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公园主唱贝宁顿为什么会深夜上吊自杀?
因朋友自杀而起,心理上童年虐待、唱功上倒嗓,音乐上摇滚转流行,生活上对抗毒酒
林肯公园主唱自杀的原因,是以一个诱因和多个主因导致。
诱因:林肯公园主唱查斯特贝宁顿自杀是在挚友生日时追随挚友而去。查斯特贝宁顿的挚友——克里斯·康奈尔,于2017年5月18日参加完演出后上吊自杀。克里斯·康纳尔是美国油渍摇滚乐队声音花园的主唱,虽然知名度相比于林肯公园主唱查斯特稍有不如,但是在美国是非常硬核的金属乐队代表,获得两次格莱美音乐奖。
而林肯公园主唱查斯特自杀的日期和方式,都和克里斯·康奈尔有关。查斯特贝宁顿自杀的日期是2017年7月20日,而克里斯·康奈尔的生日正是7月20日。林肯公园主唱查斯特自杀的方式也是上吊,和克里斯康奈尔一致。也就是说,查斯特在克里斯逝世后的生日时,也跟随而去。不排除这有一定冲动的成分,但是如果深度分析,会发现这个势头已经早有出现。
主因:查斯特贝宁顿的自杀主因不少于四个:
- 1:童年被X虐待,并且并未报警,独自忍受;
- 2:声乐嗓音下滑严重,频频降调、越发吼不动了,开始和女新人合唱;
- 3:坚持摇滚的音乐风格,不得不屈服市场,转向流行。
- 4:在无数次孤独之中,选择对酗酒和毒品依赖,又反复戒断对抗;
或许有第五个:婚姻问题、第六个家庭问题,但起码有不少于四个长期的主观因素存在。这些主观因素,全是伴随成长、无法解决、无法释怀的问题,复杂程度拉满,捆绑市场的诡谲、人生的无常、精神的对抗。尤其在唱功和音乐上,属实无奈,真的老了吼不动,可是查斯特选择不接受。人生大部分苦难问题实际上是无法解决的,尤其是已经逝去的岁月。
1:熟人童年虐待,长达六年;联合国在2013年发布过报告《2013年暴力侵害儿童全球调查报告》:每年约有1.11亿至2.75亿儿童亲眼目睹发生在父母之间的暴力行为。每三名女性就会有一名在成长过程之中被身体骚扰或者X暴力侵害的遭遇。而每36起暴力QJ案,仅有一例报警。
林肯公园主唱查斯特,他的童年就是如此,在父母的争吵和朋友X虐待之中度过。查斯特在七岁时开始结交了一个朋友,这个人本是查斯特认为可以逃离父母争吵的玩耍好友。可是实际上这个才是导致他一声悲惨的恶魔。这个男性朋友从查斯特7岁起,便对查斯特长期X侵害,直到13岁。
查斯特三十多岁的言谈是这样说的:“我不想去报警,因为害怕被其他人认为自己是同X恋。也不行被人认为自己在撒谎。”这就是各种儿童暴力案例之中,最恐怖的熟人作案。一个孩子根本没有办法去面对和解决这样的问题。
童年被摧毁的不只有查斯特一个,曾为披头士和滚石乐队担任键盘手的Billy Preston,也是如此。但是当他和母亲说出牧师对自己的暴力行为企图寻求帮助后,得到的是母亲的不信任和粗暴打断。
童年遭遇是在各种因素之中对于查斯特自杀影响最为深重的原因。不幸的童年,会在无数个深夜之中诞生永无止境的噩梦。
2:唱功下滑;好,我们切入声乐领域。如果每年都观看林肯公园现场Live的话,便会发现一个非常明显的问题,查斯特贝宁顿演唱歌曲的状态在下降,他的声线从早期的怒吼声,变为嘶哑,进而转向纤细嗓。作为标准的怒吼和金属芯体音色,在逐渐消失。
我们以2017年自杀前三个月查斯特贝宁顿在美国地铁上的快闪演出为例,当时查斯特贝宁顿的演出状态但从声乐就不是很好,每一次的咬字都能明显感受他的胸腔和咽喉在过度工作,作为摇滚乐队的摇滚唱法,本质上对于声带的负荷就较大。而林肯公园尤其如此,以早期的嘶吼硬核为主。
在地铁演唱时,查斯特的音色会偏向于胸腔过载的厚实音色,但是因为常年演唱高音,他的声韧带已经非常疲惫,过多的胸声在长年累月的摇滚高音之中会导致甲杓肌和杓状软骨机能下降。进而音色,会从早期的厚实度力量感,转变为嘶哑低沉,共鸣会逐渐变硬。胸腔会以支撑音高的芯体为主,缺失部分泛音列共鸣。
这样做的好处依然是,可以最大程度还原歌曲魅力,但是在声乐上这已经逐渐走入了一条死胡同——倒嗓。甲杓肌和声带松弛度出了问题,音色会就逐渐与摇滚无关,要走向头声区为主的流行R&B嗓。
因为控制真声、控制胸声共鸣的甲杓肌出了问题,但是控制假声、控制头声共鸣的环甲肌群已然足够健康。这就导致了一个非常明显的音色变化——最后一张专辑的流行弱混、声带边缘化音色超多。
大家可以去听一听最后林肯公园查斯特演唱的最后一张专辑《One More Light》之中的《Heavy》,这首歌就是一个典型的转折点。大量的摇滚力量音色消失,流行音色开始成为了查斯特的声乐主导音色。弱混、头声的比例开始增加,胸声开始减少,而且还是有和新人女歌手合唱的部分。而主打歌《One More Light》的嘶吼已经彻底喑哑。
其实啊,摇滚音乐很少很少合唱。因为合唱会破坏摇滚音乐的整体演唱表达,你看过哪个乐队主唱会对于自己精心打造的专辑主旋律合唱的?最多也是一个说唱和旋律配合。比如麦克和查斯特。和新人女歌手合唱就意味着如下事情:
1:演唱音色质量对于歌曲表达的情感空间有盈余,他人可帮助弥补音色;
2:演唱的音域控制力下降,需要用天生高五度的女歌手来弥补高音的真声听感冲击力;
3:自身的音色、唱功多年没有变化,遭遇瓶颈,或者倒退,需要新人来弥补;
这种唱功下降,是无法阻止的。本身摇滚的特质就是力量感,而查斯特从1993年就开始主唱生涯,到2017年已经足足二十四年了,这经年累月的恐怖高压压力和年龄带来的生理性机能下降,是无法阻止的。
这也意味着,查斯特的音域能力开始萎缩,早期大量的五组和B4咬字、嘶吼,开始变为A4的弱混点触,这是必然的。而且41岁的年龄本身就是生理大倒嗓的前期,会在44-45岁左右平稳,开始拥有二次训练的可能。但是很遗憾他没有等这么久。
3:音乐风格的改变;这个就非常无奈了,所有人都听过林肯公园的《Numb》和《In The End》,这两首歌让林肯公园直接成为顶级乐队,但是很遗憾,除了早期前三张专辑之外,林肯公园一直在下坡路,这是不争的事实。
1999年查斯特成为主唱,2000年第一张专辑《混合理论》买了1000万张,第二张格莱美,而后一张比一张差。最终在2017年的最后一张专辑,直接转入流行,或者流行摇滚。这对于查斯特而言实际上本身就是一种煎熬,因为他的能力在肉眼可见的下降,会让他有一种阻碍其他人进步的负罪感。但实际上,和老友一起演唱就很开心了,过于善良的人会想多。
4:酗酒对抗;这个应该是自杀的有一关键。因为酗酒会导致大脑不清醒,或许当天查斯特仅仅是为了纪念挚友而喝酒。但是喝了酒只有突然涌起了效仿老友的冲动,便走了。这种可能性存在,但不管如何酗酒的经历,以及XD的经历,本身就是非常大的隐患和,导致声乐能力下降的一个杀手。
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健康地生活。
林肯公园主唱贝宁顿为什么会深夜上吊自杀?
只能说这个世界的焦虑让人更容易患上焦躁症和抑郁症吧。
一、全球心灵的恐慌症这两年,频频有著名作家、演员患上抑郁症并且自杀的新闻出现。自从张国荣,乔任梁因为抑郁症自杀自后,相信抑郁症会越传越广。
近几年,我国抑郁症患者呈明显增长趋势。 有资料统计,目前中国的抑郁症患者已经超过2600 其中有10%-15%的患者最终可能选择自杀,抑郁症患者的 自杀率比一般人群要高出20 在自杀人群中,约70%的人患有抑郁症。所以,抑郁症已被医学专家视为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精神疾病。 专家预测,到 2020 年,精神障碍性疾病(其中抑郁症占 大多数)将成为中国第二大杀手。
从上数资料可以看出,抑郁症已经成为现代社会里不可避免必须面对的问题了。
二、个人主义、社交网络和被手机孤立的个体曾经听说过一句著名的话:越社交越孤独。这句话出自耶鲁大学一位校长的演讲,我觉得非常合适用来形容现在我们的生活。
社交网络里,我们是不是都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耶鲁大学校长彼得·萨洛维(Peter Salovey)在2017毕业季演讲中重点谈了这个问题,他说,这是一个人们敲敲键盘就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同时和几百个人聊天交友的时代,然而,越来越多的人的生活是围着互联网转,越社交越孤独。
在这篇著名的演讲当中,这位耶鲁大学的校长直接将这种孤独感的源头指向了互联网等社交媒体:
互联网恐怕要担更多的责任。在二十世纪之交,法国社会学家埃米尔·杜尔海姆(Emile Durkheim)谈到这一“失范”的现象——一种和社会脱轨的孤独感。他认为他一生中的巨大变化 —— 工业的崛起,大规模的生产和城市的增长 ——是人与人之间联系变少的元凶。
一个世纪以后,但是在人们开始对网络担忧之前,社交媒体就已经开始塑造我们的交流方式,政治学家罗伯特·普特南(Robert Putnam)用“保龄球”的形象描述了当代社会传统社会网络的坍塌。普特南发现我们不再加入到社区活动当中了,我们不再通过代表我们的爱好和兴趣的俱乐部和公民组织来界定自己。
其实仔细想想,现在人的生活可不就是这样嘛:
这是一个通过动动手指连上WiFi就可以同时和几百个人进行互动联网的时代啊!然而,越来越多的人的生活是围着互联网转,越社交越孤独。要知道,发短信、发邮件、发推特可比放下手机和一个活生生的人要简单多了。你不必费尽心机去看对方脸色,去想法子维护你的形象。
这是这种简单,这种方便却成为了我们现代人孤独抑郁的源头!
三、走出抑郁,拥向未来幸福的人总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自有各自的不幸。贝宁顿的悲剧经历告诉我们,抑郁症是孤独和焦虑以及对未来希望的破灭感造成的,我觉得如果我们要想避免这样的悲剧,就要放下自己的手机,走进现实的生活,多交几个知心朋友,感受一下真真正正生活的美好,这样一个人的孤独感、失落感和悲剧感就会减轻很多。
林肯公园主唱贝宁顿为什么会深夜上吊自杀?
林肯公园主唱全命查斯特•贝宁顿选择于2017年20日于家中自杀,年仅41岁。消息传出后,很多网友表示不可思议,认为其自杀十分突然,其实不然,贝宁顿的自杀是有原因的。一、有外媒报道称,查斯特选择在7月20日自杀的原因可能跟他极其要好的朋友、Soundgarden乐队以及Audioslave乐队主唱Chris Cornell有关,因为7月20日是Chris Cornell的诞辰,他于今年5月17日上吊自杀,享年52岁。
二、报道称,查斯特童年时曾被成年男子性侵过,他承认这让自己有轻生念头,并以酒精和Drug疗伤。
这样一位音乐才子的逝世,着实让人感到十分惋惜,这个世界上从此又少了一位优秀歌手。很多网友都很难过,但是我们也要相信,他为世人留下了优秀的音乐作品,这个作品会一直陪伴我们。
林肯公园主唱贝宁顿为什么会深夜上吊自杀?
林肯公园的主唱一早领船票走了,可是,可是,灾难片《2012》已过去那么多年,这张迟到的船票,是否能助他登上那艘灵与肉的破船。
先别急着为的查斯特·贝宁顿流泪,如果这就是他对生命坚定不移的选择,我想,首先还是要祝福他。祝福他终于摆脱了童年阴影,摆脱了婚姻与情感的纠葛,摆脱了酒精与毒品的困扰,摆脱了人类孽根带来的犯罪与战争,摆脱了社会文明的垃圾山——头一晚他还在转发美国某大都会垃圾成山的新闻……
我们总在追寻所谓永恒,也许,永恒就掩藏在生命摆脱肉体的那一刻。那一刻,他是幸福的,那他就获得了永恒的幸福;那一刻,他是痛苦的,那他获得永恒的痛苦;那一刻,他是超脱的,他就获得永恒的超脱。
查斯特·贝宁顿也许幸福过,在人生的某个时刻,比如在音乐里获得新生,但他可能并不像我们想象的幸福着,以至于不得不选择,或者热衷并急于选择这种方式离开;或许查斯特·贝宁顿选择离开的是痛苦,这个世上没有人会急于摆脱幸福的困扰,一旦肉身躯体成为折磨灵魂的存在,人类文明成为精神世界的负压,对他来说,他还要他做什么?
我情愿相信查斯特·贝宁顿是超脱的,就在那一刻,他活得了永恒的超脱,从自己不堪的负累中解脱,抛开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停留在某个宇宙的奇点里。也许他会重新孕育,也许他会轮回归来,也许什么都不再发生,但在这一刻,请允许他的静止,允许他的自我隔绝。
然后,才是我们恸哭的时刻。但是,千万不要为查斯特·贝宁顿而哭泣,请尊重他的选择,哪怕他的选择未尽如你的意。你可以为自己哭泣,为与查斯特·贝宁顿相伴流逝的青春而哭泣,为再也无法亲耳听他为你献唱而哭泣,为没有自以为的灵魂知音而哭泣,哪怕是为失去一个性幻想的对象而哭泣。
但你一定要记住,他不能因为要取悦于我们,而苟活。
但愿,他能抵达他心所望,哪怕,将我们抛弃在宇宙边缘。
林肯公园主唱贝宁顿为什么会深夜上吊自杀?
追随好友而去?美著名摇滚乐队林肯公园主唱自杀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7月20日报道,美国摇滚天团“林肯公园”主唱查斯特·贝宁顿在美国加州洛杉矶的住宅内上吊自尽,年仅41岁。当地时间周四上午9时,贝宁顿的遗体在家中被发现。2015年,查斯特曾随乐团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举办演唱会。
据外电报道,当地警方指出,查斯特·贝宁顿被人发现在民宅中上吊轻生,而有过两段婚姻的他,留下6名子女,生前也曾有药物及酒精成瘾的问题。过去查斯特·贝宁顿也透露,幼时曾遭成年男子性侵,让他一度产生轻生念头。
查斯特在葬礼中悼念好友Chris Cornell
至于查斯特自杀的原因,有人分析可能是跟他极其要好的朋友、Soundgarden乐队以及Audioslave乐队主唱Chris Cornell有关,因为7月20日是Chris Cornell的诞辰,他于今年5月17日上吊自杀,享年52岁。就在好友53岁诞生之日这天,他也以同样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查斯特•贝宁顿介绍查斯特•贝宁顿,1976年出生于美国亚利桑那州菲尼克斯,林肯公园主唱、演员。凭借出众的天赋,贝宁顿成为了乐队的灵魂,也得到了众多摇滚乐迷的喜爱。林肯公园(Linkin Park)乐队成立于1996年,是一支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新金属摇滚乐队。2000年,林肯公园的首张专辑《混合理论》在主流音乐市场上大获成功,从此开始受到乐坛的广泛关注。多年来,林肯公园载誉无数,他们曾5次获得全美音乐奖,并2次获得格莱美奖,还曾5次获得MTV欧洲音乐大奖。
林肯公园主唱贝宁顿为什么会深夜上吊自杀?
还有一位外国的摇滚界的前辈,经历却令人唏嘘不已,那就是曾经一度被讨论的林肯公园的主唱查斯特·班宁顿。
林肯公园的大火自然不必多说,在这个团队里担任主唱,能力也不用质疑,然而查斯特·班宁顿的一生让人心疼不已。被虐待,抑郁,这些悲痛的因素最终使他无力承受,只能选择以轻生的方式结束这一生。
斯人已去,他们留给世人的除了作品,还有反思。我们的一生到底要怎样度过?面对自己真正喜欢的事物,是要被迫放弃,还是继续追寻?摇滚精神不仅存在于音乐中,也慢慢渗透了我们的生活。大家认为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