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通俗地解释一下,“凡勃伦效应”到底是什么意思?
有一天,一位老人家把他门下一位悟性较高的徒弟叫到跟前,然后交给了他一块普通的石头,并跟他说,你拿着这块石头去菜市场探探价格,看能卖到多少钱,但是不要急着把它卖掉。
这位徒弟也不傻,虽然这块石头乍一看确实很漂亮,但终究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心里嘀咕了一下:“傻子才买呢”!
嘀咕归嘀咕,既然师傅叫他去这么做,自然有他的道理。于是徒弟来到菜市场,拿着石头在那叫卖,问了屠户,屠户说不感兴趣,拿来磨刀都没用。
再问了卖鱼的,卖鱼的说如果可以送给他的话,可以用来当秤砣。
再问卖菜的,卖菜的老板说愿意花几毛钱买来给家里的小孩当玩具。
再问了卖花的,卖花的老板说愿意花2块钱买来做家里的摆件。
问了半天,就花店老板出的价钱最高,于是徒弟回去复命了。
师傅听完,接着又交代他,你明天带着这块石头再去黄金市场转转,问问他们能出多少价钱,但是你还是不要卖掉它。
第二天下午,徒弟高兴地从黄金市场回来给师傅复命,说黄金市场的老板们,出的最高价钱竟然到了1000块钱。
师傅一听,还是不满意,又交代他,明天你带这块石头去珠宝店问问,看看他们能出多少钱,这次你可以把它卖掉,但是少于50万不卖。
徒弟一听50万,差点惊掉下巴!
第三天,徒弟揣着石头一大早去了珠宝市场,让他意外的是,还没怎么聊,人家竟然出价5万,徒弟摇头,价太低,不卖。
接着有人出价10万,徒弟还是摇头,不卖。
接着有人出价20万,摇头..!
30万...,
40万...,最终真的以50万成交了。
徒弟简直不敢相信:“这些人是疯了吗?”连连摇头!
徒弟回来复命,不解地问师傅:“就这么一块普通的石头,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它竟然能卖到50万呢?”
师傅浅浅一笑,说了一句:“如果你不要更高的价钱,你就永远不会得到更高的价钱。”
徒弟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似乎懂了,似乎又没懂!
那么到底什么是“凡勃伦效应”呢?凡勃伦效应是指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需求程度,因其标价越高,想要获得的欲望反而越大。换句话说,就是商品价格定得越高,反而越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商品价格越高,消费者反而越愿意购买的消费倾向,这个现象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注意到,因此就被命名为“凡勃伦效应”。
比如,款式、皮质差不多的一双皮鞋,放在批发市场可能也就能卖50元,可一旦放入高档商场,价格可能就是几百甚至上千,可即便这样,也还是有人愿意为它买单。
再比如天价的手表,几百上千万的豪车,几十万的奢侈品,这些近乎“天价”的商品,往往也有人愿意为之挥霍。
其实,这些挥霍式的物质消费,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由此带来的物质满足,更多的是为了能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因为他们认为:只有高价获得这些东西,才能彰显出拥有者的实力和地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