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响,我的小培训机构停业了,因为刚起步还没生源,咋办呢?
说句实话,此次疫情对于培训机构而言,确实是个不小的考验,尤其是对以下四类机构,是个不小的挑战!
【1】网上教学体验度差的培训机构。
对美术、舞蹈等艺术类的培训机构,更是“雪上加霜”,因为线上教学的体验根本无法与线下比。
家长之所以报名,就是希望孩子有老师手把手教,一旦转到线上,家长就不愿意了。
【2】没有生源的培训机构。
没有生源,也就失去了“活力”,倘若后期资金跟不上,房租和工资就有可能压垮培训机构。
【3】不会网络授课的培训机构。
新东方、学而思等具有众多老学员的大型机构,他们不怕倒闭。
反倒是没有教学经验,不会上网课的小型机构,很有可能倒闭。
【4】不懂网络营销的培训机构。
线下拉学员已经行不通,倘若再不会网上营销,那就危险了。
对于没有生源的培训机构而言,要想顺利渡过难关的话,不妨这样做:
【1】与房东好好谈谈,看看房租能不能有所减免。
【2】让自己的老师,录制教学视频,利用朋友圈或其它网络平台,进行宣传,争取新签。
【3】将录制的教学视频发布在一些网站上,赚取流量,也可以挣钱。
比如头条,就是不错的平台!
【4】安排老师发布文章,利用网络,宣传自己的培训机构。
【5】与其他不同类型的机构进行合作,看看能否有所突破。
比如学科类培训机构与艺术类机构合作,或许能双赢!
朋友们,你们对此有何看法?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受疫情影响,我的小培训机构停业了,因为刚起步还没生源,咋办呢?
做为过来人,我想在此赘述两句,愿能助人。
我的补课机构也是15年刚开的时候,没有生源,恰逢我怀孕生子,更是耽误了数月,损失惨重。家人都劝我放弃,找个工作上班,但我没有,依然坚持了下来。既然认准做一件事情,就应该有头有尾,有始有终。
从最基本的授课,管理,运营从头学起,从心出发,认真做好每一件事,莫问前程。没有招生引流,也没有广告宣传,全凭成绩说话。针对每个同学因材施教,来的几个孩子最终都是班里的尖子生,虽然过程漫长平淡,劳心劳力,但结果尚可。只用四个月,就做起了三个班,但是成绩不能像之前一样出类拔萃。于是又开始做小班,一对一,一对二教学。几年来也算是从补课班做成了综合性的学校,口碑也还可以。
这次疫情之前,我还在工作群里有条不紊的安排大家年后的课程,还在盘算着有多少学生费用没有交齐,应该催一催。不想,就爆发了这场灾难,始料未及,比02年的非典来势汹涌。连续多日未曾上课,逼的我转成线上教学,依然有大批家长退费,理由是线上品牌机构都免费授课。其实前期的成本,学生的资料包括老师的工资,都已经开出去了,此时退费,影响太大了。但是我依然决定这个时候,也许该另辟蹊径。我去银行取存款退给家长,但老师们的工资我并没有索要,人生不易,何必为难。赚钱的机会来日方长,疫情终会过去,而我们也终会学会面对各种突发情况。
我已经购买了手写板,同期扫描仪,三脚架等各种微课录制设备,也在积极的学习微课制作技术。人生也应该是一场学到老活到老的旅程,是一回不断超越自己的战役。
所以说,这位同仁,也许没有这次疫情,我大概不会停下来想转型,想提升,想到长远的发展,我甚至没有时间夜不能寐的回答你此刻的问题。塞翁失马,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这场灾难面前,积极思考,努力提升,勇于改变,但是同样应该坚持。比如说,坚持我们的梦想和初心,永不放弃!
希望疫情早日解除,祝你我都安!一切都会越来越好。
受疫情影响,我的小培训机构停业了,因为刚起步还没生源,咋办呢?
寒假是各个培训机构,招揽生源的黄金季节,同时也为春季的招生奠定基础,但是由于这个寒假受到新冠肺炎病毒的影响,春节前全国各地都取消了大型的群众游艺活动,旅游景点全部关门,大街上与生活必需品无关,大小商店全部关门停止营业。
疫情防控措施的严厉,现在我所在地区,村组、社区都实现了封闭式管理,外来人员和车辆是不能入内,小区内的业主只能凭通行证每两天出去一次购买生活的必需品。 昨天我下楼买菜的时候发现,前几天还在开门营业的药店,相关部门勒令停止营业。后来从旁边的一位小区业主处,得知这家药店,在消毒以及人员登记方面,不符合相关部门的要求被停业。
所以受到疫情的影响,各个行业都冲击不小。看到题主所说自己的培训机构也停业了,这个是我们不可逆转的事实,必须面对事实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
题主所说,自己的辅导机构是刚刚起步,还没有生源或者生源状况不是很理想。所以我觉得此时应该转变策略,由线下辅导转到线上。你可以留意一下,最近一个时期很多全国知名的校外辅导机构,都在网络上开通了免费的在线辅导,吸引学生和家长去听课。
题主这样小的培训机构,我认为应该审时度势,利用自己现有的资源开展线上的辅导,可以是一对一,也可以是一对多或者一些简单的录屏直播课程。至于费用上,目前大家通行的做法是免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春季疫情结束以后,招生奠定基础。其次,我觉得应该准备一些现金流,应对目前的这种局势。
另外可以做一些公益活动,提高自己自身的知名度,比如说向当地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医生、公安干警子女免费开放学习的名额,让他们感受到,有人在关心他们子女的学习。以这样的公益活动,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另外可以做一些短视频之类的利用网络营销,比如现在的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很好的去宣传自己。
面对这个疫情所带来的冲击,全国各行各业都有损失,所以我觉得题中此时应该摆正心态,采取积极的措施去应对,冬天过去,春天必将到来,祝你好运!
受疫情影响,我的小培训机构停业了,因为刚起步还没生源,咋办呢?
现在的情况很特殊,哪个行业都会受到影响,培训机构自然也不例外。刚刚看到新东方的俞敏洪说,虽然新东方是上市公司,但是受到了的影响也很大。
对于你还在刚刚起步的培训机构来说,对这个影响的评估一定要充分:
1、疫情不解除,你的线下培训是不可能开展起来的,一方面教育部门不允许,另外一方面家长也不会让孩子来的。
2、现有的场地租赁费用,人员工资都是需要正常支出的。
3、就算到了正式开学,培训机构的业务可能也没法立即开展,因为推迟开学,学生本身的课程压力就很大,甚至还有可能会压缩周末时间,那么留给培训机构的机会并不多。
针对以上几个问题,我认为培训机构可以暂时调整一下思路,比如缩减一下规模,减少一下人员,甚至是暂停营业,这样的话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支出,尤其是对你这样刚刚起步的培训机构,生存更是一个难题。
另外,在正式开学后,一对一的课后辅导可能会需求量比较大,也可以多开展这方面的培训,减少小班教学,这是经营思路上的调整。
大家觉得呢?
受疫情影响,我的小培训机构停业了,因为刚起步还没生源,咋办呢?
现在仍然处于“抗疫”的非常时期,许多的行业都必定会受到相当程度的影响,这是肯定的。
但我们也要看到,这是属于不可抗力事件,非个人所能左右。目前,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好好配合防疫部门的工作,同时也要把自己的本质工作努力做好。
就现实而言,这次的疫情对教育培训行业一定会产生重大的影响。甚至,可能会有一些培训机构因此而转行到其它行业。
比如,这个寒假一再延迟,却因为防疫的需要而不能线下授课,本身对于教培行业的打击就不小;由此,可能很多教培机构都或许涉及到退费的问题。虽然个别机构改成了线上授课,但是学生、学生家长都反映效果并不好,无法和线下授课相提并论,纷纷要求退费。因此,很多培训机构也不得不对家长做出退费的承诺。
这个退费过程可能会在开学后的某一段时间内办理,甚至可能有一个高峰期,这对培训机构来说,确实压力很大。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至少在今年上半年,对整个教培行业的影响都是很大的。特别是那些线下补课班,影响可能更大。这就需要我们这些教培机构及时改变思路,推出线上授课课程。
到了下半年,我觉得反而机会可能更大。因为这个寒假,很多家长和孩子都已经了解了线上课程的授课模式以及学习方式;如果孩子和家长都觉得好的话,机会就真正来了。
当然,目前这个局面是无法打开的,必须耐心等待“抗疫”取得阶段性胜利后,才能谈到其它的东西。耐心等待吧,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受疫情影响,我的小培训机构停业了,因为刚起步还没生源,咋办呢?
破局的第一步,首先要识局。你得意识到当前的大环境会对培训行业具体产生哪些影响。目前,多个省份(山东、四川、广东、湖南等)已经发出通知,可以利用“压缩周末和缩短暑假”的方法来弥补因“延迟开学”耽误的教学课时。
1⃣“压缩周末”会让那些原先选择周末补课的孩子,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去补课。
因为平时学习强度加大,周末再缩减,还要完成学校布置的周末作业…
目前很多辅导班已经撑不住了,因为他们要养活老师,付房租,同时还要面临学生流失(因为各大在线补习机构提供了很多免费课程),所以损失是很大的。
2⃣“缩短暑假”
暑假如果被缩短,就会导致很多学生不再报辅导班,即使报,也只是短期的辅导班,费用也不可能收得太高,这样,辅导班会再次受到打击。
所以今年可能是线下辅导机构最痛苦的一年。
鉴于你当前的情况:规模不大,无生源。
2条建议供参考:
1⃣及时止损
先来看一条经济学交易技术法则“鳄鱼法则”:
假如一只鳄鱼咬住了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你愈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一只脚。
目前你的投入可能并不大,而且不需要养老师,可以及时止损,停止业务。
2⃣调整方向
根据当前的情况来看,因为延迟开学,学生的自控力差距等因素,必然会导致学生成绩的两极分化更明显。
这样,很多家长会更加焦虑,对于“提升孩子的成绩”依然会有需求。
如果你和你的团队具备良好的课程研发能力,建议可以从线上自媒体着手,录制一些好的课程到线上来分享(录制专栏,运营圈子等等)。
这样,就能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获得收益。希望能帮助到您。
【关注“教练讲高效学习”,教你普通学生如何可以通过掌握方法考上清华北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