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大器晚成的人,身上藏着哪些成功秘诀?

【1】懂得养生之道或具有长寿基因,他(她)们身体健康,寿命较长。

【2】心态好,不因一时得失而或喜或悲,乐观看待一切!

【3】自律性较强,没有什么坏的习惯。

【4】忍耐性较强,能忍他人之不能忍。

【5】拥有一流的执行能力,言必行,行必果!

【6】善于发现问题,并能及时解决问题。

【7】今日事,今日毕,很少会拖到明天。

【8】只要机会来了,就能把握住,决不能机会偷偷溜走。

【9】具有强烈的成功欲望,不达目标不罢休。

【10】站的高,看的远,具有大局观。

【11】自信心十足,对自己的能力深信不疑。

【12】善于赏识人才,善于借助他人的优势来为自己服务。

【13】不单打独斗,善与人合作。

【14】情商较高,善于夸赞他人。

【15】有梦想,不畅想,及时付诸行动。

【16】为人厚道,心地善良,不说谎,更不做对不起朋友的事情。

【17】喜欢吃亏,认为吃亏是福。

【18】学习能力很强,遇到不懂的地方,会尽快想办法解决。

【19】不内向,不束缚自己,善与人打交道。

【20】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轻易流露自己的表情。

【21】拥有一技之长,并将这一技之长发挥到极致。

【22】做事不犹豫,快速做出判断。

【23】乐于助人,更喜欢帮助有需要的人。

【24】面对突发情况,往往能沉住气,并尽快想出对策来。

【25】敢拼敢闯,敢于折腾,在折腾中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26】不惧困难,更不会被困难吓到。

【27】头脑灵活,不拘泥于规则,不因循守旧,敢于创新。

【28】三观端正,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不投机取巧。

【29】做事不急躁,慢工出细活。

【30】喜欢微笑,不因困顿而一筹莫展,更不会整天唉声叹气。

【31】甘于寂寞,能耐得住寂寞,并在孤独中找到自己的方向。

【32】敢于直面困难,并与困难做坚决斗争!

【33】不自夸,不骄傲,谦虚恭谨。

【34】懂得韬光养晦,知道厚积薄发。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35】懂得人情世故,通情达理。

【36】善于做计划,懂得提前规划,做到未雨绸缪。

【37】另一半要么陪他(她)走到底,要么半路离他(她)而去。

【38】懂得见好就收,不得寸进尺。

【39】善于隐藏自己的实力,不轻易显山露水。

【40】敢于毛遂自荐,机会来了,敢于亮出自己的优点。

【41】坚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哪怕一时不成功,也要坚持,直到成功为止。

【42】有责任、有担当,自己犯下的错误自己来面对。

【43】独立性较强,能自力更生。

【44】笨鸟先飞,勤奋刻苦。

【45】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主见。

【46】没有坏脾气,说话不急不慢,沉稳大气。

【47】明白活着的意义,知道自己存在的价值。

【48】眼光独特,具有前瞻性。

【49】专注度较高,不受外界因素干扰。

【50】具有一定的野心,不满足于现状。

“早成者未必有成,晚达者未必不达。不可以年少而自恃,不可以年老而自弃。”朋友们,如果你现在还没有成功,请你不要气馁,继续努力,只要方向正确,终有一天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古今中外大器晚成的人,身上藏着哪些成功秘诀?

如我们敬爱的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70岁被选为国务院总理。在全世界有着重大威望,是深受国人爱戴的好总理。是典型的大器晚成的伟人。凡古今中外大器晚成的人,无不具备以下品质:

1、胸怀大志,坚韧不拔;

2、坚持真理,独立思考;

3、智深勇沉,廉洁坦荡;

4、学养深厚,爱国忧民。

古今中外大器晚成的人,身上藏着哪些成功秘诀?

王国维《人间词话》有段名言,即“古今大事业的三种境界”,原话如下——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镜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三种境界,分别代表着三种性格特点,即大器晚成的成才秘诀。

一、正直坚忍,志存高远;

“昨夜西风凋碧树…”,出自晏殊《蝶恋花》,寓意着正直文人遭遇挫折后的寻求出路,代表着正直坚忍、志存高远的品格。

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等。

在“学而优则仕”的官场,凡见机行事、随波逐流者,往往成为“不倒翁”。相反,越正直就越坎坷,志向越大磨难就越多。——这就促成了正直坚忍、志存高远的磨难成才之路。

二、执着追求,无怨无悔;

“衣带渐宽终不悔”,出自柳永《蝶恋花》,寓意着追求理想,坚定执着,爱我所爱,无怨无悔。

这一点不必解释,本身就带有成功的特质,聊题顺口溜——

身化手电探照灯,凝聚强光不放松,

痴情不改永向前,最后必然成大功。

三、默默耕耘,不问收获。

“众里寻她千百度”,属辛弃疾《青玉案》,寓意着甘坐冷板凳,不怕孤寂;代表着默默耕耘,不问收获。

所谓“态度决定一切”,默默耕耘、不问收获的心态,本身就意味着牺牲和奉献,长此以往,必将迎来山重水复之际的柳暗花明;最后终将到达成功的彼岸。

不再赘述,总之一句话——

王国维《人间词话》的三大境界,早已透露了大器晚成的成功秘诀,期待朋友的的理解与分享。

古今中外大器晚成的人,身上藏着哪些成功秘诀?

前段时间在读《封神演义》,然后我写下了一篇文章,叫“大器晚成的鼻祖姜子牙”,80岁才在渭水边遇文王开启他辉煌的一生,算得上是真正的大器晚成了,但即使这样,姜子牙也在昆仑修道40年后,被元始天尊遣下山过了十年落魄的生活,干啥啥不成,在历经十年的低谷期后才开始迎来他人生真正的转变,然后登上难以企及的高度,出将入相,享人间富贵,封于齐国。

从姜子牙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上天让他在那十年间做不成事,也只是为了有一天他能够逃离朝歌,去往西岐遇真主,也是他生命的贵人。如果姜子牙做生意一做就成,或是在朝歌混得风生水起,又哪里能有周室天下呢,商朝也不会被他所灭了。所以,上天让你在此事上做不成,是另有安排。

32岁上山跟随元始天尊学道,72岁下山无依无靠,82岁渭水边遇文王,之后拜将入相,活到139岁,他的人生在下半场才真正开启。要说姜子牙这个大器晚成的鼻祖身上有什么优势,我认为只有一句话: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

很多人往往缺乏这种素养,但能坚守住这两点,在这个繁华的世界中就已经很不易了,在这个不易之中再做到“思危、思退、思变”这三点,这是《大明王朝1566》里司礼监掌印吕芳的话,换成一句话就是:在不得运时,韬光养晦,积蓄能量;得运之时,又要居安思危,藏拙不露锋芒。

往往大器晚成的人普遍心智开得较晚,当别人在飞黄腾达的时候,这类人可能还碌碌无为,被人瞧不起,但他们却又并非毫无主见或是没有智慧,而是小事“笨拙”,不懂世故,就是没小聪明的人那么精明,没有城府,不懂算计。

因为他们的心往往是敞亮的,不喜欢去斤斤计较,算计一些毫无意义的小事,吃一点小亏也从不放在心上,别人认为他吃亏了,替他惋惜,他自己反倒不知。这一点不要跟愚人弄混淆了。

他们的“智慧”是放在大事上的,当别人的人生已经到达顶峰,然后开始走下坡路了,他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向上爬,他过往的智慧让他集所有力量往一处使劲,只想一事,心无旁骛地走上坡路,无惧风雨,无惧流言,更无惧“常理与普遍”现象。他只做他认为值得坚持的事,自认为有意义的事,然后用他的一生来印证努力的结果,用他走过的人生路来成为最有说服力的答案。

看《达芬奇传》时,我才真正了解了这个跨界天才达芬奇的一生,他也算得上是大器晚成之人了,在三十岁前还默默无闻,做着一些琐碎的事情,一名普通还有拖延症的画师,常常不能完成任何拿不到佣金,他的拖延之后证明只是因为他在追求完美,力求符合逻辑和事实,不愿靠想象或是认为去完成,而是在有足够的证据,有把握的情况下才继续去完成作品。

从未上过学的私生子达芬奇,靠着自学与对大自然的好奇心与钻研,成为了博学的通才,不仅精通植物学、生物、医学、解剖学、建筑学、工程学,还懂文学、诗歌、设计、绘画、武器的制作、以及城市的规划和光学等等。

前半生没有什么大的成就的达芬奇,却在他的后半生里走出了这个世界千百年来99%的人都不能达到的高度。他的大器晚成,是对大自然的好奇与自学的能力得来,在他的笔记中,有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观察水涡旋转,研究解剖学对人体面部肌肉的绘画效果,以及光线投射的角度和反射的效果,研究武器的装置如何能够最准确地射中目标,城建的分布与理想国的方案设计,等等。

在达芬奇的身上,我们看到大器晚成的人的最大优点便是:时刻保持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与热爱,并始终不渝地探索想要的答案。

所谓大器晚成,只不过是比别人晚熟一点,晚成事一步,因为他们的智慧不在早期的迷茫与内耗和社交上,而是做到自我的丰富与探求生命的意义,而非毫无价值的处理永远没有答案的人际关系上。

最难做的是人,最难处的是人与人的关系。

当你开始暂停外求而开始内求时,你的人生或许才真正开始,这就是为什么有一部分人大器晚成,因为他们明白了这个道理之时,也就是他们人生下半场冲刺的时候到了。

我想将这种智慧,用佛家的话叫“般若”,不是一般的智慧,不是小聪明,也不是精明与城府,而是开窍之后的“懂得”,懂得什么才是自己这一生要追求的,懂得做什么才有价值有意义,懂得舍弃什么而珍惜什么,这大概就是大器晚成的人身上具有的最成功的秘诀吧。

古今中外大器晚成的人,身上藏着哪些成功秘诀?

大器晚成的人,一般头脑不是太“聪颖”,但是有毅力,有自控能力。既然头脑反应不是那么快,就有可能兴趣不是那么广泛,一旦认定了哪一门,就会心无旁骛一直钻研下去,直到成功。而头脑灵光的人,一点就透,既然点透了,就会认为:“哎哟,还以为有多难呢,不就是这么简单么,有啥好钻研的!”就容易转移兴趣,到最后是啥都一知半解,但是却没有一门精通。就跟那个故事“狗熊掰苞米”一样。

上中学时,有一个校领导鼓励学生刻苦学习,主要是为了给自认为不太聪明的学生打气,说:“聪明的人哪,就像锥子钻牛皮,一钻一个眼儿,可是那个眼儿就只有针眼那么大;不聪明的人呢,就像棒槌钻牛皮,只要一直钻下去,不透不说,一透就是一个大窟窿。”

古今中外大器晚成的人,身上藏着哪些成功秘诀?

厚积薄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