。

周位太仓州(今江苏太仓)人,博学多才,为人机灵圆滑。当初进入画院时,朱元璋命他画“天下江山图”。

周位深知朱元璋喜怒无常,冷酷峻法。如果画错可能会掉脑袋,他眼珠一转,跪下顿首说道:“请皇上先画个大致规模,微臣方敢润色”。朱元璋高兴地拿起笔来挥挥洒洒画了起来,亲们想想看,老朱不是专业画家能画得精美啊?也就属于涂鸦而已。

朱元璋收势画毕,周位连呼“太美了!”再次跪下道:“陛下江山已定,臣无所措手矣。”老朱十分高兴,当场赏了他千两纹银。

从这件事来看,周位比前两位画师脑瓜活泛。

事实确也如此,周位接了这烫手山芋后,脑瓜就高速转了起来。他想皇上虽然长得磕碜,但也爱美,毕竟画像要留“芳”千古。如果太美化也不行,看不出是朱元璋本人,画像没实际意义。既要不能画的太丑,也不能画的太漂亮,要拿捏得当。这可怎么办呢?

周位为此想了两天两夜,到了第3天头上,他突然茅塞顿开,“我何不从神似上为皇上画像呢?”

周位心想:“皇上出身低微,和汉朝的刘邦情形相似,于是他把刘邦的外貌融入老朱的形象中。”

皇上都喜欢被人吹捧,然后周位把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的神情融入老朱的形象中。

于是,一个崭新朱元璋的形象呈现在了老朱面前,亲们看看吧,是不是外貌神似刘邦,精气神儿有“唐宗宋祖”的气概?(如图)

这次朱元璋相当满意,于是重赏了周位。这件事记载在明朝张瀚《松窗梦语》一书中。【相传太祖图像时杀数人,后一人得免。】

文/秉烛读春秋

三位画师给明太祖朱元璋画像,为何只有最后一位没有被处死?

这是一个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

相传明朝初年,太祖皇帝朱元璋需要给自己画一张相,供人瞻仰,于是便请来了有名的画师为自己作相。没想到画师竟然是一个职业狂,做事一板一眼,画出来的朱元璋满脸麻子,而且还是一个正宗的“猪腰子脸”。朱元璋一这幅画,当即大怒,处死了画师。

于是朱元璋又请了第二个画师,画师借鉴了前画师失败的教训,在作画过程之中加入了很多创作型元素,比如“天庭饱满、地阁方圆、浓萌大眼、双耳垂肩、双臂过膝。”等等诸如此类的帝王气象,朱元璋拿起画来一看,怒气值瞬间满了,心想:这画的一点也不像咱,这简直是欺君之罪!下令将这个画师处死。

朱元璋两次作画没成,便又请来了第三个画师。这个画师内心本来是拒绝的,但是天威难犯,只能从命。这位画师实在是太难了,既不能画原样,又不能将朱元璋描绘的太过于英武,画师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最终这能折中,用朱元璋的五官,用帝王的脸型。

朱元璋一看这第三幅画,朱元璋的五官赫然呈现,脸型又颇具帝王之气,于是得到了朱元璋的肯定,此画师也被聘为宫廷画师,为朱元璋效力。

故事就是这样,但这仅仅是民间野史,稍作分析的话就会发现根本没道理。这个故事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那张满脸麻子的图引起的。

朱元璋“猪腰子脸”的图来源绝对不可能是明朝,如果是明朝画师画出如此丑陋的帝王画像,那么这幅画还有可能流传下来嘛?肯定不可能。所以,这幅画最有可能来自于清朝,毕竟明朝与清朝两家的恩怨就没有断过,明宪宗的“成化犁庭”差点让建州女真灭种,导致明宪宗一直被明朝各种黑,朱元璋作为明朝开国皇帝,怎么可能逃过一劫呢?

我们可以大胆推测一下,朱元璋虽然出身布衣但并不意味着其貌不扬,更不是丑的没有边际。朱元璋自小就有的两个兄弟,徐达和汤和,两个都是智勇双全的人物,如果朱元璋连一点点英武之气都没有,会认他做大哥?朱元璋出入行伍就被郭子兴收为义子,如果面相那么丑陋,会被郭子兴看中嘛?朱元璋成为郭子兴义子不久之后,养女马姑娘就看上了朱元璋,难道仅仅是因为朱元璋有勇有谋嘛,马姑娘至于为了一个有勇有谋而和一个满脸麻子的“猪腰子脸”共度余生?

所以,这一切都是清朝杜撰。朱元璋长得不算英俊,也或许脸上真的有麻子,但至少是五官标志,脸型符合大众,绝对没有图画上那么夸张。

结束语:历史本来就是一个仍任打扮的小姑娘,后世可以根据物件捏造历史,而前人就没有那个能力保持形象了。毕竟“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是非功过,都有后人评说。所以笔者认为,谣言止于智者,还是要审慎观史较为妥当。

三位画师给明太祖朱元璋画像,为何只有最后一位没有被处死?

我是水煮汗青,我来回答。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趣事很多,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他的长相——标准的“猪腰脸”,而且关于他这张脸还有很多历史故事。

民间传说,当初给朱元璋画像的时候,连着好几位画师都没有让皇帝满意,最终被斩首,只有最后一位画师幸免,这是什么原因呢?下面就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朱元璋的脸到底长什么样。

朱元璋与画师的故事

据明朝中后期的一些文人描述,朱元璋曾经请画师帮他画像。

  • 第一个画师是个老实人,他把朱元璋的长相真实地画了出来,结果朱元璋一看就急了,我有这么丑吗?于是第一个画师被斩;

  • 第二个画师吸取教训,给朱元璋开了个美颜,画出一幅标准的”美男子皇帝脸“。朱元璋还是不满意,认为画中的人不是自己,也把第二个画师斩了;
  • 第三个画师就聪明了,他把朱元璋长相的缺点全部隐藏起来,并且把优点放大,这样画出来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是朱元璋本人,且完全没有相貌缺陷,又极具帝王之气,让朱元璋龙颜大喜,赏了画师许多银两。
朱元璋真的很丑吗?

关于朱元璋的真实长相,如今已经没有办法考证了,因为”靖难之役“之后,朱元璋和马皇后的画像都已被烧毁。

永乐四年的时候,朱棣请来最初给朱元璋画像的画师,凭着记忆再给朱元璋重新画像。不过这次画像可不一定真实了,因为朱棣为了证明自己皇位的合法性,不但拼命贬低建文帝,还想尽办法抬高自己。他把生母改成马皇后,还修改了《太祖实录》,而且还特别强调了一点,就是他和朱元璋长得很像!

由此可以想像,当画家重新画朱元璋的时候,虽然是凭记忆画,但更多是拿朱棣来做参照物。

于是,如今流传下来的朱元璋官方画像就和朱棣很像了,如下图:

至于朱元璋的”猪腰脸“,最早应该是记载于袁忠写的《古今识鉴》,其中一句”天地相朝“说的就是朱元璋的额头和下巴一起凸出,形成”猪腰子“形象。到了明朝中后期的时候,民间对这个形象的描述就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离谱,有些描绘出来的朱元璋相貌都已经不再是正常的人类形象了。

我的观点

那么,朱元璋到底长什么样?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看看清朝历代皇帝的画像,从康熙开始一直到末代皇帝溥仪,中间除了光绪皇帝有一副”鹅蛋脸“,其他的基本上都是”瓜子脸“,所以遗传基因还是很强大的。

我们再看明朝历代皇帝的画像,大部分都是”国字脸“,特别是前几代皇帝的相貌非常相似,因此我认为,朱元璋的真实长相应该与流传下来的”官方标准像“更为相似。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

三位画师给明太祖朱元璋画像,为何只有最后一位没有被处死?

前两位画师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将朱元璋的歪瓜裂枣尖嘴猴腮的丑恶贼脸显的画龙点睛神采奕奕自以为得计,岂知令太祖勃然大怒,怒杀之而后快。而另一位画师是位写意派大师,在尖嘴猴腮歪瓜裂枣的基础上,施以粉彩,加以粉饰,一个高大威武,天庭饱满,慈颜善目的太祖君临天下,令太祖和众大臣高呼像太象了,,,,,

三位画师给明太祖朱元璋画像,为何只有最后一位没有被处死?

关于朱元璋的长相一直有两种声音,一部分人认为他长的很好看,还有一部分人则认为他长的奇丑无比。

据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关于朱元璋的画像来看也是有两个版本的,一个版本俊俏一个版本丑陋,不过具体到底是什么样子至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反倒是各个史书关于朱元璋相貌的记载都各有千秋。明朝张瀚在《松窗梦语》一书中曾称赞朱元璋眉清目秀,鼻直唇长,脸部就好像满月一样圆,胡须不到一尺,和民间所传的朱元璋长相猥琐,牙尖嘴利,面部狭小根本不符合。

但是张萱在《疑耀》中对朱元璋的描述却和民间所传大致一样,这也让人们再次对朱元璋的相貌产生了怀疑。不过在《明史》中朱元璋依旧是一副俊目的样子。

据《明史》记载,“朱元璋姿貌雄伟,奇骨灌顶。志意廓然,人莫能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朱元璋相貌和气质并存,不是一般人能评价的,传说还因为朱元璋相貌,气质不凡而吸引郭子兴将其收入军队并把女儿嫁给他。纵使很多史书上都称赞朱元璋的长相,但是还是没有打消人们对他真实相貌的怀疑,所以从古代流传的关于朱元璋相貌这件事也发生了不少的故事,比较有名的就有朱元璋斩杀画师之事。

对于朱元璋两斩画师这件事也是从民间流传而来的,正史上并没有对其有详细的记载,所以它的真实性还有待查证。传说,朱元璋在当上皇帝以后就想着找人给自己画像,以便自己死去以后,后世能够瞻目到的帝王之貌,对其产生崇拜敬慕之感。于是第一个画师便来了,(这个故事中的朱元璋是按照民间说的那样,奇丑无比)画师在看到朱元璋的真实相貌后,利用他精湛的画术将朱元璋的原貌复制了下来,画的惟妙惟肖,和真人相差无几。

就在这个画师沾沾自喜,以为自己会受到封赏的时候,朱元璋看见此画立即大怒,认为画师将他自己画丑了许多。画中的自己长着一副两头弯的鞋拔子脸,满脸的麻子,这怎么符合自己皇帝的威严?于是老朱就把这个画师给咔嚓了。

历经过第一个画师的教训以后,第二个画师就更加小心了,于是他就把朱元璋整体都“美化”了,这时的朱元璋已经不再像第一个画师画的那么不堪了,相反画中的他气宇轩昂,高大威猛,风流倜傥,不仅面部发生了些许改变就连自己的身体的一些部分也随着脸做出了一些变化,这活脱脱的就是一个英俊潇洒的美男子啊。原本想着这样一“美化”朱元璋就会得到封赏,但是朱元璋看到此画以后并没有打消自己的怒气,这怎么看也不像自己啊,画师这不是在欺骗自己吗?于是,第二个画师便因为将朱元璋画的过度英俊而被杀了。

在得知了前两位画师的命运以后,第三位画师就开始动用自己的大脑想办法,怎样才能令朱元璋满意而免于一死。因为朱元璋的偶像是刘邦,所以第三位画师在作画之时就将朱元璋的画像融入一些刘邦相貌的特点,再结合下朱元璋长相的特征,多加进行改造。这么一来,朱元璋既不像第一个画师画的那么丑陋不堪又不似第二位画师画的那么假,反而显得更加威严与庄重,这也就令朱元璋本人感到很满意了。

不管怎么样,这个故事的真实性还有待证明,所以我们应该保持怀疑的态度看这个问题,而不是一味的去纠结朱元璋本身的长相。而这个小故事更多的是承认了朱元璋相貌的丑陋,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是有点偏执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