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您综合解析下Michael Bolton的演唱及创作?

世界上最好的喉下唱法大师,存在倒嗓,但总体调整极好,SLS唱法的成功案例。

迈克波顿,一个极致的艺术类型唱法,说一句大师也不足为过。可以说,迈克波顿是喉下唱法的最好代表,奠基人称不上,但是最好的传播者和被模仿者一定是迈克波顿。喉下唱法偏向于灵魂乐(灵魂乐可以认为是黑人R&B的变种),R&B唱法是以喉上假声为主,而黑人灵魂乐则是具有另一个流派——喉下烟嗓。

这个唱法流派在黑人灵魂乐歌手之中极为普遍,比如另一个大师——希尔,但是总体上唱最好的却是一个白人。但是这是具有极大代价的。迈克波顿的巅峰期是上世纪90年代,在1993年和1995年获得了格莱美最佳流行歌手。但是到如今,他的嗓音已经变化极大,整个声线厚度变得极为纤薄,力量感和听觉冲击感也大不如以前。

这里要表明喉下唱法的定义和优劣。喉下是针对于喉上的概念,正常的开口说话就是喉上。喉上的定义是发音点在咽喉部以上,什么是发音点?声线共鸣的集中点,一般而言流行声乐的发音点在上颌窦。这就是最普及的喉上唱法,喉上唱法的核心效果是具有轻盈感。比如说假声,假声就是喉上唱法的专属音色。对于喉下唱法而言,不存在假音的音色。因为假声本质上是声韧带在高喉位下的过载形成的甲杓肌音色递减,而环甲肌为主音色的结果。

有了喉上的基本概念,喉下就很好理解,他是发音点(共鸣集中点)处于咽喉部以下的唱法,大部分的位置是在会厌。上颌窦是喉上,会厌是喉下。这还是最后下的不同。喉下的音色核心是:厚重感。和喉上唱法的轻盈感完美相反。喉上轻盈、喉下厚重。这是最基本的核心差别。

基于厚重音色,喉下又可以细分为咽音唱法和传统喉下唱法,咽音唱法的共鸣腔也是在喉下,但是咽音和通俗认同上的喉下不同在于,咽音不需要声韧带的主动音色参与,声韧带仅仅是做到双簧片的发音震动效果。而喉下则保留了声韧带的主动参与,具有不同厚度的控制。

这里比较难理解,通俗地说:咽音唱法并不是一种唱法,而是一个训练法,因为他的音色是固定的,无法做到人声的变化,更像是一种人声模拟乐器。所以咽音在理论上不能称之为声乐唱法,而是偏向于训练法。而喉下则是具有人声复杂性和改变性情感的能力,所以喉下是具有成为一派唱法的基本条件。

从科学性护嗓的角度讲,喉位统一的前提下,发音点(共鸣腔体集中点)距有声韧带越远,声韧带越安全,发音点距离声韧带越近,声韧带越危险。这就是喉上唱法的普及度远远大于喉下唱法的原因所在。因为喉下唱法的倒嗓率,是喉上的数十倍。

但是迈克波顿的倒嗓程度,并没有走向废嗓,而是维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准。他2018年将近60岁的年龄,依旧具有非常扎实的真声参与度。相比于不过四十岁的希尔,迈克波顿的真声参与度依然吊打希尔。

总体上,迈克波顿的为所有的喉下唱法演唱者做出了一个堪称完美的榜样。他并没有走向黑嗓的唯一结果,而是最大程度上保护了自己的嗓子,并没有让喉下唱法走向一个必然倒嗓的结果。这是最大的贡献。

以下简单从音色、音域、创作三个角度简单阐释。

1:音色;

在音色上迈克波顿的具有超高的统一性,喉下唱法的音色和喉上完全不同。喉上的音色集中于轻盈度,而轻盈则是具有高度变化的可能。假声的存在,让喉上音色变化多端,真声、声带边缘化、假声、弱混、强混、平衡混、头声等等音色都是成为了各种类型音乐的主力技巧。

但是喉下唱法不同,喉下唱法严格意义上没有音色技巧,有的只有甲杓肌的参与度来控制力量感和声韧带的松紧度提供的最初的底层摩擦差别。这就导致了喉下唱法的变化性较低,而统一度极高。对于情感阐释显然就比喉上具有优势,在艺术表达上也是如此。

所以喉下唱法的作品,实际上传播度不及喉上唱法,但是内容度和艺术程度都远远高于喉下。以迈克波顿为例,他的作品不听就不听,一听就是拓展个人音乐审美的存在。艺术的核心就是唯一性,迈克波顿的喉下唱法就是最好的例子。你若不曾听过他的音乐,就会缺失一种审美的体验。

但是反过头来说,他的确传播度不如流行音乐的受众大。因为本质上流行的商业模式,是猎奇为主。

2:音域;喉上远远大于喉下;

在音域上,又得回归喉上和喉下的根本性差别。喉下唱法的音域是有限制的,理论最高音高是D5,而普遍是B4或者C5;这种局限性是因为,喉下的音高腔体是存在极限的。本质上高音就是共鸣腔频率震动的产物。

喉下的共鸣腔腔体相比于喉上的上颌窦和蝶窦乃至于头腔的额窦而言,都太大了。越大的腔体,所能产生的共鸣频率越小,这就是为什么低音设备通常对体积都要求足够大的原因所在。基于咽喉腔体,喉下唱法的极限音高就在D5左右。而且这个音高会伴随着一定程度的音色沙哑。毕竟喉下的腔体还是和声韧带的距离太近。

对于迈克波顿而言,他的极限音域就是D5,《when a man loves woman》之中的高音就是接近于这个音高。从流行音乐的角度考虑,喉下并不比喉上缺乏黄金音域,流行音乐的高音黄金音区是A4-D5,喉下的极限程度是可以达到的。但是这是迈克波顿,普通的喉下音高根本达不到迈克波顿的水准。

比如华语之中的韩磊也是喉下唱法,萧敬腾早期、杨宗纬早期都是喉下唱法。这些人的喉下和迈克波顿相比的最大问题在于——野路子和声乐支撑。杨宗纬和萧敬腾都是更改了唱法,原因在于喉下对于他们的负担太大。倒嗓状态比较重,但不得不承认,他们唱得最好听的时期就是喉下唱法阶段。

从1993年到如今这将近三十年的时光之中,迈克波顿的音域萎缩了两个度,从D5萎缩到了B4左右。这个音区萎缩完全在合理范围之中。

而仔细去探讨迈克波顿的Live表现音域,会发现他的状态在2010年之后非常稳定,背后是他非常积极的去以各种科学训练法来维持自己的唱法科学性。其中SLS唱法的存在就是最核心的功臣,乃至于说SLS唱法的成功案例就是迈克波顿。

在SLS唱法之中,他们认为喉位的稳定性是一切科学性的前提,在这个前提之下,让迈克波顿尝试了很多咽音和喉位对抗的唱法练习。这有利于迈克波顿的发音习惯,减少日渐衰老的声韧带能力,而提高咽喉肌肉的锻炼。这是非常正确的选择。同时SLS唱法对于喉位的稳定性要求,就产生了一个音域认知:喉下唱法的科学性音域极限高音B4.而不是D5.

从科学性的角度出发,喉下唱法是不适合唱五组高音,如此韩磊的做法就是比较合理的存在。韩磊的喉下极限高音是B4,常用音是A4,这是一个十分健康的音区,具有一定的高音能力但是并不追求五组高音。可以延长自己的生命力,迈克波顿如今也进入了这个阶段。他比韩磊强悍的地方在于,他的巅峰期足足有十年,这十年之中他唱了大量的五组高音。

3:创作;

关于创作,实际上是迈克波顿成功的关键因素。早期迈克波顿实际上走的是摇滚乐队路线,当时他创建的乐队名称为“黑杰克”。这个乐队成功地推出了两张专辑完成了发布,但是市场反应几乎没有,导致了乐队的解散。而迈克波顿开始以如今的名字重新闯荡乐团。而在之前的乐队之中,他就是作曲和曲风编曲的灵魂核心。

在作曲、作词、编曲、制作上,迈克波顿的高光时刻在于,和当时大红的女歌手劳拉·布兰尼根共同创作了其代表作《How am I supposed to live without you》。其中迈克波顿包揽了作曲、作词、编曲、制作,这使得迈克波顿正式成为一名一流的音乐制作人。

而在五年之后,迈克波顿自己翻唱了这首老歌,然后一战成名。这首歌当时是什么概念,直接拿下了公告牌Top 100的冠军。迈克波顿从此成为一流歌手,开始具有了自己的音乐审美和唱法巩固。同时一举拿下1989年的格莱美最佳流行歌手。

从这个时候开始,迈克波顿就成为了一个合格的唱作人。所以本质上,迈克波顿是从创作转入自己演唱的路子。他的所有作品都有着他的编曲能力作曲的养分。

不论是唱法,还是音乐创作上,迈克波顿都是极为成功的存在。相比于音乐创作,他的唱法更具有突破性和进步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