娴妃断发是要去做尼姑吗?乾隆为何要与自己的皇后反目?
【精选回答】来自优质账号→野史日记
娴妃这个角色,是乾隆时期的一个重要角色,在很多剧中都有这个角色。娴妃是乌拉那拉氏皇后,乾隆的第二任皇后,第一任是乾隆的少年夫妻富察皇后。
在我看来,这乌拉那拉氏皇后虽然有可恨的一面,但是对乾隆倒是忠心耿耿,可惜乾隆这位皇帝就是一个富二代,贪玩。
乌拉那拉氏皇后乌拉那拉氏入宫后被封为娴妃,意思是比较娴静的女子。娴妃在《还珠格格》《延禧攻略》中都有这么一个大配角,是推动剧情的一个重要角色。
娴妃是一个很有心计的女人,在她没当上皇后的时候,作为娴妃待人接物,在宫中口碑极好,虽然是娴妃,但是很多人都认为她更是一位“贤妃”。娴妃不是一个好心泛滥的傻瓜,她的心思总是让人捉摸不透,无论对谁,她都不得罪,正因为如此,在宫中的人员非常不错。
娴妃对太后那真是掏心掏肺的孝顺,如果她有十分精力,这其中五分都是用在了孝顺太后身上。娴妃的人设,是一个人人爱戴,善良娴静,孝顺皇太后的完美女人。她为人谨慎小心,处处谨小慎微,不争不抢,终于让她等来了一个机会,富察皇后病危。
富察皇后病重期间,娴妃照顾有加,对宫中的活也都是不辞辛苦。于是皇帝和皇太后为了减少富察皇后的负担,就让娴妃先统管六宫。
娴妃踏踏实实,任劳任怨,为宫中大小事务尽心竭力,富察皇后离世后,经过两年的考验期,娴妃顺利登上了皇后的宝座,成为中宫之主。
其实娴妃是一个很有心计的人,很多事情虽然没有她插手,但是背后影影绰绰都有她的影子在,乌拉那拉氏皇后擅长借刀杀人,都是撺掇别人干坏事,最终达成自己的目的。如此看来,这些年乌拉那拉氏皇后对皇太后的孝顺,谨言慎行的处事,多多少少,或许都有自己的心计在里面了。
乾隆的爱好乌拉那拉氏皇后或许称不上一个好女人,但是对于乾隆来说,她却是很忠心的,在一些大是大非面前,乌拉那拉氏皇后敢于挺身而出,可惜她有时候犯糊涂,采取了不明智的手段,这倒是让我意想不到的事情,因为根据前面我说的来看,她的智商不应该低到这样的程度。
乾隆这位皇帝老小子是一个富二代,无论你如何嫉妒谩骂,没办法,他的老子雍正就是给他存了足够了钱,足以上他去营造一个虚幻的乾隆盛世。与其说什么康乾盛世,我看倒不如叫雍正盛世。
乾隆老小子继位顺顺利利,舒舒服服,他爹雍正为他铺好了路,他就负责享受即可。乾隆最爱干的事就是南巡。咱们普通老百姓南游那就算旅游就可以了,拿点钱开心开心不算什么。皇帝南巡可是国家大事,劳民伤财,唯一的一点优点就是可以体恤民情,但是这微不足道的优点对于南巡的弊端来说,可以忽略不计了。
皇帝南巡,官员修建行宫和迎接圣驾的建筑,有的还自创祥瑞工程,但是无论如何,受苦还不是老百姓,这种虚假的盛世建立在老百姓的血与泪之上,让人觉得恶心。
在乾隆第四次决定南巡的时候,和珅都快哭了,因为乾隆每次出去玩,他都要被扒一层皮,不过这和珅可是有本事的人,他总能化腐朽为神奇,不仅能让乾隆玩的好,自己还能赚外快。
就是在这样的第四次南巡中,乌拉那拉氏皇后也跟着去了,皇帝玩的贼开心,他听说有一个青楼是新开的,于是让御膳房做了一顿“十全大补汤”,乾隆就喜欢讲究十全,“十全老人”自居的人,喝补汤都是“十全大补汤”。喝完汤,开始出去玩乐,号称微服私访,走进青楼,点几个姑娘,嘿,这姑娘比起宫中的嫔妃来,别有一番风味,她们不受礼节拘束,就只管伺候乾隆舒服,乾隆能不高兴么。有些事情乾隆在宫中一辈子都享受不到啊。
时间一久,乾隆觉得不尽兴,但是南巡肯定是要走起的嘛,老在一个地方也不像话啊,怎么办?他托人寻了一个“扬州瘦马”。这“扬州瘦马”就是有专人打小买来穷人家女儿,训练琴棋书画,长大了给富贵人家做妾的人。说白了,这“扬州瘦马”,天生就是来伺候男人的,是为了满足当时盐商们的变态需求,这乾隆来了得知了“扬州瘦马”,肯定是要尝试尝试的,这一试,好嘛,上得厅堂,琴棋书画、唱歌跳舞,样样精通。仪表仪态端庄,这入夜了,好家伙,要了乾隆半条命,乾隆欲仙欲死。
乌拉那拉氏皇后进谏皇帝长期沉迷女色,自然荒废了朝政,一切都让和珅帮忙打理,而且身体状态也开始下降,乌拉那拉氏皇后身为六宫之主,自然是要劝谏皇帝的,但是有一点很重要,当时皇帝玩的很开心,随同他南巡的人包括皇太后没有一人劝谏乾隆。但是我相信,皇太后背后肯定和乌拉那拉氏皇后念叨过,最后乌拉那拉氏皇后成了“放炮”的那个人。
听到乌拉那拉氏皇后言辞激烈,但是诚恳的劝谏,乾隆皇帝像似一个贪玩的孩子一样,他恼羞成怒,对乌拉那拉氏皇后极为不满,给了乌拉那拉氏皇后一顿臭骂,甩袖而去。
皇帝身边的和珅自然不会去得罪乾隆,他是一切顺着乾隆的策略才爬上来,不可能忤逆乾隆。
此时,乌拉那拉氏皇后扮演了御史的角色,极力劝谏皇帝,但是她没能劝阻皇帝玩乐,反而惹怒了皇帝,皇帝让皇后先行回宫,以示不满。
乌拉那拉氏皇后也怒火攻心,居然自断头发,生成要出家做尼姑。这一断发行为,触碰了乾隆的底线,也给了乾隆处置她的机会。因为皇后断发的习俗是要在皇太后死的时候才可以做的事情。乌拉那拉氏皇后这一举动,有诅咒之嫌,是皇家最忌讳的事情。但是乌拉那拉氏皇后已经表明了,她只是想出家,没别的意思。但是乾隆正好借题发挥,将乌拉那拉氏皇后遣送回了皇宫,他自己则继续玩乐去了。
乌拉那拉氏皇后的下场乌拉那拉氏皇后回宫后郁郁寡欢,很快就与世长辞,乾隆对于乌拉那拉氏皇后的死漠不关心,也没有回宫,继续游玩。可以看出乾隆对乌拉那拉氏皇后的恨已经到了极点,原因就是劝谏了乾隆要爱惜龙体,可见乾隆的昏庸。
据我所知,乌拉那拉氏皇后死后,没有单独下葬,是与纯惠皇贵妃进行合葬的。并且“所有丧仪按照皇贵妃例行”。这样的决定,虽然没有明着废后,但是实际的行为上已经做了这样的事情,乾隆对乌拉那拉氏皇后下了狠心了。
在三个皇后中,乌拉那拉氏皇后下场最惨,她做错了什么呢?恐怕只有乾隆知道。
我是野史日记,欢迎喜欢历史的朋友关注我,谢谢大家点赞评论支持!
娴妃断发是要去做尼姑吗?乾隆为何要与自己的皇后反目?
每每听到乌拉那拉皇后,心绪就久久涟漪,所谓情深不寿莫过于此吧。富察皇后是弘历心心念念一辈子的白月光,而她似乎就是衣衫上的饭粒子,曾经的相见甚欢,芙蓉帐暖仿佛是她的一场水月镜花,她爱的太倾尽全力,最后冷月葬花魂,草草入了妃陵,或许世界再也没有她要的清欢。
历史上关于乾隆继后乌拉那拉氏的记载寥寥无几,传闻当年乾隆下令毁了所有关于她的画像文字记载,后世对于她和乾隆交恶的原因,也只是猜测,直接导火索就是继后剪了头发,满族人对于头发看的很重,一般只有国丧或者亲人去世才可以剪发,以示哀思。继后和乾隆在南巡途中,和乾隆起了冲突,剪发明志,以死劝谏,结果被乾隆送回宫,收了她的册宝,减了她的仪文,如同打入冷宫,很快就去了。
乌拉那拉氏,佐领那尔布女。后事高宗潜邸,为侧室福晋。乾隆二年,封娴妃。十年,进贵妃。孝贤皇后崩,进皇贵妃,摄六宫事。十五年,册为皇后。三十年,从上南巡,至杭州,忤上旨,后剪发,上益不怿,令后先还京师。三十一年七月甲午,崩。上方幸木兰,命丧仪视皇贵妃。自是遂不复立皇后。子二,永璂、永璟。女一,殇。这是清史稿后妃传中对她的记载。
至于她剪发的原因,众说纷纭,历史的车轮滚过,当年的真相不得而知,相对比较靠谱的一种流传是,当时乾隆狎妓,流连烟花,皇后劝乾隆注意,乾隆置之不理,彼此之间引发争执,她剪发以死劝谏,令乾隆厌弃。乾隆称得上是薄情寡义,她去世后,乾隆正在打猎,宣布以皇贵妃的规制下葬,实际草草的安排她的葬礼,更是清朝唯一一个没有谥号的皇后,原本她是要葬入乾隆帝陵,乾隆旁有六个位置,空着一个,其他是孝贤纯皇后、孝仪纯皇后、慧贤皇贵妃、哲悯皇贵妃、淑嘉皇贵妃。想来她也不想再陪伴乾隆左右,最绝情不过生死不复相见。后来考古发现,乾隆虚伪薄情到极致,她的棺椁被安置在纯惠皇贵妃墓一角,可谓凄凉至极。
有记载称,四十三年,上东巡,有金从善者,上书,首及建储,次为立后。上因谕曰:“那拉氏本朕青宫时皇考所赐侧室福晋,孝贤皇后崩后,循序进皇贵妃。越三年,立为后。其后自获过愆,朕优容如故。国俗忌剪发,而竟悍然不顾,朕犹包含不行废斥。后以病薨,止令减其仪文,并未削其位号。朕处此仁至义尽,况自是不复继立皇后。从善乃欲朕下诏罪己,朕有何罪当自责乎?从善又请立后,朕春秋六十有八,岂有复册中宫之理?”下行在王大臣议从善罪,坐斩。
看看乾隆的言辞,仿佛不废除皇后就是天大的恩赐,丝毫没有觉得自己有错意,乌拉那拉氏跟他青梅竹马,15岁嫁他为侧福晋,为他生育三个孩子,一切镜花水月转眼成空,都是她的一场空欢喜,却搭上她的一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