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怎么评价赵传的唱功?

华语T1(第一序列),超前性摇滚金属芯,长得最丑,却以唱功打下一片天。

赵传,酒槽鼻,三角眼,法令纹,矮个子,一个几乎是集齐了最丑标签的歌手,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和整个九十年代,以完美的高音,成为了首屈一指的华语巨星。《我是一只小小鸟》更是直接化为华语音乐的DNA歌曲。

在当时的娱乐圈和音乐圈,赵传就是实力派歌手的化身代表。直到如今,赵传的唱法,依旧保持着D5的完美质量高音,F#5的质量点触,倒嗓程度几乎可以忽略。不得不让人感叹他的强大

新生代男歌手,也仅仅只有张杰能完成和赵传同音高的F#5强混,林俊杰还差一点,但是林俊杰的声压和情感比赵传和张杰都好。

糟糕的形象,放在其他任何一个歌手身上,几乎都是难以完成的事情,但赵传偏偏以他堪称完美的唱功和质量音色完成了这种不可能,收获了大量粉丝,其中更是不乏数量可观的女粉丝。

在一期《天天向上》之中,赵传和胡彦斌、黄绮珊PK音高,唱《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胡彦斌在C5开始挤卡,音色质量下降,赵传则是喝水一样简单直接唱到F#5,咬字、语感、转音都是原唱的巅峰水准

然后黄绮珊来了,也是唱到了F#5的咬字,G5没有尝试,直接来了一个杀猪版的A5。黄妈的A5咬字,已经是有强烈的头声倾向。不如谭晶的A5强混。

但黄妈还是妈,共鸣、声压、头声泛音质量拉满,但是F#5的音色还是有点不统一。相反音色统一度最高的还是赵传。而当时,赵传已经54岁,黄绮珊47岁。

赵传已经老了,不论是语感还是乐感曲风,都是有着明显的时代印记,但是他的唱法依旧十分超前。

以下以音色、音域、腔体共鸣三个方面来阐述赵传的唱功;1

1:音色;最完美的高音统一序列。

结论:赵传的高音音色,是华语歌手之中最完美的统一者。

音色统一,是一个歌手对于声线审美的一个基准线。音色越统一,音乐的情感把控也越好,不会产生因为高低音的音区不同造成的割裂感。

这种割裂感是很难剔除的,从真声、换声点、假声、强混、弱混、头声不同的音区之间,要想保住统一音色,那么就必须需要高度统一的喉位作为支撑。而喉位又决定着倒嗓程度,音色越统一,唱法越科学,巅峰期越久。

为了达到音色这种高度统一,林俊杰用了十三年(SLS练习法大成),赵传也用了将近十年。相反,音色最不统一的歌手,应该是半路出家的毛不易。他的C4开始直接舌根音,逆着声乐在唱。每一首歌的中高音区都好像是两个人的音色。

回到正题,赵传的音色。还是通过声带底色和腔体影响两方面来阐述:

1:赵传的声带底色:明亮度完美,中低音咬字与王杰很相似。声带闭合程度较大,多年高音习惯,使得声带锻炼之下有了圆润感,缺少了部分低音质感;适合摇滚,适合大开大合的编曲。

2:腔体影响:声带闭合程度极高,完美的金属芯;发音点上挂和集中的程度十分超前。

赵传的嗓音和曲风,有比较集中的形式,一般而言适合流行摇滚或者是硬核摇滚。并不太适合音区集中于C3-F4的中低音情歌。他的好嗓子,因为天生的声带闭合天赋,让赵传拥有十分完美的高音能力

赵传的高音,是少数拥有高级沙哑感的音色。通常的沙哑音色,是许巍那种损伤声带的漏气烟嗓,而最好的沙哑音色,是以高音的金属芯作为核心,通过腔体共鸣来完成摩擦质感。这样的摩擦依附于金属芯,不会产生本末倒置,让摩擦感越俎代庖替代了本身音色的主导位置。这才是最好的沙哑听觉。

就音色而言,赵传十分出色,简单粗暴,万分亮堂,穿透力,金属芯足够压得住高音吉他或者笛子等Solo主乐器。

但是赵传不是没有短板,实际上他的短板也十分明显:年代感唱法-对比唱法

赵传的中低音和高音,是两套腔体,集中于声带闭合的区别。这种腔体影响造成的固定印象会破坏部分气息支撑对于语感的差异化。

换声点以下,赵传的语感多是口语化,含有部分的归韵,腹腔支撑的程度并不大,相反胸腔占比较大,音色偏向厚重,缺乏轻盈。

换声点以上,赵传的语感多是颗粒感的集中度,以金属芯为核心,声压为要求。两种对比很明显,每一首歌的演绎也基本都是按照这种语感的编排。

这一点有利有弊,对于上世纪的摇滚曲风来说,是非常好的表现,扩大张力对比。但是对于新世纪的音乐而言,就显得有些过于呆板。因为所有歌的唱法都在这种固定影响之中敲定下来,从语感到乐感,都缺乏灵活性。

2:音域:C3-F#5;

赵传理论音域:C3-F#5;

赵传质量音域:E3-F4-F#5;

赵传的音域,对于男歌手而言是极为恐怖的存在。E3的质量低音,F4的真声极限,F#5的强混极限。

这音区的强度和广度,赵传已经是可以吊打很大一部分主流情歌女歌手了。甚至于大部分女歌手在高音上和赵传半斤八两,但是低音不如身为男歌手的赵传。

从F4到F#5,赵传的金属芯强混足足有着一个八度的区间。F4-A4之间的强混程度较轻,大部分是声带压缩和闭合程度为核心,面罩共鸣的程度也不高,直到A4之后,上颌窦强混共鸣开始占据主导声压,金属芯的沙哑感来达到了巅峰。

E3-F#5的质量音区,足足有两个八度+1度,即使十六度的中高音区,这几乎是将C3-C6的黄金区间完美占据。

因为赵传个人的摇滚曲风倾向,所以他是不用假声和依附于假声的弱混,假声和弱混在摇滚之中是受到鄙夷的。因为纤弱感和摇滚真声情感载体本质相悖,大部分都是和美声、民族、通俗唱法一样,中低音区用真声,高音区用强混,强混到极限就是个人的极限。不会使用无法咬字的头声来扩充自身音域、

赵传基于摇滚唱法和通俗唱法的真声共同点,曾经成为了青歌赛的评委,参加过金星的点评,和齐秦一起。但是很遗憾,那一次成为了赵传为数不多的黑料。好像是被齐秦带到沟里,说金星的音准不行,最终被网友说是黑幕。

以下简单阐述一下赵传的音区质量:

E3-F4:多以胸声支撑为主,追求力量感,腹腔支撑较弱,听起来很平静很朴实,标准的摇滚唱法类型。发音点依旧是上挂和集中,是对比唱法之中的张力下限。本身质量上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缺乏一点特色。当然摇滚对于低音本身就没有什么追求。

F#4-D5:金属芯登场,开始狂轰乱炸。赵传的核心区域。从换声点F#4起跳,赵传开始火力全开,每一个高音的喉位都是相对统一,确保了音色完美统一。可以说赵传的真正魅力,是从F#4开始展现。他对于金属芯的运用,已经达到了十分完美的状态。

D#5-F#5:随着年龄增长开始逐渐吃力,虽然仅仅是3个Key,但实际上早期的赵传在E5的时候就有点头声倾向,随着后来的唱法巩固后,E5逐渐控制住,提升到了F#5的极限咬字。距离要通俗咬字巅峰的黄绮珊也不过1个key。十分恐怖。

赵传的唱法是完美的超前唱法,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时就能找到未来的唱法主流的:声带压缩和强混,这是十分令人惊讶的事情。这和TW的部分流通性有一定关联,毕竟在八十年代初期的庾澄庆也已经拥有了强混和声带压缩、金属芯等超强能力。

但不同于庾澄庆,赵传的曲风还是比较击中。而且摇滚的发展变化还是比较多,赵传也无法从上个世纪的唱法审美之中走出。具有较重的年代局限感。但总体上,赵传的音域十分强大。

3:腔体共鸣;

上下共鸣腔,赵传的优势主要建立在上共鸣腔,声带压缩、喉位对抗、头声、上颌窦集中的例子已经讲了很多,在这里击中讲一讲摇滚唱法对于胸腔的运用要求和腹腔的改变。

1:腹腔:中低音支撑效果一般,高音区支撑拉满;

中低音区,摇滚唱法追求的力量感而不是轻盈和听觉气息深度,所以腹腔在中低音的支撑,在摇滚唱法之中都是比较被忽视的。但是到了高音区就不同了,高音区对于喉位的要求更高,腹腔支撑有利于喉位的统一和声带闭合压缩的放松,同时提供较大的气息源头。所以赵传的高音才是他腹腔的用武之地。

2:胸腔:T0水准。

每一个摇滚唱法的歌手,对于胸腔运用都远超寻常歌手。胸腔的参与是甲杓肌控制声带提供厚度和真声质感的主要核心。

这就是一个递进关系,歌手要避免直接控制声带的两条声韧带,因为会造成摩擦和严重倒嗓,乃至于声带小结。歌手需要去控制甲杓肌和环甲肌,进而来控制声带。但歌手无法直接控制甲杓肌,而需要通过胸声的间接控制甲杓肌参与,来完成甲杓肌和环甲肌对于声韧带的调控。

这样递进下来,声带的控制,就演变为甲杓肌、胸腔肌肉群的共同作用,通常会伴随着咽喉部肌肉对于喉头的对抗,这就是科学的核心。避免让声带损伤,改变为对于肌肉群的科学锻炼。

高音,不论是金属芯还是喉位对抗、声带压缩,一切基础都是胸腔参与的甲杓肌对于声带的稳定拉扯,是的声带在高强度闭合和压缩程度下依旧具有真声质感。这个真声发质感会在压缩状态下,逐渐集中,这就是金属芯的源头音,在通过共鸣腔的放大,金属芯就会拥有沙哑感和摩擦质感

其他的腔体能力,在赵传身上都是合格状态,但是缺乏更多的灵活性。

比如喉位对抗、声带压缩,上颌窦强混,这三点对于赵传而言,都只是胸腔金属芯的一种附庸产物。原本的声带压缩和强混,都是可以具有完美的开发潜力,拥有更多细腻技巧。比如声压、比如头声泛音感。但是受制于摇滚曲风,声压在重金属的氛围下显得有点苍白,头声泛音更是会被强烈的鼓点掩盖。这也是年代感来源核心。

总体上,赵传的唱功依旧是具有完美的超前性,相比于林子祥的硬汉唱法,显然赵传更具有普及性和可塑性。但也因为如此,林子祥的无法替代的唯一性才更强。

听没听懂,点个赞呗!

大家怎么评价赵传的唱功?

赵传可以说是乐坛的一代元老级人物,他的声音辨识度高,音色高亢又略带沙哑,是当时很多年轻人争相模仿却可望而不可即的声音。

例如,他的《我是一只小小鸟》,前面的主歌是真诚的倾诉,听起来像在与人交谈的耳语;到了副歌情绪突然升华,两句“想要飞呀飞却飞也飞不高”,旋律音调层层递进,这样完美的高音区很少有歌手能够驾驭。以及赵传版的《我终于失去了你》,整体的旋律也是偏高,和李宗盛版看遍红尘的沧桑、低沉相比,赵传的那句“我终于失去了你”,更有种正处年少轻狂阶段,对失去爱人的叹息。

当然,赵传的经典之声似乎就留在了大家青涩的回忆里。时隔多年他参加了《我是歌手第四季》,在第一期抢位赛中他演唱了一曲《爱要怎么说出口》,高音区虽不如年轻时期那么惊艳,但却唤醒了许多人的回忆。第一期他获得了第五的成绩,并不理想。不得不承认和众多年轻人相比,赵传当年咆哮的激情显然“稍逊风骚”。

赵传的声音久经沧桑,在第二期他又挑战了汪峰的《飞得更高》,这一次的发挥更稳定些,副歌部分的高音更开阔舒畅,获得了第三的成绩。但《我是歌手》的舞台上竞争激烈,赵传的流行唱法偏传统,比较过时,大家更喜欢追求一些新鲜的唱法。

整体来说,赵传现在的音域不如当年广,岁月的磨砺下更多的是沙哑的声音,适时地转变唱腔,选择音域窄但更能抒怀的歌曲,才更适合现在赵传的发展。

大家怎么评价赵传的唱功?

如何评价赵传的唱功?

像赵传这个级别的歌手,一般没有点资历的人都没有什么资格评论他。

我刚开始知道赵传是因为那首《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他的音域非常宽广,应该有E2到F5,可以说这个音域的宽广度能秒杀华语流行乐坛一大票女歌手。五十多岁还能唱上E5的男歌手不多,赵传就是其中之一。

题主说他的高音纯粹靠嗓子在喊,其实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存粹的用嗓子喊是喊不出这么高音的,想要能唱这么高音肯定是需要一些技巧来支撑,而且赵传唱歌并不像现在的流行歌手用的头声来唱,用真声来唱高音其实是很难的!

我记得以前天天向上请过一期赵传的,那期的嘉宾有胡彦斌、黄绮珊和赵传。有一个环节叫他们三个飙高音唱《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胡彦斌在升了几个调之后有点力不从心。黄绮珊一个女歌手,虽然能唱的上去,但是有点勉强,感觉不属于那个调,有点不和谐。但是赵传不一样,他能完美的驾驭。

赵传唱歌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技巧,他的唱功确实毋容置疑的,总是能让听他唱歌的人有一种共鸣。听他的歌更像是听他在讲述一个娓娓道来的故事,这一点是现在很多小鲜肉歌手做不到的!

我是原创作者姬万笙,大家有什么不同的意见或者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

大家怎么评价赵传的唱功?

长得对不起观众,唱功堪称一流。用流行的一句话聊侃:名副其实的实力派歌手。

赵传,按理说赵传这些年已被娱乐圈遗忘的歌手,还有人提起他。足见其影响力余威尚在,窃以为,其成名曲《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其唱腔洪亮雄浑,音质淳朴,颇具个性,伴以摇滚元素,富有表现力、感染力、穿透力。

说句实在话,现在的美眉歌手、小鲜肉娘炮,只是满足观众的感观刺激而己,想被观众记住,我认为:难!

大家怎么评价赵传的唱功?

赵传唱功无人能比,绝对实力派,音乐狂人,无论音色、音域都属于上成,天生加后天努力使得他的每一首作品都表现得游刃有余,一首好的歌曲是你想在某个音符找到自己的内心,歌手恰恰在那个音符的表现做到最佳,那就是完美,对音乐的感觉是一种天赋,歌手之间的差别在于超脱,音乐的超脱。

大家怎么评价赵传的唱功?

如果把乐坛看作“江湖”,

那么,江湖上有这样一个人,

他凭借着自己的“功夫”,

用独特的男性粗狂魅力

开启了一个江湖、

一个炙手可热的摇滚时代。

几十年来,

他没有华丽服饰,

一顶帽子数十年不变,

这个其貌不扬的“丑男人”,

却是华语乐坛传奇史上绕不开的人物——

赵传

赵传是个不老传奇人物,几十年嗓音保持高亢透亮没有减退的痕迹,他尝试不同的音乐风格总能给你带来惊喜,是个不折不扣的乐坛老顽童。

出生于台湾嘉义的赵传,小学时从美军电台听到很多英文歌,让他感受到音乐的神奇力量, 披头士的音乐成为他当年的最爱。

在国三时他买下平生第一把吉他,独立摸索民谣吉他、电吉他的指法弹奏。

初中毕业之后就读于中国市政专科学校财政税务科,上了专科之后赵传才真正迷恋音乐,并以边打工边筹措经费的方式与同学组织合唱乐团。

读完专科之后,进入军队服兵役,两年兵役后又在贸易公司当业务员,1982 年赵传和弟弟赵杰及几位好朋友合组“红十字合唱团”,那是一个十足“重”金属味的乐团 。

1986年赵传所率领的“红十字合唱团”荣获第一届全岛热门合唱团比赛冠军。

1987年赵传与 “红十字”在大专青年活动中心一场长达三小时的表演里,赵传的舞台魅力获得滚石唱片企划经理Landy的赏识,接下来就是签约滚石!

可签完后就出现问题了,因为赵传其貌不扬,无论在哪个年代,外形对一个歌手总是最管重要的一关,这下滚石唱片公司犯难了!

还是滚石的金牌制作人李宗盛脑子好使,他建议大海报不出人像,弄个石头,反而会引起歌迷的好奇心。等歌迷左等右等还不见海报有歌手的模样,就越发好奇,越是好奇关注度就越高!

1988年,《我很丑 可我很温柔》横空出世,迅速成为热销唱片,销量高达三十万张!

从一开始就被打上“丑”的标签,任谁都不会乐意,赵传也不例外,为这事赵传还和企划主管吵了一架,后来李宗盛等很多朋友都劝说,这就是你的卖点!这时赵传才勉强接受。

台湾乐坛历史上恐怕从来没出过像赵传这么丑的歌星 ,而 “滚石唱片 ”要的就是这种探底的效果, 并在这个基础上以不打自招的坦承制作了一张名为《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 》的专辑,这种实话实说精神,反而一下子为这张唱片赢得了极好的印象分和同情分,而抛开外在美追求内在美的涵义挖掘,更一度使众多的小人物歌迷重拾了对迷惘现状的信心。

赵传 其人其表其 乐的推出,其潜台词其实就是人人可以成偶像,草根也可发心声。

当时赵传是失恋状态,李宗盛就根据这个写出一首《我终于失去了你》。歌词谱曲都弄好后,俩人就商量怎么唱结果俩人就顶上了!在 录制过程中,俩人对第一句歌词的唱法产生了很大的分歧,争执不下之时,李宗盛忽然给赵传跪下并说“传哥我求你了”,没想到赵传竟然也“五体投地”,也趴在了地上,最后是赵传坚持了自己的唱法。

继首张专辑大卖之后,仅仅只隔了半年,滚石就趁热打铁的为赵传发行了第二张专辑《我终于失去了你》,依然延续了第一张专辑的策划思路,依然是以更具亲和力的第一人称做专辑的名字,让人感觉直白和平实,让人感觉自然和平易近人

《我终于失去了你》并没有延续上张专辑的制作团队“友善的狗”,而是以齐秦的“虹音乐工作室”做为新的合作班底,从整体效果来讲,两者之间的相差并非太明显。

如果说半年前的赵传还是具有浓重乐队主唱气质的话,那么在这张专辑里,他更多时候则更像一个独立歌手,而且不是那种站在舞台上一呼天下应的摇滚英雄式歌手,更像闭门自弹自唱孤芳自赏的歌者。

《我是一只小小鸟》由李宗盛作词作曲,李宗盛用男性视角把自己怎样从“小李”走到“老李”的心路一一道来 。而因为外貌的原因,赵传从小到大一直是不被关注的角色,因此在演唱这首歌时,赵传更是想宣泄自己心中不愉快的心情。

《我是一只小小鸟》是赵传的第三张专辑,这首主打歌把小人物的无奈而又卑怯的心态表现得很好,这首歌曲被很多人当成人生之歌,听这首歌曲可以让人在最消沉的时候激起励志火花。

这首歌推出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可以看做是歌手与时代的契合,歌曲发行的年份正是风云激荡的时代,个体的渺小感越强烈,也就越容易与歌中的情绪产生共鸣。歌曲中“想要飞却怎么也飞不高”透露出的无力感,和赵传的心境有很大关系。

1991年,赵传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举办个人演唱会,他成为第一个获邀在北京举办个人演唱会的台湾歌手。

现场挤满1万8千名粉丝,唱到《我是一只小小鸟》时,半数以上的人即兴点起打火机,现场顿时点点星火,让现场2千名公安、武警、消防队吓出一身冷汗,立刻打亮大灯制止,就怕引发大规模火灾,从此北京的演出场馆明文规定禁带打火机。

1993年9月赵传再度应大陆奥运申委会之邀,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办两场名为"共盼奥运"的个人演唱会。赵传在台上一句“有没有水啊,拿来喝啊”得到意想不到的响应,亢奋中的观众把200多瓶可乐扔上了舞台,从此北京演唱会禁带瓶装水。

别看赵传一脸深情柔汉的模样,真摇滚起来,他可比谁都躁! 高亢、沙哑的嗓音是赵传的最大的特色,加上其略显“沧桑”的长相,赵传在歌坛上的确有着非常强的辨识度。

与同时期齐秦 的深情凄美,王杰 的叛逆淡薄相比,赵传的音乐也许更加贴近当时在中国大陆影响一代年轻人的流行摇滚乐。

有人说,赵传“丑得出奇,却活得出彩”,前半生享尽舞台欢呼声,后半生回归家庭爱妻护女,他将人生冷暖,安于辗转,用的是一颗平常心。

更有人说,赵传只要一开嗓,便让人忘了他今天已踏入60岁之高龄,他直冲云霄的呐喊,能穿透所有障碍,直击人心。

或许,老的只是年龄,而是他骨子里流淌着的滚滚热血,更让他永远活出年轻人的霸气。

赵传是华语流行乐坛一个时代的传奇。高亢、沙哑的嗓音是赵传的最大的特点加上其略显“沧桑”的长相,赵传在歌坛上的确有着非常强的辨识度。与同时期齐秦的深情凄美,王杰的叛逆淡薄相比,赵传的音乐也许更加贴近当时在中国大陆影响一代年轻人的流行摇滚乐。其诚恳而具有人文关怀的歌词,乐队化的编曲,加上自己出色的唱功让赵传赢得了许多华人摇滚迷的青睐,成为当代很多中国年轻人听摇滚的初级入门课程。 这位平凡的台湾男人竟然拥有庞大数量的女歌迷,看来歌声的魅力已经突破外貌的妨碍,而男性歌迷也为其歌中饱满的雄性特质所折服,深以为知己。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