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江苏高分考生丁又也以足以报考清华大学的成绩报考了华东师范大学?

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回馈您!

老穆有话说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各位朋友,如果你的高考成绩过了清华大学录取分数线,你会放弃吗?

我想,大多数人是不会放弃的!

但是,江苏省南通市通州高级中学的丁又也同学,他果断放弃了!按他的话说——华东师大更适合我。

我们来看一下,他考了多少分?

满分480,理科的他考了423分,选修双A+

我们再来看一下北大和清华的录取分数线,如下:

北京大学录取分数线为424分(理科)

清华大学录取分数线为421分(理科)

根据他的分数,北大是上不了,但清华还是有希望的……

(一)院长亲自送上录取通知书,并授予孩子所在学校“华东师大优质生源基地称号”。

华东师大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院长程亚教授、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刘婕等专程为丁又也等3位新生送上录取通知书。

要知道,即便你考上了清华、北大,清华、北大的领导也不可能亲自送录取同意书给的,可见华东师范大学对优秀考生的渴求程度和重视程度。

(二)优秀的学生应该去做老师!丁又也非常热爱教育事业,将来励志做一名老师!“目前的教育系统缺少扎扎实实在一线教育的工作者,缺的是高水平的师资力量,因此我觉得优秀的学生应该去做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助力国家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丁又也说。

厉害吧!你很难想象,这句话出自一名准大学生之口。

倘若我们国家要是多一些这样的优秀学生,教育事业必将推向一个新高度!

(三)选好专业,比选好大学更重要!

以前,很多学生只关注大学,而忽略专业!现在不同了,学生在注重大学的同时,更关注自己的专业,为将来就业做打算。

比如你将来想教书,那你就是要选择师范院校,因为他们更专业!不是吗?

【结束语】作为江苏人,老穆为丁又也送上祝福,祝他在大学里能再接再厉,创造更多的辉煌!加油!

如果您觉得不错,记得关注“老穆说语文”,并点个赞哦!

如何看待江苏高分考生丁又也以足以报考清华大学的成绩报考了华东师范大学?

这个话题很有趣,我来谈谈我的看法。在谈我的看法前,我想先讲个小故事。

师兄的选择

我有一个师兄,实力很强。不论是科研水平,还是人际关系的处理,都做的游刃有余。可说是极优秀的那种。当时毕业时,我们都以为他会留院,即便不留院也会去一家大型省级医院。但最后他的选择让我们大跌眼镜:他去了一家市级医院。大家都觉得他是屈才了,当然我也持同样看法。后来一次机会,我跟他聊到这事。他微微一笑说道,我知道你们都说我屈才了,但我不这么认为。你知道为啥吗?其实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一、在大型单位,我也就是普通人,大家都很厉害。我对自己有一个正确评估。

二、单位越强悍,压力越大。多年的读书生涯,我实在太累了,想休息休息了。

三、现在的单位,离我家也近,可以尽孝。文化上也亲近许多。

四、在现在的单位,我应该能做的很好,而且主任愿意培养我。

五、从小到大,一直优秀。该拿的荣誉基本都拿了。并不在意一些虚头巴脑的荣誉。

六、人活着是为了自己活着,不是为了别人的赞誉而活着。我想过自己的生活,而不是过别人要我过的生活。为别人而活这么多年,现在,为何自己不能放自己一马?

我细细品味了跟他的谈话许久许久。发现自己同样如此。虽不如他优秀,但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尽自己努力往上爬。发现总是达不到预定目标,然后就总在努力着。时常感到心累。如果此时换个角度,如果目标订的不那么高,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或许也不会这么累。生活品质会高许多。或许前途会更好呢?

好了,说了这么多,我们回到正题,我怎么看考生丁又也?

江苏考生丁又也,作为今年的高考生,以总分423分,选修科目双A+的成绩,被华东师范大学物理学类专业录取。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按说,他可以选择清华北大,但他选择了华东师大。他的理由其实已经很充分了:“优秀的学生应该去做老师!华东师大最合适我”。是的,适合的就是最好的。丁又也从初中开始就萌生了做老师的想法,可以说做老师一直是他的志向。现在华东师大最为国内顶尖的师范类高校,向他抛出了橄榄枝,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

有人会说,清华北大的物理系更厉害。是的,但清北培养的更多的是顶尖科研人才。可丁又也想做的不是科研,而是一名老师。这个和清北培养学生的初衷还是有区别的。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华东师大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院长程亚教授承诺:“我们还将为丁又也这样特别优秀的同学,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让他们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华东师大作为中游985高校,实力或许比之清北要差一些,但同样有大量的人才。作为顶级人才,进入了清北可能就泯然于众人矣。但到了华东师大,在整体水平并不差的情况下,自己可以独享更多资源,得到最好的培养,或许更让人心动。

文化亲近感不容小觑

丁又也是江苏通州人。通州位于江苏南通,华东师大位于上海。南通跟上海距离有多远呢?大致就隔了个长江,一百公里以内。南通一直号称上海的后花园,有小上海之称呼。在文化上,上海自然与江苏要亲近许多。同样作为一名江苏人,常年在外漂泊的生活,让我对家乡的亲近感要比常人深刻的多。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独,许多人或许是体会不到的。

人为了自己而活,不是为了别人而活

如我那个师兄所说,为什么一定要为了别人的话而活着呢?生活是自己的,应该由自己掌控。别人说的再多,但过生活的是自己啊。别人叹息一声,赞扬一句,自己何必在意那么多呢?遵从自己内心真实想法,不随波逐流,更能体现自己的价值。

我的看法

无所谓屈才不屈才,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如此优秀的学生,未来若能够成为一名老师,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学生让更多的人变的优秀。岂不美哉?优秀的老师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我为丁又也的选择点赞。也希望社会中能够出现更多的丁又也样的学生,未来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说了这么多,其实都是我的主观看法。最佳答案恐怕是在丁同学自己心中了!

欢迎关注我,带你了解表象下的真相。如你有什么看法,可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何看待江苏高分考生丁又也以足以报考清华大学的成绩报考了华东师范大学?

说实话,真的很佩服这位阳光帅气的大男孩,有多少人能像他这样,面对功名利禄的诱惑时,能坚持自己的初心?丁又也,人如其名,是一个个性十强的男孩。

今年华东师大在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一共招收了3名毕业生,其中一名423分的学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这个分数在别的省份,无法上本科,但是在江苏,这个分数高出了清华大学的提档线,这倒不是江苏的生源有多差,而是江苏省的高考模式和其他省份不一样。

先来说说423分是一个什么成绩吧:

江苏地区的高考总分只算三个科目,那就是语文、数学和外语。江苏文科生的语文总分是200分(含加试的40分语文附加题)、数学总分160分,外语总分120分;江苏理科生的语文总分是160分,数学总分是200分(含加试的40分数学附加题),外语也是120分。其他科目虽然不计入高考总分,但也记录等级。其他科目如果等级无法达到一定的标准(比如有一个选修的科目得了一个C),那么考生很可能连本科都上不了。

在高考总分480的情况下,考生能考个423分,已经算是超级学霸的存在。在江苏省2019年一分一段表中,江苏理科423分排名全省59名,这样的排名,考上清华大学并不奇怪。

过了清华大学的分数线,却报考了华东师范大学物理学类,丁又也并不是一时兴起,反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其实,我认真了解过各个学校的情况,我觉着华东师大最适合我“,丁又也最终选择华东师范大学物理学系的原因是这个学校的这个专业性比较强,学术交流的氛围也好,最重要的是他立志当一个一线基础教育的老师,把专业扎根在一线教育中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助力国家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

大天苍苍兮大地茫茫,人各有志兮何可思量。相比那些扎堆报考北大清华的经济学、计算机等名牌大学的热门专业的状元们,我反而更加佩服这个愿意为中国教育事业做出一份贡献的男孩。因为无论是经济学还是计算机,当然都可能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但是当状元们不管合不合适而扎堆报考这些学校的专业时,其实他们更多的是考虑自己的利益,自己的发展,而且以后出国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而选择华东师范大学物理学系的丁又也,其实未来已经很明确了,就是做一名中学物理老师,甚至连大学老师都不可能,因为在他看来,做研究的老师不符合他对老师的理解,他的目标就是一名基础教育的一线老师,一名收入并不多,但是在他看来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能够有这样的情怀,难道你没有被他感动吗?

无论是他的同学,还是网友,都认为他会后悔的,劝他重新考虑一下自己的志愿,而他却坚定自己的选择,有自己的理想,有明确的目标,有足够的实力,相信丁又也未来一定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老师,也希望越来越多优秀的学生,能够参与到我们的基础教育中来,如果最优秀的学生愿意当老师,我们国家的发展,肯定是不一样的。

我是”赢在高三“,专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问题,欢迎关注!

如何看待江苏高分考生丁又也以足以报考清华大学的成绩报考了华东师范大学?

2019年,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的丁又也同学,高考成绩423分,全省排名59名,以如此高的分数和排名,走一个清华、北大或者浙江、复旦大学排名前十的名校都不成问题,比如前些日子报道的江苏如皋中学学生周鹏宇,在父亲身患癌症的情况下,依然考出了421分的高分,被清华大学机械航空与动力类专业录取。而丁又也的高考成绩比周鹏宇还要高2分,但是出乎意料的是,丁又也却放弃诸多名校,选择了华东师范大学。令众人惊愕不已。

小徐老师初看到这个消息题目时,曾深深地为此生遗憾,心想:这孩子以后一定会后悔的,想当老师不见得非得走师范类院校,难道他没看到深圳中学招聘教师公示名单上清一色是毕业于清华、北大这样的名校的硕士研究生吗?即使最次的学校也要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

但是在看到丁又也选择华东师范大学的详细专访报道上,了解了这孩子的想法时,小徐老师对这孩子的看法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并为教育上能吸引这样的人才而感到无比欣慰。

丁又也选择华东师范大学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位于上海的华东师范大学,专业性和学术研究性都较强,且走在了教育改革的前沿,自己选择的物理专业设有教育硕士学位,因此丁又也觉得只有华师大最合适自己,自己会在这里学到更多有关教育的专业知识。二、“优秀的学生应该去做老师”——丁又也同学认为教育缺的是高水平的师资力量,缺少扎扎实实研究教学的一线工作者,他要用自己的实际行为,提升国家整体教育水平。

丁又也受当老师的外婆影响,从小就想当老师,上学期间一直观察每个老师的教学方法,被老师们勤勤恳恳的教学精神和热情所打动,对教师职业充满了向往。

三、每一次老师让丁又也上讲台给同学们讲题,讲课,他都特别珍惜,充分准备,每次看到自己写的板书以及在讲台上的表现,让自己特别有成就感 ,这更加坚定了他想当老师的信念。

在媒体记者的采访中,小徐老师深深地感受到了他对教育的那份热爱、热情与执着,连记者也被他聊起自己的教师理想时,眼睛中放射出来的光芒所感染。在这一刻小徐老师突然释然了,不再纠结这孩子为什么不选择清华、北大,为什么不选择北京师范大学,而是坚信,他一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因为一个优秀的教师,首先源自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有了对教育的热爱才有动力、有持续的热情去研究各国先进的教育理念,践行先进的教学方法等,而这些华师大的师资储备足可以满足他。

同时,华师大也表现出了求贤若渴的名校胸怀,华师大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院长程亚教授和该校的党委书记等人专门为丁又也同学送上了录取通知书,并表示将为这样优秀的同学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让优秀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左一丁又也,数学满分,和数学老师的合影)

小徐老师当年上师大时,一半的时间上几个著名教授的课,一半的时间就泡在图书馆里,几年来,看完了关于教育教学的大量中外书籍,这些阅读一方面更新了我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也借鉴了先进的教学方法。而这些是在课堂上学不到的,靠的是学生对教育的热爱和热情才会有兴趣去积累、去思考、去践行。相信丁又也同学一定会在华师大这所百年师范名校里得到他想学的东西,希望我国将来有越来越多的优秀学生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来。

如何看待江苏高分考生丁又也以足以报考清华大学的成绩报考了华东师范大学?

又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博弈者,又一个剑走偏锋的执剑人,又一个为梦想狂奔的独行侠,又一个践行情怀的先驱者。

放弃清华,执意华师的丁又也同学,确实值得我们关注,值得我们思考。

面对这样的选择,这样的案例,我们应该怎么看呢?是理解,还是反对?是支持,还是看笑话呢?

第一、丁又也同学的赤子之心,确实是今年高考的一股清流

不知从何时起,“清流”与“奇葩”一样,已经从褒义走向了自己的反面,形容那些与众不同却又真实存在的人或事。比如2010年拒绝保送北大,却又被美国十所高校拒绝的北京理科状元李泰伯同学,还有今年这位江苏考生丁又也同学。在高考分数423分,选修课双A+的情况下,在可以进入清华的情况下,他还是来到了自己心仪的华东师范大学。

第二、丁又也同学来到华东师范大学,相当不容易,不是因为分数,而是阻力

了解了丁又也同学的高中经历,以及他来到华东师范大学的全过程,倍加感觉,坚持梦想很难,情怀可以打动自己,但很难打动别人,而给自己压力最大的,是自己的父母和任课老师。

丁同学想来华东师大,不是一时冲动,而是长达数年的执念,为此他放弃了校荐清北的名额,一心参加高考,只为来到华东师大,更是在高考后,放弃了清华这个全国第一名校。

第三、丁同学的专业是物理教育,最好的出路是留学

丁同学选择了华东师范大学,更像是华东师大的一次成功捡漏,为此,丁同学所在专业的学院院长,还专门出面,欢迎丁同学的到来,并提出会重点关注他,为他提供更合适的学习培训。丁同学的专业是物理教育专业,他的志向又是做一名高中教师。在华东师大这个平台上,比较适合他的,是争取在本科阶段的交换生,为以后留学深造,并再回国任教作准备。

结束语:作为旁观者,其实不理解丁又也同学做法的,好像很多。清华的牌子比华东师大强,也是公论。即使是做老师,在北京,清北碾压北师大;在上海,复交领先华东师大,也是事实。只是,世上总有理想主义者,并且坚持下去的人,如玄奘,如海丽。最后,希望丁同学求仁得仁,求成得成。

如何看待江苏高分考生丁又也以足以报考清华大学的成绩报考了华东师范大学?

感谢悟空问答小秘书/头条教育邀请。

我是一叶知秋有仙则名,我来回答。

江苏考生丁又也以423分的成绩被华东师范录取,专业为物理,而今年清华在江苏的最低投档线是421,也就是说丁又也以可以报考清华的成绩报考了华东师大,丁又也看重的就是华师大在教育领域的专业性,上海学术交流的开放性以及上海教育改革的超前性。

以功力一点的角度看丁又也的报考,确实感觉有些可惜,高考前他就拒绝了清华的领军计划,不然,如果参加领军计划,最高可以降60分,哪怕降20分,丁又也也可以选清华不错的专业了。退一步讲,以他现在的成绩,清华选不了好专业,可以报复交,复交看起来分数和清华差不多,那是因为它们实行的是超短裙政策,冷门专业全放到提前批了,一本专业都是热门专业,所以,丁又也的分数可以上复交不错的专业,从毕业时的就业和发展来看,这是最优选择。

不过,丁又也目标很明确,就是要从事教育事业,这个目标很早就确立了,从高中初中甚至更早就确立了,而华师大很早以前就是他的目标,老师,父母、同学都不太理解,因为他成绩极好,一模时是全市第一!高中同学也劝过他,即使当老师,完全可以考清华北大啊,出来后当老师完全可以啊,清华北大出身多金光闪闪,可丁又也的回答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当老师的话科班出身和非科班出身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丁又也报考华师大是水到渠成的事情,那一直都是他的梦想,只不过,现在梦想实现了,虽然它和别人想的不一样,或者和别人期望的不一样。其实,华师大在江苏的录取分也不低,排江苏12,江苏考生一是喜欢江苏本省的高校,如985的南大和东南,二是上海的高校,所以,丁又也的报考从分数来看,也可以接受。

要知道,还没有入学,丁又也已经被列入重点培养对象了,华师大招生办和物理学院院长亲赴丁又也的母校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一是授予通中华师大优质生源基地,二是给包括丁又也在内的3名同学发放录取通知书,其实,最主要是给丁又也发。物理学院院长表示,对丁又也这种人才,学校会为他量身定做培养计划,让他得到最好发展。

丁又也选择华师大的另一个原因是华师大有学科教育(物理)方面的教育硕士,说明他对自己的将来有清晰的规划。

他关注并喜欢基础教育,他的观点是,优秀的学生来从事教育,助力国家教育的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人才,其实,这个思路很对,老师水平高,培养的学生基础更扎实,视野更开阔。同样,老师水平高,学生才能信服,才有说服力,学生有了崇拜感教学更容易开展,不服的话你来考423试试。😂

华中师大是丁又也一直的梦想,到目前为止,丁又也在板书、PPT制作、讲案整理等很多方面已经答下非常好的基础,对教学也有自己清晰的认识,叶秋相信,在老师这条路上,他会走的很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