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规:严禁手机等电子产品带入中小学课堂,将体育科目纳入高考评价,你怎么看?
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来回馈您!
老穆有话说老穆小时候没有电视看,没有手机和电脑玩,所以很难近视。
老穆小时候没有网络游戏玩,没有那么多的娱乐设施,只有跟小伙伴们在田野里奔跑,在村巷里捉迷藏,所以身体很健康;
老穆小时候,一年吃上肉的次数都是屈指可数,所以也很难胖起来。
但现在的孩子不同了,三五岁孩子就会玩手机了,五六岁就吃洋快餐了,七八岁就知道讨论网络游戏了,所以,近视、肥胖等健康问题已威胁到他们。由此,7月15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
其中,《意见》在电子产品和体育这两块规定如下:
【1】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屏幕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要进行统一保管。使用电子屏幕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2】把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纳入对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考核评价体系,与学校负责人奖惩挂钩。把学生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特别是心肺复苏纳入考试内容,把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体质健康测试情况作为学校学生评优评先、毕业考核和升学的重要指标,将高中体育科目纳入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或高考综合评价体系。(一)电子产品已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与健康了,必须严管。老穆清楚地记得两年前做家访时的场景:一个瘦弱的身影躺在床上,双手拿着手机,聚精会神地玩着游戏,无论家长如何劝说,就是不听······
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我们无法阻止,但对于学生而言,他们的抵抗力还很差,稍不注意就会沉迷于游戏而难以自拔。
所以说,教育部这一规定非常好,符合家长们的心声。其实,学校早就有规定,不得带手机等电子产品进校园。尤其是民办学校,管得更严。
老穆希望这一规定能帮助不少沉迷于游戏的学生改掉这一恶习,让他们都能安心学习。
(二)将高中体育科目纳入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或高考综合评价体系,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前只凭文化成绩就能考上好大学,即便是加分项,也是知识类竞赛类,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更渴求“德智体美劳”更健全的人才。因此,有多个省市已将“见义勇为”列入高考加分项目。
就目前而言,高考体育成绩还是不计入总分的,还是以“通过与否”或综合素质评价的形式呈现,相信不久的将来,体育在高考中或以成绩的形式的体现,亦或是以ABCD等级的形式体现。倘若近几年就实行,你做好心理准备了吗?
【结束语】规定,永远是底线,关键取决于孩子自身的控制力,而孩子自身控制力的养成跟家长从小的教育方式不无关系。因此,家长要做好孩子的监督工作。老师和学校,往往是最后一道防线,起到辅助性的作用。
学生,就应当以学业为重,沉迷游戏,只会害人害己!考入北大,倘若沉迷游戏,影响学业,照样被劝退?
如果您觉得不错,记得关注“老穆说语文”,并点个赞哦!
国务院新规:严禁手机等电子产品带入中小学课堂,将体育科目纳入高考评价,你怎么看?
其实,绝大多数的中小学校早就制定有校纪班规:严禁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或教室)。
可是,这么多年来,很多学校依然没能将“手机"很好地“禁”住。学生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与学校和老师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将手机带进校园。
这是某初中学生返校时,政教处进行突击检查,在校门口所查获的部分携带手机学生名单。
学校政教处所搜缴的学生手机,全部交由各班主任代管并联系家长处理。
为最大限度减少手机所给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除此以外,学成还时不时利于课间操时间进行搜查。可谓管理上是很严格的了。但照样是逢搜必有!
学校把关如此之严,学生又是如何将手机带进校门的呢?
有学生曾透露:当学校在校门口搜查时,有些学生是里应外合,将手机从围墙外抛扔进学校。
看来,如果学生不配合、不自觉,仅靠学校是很难杜绝手机的。
因此,“三味”真的不知道,这次国务院所出“新规”,究竟会比“校纪”有什么不一样的“特效"?
我认为,国务院的"新规",最终还得以“校纪"形式体现。一直以来,之所以校纪没能有效地禁住手机,最大的不足就在于“校纪”下的老师,缺乏对被搜缴手机及学生的处置权。
其一,老师无权没收或消毁被搜缴手机,充其量就是帮学生代管几天而已!因此,有些学生的手机被老师搜缴了几次,而每次不是被学生索回,就是被家长要回。然后又被学生带来学校。长此以往,老师懒得去禁什么手机。
其二,老师搜缴学生手机,本身就承担不小的风险:既怕与学生发生摩擦,又怕学生做出某些过激行为。
综上所述,我认为:国务院出台的“禁手机"新规,若真想“新”,就必须与原校规更有“实力"。关键要让学校和老师敢于“禁",让老师没有“禁机"后顾之忧;同时,让学生能深刻感受到将手机带入校园后,必然会蒙受相应损失和惩罚。这才可以让"禁令"在学生中产生威严。
至于将体育科目纳入高考评价的“新规",我的看法是:如果体育科仅仅是纳入高考“评价”,而不是将评价分计入高考总分,很可能会落入象目前中考的“综合素质评价"一样的“鸡助”,起不到真正重视体育的目的。但愿这样的“评价"不是一种“参考”。否则,谁也不知道高校在录取时是怎么个"参考”法。
我是“三味聊教育",感谢您的关注和点赞,并期待与您共同探讨这个问题。国务院新规:严禁手机等电子产品带入中小学课堂,将体育科目纳入高考评价,你怎么看?
这项政策很棒,希望能落实到实处,只有落实到实处,孩子才能真真正正的受益。
先来说说电子产品的事,我家孩子读一年级的时候,他们班主任就讲了这样一句话:你要想毁了一个孩子,就给他一部手机。老师这么说是有感而发,她家孩子现在已经读初中了,因为小升初考得不错,孩子爸爸奖给孩子一部手机,结果这个孩子玩手机上瘾了,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家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将手机收回来了,可孩子的心却没有收回来,没有手机,心里会想手机,会想着如何和父母斗争,将手机要回来。经过好长一段时间的调整,孩子才把心放回到学习上。
对于电子产品,我持有的态度是,可适量使用,但不能不加以控制。我家老大(即将读三年级)已经使用了两年的读书郎教育直播平板,收获确实很大,他很喜欢物理,自学了初中的电学、力学,家里也跟他购买了相关的实验器材。还学习了一些奥数题目以及古诗词鉴赏之类的内容。
一开始我并没有限制他使用学习机的时间,但时间长了,我会发现会让孩子变懒,只看、听内容,不动手,容易养成眼高手低的毛病。现在是暑假,我规定他每天用读书郎的时间不能超过2个小时。任何一款产品都有利有弊,家长要做的是减少弊端,发挥其优势,以减少对孩子的伤害。
关于体育科目纳入高考评价,我觉得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孩子学习再好,没有一个好体魄有何用呢?现在我也明显感觉到了学校对体育课态度的改变。记得我们小时候每次要到期末考试了,体育课都会变成自习课或者是正科的课,我家老大读一年级的时候还是这种现状,虽然一个星期有三节体育课,但真正能上齐的不多。用老大的话说就是“体育老师又生病了”“体育老师家里有事”,这是他们班主任的原话,其他科目老师霸占体育课是常事。
自从上二年级之后,即便是快考试了,体育课依然照上不误,我为这种变化点赞,让孩子有一个健康体魄才是让孩子更优秀的前提啊!
国务院新规:严禁手机等电子产品带入中小学课堂,将体育科目纳入高考评价,你怎么看?
双手赞成,禁止手机等电子产品进入课堂
现在走到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玩儿手机的低头族,小到三四岁的小朋友,大到成年人比比皆是。
的确一些手机等电子产品已经,渗透至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将手机等一系列电子产品禁止进校园,我觉得这样比较好。
因为有些学生往往打着学习的幌子,让家长为自己买相关的电子产品,其实买来,大多数不是为学习而已,而是为了打游戏等其他的娱乐活动,对孩子的学习百害而无一利。
这类电子产品更新换代比较快,家庭经济不错的孩子可能都是名牌手机以及名牌的平板电脑。也有家庭成绩不理想,孩子可能会产生 攀比心理,引发诸多矛盾。
现在一些网络信息鱼龙混杂,孩子们缺少一定的鉴别能力。容易被一些网络陷阱,引发的过度消费,以及利用电子产品让家长背负不小的经济负担。
曾经有媒体报导,一个孩子几天以内为自己的游戏装备充值,让家长的信用卡被盗刷等现象。 如果允许这类电子产品进入课堂,可能孩子们上课无心上课。人在曹营心在汉,总想着没有玩完的游戏或者没有看完的有趣的动漫等等,心思早已经跑到了课堂之外。
关于体育科目纳入高考评价我们经常说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其实在实际中往往可能更注重的是孩子的考试分数而忽略其他方面的发展。
其实作为任何一个人来讲,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就像人们所说的,健康是一没有了这个一,其他所有的都是零。
因为只有将体育纳入了高考考核项目以后,才能被更多的学生重视。这让我想起了多年之前,我所在地区将一些体育项目纳入了中考考核。
平时可能不太被重视的项目,由于要考试,要记入自己的中考成绩,课间随处可见到处锻炼训练的。
虽然是为了,有一个高成绩,但是在训练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身体,一举两得。因为现在随处在大街小巷可见的一些中小学生,小胖堆儿里的孩子比较多,一个是营养丰富,生活条件好了,但是缺乏体育锻炼,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
我们说要培养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首先要从身体健康来抓起,注重培养孩子选择合适的体育运动项目,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己身体的综合素质。为将来步入社会,创造人生辉煌,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是汇智坊,欢迎留言讨论!
国务院新规:严禁手机等电子产品带入中小学课堂,将体育科目纳入高考评价,你怎么看?
国务院新规:严禁手机等电子产品带入中小学课堂,将体育科目纳入综合评价体系,你怎么看?
不用说,我举双手赞成。作为一线老师,我深知手机等电子产品对学生的危害,也因为学生带手机屡禁不止而苦恼不已,国务院能出台这样的举措,实在是从学生切身利益出发,从学生的健康成长角度考虑的,值得点赞。
众所周知,学生带手机危害多多。一是对视力造成极大伤害,现在近视的学生越来越多,很多不是因为学习多用功,而是因为玩手机。我有个学生坐在教室第一排,带着眼镜看不清黑板,实在让人心疼又无语。
学生带手机直接导致学习成绩急剧下降。有的学生带手机进课堂,一节课,心心念念都在手机上,趁老师不注意,在手机上玩游戏。整节课精力不集中,对老师所讲,一个字也听不进去。时间一长,功课越落越多,成绩越来越差。
学生带手机,还会影响师生关系。本来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和谐的,老师教,学生学,良性互动,教学相长。可是,因为学生带手机,引发了老师和学生的手机“争夺战”,因为没收学生手机引发的师生关系紧张事件比比皆是。
学生带手机还会影响到学生之间的正常交往。有的学生沉溺于手机,不与周围学生交流,久而久之,性格越来越孤僻。有的学生带手机,玩暴力游戏,反映到生活中,与同学一言不合,大打出手,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与网络游戏脱不了干系。
学生带手机,影响学生的成长发育。中小学生正是身体心智成长的关键时期,有的学生沉溺于手机之中,晚上偷偷玩,半夜不睡,第二天无精打采;有的学生浏览不健康网页,影响身心健康发展;有的学生玩起手机,其他什么事都不想干,更别说课外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久而久之,身体素质越来越差!
国务院此次新规目的在于有效保护,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力争到2022年和2030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达到50%及以上和60%及以上。
国务院新规还指出将高中体育科目纳入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和高考综合评价体系,这是非常有必要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而现在很多高中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了学生的体能素质的培养,这对于学生一生的长远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以上新规出发点是好的,也是迫在眉睫,继续解决的难题。实施起来,尚需具体的措施保驾护航,否则落到实处只是一句空话!你说是吗?欢迎留言,欢迎评论!
国务院新规:严禁手机等电子产品带入中小学课堂,将体育科目纳入高考评价,你怎么看?
7月中旬,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其中对中小学学生的身体健康健康状况纳入对学校、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地方政府部门的评价体系,并与学校负责人的奖惩挂勾。《意见》为了保障中小学学生的身体健康,提出了一系统实施保障措施,如合理安排作业时间、控制考试次数、每周不得少于3次体育课,课外活动不得少于2小时,同时还要求严禁手机等电子产品带入中小学课堂,将体育科目纳入高考评价系统等一系列保障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的措施,受到了广大师生和家长的支持和肯定。
严禁手机等电子产品带入中小学课堂,意义非凡,主要表现在:
一、严禁学生带手机等电子产品入校园,有利于老师对学生的统一管理。有句话说的好,“要想毁一个孩子,给他一部手机就行。”而现在的中小学生拥有手机的越来越多,而他们一方面年龄小,自控力差,手机在手,让他们不去分心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叛逆期,老师和家长管教起来“前怕狼,后怕虎”,特别是老师,发现学生带手机,也不敢对其强行施加压力,怕管得紧了,学生会出事。
前些日子,我们学校有一个学生带手机被老师发现后要没收他的手机,结果学生很气恼,竟然将手机重重摔在地上,摔坏了,之后家长来学校要老师赔手机,质问老师,为什么不让孩子带手机,孩子如果因为没有手机和家长联系,上学路上出了事谁来负责。老师没有办法只能赔手机。
如今国务院这一新规出台后,老师面对家长和学生的质问时,总算有章可循,要理直气壮得多。
二、严禁学生带手机等电子产品入校园,有利于学生用眼健康,保证学生视力。现在的中小学生,近视率逐年攀升,这和学生长期使用电子产品有很大的关系。每当看到孩子们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有20%的学生戴上了眼镜,到初二年级的时候,班上戴眼镜的超过了50%,小徐老师心里就很难受,如果我们在孩子需要保护的时候,需要管教的时候都不能让孩子养成好习惯,远离电子产品,保护眼睛的话,这样的教育无疑是失败的。
三、将体育科目纳入高考评价,学生在学校能保障足够的运动量和锻炼量的话,学生的健康体魄才有的保障。每年学校都对学生进行体能测试,包括100米跑、100*4往返跑、800米跑、前位体前屈、仰卧起坐、跳绳等,但是每年学生体能测试不达标的越来越多,原因就在于,在校的体育课上的太少,运动量、锻炼量严重不足造成的。
虽然,严禁学生将电子产品带入中小学生课堂和将体育科目纳入高考评价,但是如果没有执行细则的话,恐怕执行起来还是有难度的。例如,虽然有规定,但是如果学生们将手机带进学校,老师应该怎么办,如果没有细致的执行细则的话,老师依然不敢用强制性的手段对待违纪的学生,那么这样的规定再好也形同虚设。
另外,将体育科目纳入中考,已经是多年的事情,但是学生们的体质依然没有改观,学生们的体育课在小学几乎都没有人上,一来没有专业的老师,二来也因为小学考试不考,再加上体育课孩子受伤的几率比较大,又怕一旦孩子受伤,家长来学校找老师赔偿,到了学生上初二、初三时,为了应付中考,有些学校才让学生加强练习体育考试科目,试问这样的体育课怎么能增强孩子们的体质呢?
总之,所有的规定如果没有具体的监管机制和实施细则的话,执行起来真的并不那么容易。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