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0年1月新高考暴露不少问题,你怎么看?

浙江省2020年1月新高考已经结束两天了,但留给考生和网友的评论却没有停止……

以前学考选考的时间是每年11月、4月,但从2020年起,调整为1月、6月。

据了解, 2020年1月6日—8日,2020年浙江首场学考选考开考。今年有52.6万人参加学考、选考。

要知道,这可是浙江新高考改革深化完善意见实施后的首次学考和选考分卷考试。

据了解,高一第一学期不得参加学考,学考首考不超过三门,高二起,可以超过三门,且只有一次报考机会……

以前是学考选考不分卷,70分学考,30分选考。但今年实行学选分离,单独命题,这也算是一次大的改革了。

那么,浙江第一次新高考改革,有没有问题呢?

老穆上网搜了一下,在网上也看到了一些负面消息……

比如有跟模拟卷类似的,有跟全国卷类似的……

老穆认为,这次试卷的原创性肯定无法与六月大高考的原创性相比,但老穆相信也差不到哪里去,质量肯定不低!

第一次新高考,哪有不招来热议的,我们应当多包容、多理解,不能一味地去指责与埋怨!

再说了,不论试卷如何,学习好的,还是考得好;学习差的,还是差,不是吗?

与其埋怨,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学习!

朋友们,你们觉得呢?

浙江省2020年1月新高考暴露不少问题,你怎么看?

前言

2020年1月6日至8日浙江省首场“高考”拉开序幕,全省共有52.6万人报名参加,选考第一次放在1月开考,这很新鲜。2020届的学生需要高三起第一次参加选考科目考试,相应科目学考合格方能报考该科目的选考。这些个“第一次”使得浙江省的新高考格外受到关注。

第一次把高考放在1月这的确让很多人感到惊讶,其实没什么,都是之前制定好的,也是浙江省新高考改革的一部分。现在考试已经结束了,通过学生的反应来看,似乎这次浙江省的新尝试又出了不少问题。

改革排头兵

作为第一批新高考改革试点地区, 浙江省的改革动向始终备受关注,说到底,作为试点的排头兵,浙江高考改革改得怎么样直接影响后面省市改革的进展。在进行第一次试点改革的时候,浙江省高考就暴露了不少问题,尤其是高考志愿的填报,让很多家长和学生摸不着头脑,甚至还发生有的高分考生被独立学院录取的尴尬。

这次浙江“高考”之所以加引号,就是因为还不是真正意义的高考,但是也是很重要的一次考试,不是模拟,是动真格的,这次如果考生考好了,就可以放掉几门学科不学了,否则到今年6月份还得重新继续考。

那么这次考试到底暴露了哪些新问题呢?我们不妨来看看。

一、试题原创性差

很多学生考完试后在网上吐槽,之前刷题,刷难题,没想到这次考试还能够刷到“原题”。甚至有的中学在考试前做过类似的题目。如果情况属实这说明试题的原创性比较差。

众所周知,高考试题都是原创性试题,学生不可能做过的。如果有学生做过的那说明这样的高考题是不合格的。学生平时训练的时候,包括期中期末考试多少都会遇到类似的或者一样的题目,但是高考应该不会。

有的同学反映这次考试不少学科的题目和平时做的差不多,感觉原创性很不够。比如地理学科最后一道题关于板块消亡边界导致地形破碎,不同气候系统导致的干旱,学生感觉题目出得没有新思维,连出题模式都相同。

其实,我们也应该理解出题的老师,年年出题,有时候真的也是黔驴技穷了,每个知识点都挖了一遍,每个考法也都练过,每种题型都用过,有时候想想也真难为出题人了。但话又说回来,老路子不好吗,难道非得遇到新思维的题目,自己不会才叫好吗?

二、部分学科过于简单

这次考试,学生抱怨最多的就是不少学科试题过于简单,而且有些学科试题过于难。也就是难易不太均衡的问题。因为这次考试,是第一次学考和选考分开,有个过渡期,题目难度应该会逐步提高。

但是,另一个问题出现了,因为新高考模式下,需要进行等级赋分,也就是说,需要对学生排名次的,适当拉开差距比较好。但是题目如果过于简答,会导致一个严重问题:学霸极少,学渣占便宜,最刻苦的中间阶层厮杀惨烈。

由于大家分数都比较接近,这样名次都比较集中在某个阶段,这对等级赋分带来很大困难,因为浙江省的赋分制度是3分递减,也就是说前1%赋成100分,1%-3%赋成97分,以此类推。这样原始分很接近的同学就有可能很吃亏。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的功能可能就得不到体现。

三、疑似泄题

有的考生反应,这次不少人做过一样的题目,尤其是某中学大面积同学做过一些重题。这一点是最让人愤怒的,但是这种情况并没有被证实,尽管有些学生抱怨,但是我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

泄露高考试题这是犯大罪的,是要判刑的,我想即使给出题老师熊心豹子胆也不会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也许老师真的黔驴技穷,也许出题老师真实碰巧出了个自己也没有见过的,但是有的老师猜中的题目。

结束语:高考关乎每一个家庭,每一个考生的命运,每一次新高考改革都会牵动亿万人的心,所以,不得不谨慎,没有充分调研,没有充分论证不能盲目推行,要尊重学生的切身利益。因为一旦发生问题都是不可挽回的,我们希望改革要稳重,改革应该简单而不应该变得复杂。广大考生也要注意,不要一味抱怨,时间很紧张,任何时候都要做好自己,准备好,踏实复习,以不变应万变,这才是应对之道。

浙江省2020年1月新高考暴露不少问题,你怎么看?

高考总是关系到每一个家庭和学生的未来,高考改革必定会引起社会的更加关注和争议。

浙江省第一次学考选考, 在元月六号至八号举行,选考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 这就意味着,元月六号到八号,浙江省高考已开考。

学考相关规则:新高考政策下,学考和选考是分卷、分时考试,按等级赋分,每年一月和六月考试, 且相应科目学考合格,方能报考同科目的选考。

学考科目及分值:语文数学各100分,外语150分,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各70分。学考成绩采用等级制,设ABCDE5个等级,E为不合格。学考每科仅一次机会,不合格者可继续报考。外语首次考试“一考两用”,取两次成绩中最高的一次作为高考成绩。

作为高考改革排头兵,第一批新高考改革试点地区,浙江省改革进展始终会备受关注,直接影响到全国推行普及。

第一批推行改革,在推进过程中,总会遇到许多问题,需考虑方方面面带来的影响。这次高考产生的新问题引起了社会上热议。

第一、原创题少。高考试卷中,见到原题实为罕见。而这次居然有不少原题,会造成一个错误导向,刷题,大量刷题,考试中就能碰到原题。高中生会把精力放在题海战术中,而不追求做题效率。

第二、试题过于简单,不敢动笔。对于政治学科来说,高二的学生去做基本就没问题。有些学生非常惊讶,居然不敢动笔。没有区分度的试题,学霸学渣没有差距,好的不好。差的不差,不便于选拔人才!

高考改革总会遇到诸多问题,对于存在的问题,需要进行专业分析,尽量完善方案,和高考制度更人性化、合理化。大家说,是这样的吗?

浙江省2020年1月新高考暴露不少问题,你怎么看?

网传浙江省2020年1月新高考暴露不少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三个:

1.多出现陈题旧题,甚至照搬照套的。

2.出现泄题漏题现象,考题在个别名校练习或考题中出现。

3.试题难易不平衡,有的科偏难,有的科偏易。

对于这些问题,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其真实性。从针对质疑的答复来看,浙江省考试院表现比较淡定。那么,社会为什么会有如此反响呢?这既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

经过去年英语听力风波后,浙江省新高考的推进应该是更加稳妥,更加慎重的。在如此稳妥、慎重的指导思想指导下,新高考还引发众多吐槽甚至批评,多少让人感到意外。

但仔细想来,这也是情理之中。

一是“新”,这次高考是浙江新高考改革深化完善意见实施后的首次学考和选考分卷考试。以前是学考选考不分卷,70分学考,30分选考。试题易多难少,考生对学科间试卷难易度不平衡的抱怨少,这次分开考,选考难度加大,考生抱怨就多了。2020届的学生需要高三起第一次参加选考科目考试,这个第一次本就留足了大家关注的话题。

二是“省”,浙江省这次高考的题目由浙江省组织专家命题,试题的质量与权威性也是不可与全国卷同日而语的。更何况,不少高中名校与浙江高校本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难免让一些学校的师生揣测泄题的可能性。这些差距与猜疑,需要浙江省教育主管部门用程序和事实说话,再假以时日才能服众。

每一次改革都是利益的调整与平衡过程,高考改革也是如此。既得利益一方不愿因改革放弃优势,其他各方希望通过改革获益,这个博弈过程长期存在,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统筹兼顾,最大程度做到公平公正又合理合情。

有共鸣,请点赞!有争鸣,请评论!

浙江省2020年1月新高考暴露不少问题,你怎么看?

2020年1月6日~8日,浙江省首场学考选考开考。这场“高考”是浙江省新高考改革深化完善意见实施后的首次学考和选考分卷考试。官方数据显示,浙江全省参加人数达52.6万人,共有196万科次。根据浙江新高考改革深化完善意见:今年参加高考的2020届高三考生学考选考的时间从每年11月、4月调整为1月、6月。考生高一第一学期不得参加学考,学考首考不超过三门,高二起,可以超过三门,且只有一次报考机会。

随着2020年浙江省“高考”首秀结束,各种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就接踵而至。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很多学生考完试后在网上吐槽,刷题是习惯,没想到这次考试竟然还可以刷到“原题”,甚至有的中学在考试前更做过类似的题目,如果情况属实,说明这次高考试题是不合格的。②这次考试,学生抱怨最多的就是有些学科试题过于简单,而有些学科试题则过于难了,难易不均衡的问题比较突出,毕竟是首秀,这也难怪了。③涉嫌泄题,有的考生反应,这次不少人做过一样的题目,尤其是某中学大面积同学做过一些重题。浙江省教育考试院,一位宣传处工作人员称:已经注意到网上的相关言论,但否认了考生的质疑;“我们目前了解到的都是一些毫无根据的猜测。如果他们有实在的证据的话,也欢迎走正规的渠道投诉举报”!

对于2020年浙江省“高考”首秀,笔者有几点个人看法,提出了供大家商榷。首先、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学考和选考分卷考试中暴露出来这些突出问题,其实是好事,不必大惊小怪,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问题暴露的越多,越便于其他省份在以后的具体操作中汲取教训,强化整改。其次、学考和选考毕竟不是真正的高考,其试题难易度也有一个摸索和渐趋完善的过程,不可能一下子就能把握的那么精准,出现偏易或偏难试题,实属非常正常情况,在以后的考试中,积极总结经验和汲取教训就是了。再者、至于试题原创性问题以及泄题问题,笔者不认可,作为很重要的一次省级考试,这种可能性根本不存在;学考又称为合格考,其要求本来就很低,考查最基础性的知识和最基本的能力,学生遇到类似做过的问题是很正常的。

2020年浙江省“高考”首秀,有诸多的可圈可点之处,为何还会遭受到不少考生诟病呢?笔者觉得,这也是人之常情,因为已经刷惯了“偏难怪”题的考生,乍一遇到这类基础性和基本型的考试形式,思想上和精神上都存在很大的不适应,质疑五花八门真的在所难免!学考和选考分开考试,让出卷老师也需要一个逐渐的适应过程,过去那是学考和选考合并考试,出卷老师把握起来难度很大,久而久之反而已经适应了;现在乍一分开,却大大地不适应了,所以才会出现试题难易不均衡的问题以及许多看似很熟悉的问题,其实,试题是否看上去那么简单呢?笔者但是觉得未必,越是简单化的问题常常会是是而非,考查的就是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否扎实,和基本能力是否过关,考生不认真细致的话,更加容易丢分!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浙江省2020年1月新高考暴露不少问题”,是非常正常的,符合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新生事物在其成长过程中总要经历种种挫折和磨砺,出现问题一点儿也不可怕,能够及时发现这些问题,并努力汲取教训,在以后的工作中认真整改,才能让这类考试进化的更加完美!

浙江省2020年1月新高考暴露不少问题,你怎么看?

浙江省的高考现在是全国人民的关注焦点。在过去的1月6日~8日,是浙江的学考和选考日。

先讲一下学考和选考。

学考
  • 学考就是原先大家说的会考,高中生的毕业考试。
  • 一共有10门课,包括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再加一门技术。
  • 考试只能考一次,考不及格可以再考。
  • 成绩按A、B、C等等级给
  • 时间是每年1月和6月考试,在高三第一学期前要考完学考。
学考的作用是什么呢?
  • 主要是毕业用,毕业必须要全部考过学考,学考只能有一门不及格,多于一门就不能毕业。
  • 参加高考,就是选考的话,必须要有学考成绩,不及格的不能选考。
  • 有些大学招生对学考成绩也有要求,比如名校可能就不能低于B之类的,各个学校有自己的规定。
  • 浙江还有三位一体、高职高专的招生,这些学考成绩也要计入招生的分值中。
选考

选考就是高考。浙江执行的是3+3的选考科目,3指语数外,另外3从政史地、理化生和技术中选3门一起考。

这10门课,除了数学、语文在最后高考时考一次,其他的都可以考2次,除了英语,其他都是赋分制,挑最好的一次当自己的高考成绩。赋分制的说明见下表。

浙江2020年第一次高考特点

这次浙江高考首次将学考和选考分卷考试,原来是在一张试卷上,后面加30分的题和30分的时间就算选考。

分卷的好处就是两张试卷的目标就不一样了,学考是考核最低要求,选考考的是区分度,选拔人才。出卷人有足够空间来处理,不像原来一张卷子达到两个目标,难度过大,容易出问题。

出现的问题

按道理,浙江高考分卷的做法是很值得称道的,为什么大家有不少意见呢?主要意见是见到很多非原创题,有些题大家都做过。

对高考试卷的一个主要要求是,出的题目不能在以前出现过,都是出卷老师现编的。我认识几位高考出卷的老师,这些老师一般都是大学老师,他们出试卷是要被“关”起来的,跟外界没有联系,然后想几天,把题目给出了,等高考结束,再放出来。

这些老师都有本职工作,一年为了高考被隔绝一个多月,甚至更长,其实很耽误工作。

如果高考一年考两次,按照这种保密程度,老师会疯。所以,我不太清楚,这一年高考2次,出卷人是怎么弄的,老师水平如何,保密程度如何。

好像浙江这次的题目被人诟病了,有些都是旧题。

原先肯定也是如此,但为什么没人说呢?因为原来是学考和选考同一张试卷,为了让绝大部分人毕业,出现旧题很正常。现在是分卷考试,大家的要求是高考试卷的要求,所以不满意了。

另外,还有一些传言,有可能有泄题。这些就不知道真假了。

总结

关于试卷水平问题,我估计是第一次,会有问题,第二次应该就能解决了。总体来说,能考两次,理论上是帮学生减轻负担,但需要出卷人出高水平的卷子才行。这里的高水平是指,两次试卷的难易程度类似,有比较好的区分度。

否则,这个2次高考只能加重考生患得患失的心理,甚至加重负担。

总之,高考无小事,需要慎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