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近四十岁,还在准备考研复试,并且计划考博,幼稚还是励志?
说句实话,年龄大了还考研,确实是一种励志行为,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弊端!
老穆忽然想到了一则新闻,大概内容是这样的:
她叫范冬梅,先后以46和48岁的年纪两度进入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博士考试的复试。
说句心里话,这绝对是学霸级别的人才!
然而,她却因为年龄问题没有被录取,因为没有导师要!
老穆看到这样的新闻后,心里哇凉哇凉的……
年龄大考研,不得不面对以下几个问题:
【1】家庭经济条件是否允许?
如果家里有孩子,等着用钱,你却考研,还要花钱,家庭要如何维持呢?
【2】妻子和孩子同意吗?
非全日制研究生还好一点,如果是全日制研究生,去学校住了,妻子和孩子怎么办?
【3】是否有导师带呢?
就像范冬梅的事例,确实是个悲剧。
当然,也有年龄大考生,导师是愿意要的。
比如去年,一位49岁的阿姨就通过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顺利考入了广西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4】毕业后如何就业?
年龄大就业,若想进入好单位,估计比较困难,好单位一般会有年龄限制!
总而言之,年龄大考研,是一件见仁见智的事情,不可一概而论!
老穆是建议年龄大的考生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不建议考全日制研究生!
朋友们,你们对此有何看法?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将近四十岁,还在准备考研复试,并且计划考博,幼稚还是励志?
很荣幸可以回答您的问题。
这个问题,我有切身的体会。
80年生人,到2019年下半年,39周岁已过,马上就到40岁。
自认工作还算努力,工作闲暇陪陪家人、旅游、阅读,喜欢体育和电竞。
2019年9月的时候,脑海里突然蹦出一个想法,我要不要去考研呢?全职的承担不起养家的需要,在职的研究生是否可以?
这个想法的由来,也许是出于对知识的渴求,也许是因为内心深处对职业未来的恐慌,也许是因为对研究生这个名头的虚荣。但是,念头既然产生,就不容易熄灭。
通过和老师的详谈,内心坚定的想法就是,考研,读研,无非不过是对学习习惯的重铸。
很多人都说,上大学没有用。毕业之后,还不是都还给老师了?
不不不,上大学,培养的是学习习惯。
那么在工作多年之后,考研,读研,就是对这个学习习惯的再次深化。
想通之后,2019年9月底报了考研班,开始了备考过程。拿起了丢下快20年的数学课本,每天磕磕碰碰的背英语单词,全新接触以往没有接触过的逻辑课程。
2019年12月21日,踏上考研教室。
2019年12月22日,开始准备复试。
2020年2月20日,初试分数出炉,187分。预估国家分数线170分。
励志吗?谈不上。
幼稚吗?我也不觉得。
影响工作了吗?没有,都是工作之余。
影响家庭了吗?没有,还给孩子做了一个榜样。
影响自己了吗?有,每天少了一两个小时刷新闻,看游戏视频。
生活基本无变化。
没那么轰轰烈烈,也没那么矫情。
将近四十岁,还在准备考研复试,并且计划考博,幼稚还是励志?
看到这个问题,感觉很正常的事,别说你还不到40岁,我知道一个哥们,56岁考上综合排名前十,专业排名前三的学校博士,而且之前已经读了两个学校的博士,自己也已经是副厅级的干部。所以你肯定不是幼稚,当然也很励志。原因如下:
一、国家提倡学习型社会,倡导国人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现在世界处于知识大爆炸时期,每天都会有新知识出现,就连英语单词每年都增加很多。
由于新科技、新材料、新思想的不断涌现,要学的东西太多,更新的太快。所以要是不持续地学习,就会落伍,就会被社会淘汰。
二、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即将到来,将来每个人事业向高水平发展学历层次门坎会越来越高。因为现在我国已经进入信息化、智能化时代,大学录取率将近9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超过48%,即将由大众化教育进入普及化教育阶段。
也就是说本科生学历已经非常普遍,如果想未来有更好的发展,无论是做学问还是走仕途,学历层次要求会越来越高。
三、快40岁了,重新走进考场,与小朋友们去竞争,确实需要勇气,毕竟现在考研形势严峻。用数据分析近十年考研状况,2009年报考人数是124.6万,录取比例是2.9:1,而2019年报考人数是285万,录取比例达到了4:1,由此可以看出考研竞争日趋激烈。
不过好在今年由于疫情影响,为了缓解就业压力,扩大了研究生和专升本的入学人数,应该是有所改观。
但是无论如何,你能进入复试,可喜可贺,祝你成功!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将近四十岁,还在准备考研复试,并且计划考博,幼稚还是励志?
在我37岁的时候开始考博,幸运的是导师不在乎我的年龄,收入门下。博士学习三年我向海绵一样吸收知识,知道我为什么学,学什么,这三年是我最开心和最痛苦的三年。开心是因为时隔十几年后以学生身份再次进入大学学习,聆听众多学者专家的讲座收获颇丰;痛苦的是受不了导师的坏脾气,我跨学科学了教育学,学术功底不深,离导师的期望总是有差距,无论我做什么都不对,在导师面前总感觉自己一无是处,曾经产生厌学情绪,开始反思自己要从学校教育拿走什么。岁数大学习的好处就在于可以理性地分析自己想到的是什么,不会随波逐流,不太在意结果,享受当下学习的过程和状态很重要。我还是觉得博士三年的学习获得大于失去,四十岁重新找回自我,明白了年龄不是问题,永远不要自我设限,找到了全力以赴做事情的状态,这是最大的收获。
我的建议是不要在意年龄,想做的事尽全力做好,不留遗憾就好,不苛求结果,但是一定要想清楚一件事,那就是你为什么要考研和考博,你要什么很重要,比你会得到什么更重要。四十不惑,让生命更加从容和自信,这个年龄尽力去做好自己,不苛求,不盲从。希望这些对你有所帮助。
将近四十岁,还在准备考研复试,并且计划考博,幼稚还是励志?
看见这个题目,我忍不住有话想说。
1、首先,快到40这个年龄,按生活的常规来说:是有工作、有家庭也有了孩子的。当然现在晚婚晚育的也不少。
不论你是前者,亦或是后者,我都为你点赞。即便很多人会觉得不可思议,但我还是认为你不是幼稚,你是励志。
你的勇气可嘉,精神可贵,信心可喜,未来可期。
2、如果是前者,如果你的努力付出、理想得以实现的话,将会给你带来一片大好的前程。不是说考取了博士会有怎样多的好处,至少你提升了自己的素养,对于职业拥有了比别人更多的选择权。同时也会为你孩子的成长奠定更好的基础。
3、如果是后者,那就更有拼一把的理由了。至少可以无后顾之忧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论将来如何,你一直在努力;如果一切顺利,你的未来会因此改变。婚姻生活固然重要,文化理论的学习可以让你的内心充实也踏实,你的世界会变得丰富更精彩。
衣食无忧的生活没有谁愿意拒绝,能在快40岁的时候,选择读研这需要相当的勇气还要有一定的能力,否则无法继续。而你的跃跃欲试,足见你是经过再三考量的。
祝福你,朝着心中的想一路向前。即便道路坎坷,即使困难重重,只要选择了,只要目标坚定 ,就大胆去做吧,人生能有几回博,乘着有心情,乘着有精力,加油!
将近四十岁,还在准备考研复试,并且计划考博,幼稚还是励志?
我今年38岁,放下课本已经十几年了,2019年底这个疫情坚定了我考研的动力。刚开始复习数学发现基础知识都忘了,为了把数学学好,我从数字的基本认识开始。这个月初买了全套初中数学资料,像初中生一样刷题,为的就是找回以前对数学的感觉。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发现人到中年,刷数学系也是种乐趣。因为我们生活在立场的世界里,生活在偏见的世界里,生活在幸存者偏差的世界里,但数学,是绝对客观和逻辑自洽的。图片上的数学材料,是我给自己买的[大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