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阎王叫你三更死,谁敢留你到五更”的真实故事?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是意外,还是巧合?

当时我们村有户人家,前边只生了三个闺女且都出嫁了,两口子仍不死心,硬是想着要个儿子防老。80年代的计划生育比较严格的,经历过的应该清楚哈。

为此东躲西藏了好一段,还好,两口子最终还是生了个儿子,老来得子,也算是如了心愿,高兴之余自然也没少受罪。

可在小孩4岁那年,不幸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农村长大的娃应该都清楚,那时候在农村,每家每户都有养猪,养猪就得盖猪圈,猪圈下边得挖个大粪池。他们家也不例外,本来是有个猪圈的,可能是由于年久失修,这个猪圈在一天晚上竟然塌了,瓦片,预制板,房梁全部掉到粪池里去了,还压死了一只小猪,这算是倒点小霉吧,可事情还没完。

第二天在村里请了几个劳动力,把掉下去的东西都清理了出来,还顺带把粪池里边的沉积已久的淤泥,淤粪渣也全部都清理了个遍。本来想接着就把猪圈盖起来的,没想到清完之后便下了一场大雨,整个粪池又被雨水浇灌的满满的,地面,材料有雨水考虑到不方便修盖,就耽搁了几天,这一耽搁就出事了

那天上午,两口子像往常一样,带着这个宝贝儿子准备下地里干活去,很巧的是前脚刚迈出门,他们家的三闺女就回娘家来了,看到她爸妈要下地干活,想着帮父母分担点,于是就对她爸妈说把弟弟留在家里,照看弟弟的同时也把饭做了。

两口子也觉得可以,带着个调皮捣蛋的娃确实也不太好干活,于是便欣然地把4岁的儿子留在了家里让姐姐照看,没想到这一留便成了阴阳两隔。

本来这个弟弟一直在姐姐的视线范围内的,没想到刚一会的功夫,趁姐姐去做饭没注意的时候,小男孩自己溜达到粪池边上玩去了,小孩都喜欢玩水,可能在玩水的时候一不小心就滑进粪池里,等姐姐发现的时候,粪池中的小男孩已经停止了扑腾

情急之下,姐姐边喊救命边跳进粪池去拉弟弟,邻居听到之后也火速赶了过来,帮着打捞,可是已经晚了,小男孩拉上来时已经停止了呼吸。

更遗憾的是在那个年代的农村,根本没有人懂一些急救常识,更没120...,虽然村里小诊所的大夫后来赶了过来,可也回天乏术了。

有年长一点的老伯提出了这样一个土法子,让人赶紧找来一头大水牛,水牛背上再罩一口大锅,让小男孩趴在锅底上,最后牵着大水牛在地上来回转圈圈,说是这样能让小孩活过来,其实这种土法子用牛来回走动,引起上下颠簸,也相当于现在的胸腹部按压达到把水吐出来的目的(当然这种土法子现在不建议使用,有其不合理性),很遗憾的是,时间太久了,大水牛转圈圈把地都踩烂了,小男孩最终还是没有活过来!

两口子接到报信跑回来后看到地上已经停止呼吸的孩子,小孩妈妈直接晕倒在地,醒来之后仍是一顿哭天喊地,捶胸顿足,在场之人无不悲痛惋惜...!

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件,此事之后,小孩的姐姐至今还没能从自责的阴影中走出来。有些人认为这是天意,不必过分自责,也有些人认为这是姐姐的疏忽所致,一辈子将活在愧疚的阴影里。其实,无论怎么去评价,姐姐有多么的自责和愧疚,这些都已无法挽回悲剧的发生!切记:生命有时候很脆弱,需珍惜!

内容真实,阅完后求点赞评论转发,谢谢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有哪些“阎王叫你三更死,谁敢留你到五更”的真实故事?

有的人注定要走那条路,阴差阳错都要去,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个真实案例。

一个后家的亲切,男人老实憨厚,一生勤勤恳恳。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真的很少见他休息,只要有活,天气能干活都要出去干。有两个孩子,大的都快二十岁了。经过半辈子的努力老家有房子,有门面,前年还买了一辆皮卡(工作需要)还是我给他开回去的。一家四口可以说是一个小康家庭。但是天有不测风云,老天就喜欢和这样的人开玩笑。一天和媳妇出去做事。因为要运材料到楼顶,一般会有那种升降机。以前都挺正常,也没出过什么问题,就那天他媳妇开这个升降机出了问题,他从楼上直接摔了下去。送到医院抢救两个小时不到就没了。当时听到这个消息真的是晴天霹雳。活生生的一个人,短短几分钟就没有了(摔下去其实就已经差不多了,只剩一口气了)。以前他媳妇都没和他一起干活的,好像说了太忙了,他工地太多了没人手。谁曾想到会出这样的事,好在房主买了大量的保险,赔了一百多万。

人生无常,有时候想想人这一辈子真没意思

有哪些“阎王叫你三更死,谁敢留你到五更”的真实故事?

我邻居阿姨给我讲的一个事情,是真事,她奶奶去世之前的事情。

她奶奶已经不行了,一直是迷迷糊糊的,老年痴呆吗,全家人已经准备妥当,她就是不咽气。

有一天,她奶奶突然的很清醒,跟她儿子说:“给我洗洗澡,擦擦身子,换上新衣服,明天上午7:45嫩弟弟牵着毛驴来接我走。”把家人给吓得够呛,还让儿子把孙女叫回来给她喂苹果吃。

全家人真的都处在一级戒备状态中,似信非信的围在老太太身边,等待明天早上7:45分,没到点的时候老太太就那么一口一口的吃着孙女给挖的苹果,思维很清晰,真的刚到7:45就听到老太太嗓子眼发出“咕噜”的声音,人立刻就走了。

所以老人说的话不是没有道理,天命不可违。

有哪些“阎王叫你三更死,谁敢留你到五更”的真实故事?

我村里一老人,身体硬朗,八十多还能自己登梯子上房晒麦子,可以骑车去赶集。然后,八十六过完生日,子女孙子都要回去工作上班的,老人非拦着不让走,说晚上有事。

子女孙子拧不过,只好又留下一块吃晚饭,吃完饭,老人一直说说,团圆了,团圆了。后来,起身下炕,向后一仰就过去了。

离我家就隔一个胡同,所以听说时都感觉很惊讶。

有哪些“阎王叫你三更死,谁敢留你到五更”的真实故事?

邻居的姑姑,真的是赶着点向阎王报到的。那是个办事果决,说一不二的强势女人。平时身体健康,来去如风。她的老公和孩子们都在她的统治下,就算偶有异议,也是敢怒不敢言。

这是个真的有办事能力的女人。家里的生活在她的领导下,从开始的入不敷出,到供出两个大学生后依然小康生活。她有两女一儿,二女儿虽然没上大学,过日子也是行家里手,颇有她母亲的风范。在邻居们的眼睛里,她好强讲理,周正的让人敬佩。她五十三岁的那年秋天,一向讲理的她,突然蛮不讲理的让在外工作的儿女都回家,也不说什么事,就说想他们了,不管有什么事情,都必须回家。听惯了话的儿女奉召回家!一向节俭的她,竟然在酒店开了包间,宴请了她的亲人们。席间说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偶有道听途说,说她特别关切的询问孩子们现在的生活,更是谈起来更多的未来规划!饭罢,她让孩子们各自回去,以后多关心照顾好他们的爸爸。孩子们虽百思不得其解,却也习惯了母亲安排的一切,与其说是怕,不如说是敬畏,爱戴。就在母亲的安排下,各司其职去了。

就是那两天,她还是忙着秋收种麦,把一切处理停当,还拜访了走的近的亲朋好友。一切都看着那么的正常,只是这个正常的铁腕女人,多了些许温情。家宴三天后的一个早上,一大早起来,她照例做好了早饭,一切收拾停当,她没像往常一样,在大门口和邻居们话家常,而是魂不守舍的念叨着:“快到点儿了,快到点儿了,还有什么没准备好的呢?”家里家外,房前屋后,一直转悠着,嘴里一直反复念叨着:“快到点儿了,快到点儿了,还有什么没准备好的呢?”瞧见她的邻居问她:这是要去哪里啊?着急忙慌的?她只说,一会儿要下雨,让人家回去把房顶上的玉米收了吧!邻居看看大晴的天,不便说什么,自顾忙去了!七点四十分,她也登梯上房顶,说要用塑料布盖玉米,要下雨了,到点儿了。当她走到房顶边上时,毫无征兆的竟一头载了下去,当场毙命!雨少的秋季,竟真的变了天,下起了雨。

这件事情过去后,人们还在议论着:原来她最后说着到点儿,是去向另一个世界的时间!原来,一切都是命中注定!

黄泉路上无老少,阎王叫你三更死,不会留你到五更!好多人,好多事,注定就是传奇,不是迷信,用科学却也无法解释。

  • 写在最后:活在当下。珍惜眼前人,无论意外和明天哪个先到,请让我们多些快乐,少些遗憾。

有哪些“阎王叫你三更死,谁敢留你到五更”的真实故事?

我的一个叔公,身体好好的,第二天就去世了,真的是非常玄乎,仿佛就是冥冥之中注定一样。

叔公一辈子未娶,活了88岁。由于他没有老婆孩子,所以对我们很好,有好吃的拿给我们吃。

他说他年轻的时候算过命,说算命先生说他能够活到88岁,一辈子风流,但是娶不到老婆,也说他的身体会很好,无病无痛。

而在我的印象中,他的身体确实是很好的。在冬天的时候,他穿一件短袖就可以,而这时候年轻人都已经穿着厚厚的外套了。所以村里的人都非常羡慕他的身体。

在他80多岁的时候,他还可以一个人扛着一根木头回家,而且这根木头一般的年轻人都扛不动。

他养过猪,养过鱼,所以他也不用小辈们操心没有钱花,特别是在前几年我们这里开发,很多村里的坟地需要迁走,而他又会迁坟,迁一座坟500到1000。他一个人花不了那么多,反而经常将钱给一个较亲的侄子家用。后来根据他的意愿,其中一个堂叔的儿子过继给了他。

而且由于他没有娶老婆,又有钱,经常有女的来找他,反正我所知道的就有很多个。那些女的过来找他的时候,还会带一些零食给我们吃。

而村里的人也知道会有女的来找他,所以也是有些防备的。他后来将他挣的钱给了过继给他的那个堂弟里存着。

有一天,天气很好,他在下午的时候就看着天边,坐着久久不语。到了快要做饭的时候,他去外面买了鸡,鱼,还有很多其他的菜回来。第二天早上吃饭的时候,堂弟看到他还没有起床吃饭,就去叫他。后来出来的时候,告诉了我们,叔公去了。

那时候是我和村里的一个人去注销他的户口的,看了他的身份证,已经88岁了。这和他之前告诉我们的,可以活到88岁一模一样。村里很多人都知道他说过这事,都表示非常的惊讶。

后来村里的人包括医生都说,这是因为他那天晚上吃的菜太补了。煲的鸡汤里放了很多的药材,导致了虚不受补,反而身体出现了问题,岁数大了扛不住,如果他不吃那么补的话,其实可以再活好几年。

但是这其中的各种因由谁知道呢,而他自己又感觉到了自己的年限。他去世后,我们小辈的为他操办了后事,他的家产就给了堂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