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学霸骑12天自行车去清华大学报到,你怎么看?
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回馈您!
老穆有话说作为一名高考生,如若你能被清华大学录取,绝对是人生一大幸事!
如果你还敢于用骑行的方式去清华大学报道,我想,这绝对是人生最难忘的事情之一,是金钱所买不来的人生经验。
他叫孟繁锟,安徽人,他就做到了!
阜阳一中学生孟繁锟,以高考685分的好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8月1日,孟繁锟和父亲一道,骑着自行车从老家出发,途经河南、山东、河北等地,历经12天,骑行近900公里,成功抵达北京。为了这个近似“疯狂”计划,他利用暑期,在阜阳一个饭店打工,挣了4000元。
如此看来,真是个懂事的孩子啊!难怪人家考上清华大学!!!
(一)骑行的过程,是享受人生的过程,是体验人生的过程,也是反思与领悟人生的过程!(二)骑行的过程,可以训练自己对事件的安排能力,可以训练自己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三)骑行,可以磨炼人的意志,让人变得坚强!有利于今后的学习与工作。(四)优秀的人才,往往做常人觉得简单的事情!把简单做到极致,就是成功!【结束语】考上大学,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学习的开始!
大学四年,必定充满艰辛!如若没有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我想,难以完成清华大学学业!你们觉得呢?
如果您觉得不错,记得关注“老穆说语文”,并点个赞哦!
安徽学霸骑12天自行车去清华大学报到,你怎么看?
安徽学霸孟繁锟,高考考了685分,被清华大学录取。大家很难想象,孟繁锟去清华大学报到的方式。他是和父亲一同骑自行车去清华大学报到的。历经12天,行程866公里。
暑假期间,孟繁锟打临工积攒骑行报到的路费。8月1日,小孟同学和父亲一起,骑着自行车从临泉老家向北京出发,途经河南、山东、河北等地,历经12天、行程866公里,8月12日成功抵达北京。
他用这样的方式去大学报到,全国可能仅此一例。
小孟同学之所以选择用骑行的方式到清华报到,就是想磨砺自己的意志。自从他收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就有骑行报到的打算和计划,利用暑假打工挣钱,就是为了做骑行路费使用。
小孟同学的父亲非常支持儿子的决定和选择,但同时也特别担心路途中的安全。所以,他决定陪儿子一起骑行去清华。866公里的骑行路,期间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但父子俩历经12天,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到达了心中理想的学府。
骑行去上学可不是想搞什么别出心裁的创意。
骑行历程给小孟同学的意义,不仅仅是看到了沿途的风光,实现了自己的想法,而是给他真实生动地上了一堂人生的体验课。
父亲陪骑12天,历尽艰难终达目的地,也是有深远意义的。这期间,不仅父亲与小孟同学并肩共同面对困难,更重要的是增进了父子之间的情感。父亲身上的稳健、踏实、勇敢、坚毅,也无形中在感染和影响着小孟同学。
有志者,事竟成。选择挑战自己,磨练意志的同学越来越少。我相信绝大部分孩子去上大学,选择的都是坐火车或者坐飞机,很少有人敢有这样的挑战和尝试。
上大学,只是人生的一个起点,并不是终点。未来的道路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作为想成事成业的人,就必须有坚毅的意志品质,有面对困难敢于挑战的勇气和精神。孟繁锟同学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他骑行去报到这件事,让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勇气、精神,更重要的是他骨子里的质朴和品质。这才是这个孩子身上最为珍贵的东西。孟繁锟这样的同学,才是真真正正的学霸。
安徽学霸骑12天自行车去清华大学报到,你怎么看?
大学开学在即,当一些大学生还在纠结着开学到底要不要家长送的时候,安徽省阜阳一中学生孟繁锟已经和父亲完成了一项壮举:历经12天,骑行900公里,达到了心仪的清华大学报到。
更让人刮目相看的是,为了这次骑行,孟繁锟早有安排,他利用假期在饭店打工挣得4000元钱,用于支付一路上的花销!
不得不说,这孩子确实很棒,不仅学习成绩一流,而且独立自主能力超强,完全颠覆了人们对于学霸的认知,佩服!
优秀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个优秀的家长,虽然不太清楚孟繁锟出生在怎样一个家庭。但是,当孟繁锟提出想骑行上大学的时候,父亲没有因为路途的遥远和艰辛而断然拒绝,但是作为一个父亲,爱子情深,孩子独自远行,那份担心和牵挂怎能放下?于是,孟爸爸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陪儿子一起去!孟爸爸的决定既合理又合情。
首先:和儿子一起骑行,路途中遇到意外情况可以帮儿子处理,确保了儿子的安全,尽到了做父亲的责任。同时,陪儿子一起骑行,可以化解儿子独自出行的孤独和寂寞,增进了父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其次:鼓励儿子骑行上大学,可以磨练孩子的意志,增强孩子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在这次骑行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比如:扎胎、修路、堵车、饥饿、暴风雨等,但是在困难面前,父子俩从容应对,从未想过放弃,这在无形之中,就磨练了孩子较强的意志,铸就了孩子坚毅的品格。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当孩子再遇到困难时,回忆起这一幕幕,无形之中就充满了希望和力量。
第三:骑行上大学,可以欣赏到沿途不同的风景,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对孩子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正如孟繁锟所说:骑行过程中,我不仅经过,更感受、收获到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也留下美好的回忆!
爱子,则为子计长远。孟爸爸确实是教子有方的父亲,值得大家学习!你说是吗?欢迎留言,欢迎评论!
安徽学霸骑12天自行车去清华大学报到,你怎么看?
学霸的世界, 果然与众不同!中国需要这样“特立独行”的学霸。看到他的事迹,我想起之前我们这里一个考清华大学的学生,他已经通过奥赛提前和清华大学签约,过一本线就可以上清华,但是竞赛回学校之后,依然拼命的学习,同学们不解,他说:“我想证明,即便是不通过奥赛,我也可以考入清华大学。”,那一年,他果然考出了最高分,通过裸分同样够了清华大学的分数线。
再来看看安徽的这位学霸的事迹!
他叫孟繁锟,安徽临泉人,今年17岁,高考成绩为685分被清华大学录取,和有些学霸不一样,他有聪明的大脑,也有健康的体魄,喜欢骑行的他,骑行1000公里到清华大学报到,途经河南、山东、河北等地,12天后顺利到达,晒得像个”黑人“。
一、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骑行1000公里去大学报道,相信多数人不可能这么做,首先想到的是困难和危险,但是这位小伙子却没有”前怕狼后怕虎“地犹豫不决,而是选定目标后,就毅然决然地区实施,这也许就是他能够考上清华大学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
作为高中老师,我经常会听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的经验交流会,当这些成功的学生侃侃而谈时,我却觉着他们讲得,其实多数都是老生常谈的问题,都是老师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那么他们为什么成功了?就在于执行力!他们能把老师讲的方法,100%甚至120%地去落实,而且经过坚持,内化成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所以他们成功了。
而那些”三分钟热度”的学生,是不可能这么成功的,但是现实中,绝大多数学生,都属于“三分钟热度”的学生,最缺乏的就是这种执行力!
二、学霸的成功,实际上是赢在了起跑线上!
在孟繁锟的身后,还有一个“黑色”的身影,那就是他的爸爸。孟繁锟的父亲今年44岁,是临泉瓦店的一名语文老师,孩子的成功肯定和这位父亲的培养,是分不开的。
如果你的孩子上大学,打算骑行1000多公里去报道,作为家长你是什么态度?我觉着绝大多数家长,都会拒绝,都会给孩子泼冷水,都会找各种理由,去说服孩子。
然而,这位父亲却决定与孩子一起骑行!也许他是担心孩子的安全,但是44岁的年龄,能和孩子一起骑行1000公里,他已经做到了当家长最重要的一定:言传身教!
有位高考状元曾经这样说:“偶尔我也会厌学,不想看书。爸妈也发现了,但是他们不多说什么,而是把电视关掉,坐下来看书。我看到他们都在看书,也就不好意思不看了。”根据一项调查显示,大多数的学霸家庭,并没有苦口婆心的说教、也没有恨铁不成钢的打骂,有的只是默默无闻的潜移默化。
父母与其教育孩子成为怎样的人,不如先成就自己,用真切行动告诉孩子,应该成为怎样的人。
最后,还要给大家透露一个信息:为了这次骑行计划,孟繁锟决定先去赚点“经费”,于是去饭店打了一份暑假工,挣了4000元买了骑行设备和手机,剩余2000元,当成骑行途中的花费。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被这个小伙和他的父亲感到了?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加油吧,各位!
我是“赢在高三”,专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问题,欢迎关注!
安徽学霸骑12天自行车去清华大学报到,你怎么看?
看到安徽学霸孟繁锟同学骑单车去清华大学报到,我非常佩服,更让我佩服的是小孟同学的父亲,他不仅支持儿子骑单车去大学报到,还能够一路陪伴同行。有这样的父亲,焉不能培养出儿子优秀的品质!
从一件小事时看优秀父母的家庭教育观,方知我们距优秀父母的距离有多远。几年前,我有一个个案家庭,小伙中考完后,和我讲了他有一个大胆的想法,想骑单车回江西爷爷奶奶家。我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说就是想锻炼一下自己毅力,同时还想品味一下吃苦,因为从小长这么大从来就不知道什么是苦。我问他是否做了详细的计划,他说已经做到了,但是与父母说了之后,被严辞拒绝了。小伙子一个暑假都不得开心,因为他感觉自己被父母小瞧了,甚至不相信他的能力。再看安徽小孟同学,他就非常幸运,因为他有一位懂家庭教育的好父亲,清楚地知道该怎样培养儿子的优秀品质。
虽然自己很优秀,但是小孟同学仍然以一颗平常心对待自己,假期仍然坚持打工。高考之后,小孟同学并没有闲下来,而是把这段时间用来打工,在这个暑假里他靠自己的辛苦劳动挣了4000多块钱,更是难能可贵。仅在支持儿子打工这件事上看,更能折射出小孟父母在培养孩子的观念上与众不同,他们的目光并不仅仅定位在孩子的学业上面,而是更把可能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让孩子去体验生活,增加阅历。对于很多学霸来讲,真的很难做到像小孟同学这样,因为他们大都习惯于被优秀蒙住初心,认为学霸怎么可以干那些体力劳动呢。
总行程800多公里,见证了父子间的亲密合作,有更多时间用于沟通交流,规划与展望未来。最好的亲子关系,往往是在家长与孩子共同做一件事中体现出来,因为从一件事中家长即可以率先示范,又可以用榜样来激励并带动孩子。小孟同学的父亲在这方面就做的非常好,他与儿子800多公里的骑行,这里就充分体现出了作为父亲的坚毅性格,给儿子树立了一个非常好的榜样。而小孟从父亲身上看到了做男人最应该有的优秀品质,而这可比那些坐在家里对孩子空口说教强百倍千倍呢。一路同行,父子间有更多时间用来沟通交流,尤其是父亲与儿子谈未来的学业和职业规划,更显意义之特别。
小孟同学和父亲的行为,给很多家长展示了家庭教育的魅力,教育孩子可以这样搞。因为我的本职工作是从事家庭教育,经常接触国内外家长,我发现对中国家长来说,最缺乏的是让孩子经历生活的历练,而一些发达国家的家长恰好重视这方面的培养。坐而化道式的教育,从本质意义上来说,根本就不是教育。因为孩子没有生活体验,你说孩子也听不进去,或者根本不理解。而家长带领孩子深入生活,才能既容易施教,又能让孩子深刻理解,这样的教育才是有魅力的家庭教育。学霸只是一个孩子在学业上优秀的标签,在人格品质吃苦精神方面同样优秀吗?从绝大多数学霸身上,真的很难看到,因为他们缺少像小孟同学这样的父亲!
结束语:看人家的风景,反思自己的家事。如果我们能从中悟出点什么,小孟同学和父亲这道风景你就算没白看。优秀不是遥不可及,如果你也想成为优秀的父亲或母亲,至少你得擅长于学习,有特立独行的育儿观念,你得有恒心与毅力陪伴孩子一路成长。优秀的父母大都靠做出来的,而不是夸夸其谈说出来的,很多家长恰好相反。
安徽学霸骑12天自行车去清华大学报到,你怎么看?
安徽孟繁锟同学,高考考了685分,被清华大学录取。这说明他是一位标准的学霸。
从我的教学经验来看,学霸一般来说不仅是有天赋,而且大都有极强的自律性和目标感,而且有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韧劲和毅力。孟繁锟这一点在孟繁锟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在录取结果出来,知道被清华大学录取后,他就有了这个打算,要骑行去清华。为了这个目标,孟繁锟在暑假里就打工存钱,积攒路费。
8月1日启程,从临泉老家出发,途经河南、山东、河北等地,行程866公里,历时12天,克服各种困难,8月12日成功抵达北京。
整个过程,有目标、有准备、有计划、有毅力,表现出和在学习上同样的品质和毅力。我们不仅为这个男孩点赞。
更值得一提的是孟繁锟的父亲,他担心儿子行程安全,作为一个成年人更能想到可能会发生的各种情况。但是他并没有阻止儿子的想法,而是与儿子一起接受挑战,完成了整个行程。他用实际行动支持儿子,教育儿子,什么是努力,什么是坚持,什么是男子汉的努力和责任。我们也要为这位父亲点赞。
可能就有人说,现在交通那么发达,何必要如此大费周折呢?其实,我认为在这一次长途跋涉中,孟繁锟接受到了更多的知识和能力,培养了更强的责任和毅力。
- 比如,每天要骑行多少公里,在哪歇脚,在哪吃饭 ,在哪住宿。如何安排的更加周密?
- 途中遇到突发情况怎么处理?比如车胎扎了,比如不良天气,比如身体有恙,怎样做好预案灵活处理,遇到困难要咬牙坚持,绝不放弃。
- 同时一路风土人情,景色变换,饮食风俗等等,也会让一直停留在课本中的孩子更加接触社会,了解现实,给要上大学的准大学生上好社会第一课。
大学生活即将开始了,祝孟繁锟在清华这所优秀的学府中认真求学,努力学习,继续发扬这种无惧困难、坚韧不拔的精神,用清华的校训激励自己,“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成长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