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生在入小学前已认识一千多字,平时爱读书。但一写作文,就错别字满篇,是怎么回事?
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回馈您!
老穆有话说“认识字”与“会写字”是两回事!
举个简单例子,老穆喜欢看足球比赛,但并不意味着老穆就会踢足球!
“爱读书”和“会写作文”也是两回事!
老穆认为,关键取决于你如何读书?倘若只关注故事情节,毫无意义!
老穆的小侄儿平时也爱读书,但写出来的作文,不忍直视……
接下来,老穆就来解决你的困扰。
(一)何谓错别字?错别字分为“错字与别字”。
错字,即错误的字,因学生“增加、减少或改变”原有字体的“笔画、笔形或结构”。
别字,即另外的字,因学生马虎或其它原因将原有的字写成另一个同音字。
(二)造成错别字的原因【1】上课时专注度不够;(造成一知半解)
【2】孩子马虎不细心;
【3】同音字、形近字、义近字的误扰;
【4】相关练习不够到位;
【5】不注重在语境下识字。(造成理解断层)
(三)平时作业和考试中的错别字,要及时订正在错字本上。(四)家长可带着孩子一起进行字词训练。(五)家长可以在家里设置一个“字词默写奖惩榜”,帮助孩子纠正错别字。【结束语】孩子还小,作为家长,要多一点耐心,万不可脾气急躁,批评责备孩子,以免孩子失去了学习的信心。你们觉得呢?欢迎大家在下方的评论区留言。
如果您觉得不错,记得关注“老穆说语文”,并点个赞哦!
一学生在入小学前已认识一千多字,平时爱读书。但一写作文,就错别字满篇,是怎么回事?
一孩子在入学前就已经认识一千多字,平时喜爱读书。可一些作文就错别字满篇,说明孩子学习基础没有打好。
1.孩子爱学习。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在上学前就能认识一千多字,还爱看书,这说明孩子对学习很感兴趣,像玩耍一样,就能认识很多字。他(她)通过看图,观察图画中的动物、植物、人,认识了汉字。家长教其读书,在读书当中,也认识了一些汉字。他还可能通过跟家长出去玩耍,在大街上,公园里认识了一些汉字。孩子在认识了汉字以后,他也可以读书了。在书中他见识了神秘的大自然,见识了更广阔的世界。孩子从此也爱起书来,他和书籍成了知心朋友。
2.基础没有砸实。孩子虽然对读书、识字有浓厚的兴趣,但是孩子却很少写字,也没有理解字词的意思,原来只是觉得好玩。现在上学了,要写作文了,只要是他能认识的字,他就使用,根本没有考虑用得合适不合适,也没有想到用得对与错,在孩子看来,能写很长一段话,已经是很不错了,别的孩子只能写一两句话,还有的甚至连一句话都写不出来。但在老师看来,就是错别字满篇。
3.打好字词基础。只要孩子对学习有兴趣,就一定能把学习搞好。家长要配合老师,帮助孩子打好基础。以前,学习是为了玩,能认识很多字,但是他不理解字的意思,也没有认真地写字。现在要指导孩子学习写字,了解汉字的造字方法,汉字的造字方法有四种: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其中形声字数量最多,约占汉字的90%以上,。形声字分为两部分:一个是声旁,声旁表示汉字的读音;一个是形旁,形旁表示汉字的意义。孩子掌握了汉字的造字方法,对他写字,理解字义都是很有好处的。孩子在认识汉字的过程中,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让孩子在词句当中理解字的意思,时间长了,孩子就会使用了。
只要孩子打好学习基础,正确使用字词,他的学习成绩会突飞猛进。
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一学生在入小学前已认识一千多字,平时爱读书。但一写作文,就错别字满篇,是怎么回事?
题主的问题里,存在着一个识字敏感点的问题。我的疑问是:这些字是在什么情况下学习的呢?所以,我将这个问题分成两部分来回答。
第一部分:关于学生在入小学前已认识1000多字的问题。现行小学入学的年龄规定,6岁才能入小学。也就是说,题主问题中的孩子,在六岁以前就能认识1000多字了。
一、我的疑问是:这些字是在什么情况下学习的呢?我知道的有两种情况:硬灌的、凭兴趣学习的。
据心理学家的研究,4——7岁识字的效果是一样的。也就是说,识字是有个体差异的,现实生活中还有3岁多就认识好多字的孩子,更证明了识字年龄的差异性。上次与我一起出差的同事,她的孩子才3岁多,就认识好多字了。我听了吓一跳,提醒她不要教这么小的孩子识字。她告诉我,没教,是孩子自己认识的,孩子对书、对字特别有兴趣。
孩子对字、对书特别有兴趣,正是我要说的。
如果题主说的孩子在入小学前认识的1000多字是在孩子有兴趣的情况下完成的,那么他后续的学习是没有问题的,也就是说不会出现错别字满篇的问题。
记得我的孩子3岁半的时候,我指着我校校门口校牌上“中学”的“中”字教他认,又走到一墙之隔的小学校牌前教他认“小”字。我告诉他:“妈妈在中学教书,你以后在小学读书。”孩子对这个记忆特别深,从那以后,他拿到书就到处找这两个字,上街也会到处盯这两个字。有一天我下课回家,孩子很有成就感地告诉我:妈妈,我今天读了两本书。
我很奇怪,他能读什么书呀?结果他又兴致勃勃地读给我听。原来他是把那两本书上的“中”字和“小”字找完了。就这样,整过小学阶段,他的听写都是一次性合格,作文也是正常上路。
但是,现实中很多家长是不知道这个规律的。看到别人三岁多的孩子、四岁多的孩子能认识字就着急,就强迫自己的孩子识字,如果孩子不认识的话就会觉得自己丢脸,就会打骂孩子。于是,这样就让孩子对识字、读书从小就感到很恐惧,就没在头脑里留下什么痕迹。即使后来很用功,读的书也多,最开先认识那些字还是模糊的,很难书写正确。
二、可能有朋友会问:关键是,4——7岁,时段这么长,哪个时刻才是自己孩子识字兴趣的开始?万一孩子要到7岁才有兴趣怎么办?我说:那也得等哦!
这里就有一个识字敏感点的问题。找到自己孩子的识字敏感点就好办了。
像前面讲的我的孩子和我同事的孩子,识字的敏感点大约在3岁半那样子。但是,我的孩子在3岁半的时候,对数字特别没有感觉,三个以内他就搞得清楚,超过三个以上的数字,他就没有概念了,他就乱数了。当时,我就担心甚至着急了,因为邻居一个4岁多的孩子20以内的加减法很熟悉,一天就像唱歌谣一样口头唱着加法减法题。当时,我也沮丧过:是不是我的孩子没有数学天赋?但是,我忍着,没教他。在他接近5岁时,他对数字一下子就有概念了,一直到高中,数学都特别优秀。这说明我孩子对数字的敏感点在接近5岁时,对汉字的敏感点在3岁半左右。
而我的孩子对拼音的敏感点是在6岁半。那时,他刚好上一年级,在开始学6个单元音的时候,可能是教材下面有音节的拼读吧。只记得那个时候还没教其他韵母,老师也还没有教一个字的音节,是由声母、韵母、音调三个部分组成。但是我的孩子,在学单元音那天一回家就跟我说:妈妈,我发现每个字的读音都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当时我正在做家务,感到很惊讶。我就说你举个例子呀,哪两部分呀?他就跟我连举了几个例子,还给我强调说,你读慢点嘛,越慢越明显。其实,是他发现了汉字的读音是由声母和韵母组成的。于是我就紧紧跟进,我说你能把我们家里人的名字一个个都拼试一下,看是不是这样呀?又把他认识的那些好朋友的名字一个一个地这样来拼试,结果都是这样。他等于提前自己掌握了音节的知识。
我认为这是兴趣识字带来的后续的学习能力。
三、那么,你可能又问:我怎么知道我的孩子识字的敏感点是什么时候呀?
我的建议是:
1.找到孩子识字的敏感点。不逼孩子,孩子有兴趣时就乘势教她一点;如果孩子不感兴趣,就过一段时间再试一下。观察孩子,什么时候孩子识字了还很快乐,那个时候就是孩子识字的敏感点。发现了孩子识字的敏感点就可以加大量跟进了。
2.大量跟进。能认的时候也从生活中常见的、笔画简单的字开始。 记得我的孩子在认识了“中”字和“小”字后,只要他要读,我就教他。
四、错过了识字敏感期的孩子怎么办?
用加倍的时间去强化巩固。
第二部分:关于写作文儿错别字满篇的问题。明白了第一个问题,实际上这一个问题就不用再详细阐述了。简单地说,孩子错别字满篇的原因,就在于她上学前认识的了1000多字,是强迫灌进去的,而不是在孩子的识字敏感点及敏感点以后学的。我们都知道另外一个道理,第一印象是特别重要的。但是,强迫认识来的字在孩子的头脑里是没有留下多少印象的,所以,在以后的后续学习中,该写正确的时候,他反而写不正确了。
小结强调:1.据心理学家的研究,4——7岁识字的效果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孩子识字是有个体差异的。
2.每个孩子识字都有一个敏感点。只有
在孩子识字敏感点及以后认识的字,才对后面的后续学习有帮助,才是后续学习的基础。
3.在孩子识字敏感点以前教识字,只会对孩子造成对识字和读书的恐惧,反而对后续学习造成拖累的作用。比如错别字满篇。
4.孩子的其他学习,比如说数字、拼音等也是有同样的规律。家长们千万不要拔苗助长。
5.做学习型的家长。这是我在很多篇文章反复强调的。学习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学习现代教育理念、学习现代教育管理方法。
一学生在入小学前已认识一千多字,平时爱读书。但一写作文,就错别字满篇,是怎么回事?
认识一千多字,爱读书,但进行习作时错别字多,存在三个方面问题。一是识字没有思考,填鸭式的死记硬背,没有理解字的意思,单纯为识字而识字,没有把字放在词语中,句子中去理解。二是读书方法和习惯不好,读书要边思考边读,并且理解和体会作者描写的事物,并形成背诵和抄写好词佳句的习惯,进行知识积累。三是习作时没有走心和思考,小学生习作就是我手写我口写我心,把自己说的话,自己的真情实感,通顺的写出来。
一学生在入小学前已认识一千多字,平时爱读书。但一写作文,就错别字满篇,是怎么回事?
你好,小个孩子从会说话到会简单地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和观点,然后能用正确的文字记录下来,是要有一个质的飞跃。就像我们生活中有的人一个字不认识,但说起话有板有眼,头头是道。那么认识了汉字,只是知道读音,并不代表这个孩子记住了这个字的写法和意思,即使知道写法和意思也不一定能正确运用。像成年人提笔忘字的现象池会常常产生。因为中国的汉字是比较难学的,同音不同字,同字多种音,同义多种表达,同样的词用在不同的语境意思完全不同,等等。所以,掌握一个汉字,我们是指掌握了这个字的音形义,并能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中正确表达。所以,让孩子识字不能操之过急,特别要引导孩子多交流,多运用,多动口还要多动手。
一学生在入小学前已认识一千多字,平时爱读书。但一写作文,就错别字满篇,是怎么回事?
首先我们应当明白一个观点,那就是认识字和写字是两个分离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实际中很多人能够认识很多字,但是却不一定会写,大多数读过书的人能够认识我们的繁体字,但是却很少有人能把所有的繁体字写出来。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因为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基于我们汉字的一些规律和特点,很多字,我们联系上下文基本上就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因此我们在认识字这一个过程中所体现的并不是真正的写的功能。
当明白了这一个观点之后,那么剩余的内容就比较简单了。
按照要求加强孩子的书写,并且在小学阶段书写方面的要求,如果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来代替。
还有一个千万不要过于提高孩子对于书写的要求,毕竟我们的语文教学执行的进度还是有一定的科学规律的,家长盲目的提高孩子的要求,恐怕对于孩子学习是一种困难。
因此家长不要再刻意的从孩子的认字量来判断孩子的书写能力,如果真的想提升孩子的书写能力,恐怕还是需要按部就班的一些学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