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有人说“要求教师必须写纸质教案,反映了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及现代化手段应用水平”?

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来回馈您!

老穆有话说

关于“教案”,老穆有自己的观点及一些大胆意见,现与大家分享一下:

【1】初为人师,一定要手写教案,万不可用电子教案代替手写教案。

很简单道理,初为人师,对教材、考点、考纲等都是不熟悉的,在这种情况下,倘若你不手写教案的话,你是难以进步的。

试想一下,如果你只是从网上下载一份教案,不加修改地“据为己用”,必定是教不好学生的。

备教案,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备学生”。

每个学校每个班级的学生水平都是不同的,因而教学设计也是不同的。如果你拿人家重点班的教案上你的普通班学生,又怎能有效果呢?尽管人家的教案很优质。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不是吗?

【2】从教5—10年者,可以采用电子教案与手写教案相结合的方式。

对于从教五年及以上者,他们对教材、考纲、考点等已经有较为深层次的理解了,这个时候,倘若还“按部就班”的手写教案,势必激发不起老师们备课的热情,备课也就程序化了。

老穆建议这个阶段的教案要进行变革,既要有手写部分,也要有电子教案部分。

A、手写教案部分

手写部分的教案,要简化,不用写那么长,因为即便写了,也跟以前大同小异,没有多大意义。

B、电子教案部分

1、建立校园电子教案资源库,老师电子教案做完后,上传到资源库。

资源库只要采用“云盘”就可以建立,很方便的。当然,如果届时校园有更先进的方式更好!

2、教案上传到资源库后,有利于“资料代代相传”,有利于教案越来越完善化。倘若是纸质教案,则不利于更新和查阅,教案也难以形成体系。

3、有利于新教师的培训与学习。

学校有属于自己的教案库,新老师入职时,可以凭借“密码”到指定处学习,比较方便。

【3】从教10年及以上者,可以完全采用电子教案,但有如下要求:

【1】教案最好打印出来,最后汇编成一本书,每年完善之。

【2】教案要具有个性化,不能与其他老师教案一样,学校可以检查。

【3】每个老师退休后,都将拥有一本属于自己专著的“教案书”,这难道不是一项成就吗?

【4】该教案的内容及质量,也将成为评判职称及其它荣誉的重要依据。

【结束语】以上这些,只是老穆的一些大胆想法,权当“抛砖引玉”,欢迎各位老师及方家提出更为宝贵的意见!欢迎大家在下方的评论区留言。

如果您觉得不错,记得关注“老穆说语文”,并点个赞哦!

如何看待有人说“要求教师必须写纸质教案,反映了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及现代化手段应用水平”?

电子教案或手写教案,只是不同的呈现形式而已,或者说使用了不同的存储介质,与学校的管理水平及现教应用水平本来是没有关系的。

但是,强迫教师必须写纸质教案,确实反映了一所学校管理、教研水平较落后。

要求教师写纸质教案,一般基于两个原因。

一是学校不信任教师会认真备课,若允许用电子教案,可能会有很多人从网上下载。

二是学校在教研工作这块缺乏自信,上级来检查时,拿纸质教案出来心里才踏实。

备课应该是教师自发主动的行为。如同一个人登台演讲之前,肯定会做充分的准备,方方面面考虑周全,万一出了纰漏,不但自己丢脸,演出也会弄砸。

老师上课之前,为了顺利推进课堂流程,实现教学目标,肯定也会认真备课,甚至反复在心中预演。

如果不是这样,而是仓促上阵,脚踩西瓜皮。那就表明,学校的管理有问题,没有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教师在教学教研上缺乏主动。

也就是说,学校的发展与教师个人的发展目标不一致,甚至相悖。学校只有选择站在教师对立面,用强权逼迫教师服从自己的意志。

这样的学校,教师固然痛苦不堪,管理者也举步维艰。

电子教案是大势所趋。相比纸质教案,前者易于修改、传播,形式丰富多样,能与现代化教学手段深度结合,相得益彰。

至于说易于抄袭,这方面,纸质手写教案不也一样吗?没有电子教案之前,又有多少人写原创教案?那时候,很多人抄教学参考书,大量时间和精力被无谓地浪费。

既然都是抄,还不如抄电子教案,复制粘贴即可,节省出来的时间,还可以做点更有意义的事。

优秀的学校管理者,从不将自己置于教师的对立面,而是把凝聚共识作为首要的任务,把“上下同欲”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努力使教师对学校产生归属感,对管理产生认同感,对职业产生自豪感。

赋予教师最大的教学自主权,决不以专家自居教给老师们如何上课。而是以目标为导向,将学校的发展目标与教师个人的发展目标统一起来,心往一块儿想,劲往一块儿使。

这样的学校,校长和老师,是互相成就,而不是互相拆台。

这样的学校,根本不需要规定教师们使用手写教案还是电子教案,因为老师们自会作出最合适的选择。

如何看待有人说“要求教师必须写纸质教案,反映了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及现代化手段应用水平”?

题主的意思似乎是说,学校要求老师写纸质教案,既是管理水平低下的表现,也是现代化水平低下低下的表现。

我在一些学校(包括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看到一些老师在多媒体教室上讲课的情形。老师在讲台上坐着,讲桌上摆着打开的笔记本电脑,电脑里的教学内容投射到白色的屏幕上,老师手握鼠标,低头看着电脑,口中念念有词,光标在屏幕上不停地上下左右晃动着。

这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确先进,让我叹为观止。老师不用写纸质教案,备课内容与相关的课件,都可以直接在网上下载,放进移动硬盘里,往电脑上一插,往屏幕上一“投”,老师坐在讲桌旁,手握鼠标,“如此道来”,一切OK !

可仔细一想,这样的教学,老师倒是OK 了,学生呢?学生在下面直看到光标在屏幕上不停地晃动着,稍微差一点的学生,可能连老师讲到哪里了也不知道,因为,老师是“熟悉”的,而学生则是生疏的,他们如何能跟上屏幕上光标晃动的节奏?

此其一。

其二,老师面对学生讲课,本身就有一个通过眼神、动作相互交流的过程,通过肢体语言和表述的抑扬顿挫,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这下倒好,老师埋头盯着电脑,学生看着屏幕上不停晃动着的光标,老师口若悬河地讲,学生恍恍惚惚地看。难道,这种情形,就是“现代化教学手段”?

再说教案。学校要求老师写教案,并且要求写纸质教案,这是学校最基本的教学管理方式。为什么要写教案?老师的课堂教学不能随心所欲,总要有个大致的计划,有个对自己约束的根据。

而写纸质教案,就是要求老师写出的教案,是经过自己深思熟虑,反复斟酌推敲的。而直接从网上下载,简便倒是简便,方便也方便,但是,那些东西是不是就能内化为教师自己的认识与思考,那倒是不一定的。作为教师,如果过分地指望着什么都想从网上下载,找些现成的东西,那也会制约自己教学教研水平的提高,只不过是为了应付学校的检查罢了。

当然,如前文所言,学校要求老师写纸质教案,是学校加强教学管理的一种最基本的形式,但是,形式,绝不可演变为“形式主义”!

老师的劳动,本质上是脑力劳动,学校在对教师的管理上,既要尊重教师的人格,也要遵循脑力劳动的规律,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这就考验着学校管理者的理念和智慧。

就要求老师写教案而言,应当根据学校教师的具体情况,有所区别,不能胡子头发一把抓,搞“一刀切”。学校里,有的老师认真负责,有的则不然;有的教学水平相对比较高,有的还需要努力;有的是老教师,对教学内容比较熟悉,教学方法也运用地比较娴熟,有的则是入职不久的年轻教师,等等,具体情况不一样,要求也要不一样。

从学校的角度说,学校的教学管理,既要从整体、从全局出发,也要考虑个体差异。而从教师个体看来,学校的任何一项措施,每一个人都可以从自身的角度找到反对的理由,因此,教师看问题,也要顾全大局。学校领导不要苛求老师,老师也不必苛求学校,相互谅解,理解,同心同德,才能把学校办好。

如何看待有人说“要求教师必须写纸质教案,反映了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及现代化手段应用水平”?

我认为,纸质教案或电子教案与学校的管理水平或现代化手段应用水平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社会发展到今天,老师们几乎都不太喜欢用“教案”了,不管是纸质版还是电子版,因为不实用,现在用的都是“课件”。那为什么现在还要强调写纸质教案呢?原因有二:

一是教育行政部门检查需要。教育局到学校检查工作,往往喜欢检查教师备课情况,那怎么体现呢?只有提供纸质手写教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备课本,这是教学常规的基本要求,拿不出来那可是要被批评的。

二是学校杜绝教师不认真备课的需要。笔者曾做过教研组长和教务主任,一次在检教师备课情况时遇到这么一件事:学校发出检查教案通知后,大家纷纷把备课本交到指定地点,然后检查组开始检查、记录,这时发现没有李老师的备课本,找来一问,李老师回答道:“我没有教案,但我备了课。”检查人员说:“那你拿来给我看一下。”李老师又说没有,在电脑里,约半小时后他拿来了一本打印好的“教案”给检查组,A4还是热的。检查组哑然,像这样一位教师,你说他认真备课了,大家心里可能要打上一个问号。这种情况给教育局的领导碰到,那可不是一般的批评呀!

正因为这样,纸质教案才有了它的“市场”。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教师,我也不太喜欢为应付检查而手抄的纸质教案,我宁愿把备课的要点或内容标注在课本上,也不愿看那种没经过大脑为抄而抄的教案。既然大家都这么“讨厌”这种形势主义的教案,有不有更好的办法去呈现我们的备课呢?现在我的做法是:既不手抄别人的教案,也不打印网上的教案,而是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认真做好本章节内容的课件(或是修改别人的课件),然后按课件或幻灯片的顺序把教学过程的要点手写在备课本上,以便上课时更有条理性。我把备课的主要精力放在钻研教材和制作课件上,但也拿得出纸质教案本给上级领导检查,这样岂不是两全其美了呢?

总之,纸质教案不一定是学校自己想要的,可能更多是为了给教学主管部门一个交代,或者说给上级一个可量化的标准,这与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没有直接的关系。就正如有一次我到香港考察,音乐课,教师给学生人手一部平板电脑进行上课;而数学课,老师只用粉笔在黑板上给学生进行演算(连PPT都没有),你能由此说明香港教育是先进还是落后吗?所以,备课教案也好,上课方式也罢,只要根据当时需要适合就好,而不要困死在“管理”之中。

如何看待有人说“要求教师必须写纸质教案,反映了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及现代化手段应用水平”?

现在是教育信息化时代,还要求教师必须写纸质教案,徒劳增加教师的工作量,没有从教师的实际工作出发。难道一定是纸质教案才能提高教师的备课水平?这不见得。 领导拍脑袋决策, 看不得教师清闲。

我们学校2013年开始实行电子教案,统一表格, 规定项目。首先要求老师们先个人自备,自备的时候,可以写简案。可以写在教案本上,也可以写在教材上。在个人自备的基础上,利用每周集备时间,学科组再统一集备。 做到统一教学目标、统一重难点、 统一教学方法、统一 教学流程、统一练习和检测、统一课件。 每周一个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先重点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 其他教师作补充, 形成集体教案。 学校将集备教案印刷发给每位教师,个人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再做以改备,形成具有风格的个案。

同学科组之间资源共享,提高了老师们备课效率,老师们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批改作业、处理班务工作、读书学习。

有些学校领导,认为电子教案老师从网上下载,拿来就用,没有加入自己的思考。这种现象会存在的,但是手写教案照样也会存在老师们照着网上抄,除了增加工作量,没有丝毫意义。就比如现在农民种地,实行机器化了,非得让农民回归背着锄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劳作。

教师本身职业病明显,受颈椎腰椎困扰,让教师密密麻麻写一本,只是机械抄写,加重教师病情。中老教师偏多,腰酸胳膊疼,有何意义?

作为领导,要人性化管理,能够为老师们着想,真正引领教师专业成长,让老师们真正从繁琐无聊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实行电子备课,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相信老师,体谅老师,激发教师以积极的心态用心工作,以自己的热情投身于教育事业中。

如何看待有人说“要求教师必须写纸质教案,反映了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及现代化手段应用水平”?

要求老师写纸质教案和学校管理水平没有关系,纸质教案是主管部门对学校和老师一直以来的硬性要求,这是学校管理无法改变的事实,而至于现代化手段在老师备课过程中的应用局限性还是很大的。

首先,作为一名老师,在上课之前备课写教案是分内之事,尤其是年轻教师,没有教案上课是很容易脱离大纲和教学重难点的。正规的备课过程其实挺复杂,要研究教材,教学的内容,教学方法等,并不是把课本上的东西讲讲就行了。

其次,在现阶段来说,纸质教案还不能被电子教案所代替。如果我们说的电子教案只是一些办公文档,我觉得是不合理的。这种类型的电子教案会导致老师们直接相互抄袭,今年的教案明年,后年照样能用,只要教材不改版可能就一直用下去。改个时间就行了,有什么理由再去准备?其实备课的过程当中,我们还要备学生,从而实现因材施教。

我觉得要想启用电子教案,就必须要有更先进的辅助手段出现。比如设置电脑终端程序或者在线系统,让所以在职老师在系统内提交电子教案,而且教案在系统内都有查重机制,避免了相互抄袭和每年都是一样的教案,然后在每个老师的讲台配备电子教案显示和控制终端,而且在电子教案上传后追溯系统就自动启动,电子教案的使用和修改都是有记录的,同时学校领导再相应的终端也可以查询老师的电子教案情况。

但是就目前来说,这种辅助电子教案手段的出现难度还是非常大的,毕竟各个地方的经济水平差异很大,投入还是很大的。

所以,我觉得不要单纯的把这种责任推给学校,更和管理水平没关系,纸质教案无疑还是目前最靠谱,最经济和最直接的备课手段。不过对老师来说,不管哪种类型的教案,老师的付出都不会少。

你觉着呢,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