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要攻打鲁国,子贡是如何靠一张嘴拯救鲁国的?

感谢邀请,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野史日记】很高兴为您解答!

这件事情要从齐悼公被杀,齐简公上台说起,这个齐简公上台之后就任命常田为相,结果任命三次,都被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给阻止了,常田大怒,欲削弱四大家族的实力,决定发兵鲁国立威,巩固自己在齐国的地位。

齐国灭鲁国本来是十拿九稳的事情,但是鲁国出了一位名人,叫孔子,此时正在卫国,老家都要被灭了,孔子自然不能坐视不理,于是派了自己的弟子自贡前去相救。

子贡说齐

子贡先来到了齐国,对常田说:“臣闻之,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今君忧在内。”常田一听,觉得很有道理,打败一个小小的鲁国确实对他在国内确立地位帮助不大,于是问子贡:“善。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柰何?”子贡对常田表示你不必去攻吴,我去劝吴来攻你,如此一来,你不就名正言顺的和吴打一场了吗?常田听了大喜。

子贡说吴

子贡来到了吴国,对吴王说:”今以万乘之齐而私千乘之鲁,与吴争强,窃为王危之。且夫救鲁,显名也;伐齐,大利也。“吴王一听,觉得子贡说得特别对,齐国如果拿下鲁国,实力大增,如果他去救援鲁国,不仅能阻挠齐国发展,还能留下锄强扶弱的美名,真是一举两得,如果获胜,顺势拿下晋国,霸业可成啊!想到这儿,吴王心动了,但是吴王有他的担心:”越王苦身养士,有报我心。子待我伐越而听子。“吴王是想先解决了后顾之忧,再进行攻齐。子贡又言:”越之劲不过鲁,吴之强不过齐,王置齐而伐越,则齐已平鲁矣。“等你打完越国,鲁国都被齐国摆平了,你再去还有什么意义?于是子贡拍胸脯表示,我亲自去趟越过,让越王派兵与你一同伐齐,吴王这才同意。

子贡说越

子贡见到越王,越王夹道欢迎,子贡说明来意,陈述厉害,越王欣然同意,决定带兵三千,与吴国一道伐齐。随后越王赠予子贡厚礼,子贡不受而辞。

子贡返吴

吴王听了越王的提议非常满意,决定让越王带三千兵甲与他一起伐齐,子贡却极力阻拦,因为这与他的计划不符。

吴王大说,以告子贡曰:“越王欲身从寡人伐齐,可乎?”子贡曰:“不可。夫空人之国,悉人之众,又从其君,不义。君受其币,许其师,而辞其君。”

吴王听了这番话, 就只带越王兵甲,不带越王同征,独自率九郡之兵伐齐。

子贡说晋

子贡见大事可成,于是先一步来到晋国,对晋王说:”今夫齐与吴将战,彼战而不胜,越乱之必矣;与齐战而胜,必以其兵临晋。”子贡把吴伐齐的事情向晋王讲解一番,陈述了事态发展,晋王听到了子贡的话,深以为然,于是即可操练士兵,进行备战。

吴伐齐大胜,鲁国得保,吴兵强盛,顺势攻晋,怎么知晋早有准备,导致吴军大败,越王见吴国空虚,于是率兵取吴,与晋两面夹击,吴军回师战越三次不胜,最后吴被越所灭。而此间一切,尽皆掌握在子贡之手,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

齐国要攻打鲁国,子贡是如何靠一张嘴拯救鲁国的?

发表一下个人看法,欢迎大家讨论。

子贡救鲁,调动齐、吴、越、晋四国,每一个国家都比鲁国强大,稍有不慎就会救国不成反亡国。而子贡凭三寸不烂之舌调动数国精英达到自己目的可不是凭运气,是通过一系列的谋略而成,核心就是利用矛盾、站在对方立场谋自己利益。我们一步一步来看看子贡怎么办到的。

拨开迷雾,直达本质

当时面对齐国的进攻,子贡等没有被表面现象迷惑。齐国攻击鲁国不是因为两国交恶,而是齐国的权臣田常要借对外战争实现内部夺权。

子贡直接奔向田常,而不是齐国君主,算是找对了人。子贡见到田常之后,不按常理唠嗑,说鲁国很弱,一打就打下来了,可不能攻打;吴国很强,兵精将猛,要去攻打。田常一听子贡的话就火冒三丈,质问子贡太不严肃。子贡话锋一转,直本主题:齐国打鲁国肯定会胜利,那么齐国国君的土地会增加,还有其他大臣都会立功,相当于增强了国君实力,同时增加其他竞争对手的功绩,那么田常想把持朝政就更难了。如果打吴国失败,国君的威信会下降,去打仗的大臣会受损失。而今,齐国攻打鲁国,其他人都以为会赚便宜,都派出大量部队,如果改为攻打吴国,则会削弱田常的竞争对手。

田常一听如梦方醒,但是齐国兵马已经在攻打鲁国的路上了,再改变目标不是很令人生疑吗?见人打盹立刻送上枕头,子贡建议田常让将领在战场按兵不动,等吴国来救鲁国,齐国顺势攻打吴国。于是子贡接着去下一站--吴国。

给醉汉送酒,让装睡的继续装睡

吴国是新崛起的势力,阖闾败楚夫差败越,吴王夫差老早就把目光投向中原。鲁国手气欺凌是早晚的事,子贡想在此次救鲁的时候一起解决。子贡看出吴王夫差想北上与齐、晋争霸,但是顾虑越国反叛,所以还没有动手。子贡救鲁国与不救鲁国对吴王霸业的不同影响。吴王已经动心,子贡趁机提出,出使越国,让越王派兵随吴军北上,以消除越国反叛的可能。

越王战败之后,一直暗自奋发图强,表面上臣服吴国。子贡一到越国,越王勾践警惕心很强。子贡上来就点出,吴国准备先打越国再北上争霸中原,此时的越国根本不是吴国对手。子贡建议越王勾践顺势出兵助力吴国北上,让吴王夫差继续膨胀。明确告诉越王,不要看吴、齐这一次战争,要往长远看,吴国胜了齐国,必定会寻求更大的对手,将与晋国争霸。子贡说将到晋国让晋国做好面对吴国挑战的准备,让吴国陷于与晋国争霸的泥潭,长期将精力放到北方,越国才有发展的机会。越王依计而行。

子贡又到晋国讲明了吴国崛起将与晋国争霸的必然性,让晋国做好准备。

果然,如同子贡所谋划,各国陷入战乱,鲁国躲过兵祸。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子贡只是加速了国际局势变换,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格局。齐乱,是内部权臣位重君主难制;吴国亡国,是夫差穷兵黩武;越国称霸,也主要是勾践能够卧薪尝胆,复兴图强。晋国的霸主地位也是自己实力使然。鲁国虽然躲过一劫,但是国内政治不开明,依然难以躲过被灭亡的命运。

齐国要攻打鲁国,子贡是如何靠一张嘴拯救鲁国的?

1、公元前485,齐国野心家田成子(田常)继承父亲职位,担任齐相。

同年,齐国发生内乱,齐悼公被杀,他的儿子齐简公即位。可惜的是,齐简公也是“扶不起的阿斗”,明知道田氏一族野心勃勃而放任自流,终于再次引发祸端。

看看时期成熟,田常准备在齐国作乱,以浑水摸鱼,但齐国当时还有四大家族(国、高、晏、鲍),实力不俗,让他很是忌惮。

为了分化瓦解四大家族,田常想借刀杀人,便以攻打鲁国的名义征调四大家族的军队上前线,自己则坐收渔翁之利。

消息传到鲁国,举国震恐。关键时刻,孔子召集弟子,连夜召开紧急会议,慷慨陈词说:“鲁国是我们祖宗坟墓所处之地,是父母之国,现在到了危急存亡的关头,大伙应该挺身而出。我们鲁国力量有限,应该尽快寻找外援。”

后来,子贡慢慢站了起来,说自己愿意走一趟。孔子立刻批准了子贡的请求。

2、时间紧急,子贡“遂行”,急匆匆来到齐国,完成他在众人看来绝对“不可能完成的任物”——说服田常,不要攻打弱小的鲁国,(因为它难以攻打);转而攻打最强大的吴国(因为它容易进攻)。

田常一听就炸了,差点把子贡轰出去,他“忿然作色”说:“你这是把我当傻瓜吧?”

子贡笑了说:“您别急。我听说忧患在国内的,应该攻打强大的国家;忧患在国外,才攻打弱小的国家。您现在在国内有很多反对者,前段时间连弄个封号都没成。这种情况下,您攻下鲁国,国君会更加骄纵,大臣会更加尊贵,您的地位会更加不稳。相反,如果攻打吴国,即便不能胜利,也能消耗您的政治对手的实力,您将再无对手。”

田常心动了,但问题是齐军已经开赴前线攻打鲁国,转而攻打吴国,会受到大臣怀疑。

子贡说,这好办。您现在按兵不动,我马上去吴国,说服吴王支援鲁国,您再进攻吴军就顺理成章了。田常同意了。

3、安顿后田常后,子贡急急来到吴国,求见吴王夫差说:“您现在是诸侯霸主,问题即将地位不保。眼下齐国要攻打鲁国,摆明了与吴国争霸。如果您出兵攻齐,不仅可以保全鲁国,获得国际声誉,还会震服晋国,一举多得”。

吴王心动了,但他担心越国趁机入侵,说要打垮越国后再救援鲁国。子贡说:“您真要担心越国,我去让他老实点”。

4、听说子贡要来越国,越王勾践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除道郊迎),并亲自驾车到宾馆会见子贡说:“我们越国偏远落后,怎么劳您大驾光临?”

子贡说:“我是来救您的。我想说动吴王进攻齐国,但他说您野心不小,想灭了您再说。您的小心思已经不是秘密,越国危险了。”

越王勾践吓得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磕头如捣蒜(顿首再拜)请求子贡指点迷津。

子贡说:“您不必担心,吴国并不可怕。因为这些年吴王对内倾轧、对外用兵,已经民怨沸腾,人心思变。我已经说服他攻打齐国,若您能主动示弱示好,一方面出兵辅佐,迎合吴王,一方面重金收买他的大臣,他一定会打消顾虑,出兵北上。如果吴兵获胜,届时他会乘胜进击晋国。如果失败,您就可以和他单挑。稍后我会前往晋国,让它做好迎敌准备。只要吴国实力削弱,越国便可趁机复仇。”

5、越王心花怒放,赐子贡黄金百镒,以及越国名贵特产宝剑(步光剑)一把,长矛(屈卢矛)两支。子贡婉言谢绝。

离开越国,子贡再次来到吴国,告诉吴王说:“越国不仅没有作乱的念头,还会出人出钱帮助吴国。”吴王大喜,决定调动九郡兵力攻打齐国。

子贡见此行目的达到,立刻告别吴王,来到晋国,向晋国国君通报了他掌握的“军事机密”。晋君大惊失色,子贡告诉说:“您稍安勿躁,只要做好充分的军事斗争准备即可。”晋君忙不迭地答应了。

后续的故事大伙都知道了。吴王夫差出兵后,后院起火,越国入侵……

太史公以充满敬佩的语气总结说:“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

子贡,真的实在太了不起了!

齐国要攻打鲁国,子贡是如何靠一张嘴拯救鲁国的?

诚邀!这里是行话历史!

三寸不烂之舌,这个形容子贡我感觉是非常贴切的,其实某些层面,我感觉这次说服有点纵横家的感觉。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要弄明白为什么齐国要打鲁国,首先不是齐王自己提出的打鲁国,而是田家田常的建议。田常为了提高自身地位,夺取兵权而向齐王建议的。那么具体来说原因。

1,隐藏自身目的

子贡去和田常交流的时候,田常问他,你是不是来劝说我不要打鲁国。这时候子贡很聪明,他说不是,并且列出了自己不是的原因,因为自己已经离开鲁国很久了,这就让田常放松了警惕。

2,道破田常目的

田常真的是想打鲁国么?田常只不过是想建功立业,从而获得更高的政治地位,掌握更多的兵权,与其他人抗争,为造反做准备。而子贡其实已经说出了他的真实目的。鲁国只不过是挑了一个软柿子而已。

3,陈述利弊,提供解决方案

说了目的,子贡随即说出来了实施这个做法的难度,内外都不占优势,一来是田常而言,很多人不站这一边,另外同朝为臣的其他武将,鲍,晏等很受宠爱。

接着子贡给出了解决办法,出兵也无妨,转身打吴国即可,而且子贡策划的就是打吴国的侵犯部队,这样还可以给田常一个救驾美名。

何乐而不为呢?

齐国要攻打鲁国,子贡是如何靠一张嘴拯救鲁国的?

概括一点来说子贡利用各国的矛盾,把战争引向齐吴,从而使鲁国逃过一劫。

齐国执政田常想要夺权,为提高自己威望,求灭国之功,兴兵讨伐鲁国。

孔子闻之担忧,弟子子贡说他愿走一趟,孔子同意。

第一步,劝齐止戈待吴

子贡到齐国,见田常分析伐鲁和伐吴的利弊,让田常认为伐鲁不能提高自己威信,反而有害,而改为伐吴则有好处,田常认为正确。但是要让吴国带兵前来,子贡答应,田常就让子贡去见吴王。

第二步,吴救鲁伐齐

子贡到吴国见王夫差,说齐国吴国是俩势均力敌的大国,如果齐国伐鲁成功,吴国相比就弱,所以有迫在眉睫的危险,必须阻止齐国。夫差担心越国趁虚而入,子贡说不要担心,我可以让越国出兵讨伐齐国,让吴国可以得仁名,夺霸权。夫差信之。

第三步,越国韬光养晦

子贡见勾践说,吴国要伐齐担心越国趁虚而入报复吴国,所以先灭越国。勾践害怕求教于子贡,子贡说必须先顺从吴国派兵伐齐,然后看战争局势看怎么对付吴国,勾践从之。

第四步,吴越合并伐齐

子贡回去见吴王夫差,说越国可以派兵,吴王大喜,伐齐。

鲁国危机解除。

这几步环环相扣,一步没解决就不能进行下一步,可见子贡对局势多了解,多能看透人心。说是几个国家,其实就是那些大王权臣之间的斗争。

个人浅见,救鲁国,吴国齐国开战,战争一样存在,普通百姓还不是如韭菜一样?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