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九月还能去英国留学吗?

今年九月还能去英国留学吗?

我们先来看一下英国目前的疫情状况。

英国昨日新增5288例,累计确诊85206例,治愈622例,死亡10629例,还剩73955例。

说句实话,英国目前的疫情很严重!

即便在国际上,英国的疫情也是排在前列。

正因为如此,我国决定包机接在英国有困难的小留学生。

4月3日上午,东航MU7072航班落地济南,顺利接回了滞留在英国的首批180来名小留学生。

小留学生回来了,按照之前的约定,进行为期14天的隔离。

然而,就在这些小留学生中,有2例感染者已被确诊,并接受治疗……

第二批滞留英国的中国小留学生,已于4月10日晚8点25分乘坐国航飞机在伦敦希思罗机场起飞,4月11日降落在南京禄口机场。

在第二批包机中,有一位身怀六甲的孕妇,和一位身患癌症准备手术都被英国医院拒绝的特困华人,还有一位亲人去世急需回国的人……

老穆要为国家行为点赞!这才是大国应有的作风!

据英国《卫报》网站3月15日报道,英格兰公共卫生局向国民保健署高级官员呈送的秘密简报透露,英国的冠状病毒疫情将持续到明年春天,可能导致790万人住院。

如果照这样算的话,今年九月,难以去英国留学。

当然,这还是3月15日的预言,至于今后疫情如何走向,还不好说,因为疫情发展不好准确预测。

如果题主想今年出国留学的话,还是要斟酌考虑了。

其实在国内,也有很多好大学,你可以考虑考虑,最起码健康安全得到保障,不是吗?

朋友们,你们对此有何看法?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今年九月还能去英国留学吗?

几件事情告诉我,九月份应该可以去英国留学了!

①英国首相约翰逊4月5日因持续高烧被送入医院治疗,4月6日病情恶化被转入重症监护室接受常规吸氧,9日转回病房监护,目前正处于康复阶段。

②英国政府4月12日宣布,将向世界卫生组织等机构捐助2亿英镑(合2.5亿美元),以帮助贫穷国家遏制新冠肺炎传播,达到防止英国未来出现二次疫情的目的。

③英国《自然》杂志向我们道歉,而且是连续3天发表声明:“病毒不会歧视,我们所有人都有风险。”——

4月7日,以英文社评的方式发布在官方网站上; 4月8日,同样的内容发布于《自然》杂志海外社交账号上。;4月9日,《自然》杂志官方微信公众号又发布了中文翻译版本。

④英国《柳叶刀》周刊网站3月28日刊登了题为《新冠肺炎:学习经验》的文章。

文章指出,中国的经验对于了解如何安全地取消管控措施至关重要。从这可以看出,英国对中国抗疫评价是较高的,是值得学习的。

在4月6日英国首相约翰逊进入ICU病房的那会儿,我曾经写过一篇微头条,谈到了他的聪明与睿智:

假装采取“群体免疫”的措施,成功把英国国民赶回家里呆到。这本身就是《孙子兵法》里的欲擒故纵之术!否则,无论是英国政府怎么说破天,懒散、自由的英国民众都不可能老老实实呆在家。

我当时甚至认为,所谓的约翰逊进入重症监护室的新闻都只是约翰逊的计策而已。否则,他4月6日进到重症监护室,4月9日就从重症监护室出来了?如此神速就基本治愈了,说明了什么呢?

要不就是英国对付新冠肺炎有绝招,要不就是约翰逊又在施展新的战略战术。

果不其然,他离开了重症监护室就有了上面一系列的操作!

因此,根据约翰逊在疫情期间的一系列动作来看,这是一个极端聪明、有头脑的首相!

正是基于此,我相信英国的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根本用不到9月份,就可以被彻底遏制!别忘记,现在才是4月中旬哦!他还有的是时间去做这个事情。

想留学英国的学生,你们清楚我的分析了吗?到时又可以和那些刚刚从英国回来的小留学生一起,重新踏上英国的土地,为那英国绿卡而学,为那英国国籍而战!

今年九月还能去英国留学吗?

9月份去英国留学应该还是有可能成形的。不过,能出国不代表没有风险,题主需要三思而行。

目前国外疫情正处于冲顶阶段,每天几万的新增确诊病例总给人一种世界末日的感觉。但很多专家都认为,疫情拐点很快就会到来。这种说法偏乐观,但咱们也不能小看人类的防控措施,这些措施只要是做了,就可以有效避免进一步的扩散和爆发。

前两天,美国的抗疫队长福奇博士就说,美国有望从5月份开始,逐渐解除限制。就算福奇博士的话过于乐观,那么再过上两三个月,到7、8月份,美国肯定能够逐渐复工。这还是全球第一疫区,英国比美国还早一两周采取防控措施,理论上可以比美国更早控制疫情。

另外,英美等西方国家和中国不一样,中国会把人民群众的健康摆在第一位,而他们更重视经济,在被感染和被饿死两个选择中,他们会选择前者。中国的学校不开工,学校教职工们照样拿工资,但在西方国家却未必,所以即便是学校,也有强烈的复工需求。因此,一旦国家宣布解除限制,很多学校就会开学(很多学校甚至都没有停课),留学生入学也不会存在问题。

而国内这边,到9月份疫情肯定基本上已经控制住了,经济社会也基本恢复正常了。如果境外疫情仍然很严重,那可能还会有入境管制,但出国的管制肯定会放开,尤其是长期签证的情况,也就是允许出不允许进。目前,据了解,留学基金委有很多项目都处于停滞状态,已经申请境外学校的人也在等待,国家对这些留学项目也不可能暂停,肯定会选择合适的时机放行的。

不过,今年出国风险巨大。英国美国这些国家,即便全面复工,也不代表就没有疫情了,他们只是寻求医疗系统承载能力和恢复经济之间的一个平衡。所以,去英国留学,仍然将面临巨大的被感染风险。题主需要掂量一下自己的出国动机,是否必须出国?出国是否决定自己前途命运?是否能晚一年出国?毕竟健康才是首要的。

今年九月还能去英国留学吗?

这由你自己决定,目前新冠疫情在西方国家盛行,英国也不另外,疫情严重,单就美国11日新冠疫情死亡率高达2000人,想着都可怕!谢谢!

今年九月还能去英国留学吗?

出国有风险,留学需谨慎——今年9月去英国留学,还是谨慎为好第一,出国留学,要考虑学什么的问题

一场席卷全世界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对于世界,有了重新的认识。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特别是一些传统意义上的西方发达国家,在防疫方面的不同座位,显示了中国的制度优势。而传统意义上西方自然科学(包括医学)的优势,也在逐渐地被崛起的中国赶超。举例来说,中西结合的治疗方法,充分显示了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在面对疾病时的各自作用,而中国成体系的防疫措施、举世无匹的生产能力、应对突发疾病的研究能力,都展示出了一个逐渐发展的中国的风采。

可以说,这次新冠疫情,是一面照妖镜,照出了人性的美丽与丑恶;还是一条分界线,甄别了不同发展路线的优劣。

疫情最先在中国爆发,中国以封城为手段,牺牲了大好的发展机遇,但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几乎彻底控制了疫情的传播。

而以美国、英国等为代表的西方世界,从3月19日开始,确诊病例一路飙升,每日都是数千上万。但防疫措施极为苍白,以英国为例,如果不是世卫组织一再告诫,他们将实行群体自然免疫法——正面上说,这是生物学上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换一个角度,这不就是“视人命如草芥”吗?

所以,外出留学,我们究竟学什么?

学先进的技术?

我们也有啊!

学先进的管理?

目前看来,在应对突发状况的时候,我们的管理优势,更加明显啊!

学人本主义理论和实践?

我们关注每一个人的健康,不就是最彻底的人本主义吗?

所以,要出国留学,首先要考虑清楚“学什么”的问题——连这都没搞清楚,那出什么国,留什么学?

第二个方面,出国留学,还将面临各种风险

由于疫情的最初爆发点是在中国(也有可能是美国,但目前的正式报道中,中国最先爆发),而一些西方媒体包括政客,通过各种途径,恶意渲染,说新冠肺炎病毒来自于中国,是中国病毒,是武汉肺炎。

对中国的各种污名化,铺天盖地,潜台词不就是“中国人就是病毒携带者”吗?

所以,不少的中国人,在国外遭受各种歧视,甚至发生了中国人在国外被殴打辱骂的实例,以至于在美国的华人,准备组建自卫武装!英国,从今年2月开始,就爆发出多起辱华事件,以至于我们的大使馆,发公告提醒中国公民托少英对不法分子挑衅(见下图)。

所以,今年9月也好,还是明年9月也罢,到国外留学(包括但不限于英国),都将面临各种风险。

今年九月还能去英国留学吗?

9月份能否继续去英国留学,主要还是看英国疫情,但从目前的英国疫情看,我估计2020年都是没法去留学了,9月份更不可能。先带你看一下英国的疫情:

在4月13日更新的最新疫情数据,英国在4月12日总共出现确诊5200多例,累计确诊8.4万例,其他的详细数据大家在上面可以看到,其疫情严重程度现在仅此于美国。不过幸运的是他们的首相约翰逊已经出院,但暂时还是没法回到唐宁街工作。

在这样的疫情背景下,我们在英国的留学生纷纷申请乘坐包机回国,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在英国总共有22万留学生,其中有15000个小留学生,如此庞大的留学生群体,实际上在英国是有很大现实困难的。

截止到目前,已经回国两批:4月3日,第一批188名小留学生降落济南,4月11日,第二批小留学生288人在降落在南京,年龄都在12-16岁之间。

在申请乘坐包机回国之前,这些留学生家庭都签署了承诺书,对旅途的风险自己承担,费用自理,降落目的地后主动配合和接受管理与隔离。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除了有少数确诊外,其余的情况良好。

可见,按照疫情的发展规律,英国短期内并不适合继续去读书和生活,很多专家都判断国外的疫情在短期根本就是无法控制的,基数很大,控制措施并不到位,在这种情况下恐怕还要经历较长一段时间来彻底控制住。

我觉得既然现在人在国内,就要好好珍惜了,很多海外的留学生暂时都是没有机会回国的,如果你是之前申请的大学,英国的大学应该有相关政策出来可以暂缓报道,根本不用担忧,或者在国内争取其他的学习机会。出国留学的动机,我们不反对,不揣测,但是珍惜生命还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对于这个问题,你还有什么补充的,欢迎留言分享!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