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老师,你认为"停课不停学"的目的是什么?现实能达成目的吗?
老穆认为,“停课不停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
在学生假期后不能按时到校上课的情况下,学校采用网络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家就可以学习。
这样一来,就不会耽误时间,让学生的学习得到保障,尤其是毕业班的学生。
老穆看了一下网上的新闻,关于“停课不停学”,目前有以下几点争论:
【1】有人认为,现在还处在寒假期间,可学生现在就学习了,算不算超前学习呢?算不算补课呢?
【2】有人认为,“停课不停学”,老师比学生还累,假期都没有了……
【3】老穆认为,“停课不停学”是基于当前形式的一次大胆摸索,考虑到网络授课的效果和特殊性,考虑到家长还在家,提前上课,就是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倘若不提前,等到家长们都上班了,谁来监督?效果又怎能得到保障呢?
至于“停课不停学”能否达成既定的学习目的呢?
老穆认为,主要还是取决于师生间的配合度。
倘若老师卖力地讲课,学生却开小差,又怎能达到目的呢?
再者,家长们上班了,在没有家长监督的情况下,学生还能自觉认真听课吗?值得深思!
朋友们,你们对此有何看法呢?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作为老师,你认为"停课不停学"的目的是什么?现实能达成目的吗?
“听课不停学”,如果说是一个口号,而是仅仅是应付当前疫情的一种口号的话,那么这是非常遗憾的。
我们注意到,各级部门,甚至学校提出,重新组织优秀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并于2月10日开启在线教育课堂。这是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传统课堂的基本功能,但是效果可能要大打折扣,甚至是“毫无意义”。原因是,这种课堂有如下几个特点:
(1)缺失教师的有效监控。毫无疑问,这样的在线课堂,是属于一对多,这个“多”不是几十个学生,而是成百上千,乃至几十万学生,这不就是“大班额”教学吗?能有什么效果呢?!
(2)缺失师生的交互作用。教育教学走向现代化,一方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最根本的目的是要实现“教是为了不教”。事实上,这是现代化的要点之一; 之二就是师生互动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教学资源,或者是一种课程。一对多的在线课堂,不可能实现有效的交互作用。
(3)违背了因材施教原理。最为有效的教学一定要分析学情,根据学情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课和教学。在线课堂教学面对全国,全省,全市,全校学生,如此大群体学生,怎么分析学情,如此学情分析又会有什么效果?!
(4)面对屏幕教学,学生容易疲倦,在疲倦中上课,怎么会有效果?
(5)在家在线教学,需要很强的自觉性,电脑或手机仅仅是一种学习的工具,学生能够用好这个工具吗?大家已经意识到了,手机是当代教育教学中一个巨大挑战,已经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其负面影响超越了正向作用。
我冥冥之中感到一种遗憾,提出在线课堂,是不是教育部门或学校领导的一种走秀呢?是不是所谓的共同应对疫情的一种形式主义?甚至担心是为网络在线课堂无形中打广告?
白岩松在新闻一加一中采访教育部官员,问在线课堂是什么性质的课?是辅导课,还是主课程?官员否定了辅导课,肯定了主课这一性质。如此定性,没有错,但不是重点。重点在两个字“慕课”。官员提到了这个词,也做了解释。但不知道大家是否理解了何为“慕课”?
我理解的“慕课”课程如同图书馆的图书,是供学习者查阅,借阅的图书资源,但又不完全等同于图书,它是“术业在先”的人提供的语音课程,包涵了此人对教学内容的个性化理解和解读,是图书的解读版本。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和慕课课程事业是非常落后的,或者说利用率是很低的。
如果这次疫情理解为“失马”,那么会不会带来福音,这就要看有志之士是不是真正意识到我们真正缺了什么?
我们的学生缺失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脱离了父母和教师的监督管理就失去学习的行动力,这是一个可怕而存在的现象。我们的学生为什么会这样?也有客观原因,那就是我们缺少了图书资源,更缺失了慕课课程资源,或者这些资源有了,但对于学生而言获取的途径不够方便而且成本巨大。因此,我们教师自然也就放了弃一项教育内容——培养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能力,继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停课不停学”,如果理解为不需要在教师的“教”的激励下达成学生自主的有效学习,即促进“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教学目的,那么“停课不停学”就是有意义的,而且意义重大。
当然,作为教师,在“停课不停学”中也不能缺失应有的角色作用,例如运用微信班级平台组织好学习点评,学习评价,学习监督,运用好班集体学习效应促进在家学习效果。对于教师,在线不在线不重要,关键是要发挥我们教师应有的作用。
作为高三班主任,我通过班级微信群分别向学生,家长各写了一封信,目的就是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指导学生和家长达成“停课不停学”的学习效果。有需要,可以在我的头条号主页查阅我的两封信。
作为老师,你认为"停课不停学"的目的是什么?现实能达成目的吗?
好吧,作为老师,最近回答了挺多相类似的问题,说明在疫情这么严重的当下,老师们对于孩子学什么、怎么学、学习的效果等等问题还是比较关注的。这里,君山也继续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01、停课不停学的目的:让我们的孩子不能因为疫情而丧失宝贵的学习时间。疫情如此严重的当下,“延学不停课”这是大势所趋。
在君山这里,说的是2月17日之后恢复,但这个之后,到底是多后,却一直没有下文。这两天,各个村庄、小区也都进行了管制,建议人员尽量不要外出、买菜每家每两天派一个人戴好口罩后出门采购。村口大喇叭里,每天在播送疫情讯息,提醒村民要做好防护工作,在家就是对国家最大的贡献。在这样的形势下,你说要是停学,这是要停到什么时候呢?真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
所以,延学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不能让我们的孩子因为疫情丧失宝贵的学习时间。毕竟,疫情过后,该中考的要中考、该高考的要高考,成绩要是落下了,最后是没有人会说你是因为疫情落下的,后果还是要自负的嘛。
02、这个目的,能够实现么?这个问题需要从几个方面去回答:
1、从目的上去讲,我们开展网络直播,让老师通过网络给孩子们上课,监督孩子们学习。有句话叫,聊胜于无嘛。从这个角度去讲,我们的“延学不停课”活动的目的是达到的。
2、但是从过程上去看,现实远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就目前来看,我们就遇到了如下几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比如,老师们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直播技术么?是所有的老师都能够适应直播的要求么?
比如,学生都有参与网络授课的条件么?在有些农村地区,甚至存在网络不畅、电脑没有的尴尬,要参与网络直播教学还要先去解决这些方面的问题,势必实在给疫情这么严重的当下又增加了压力;
比如,是所有的家庭都能够有时间监督孩子参与网络教学么?就目前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反而是那些奋战在基层一线公务人员、医生护士群体,他们必须外出和疫情搏斗,他们反而没有了在家陪伴孩子参与网络教学的机会。网络直播教学对于这些家庭来讲,是不公平的;
比如,有些地方,跟风现象、一刀切、形式主义严重,看到“延学不停课”现象挺热、教师网络直播主意挺好,就跟风上马。甚至有地方出现了,寒假还没有结束,为表先进,提前上马“教师网络直播”的现象。很多家长在网络上叫苦不迭,尤其是小学生和幼儿园家长,纷纷表示,因为延学才需要不停课,但是现在学还没延,怎么课就已经上起来了呢?这和过去有偿家教有什么区别?
延学不停课,我认为是个好东西,但是一定要有正确的打开方式。以下几个原则,希望有关领导能够重视:
1、既然是延学不停课。那么,应该是延学之后的事情,在延学之前,我们应该让孩子们、家长们过一个好寒假。
2、延学不停课,不反对搞“教师网络直播”。但是,不应该强求所有老师都参与直播,这不现实。而应该以县市级为单位,选派优秀的、颜值高、口齿清楚、表达能力强的教师,统一平台,统一为所有的学生进行授课。其他老师,则在群里做好班级学生的课后辅导工作;
3、延学不停课,内容应该以预习、复习为主,切不可上新课。因为网络直播课程的效果是很难保证的。盲目上新课,很多老师反映,可能现在上过的课,以后还要返工,到时班内学生掌握的情况良莠不齐,辅导浪费的时间会更多。
4、延学不停课,组织学习的时间不宜过多。有些地方已经出台了延学时期的网络课程表,一天满满当当的六七个小时的网络直播课。真的太多了。让学生每天六七个小时认认真真盯着手机、电脑,这对于他们的视力来讲,损害非常大。
04、结束语:一个新事物的诞生,必然会产生一系列新的问题,但就目前来看,新问题还真不少,尤其是很多新问题原本可以不是问题,但我们或有意不重视、或坚决不重视,导致了人为给家长、学生添堵的事情。确实不应该。
这时,我们应该坐下来,好好思考一下,尽量把这个事情做得更加完美!
你好,我是君山,一线教师,爱谈一点教育,如果你也喜欢,欢迎关注我,君山期待与你进行交流!
作为老师,你认为"停课不停学"的目的是什么?现实能达成目的吗?
我们四川省已经安排了“停课不停学”活动,我们学校是四川省首批一级示范学校,学校于今天已经安排了各年级的“停课不停学”课程表以及注意事项。
(以下三个图就是我们学校安排的停课不停学)
由于学生在家里,所以学校安排尽量详细,包括每天上课前提醒自己:“我要认真上课”;上课中按照平时学习一样,坐端正、记笔记;课后认真完成作业;作业用照片传到班上QQ群(有些班用微信群);不懂的可以向老师请教等等。
老师不在学生身边,所以我们学校也提醒家长注意,包括:家长应该知道课程表、作息时间;督促孩子听课;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不打断孩子学习、不在孩子身边玩手机)。
我们学校“停课不停学”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每天都要有计划在家进行学习,不仅要求学生要学习,而且还要求学生学习有效果。
当然,学生在家里学习的性格好不好,我认为总体来说没有在学校学习效果好,家长对孩子管理比较好的,孩子自觉性强、学习能力强的可以基本达到目的,反之效果必然很差,如果家长管不了自己的孩子,孩子利用电脑手机上网,如果沉溺于其中,反而适得其反,成绩将一泻千里。
不过,全省一盘棋,全市一盘棋,每个学生都处于同样的学习环境,在同一起跑线上,是公平的。至于达得到还是达不到目的,个人认为,关键看学生的自觉性和家长的管理能力了。
作为老师,你认为"停课不停学"的目的是什么?现实能达成目的吗?
“停课不停学”不能成为“乱教乱学”,最好让孩子多读书
今年寒假,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疫情,导致了大量的人员治病(截止目前,受感染人数已达1.7万人,死亡近400人),更关键的是制造出了严重的恐慌情绪——人们暂时不知道,疫情什么时候结束,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开始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疫情爆发至今,经济学家开始担心经济滑坡,社会学家开始担心社会治理,医疗界人士更是积极投身一线,与病毒争夺生命。
在这里,三水三心要向所有战斗在抗病毒一线的所有医护人员和社会管理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这场病毒带来的灾难中,最让人揪心的,其实是我们的教育,将不可避免受到严重的冲击:
学校是人群聚集地,学生是易感染人群,按时开学,容易导致交叉感染;不按时开学,全国一亿多名学生,只能宅在家里,荒废时日,可时不我待啊!
于是,近段时间,各地纷纷出台预案,收集各种资料,准备通过远程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停课不停学”。而一些大型培训机构,也纷纷推出“免费远程教学”(这里不列举,以免广告之嫌)。
在新的灾难面前,所有的人,都在想法设法,整合各种资源,解决目前的难题,毫无疑问,这是社会的进步,是文明的进步!
但“乱花渐欲迷人眼”,三水三心作为教育工作者,也作为一名学生家长,已经在林林总总的在线学习平台中,迷了眼,又何况更多的普通民众呢?
所以,在此,我建议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以及学生家长,要擦亮自己的眼睛,理清自己的思路,走出“乱教乱学”的误区。
��
一、如何避免学校和老师“乱教”呢?
第一,避免乱教,要从教学的基本原理出发
毫无疑问,教育会带来新的技术,而新的技术又会反哺教育,促进教育理念的革新、方式的转变。但请注意,不管用什么新的方式、手段,技术都永远只是教育的工具,教育是人与人的交流——情感、思想——的本质是不会变化的。
或者,换一句话来说,知识可以传授,但传授,是要讲方法的,特别是面对未成年学生,有特别是面对那些懵懂的小学低年级学生;方法需要示范,最好的示范,其实是面对面的示范,虽然目前的技术,基本上可以实现,但我们不要忘记,还有广大的农村地区——公平,永远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而更关键的,还是智慧,这是需要在交往中,通过教师的引领,逐渐领悟的——至少可以预见的时期内,这一点,是不可能达到的!
所以,不管教育技术如何变化,智能化教育如何提得震天响,学校都有存在的必要性。
在这一基本判断下,面对疫情,学生不能到校上学,通过远程的方式,进行教学,都需要把握学生的特点,循序渐进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
第二,避免乱教,要从整治培训机构着手
或许是为了广告效应,也可能是为了赚取流量,各大培训机构,都纷纷提出了“免费线上授课”的所谓公益方案。
三水三心下载了多个培训机构的APP,才发现,这里都是满满的套路——那里有免费的午餐呢?
所有的培训机构,都是一个套路:注册账号,留下联系方式——选择课程,确定上课时间。但请注意,这中间的猫腻就出来了,免费的课程,没有辅导,没有答疑,而在更显眼的地方,是付费的精品课程,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宣传,我可以说,只要进去的,很少有不被套路的!
在以前所写的文章中,我多次强调,培训机构是市场的产物——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但面对这一场全国都需要戮力应对的灾难时,个人认为,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规则,避免这种乱象!
第三,避免乱教,最好的办法是“拆东墙补西墙”
“拆东墙补西墙”一直都是贬义,其实,面对几乎100%将要延迟的开学,“停课不停学”我们需要换一个角度来思考,比如,延长寒假,缩短暑假,是不是可以更有效一些呢?再比如,下一个学期,实行每周六个工作日的制度,是否可以弥补减少的学习时间呢?
我不敢断言,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作息方式的调整是最好的,但从教育学的角度而言,效果决定远比所谓的“远程教学”好!
当然,一旦各地确定要通过远程教学来实现“停课不停学”,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做好各种精心的准备,特别是一些对新技术手段还不熟悉的老教师,一定要多学习,尽快上手,以免误人子弟!
二,作为学生以及家长,如何避免学生“乱学”呢?
第一,避免乱学,要把握孩子不是知识容器这一基本原则
绝大多数家长,包括一些自诩为教育专家的家长,其实没有真正教育学、心理学特别是学习心理学背景的,在他们看来,多学一定比少学好。而事实上,有的时候,学得越多,效果越差孩子是活生生的人,不是知识的容器,填鸭式教育早已经被丢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所以,那些在微信群里过日子的家长,一定不要被那些晒孩子成绩的家长所蒙蔽,要知道,绝大多数孩子,都很普通!
n
第二,避免乱学,要牢记张弛有度劳逸结合这一基本学习要求
古语有云“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作为家长,即使要为孩子选择远程学习课程,也要牢记,精选远远比多选有益。
个人以为,如果学校开设有学习课程,最好按照学校的远程学习课程进行,如果学校不能提供,那么,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可以选择一些机构的课程。但一定要记住,除了必要的学习,体育锻炼和休息,是必不可少的,不然,成天面对手机或电脑,“停课不停学”变成了“近视养成营”。
当前,大多地方都不允许或不提倡出门,但在家里,还是有必要进行一些体育锻炼,比如跳绳、拉伸、俯卧撑或仰卧起坐等等。
第三,避免乱学,要做好监控为孩子选择有针对性的学习内容
孩子始终是孩子,贪玩好耍是天性。而电脑或者手机,一旦连上互联网,各种信息良莠不齐,特别是那些游戏,绝对比知识有趣得多。所以,作为家长,不要盲目相信自己的孩子,要做好监控,避免孩子打着学习的幌子,干着玩游戏的“勾当”。
第四,避免乱学,要和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生活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阶段性的学习生活计划,这一点,非常重要。
放寒假之后,很多孩子,每天“睡得比狗晚”,日上三竿都不起床。虽然每天的生活都应该规律,但毕竟是放假,可以适当轻松一些。既然已经算是开学了,生活就必须规律起来,既要按照上学的节奏,每天起床、睡觉,都要和上学一样。
针对学习,每天干些什么,达到什么效果,都要制定出明确的计划和要求,作为家长,要履行好监督的责任。
最后,避免乱教乱学,最好的办法,其实不是利用所谓现代手段,而是读书
个人以为,在当前的疫情下,最好的“停课不停学”,所谓的“学”,不应该是复习和预习书本的知识,而应该是广泛涉猎历史、文学、科技等书籍——让孩子(学生)读书和喜欢读书,才是真正的教育;我们目前的教学,其实是应对考试!
试想,你当年学的那些知识,现在还记得多少?
又有多少,是与你的工作和生活有密切联系的?
所以,让孩子多读书,才是最好的“停课不停学”。那么,读哪些书呢?个人以为,古今中外的名著,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各种书籍,都是可以的。比如,小学低段的孩子,可以读读绘本;中高段的孩子,就可以涉及拼音版的名著了。而到了初中高中,就可以开始大量的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
当然,那些科技类的书籍,包括医学类,也可以涉猎,比如病毒是怎么产生的之类。
假设我们延迟开学两周,14天时间,我们是不是可以让孩子读个3-5本名著?然后写一写读后感,做一些读书笔记?
这样的效果,是不是更好?
总之,“听课不停学”不能成为一个噱头,而要思考什么才是对孩子终身有益的东西!
作为老师,你认为"停课不停学"的目的是什么?现实能达成目的吗?
在疫情严峻的特殊时期,停课不停学的主要目的实际上是,尽最大努力使学生在延迟开学这段时间内,不要把宝贵的时间白白浪费,虽然开学被推迟了,但是能够把这些时间运到学习之上,消除家长的焦虑,最大化为学生提供和创造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当下,停课不停学的倡导发出以后,各地各校已经积极响应,组织开展形式各样的网上授课,网上学习活动。
但很明显,网上授课和网上学习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受到各方面条件的制约。
出发点和想法是好的,但网上授课和网上学习要想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难度却非常的大。
这里边有客观条件的限制,比如:
①有些地区网络就没有覆盖,有些家庭就没有上网的条件和环境。
②有些家长文化层次较低,基本上就没有辅导孩子和网络方面的技术知识,也帮不上孩子什么。
③还有一些家长收假要去上班,家中都是老人代管孩子,孩子的监管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④网上授课和学习,反馈、监督、评价、互动,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孩子学的程度如何,学校和老师很难具体掌握。另外,还有主观方面的原因。
①对学习自觉性较强,学习基础较好的同学来说,可能还能跟得上网上学习这种形式,但是对于一些自觉性不强,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网上学习显然就是一个很大的困难。
②一些家长本身文化层次较低,对孩子的管教又不严,这有一些家长根本就管教不了孩子,任凭孩子随性发展,这样的网络教学对于这些家庭和孩子来说,无疑就是一种放任自流。
当然,在这样的严峻疫情之下,停课不停学的出发点和目的是好的,只要能让孩子在延迟开学这段时间内不把时间白白浪费,能够把时间用到学习上,就已经达到目的了。
至于说,想通过网络教学和学习这种方式达到和在学校一样的效果,那是不现实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