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如何面对死亡?
人总有一死,但是面对死亡又有多少人能够坦然面对呢?越到老那的那一刻,许多人老人都害怕死亡的到来,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越老越怕死,许多事情都想不开,面对死亡或许还有许多心事未了,或许还有留恋着人世间的一切。既然说到了人该如何面对死亡的事情,我就列举两个事例,面对死亡两个截然不同的态度。
事例一:
记得我们村里以前有一位大叔,因为长期的吸烟饮酒,到最后患上了肺癌,而且是肺癌晚期,每天咳个不停,有时候什么咳出许多血液,而且整个人都特别瘦弱,仿佛一阵风就可以将他吹倒。
家里人为了给他治病,钱都基本上花光了,而且因为他生病的原因,儿子也从大城市里辞工回家照顾他了,可以说一下子整个家里都没有经济来源了,而且每天还要花钱买药。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他说服了他的家人,将他从医院里接了回来,就在家里过着剩下的日子。
但是有一天,这位大叔突然不见了,留下了一张纸条就离家出走了,说是他这个病没得救了,不想再挺累大家了。于是所有的亲戚都出动去找他了,找了好几天都没有找到,后来在一个山洞里面找到了,但是却已经去世了。
当时听到这个事情,心里特别有感触,或许这就是知道了自己时日不多,再怎么医治也治不好了,为了让自己到死的那一刻成为家里的累赘,宁愿自己一个人偷偷的孤独死亡。或许这对他来说,面对死亡就怕自己到死的那一刻还拖累着家人,不知道这是否就是对家人的爱呢?
事例二:
事情还是发生在家里的农村,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小伙子,年龄就跟我差不多大吧。可以说,他还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人,30多岁就已经有车有楼了,而且还有两个小孩子,特别让人羡慕。但是后来却因为长期的高负荷工作,被查出了胃癌,不知道这是不幸呢还是……
但是即使是患上了胃癌,医生也告诉他时日无多了,也就最多三年的寿命,但是他虽然知道自己时日无多,面对生死好似特别看淡,并没有悲观失望,相反还是每天陪着家人开开心心的。
许多人不理解,为什么都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了,还能这样开心呢?记得有一次听他说:“说没有死的那一天呢?只要能在死之前好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做一个合格的父亲以及丈夫,不给自己留下遗憾就好了!”
可以说,他的心态是非常乐观的,面对死亡,他并没有处于悲观之中,只是用自己仅有的生命陪着自己的亲人好好过好每一天,没有遗憾,也就能够坦然面对生死了。正是这种心态,让他活过了医生说的那三年,又活了另一个三年,在小孩上初中的安然离世了!
虽然他不能陪着自己的孩子继续成长,但是我相信他已经无憾了,毕竟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能陪着家人走过了一个又一个的三年!这无疑是他最快乐的一段时光!
说真的,面对死亡,又有多少人能够坦然面对呢?我们都是普通人,说不怕死那都是骗人的,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毫无遗憾的死亡呢?特别是面对死亡的那一刻,回想过去,那些未了的事情,一件又一件,但是这一切已经毫无办法了,想抓也抓不住了……
人,如何面对死亡?
人,如何面对死亡?
无非三种:有人惊恐,有人淡然,有人乐观……
还是说说我小姨吧!
那年,我小姨得了咽喉癌,虽然她口口声声说:我不怕死。可我们都知道,她这是怕我们担心,安慰我们,其实谁都能看得出,小姨脸色惨白,语言颤抖,走路都摇摇欲倒,她是怕死的。
在以后的半年里,小姨开始了治疗之路,放疗做了,化疗做了,听人说吃纯土豆泥能治癌症,她别的啥也不吃,足足吃了半个月土豆泥,直到闻到土豆味就恶心为止,听人说千里之外的徐州有神医能治癌,她不顾医生劝,和我小姨夫第一时间就去了……
就这样折腾来折腾去,身体每况愈下,黄鼠狼偏咬病鸭子,有一天她喝水时,碰到了暖壶,一壶滚烫的水浇在她的脚面上,她当时就昏了过去,醒来后放化疗做不了了,只得先治脚……半年后,医生对我们家属说:回家准备后事吧,已经没有治疗的需要了。
回家的路上,小姨躺在我妈的怀中,虚弱地说:“真不想离开你们呀,真不想死呀……”语气中满是对生的留恋。
是呀,血肉之躯,感情动物,面对死亡,又怎能做到那么从容,那么淡定?
人,如何面对死亡?
说件真事儿吧。
故事的主角是我的老母亲。
老母亲被诊断为肺腺癌晚期时已经八十有六,原本走路都足音铿锵的腿脚儿,初时还是那么劲健,似我们这后生晚辈都很难追上。
各大医院都走了,虽是疫情缠绕,星罗棋布壁垒森严,还是去了各大权威医院以求能够化解危机。
母亲后来觉得浑身没劲儿,便时断时续的跑去菜地,不像以往那般每天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而那块菜地,我们兄妹早就不希望母亲再种下去了,反正也是一块自开的菜地,种也可不种亦可,也不缺那一口吃的,权当活动腿脚腰身,是个锻炼的机会。
母亲最终也没同意将那块菜地给人。
母亲不得已住进了医院,也没合计自家的身体是何种病症,以为吃一两服药就能痊愈,全然没在乎。
捱到最后岁月,母亲已经感觉走路无力,喘气都困难,只能靠吸氧维持。
母亲在医生每次查床的时候,都热切地看着主治医师,希望能得到一些鼓励乃至安慰。
医生却背后对我们摇头叹气,自感无力回天。
当母亲终于觉察自己的症候早已病入膏肓的时候,反倒坦然了,对我们说:我要是得了癌症,还能活十年。
可这话只有鬼才相信,何况老人家还是那么大的年龄了。
母亲平素是个爱说话的人,尤其是我们这些儿女子孙去看她,总是喋喋不休,抱住这个亲一口,抱住那个啃一下,亲个没够。还特意嘱咐孩子们到就近的饭店去,不吝什么,想吃就点,钱都由她出。
后来疫情严重,医院封了病房,我们只能回家守候。
母亲还时时问我们:医院什么时候能回去。
只是这医院却不可能再回去了。
母亲有三五天不喜欢说话了,沉默地凝视一个地方,只是在面对我们的注视时,还会浮出一丝笑容,依旧不说话。
几天后,母亲拉住我的手,一字一句的告诉我:妈不行了,准备后事吧。
我凛然,肃而恐,却一味的安慰她,没事没事儿,肯定能好。
母亲摇摇头,又浮出一丝苦笑。
母亲开始张罗她自己的后事。告诉我们,早已备好的“装老衣服”在哪儿,拿出来一一点示我们,先穿什么,后穿什么,铺什么,盖什么,手里拿什么,嘴里含什么,事无巨细,桩桩件件都具体到位。
我溜在她耳边问她:怕不怕?
母亲摇摇头说:不怕。过了年儿八十七了,够本了。
您还想干点啥?
母亲又摇摇头,慈爱地看着我们说:儿女都挺孝顺,没什么了。
接下来的若干天,母亲开始张罗和我玩扑克。一幅牌,剩一半,然后我们两个平分,母亲打牌的时候气力虽不佳,累得胳膊都难抬起来,还是兴致勃勃地理牌、出牌,神志一点也不迷乱,口里念念有词,说要拿哪张牌压住我的牌。
我就故意多输给她,她就笑得格外开心。
整个正月里,母亲总是找我打牌。只是呼吸已经不能顺畅,出现了明显的下颚式呼吸,越发瘦的脱相,精神头却足。
可没打几把牌,就摇头说没劲儿了,累了,歇一会儿再玩。
临去世的头天晚上,那已是出了正月,二月初一晚上,快十点了,母亲又挣扎起来要和我打牌。打了四五把,母亲摇头示意我累了,玩不动了。此时的母亲,话已经说不出来了,没有声音,只是口型还在张着,眼里越发无光。
我把她摆正位置,侧对电视,给她拨到了特别喜爱的体育台。她很满意地点点头,示意我赶紧躺下休息,还指指被子,示意我盖上别着凉,然后就一直盯着电视,目不转睛,不眨一下儿。
下半夜,两点半多一点,妹妹喊醒了我,我急忙过去看母亲——母亲就保持那个看电视的姿势,已经没了呼吸。
我急忙以手抚在母亲的动脉处,幸而还有一丝呼吸。只是隔一两分钟才隐约一下儿,母亲就到了最后关头。
母亲自始至终都没出现什么慌乱。虽然开始还寄望医生能妙手回春,可从打她预知去日无多,就再没看到留恋的眼神。哪怕是最后的时光,我们凑近她耳边说去医院的时候,她还是斩钉截铁的摇头,看不出一丝恐惧和张皇。
现在想起来依旧会心❤潮澎湃,强忍泪水。母亲最后的告别也越发坚强,伟大。
失去母亲的日子里,母亲的音容经常浮现在我的眼前,使我有一种灵魂出窍的触动和激越,真真感到了母亲之于生死的大彻大悟。
我真切感念母亲,我爱母亲。
可我却永远也见不到母亲,只能冀求老人家能出现在我的梦里,梦里与她相会了。
图片来自网络
人,如何面对死亡?
我陪伴过的,97岁老爷子,抗美援朝功臣。
临终没呼叫正忙乎工作的儿女重孙。而是提前一个星期,收拾好了自己所有的一切,还如士兵一样,把所有物品整理的板板整整井井有条。把自己回忆录手稿交给我校对,装订。
还给我煮云南的米线吃。
那天中午下小雨,突然对我说:“陪我出去走走吧,看看天气,这是我最后淋雨了”。我们出门约200米,老爷子说孩子,我走不回屋里了,接着靠着我,头慢慢一歪,双腿自然盘坐,喉咙轻微几声响动。停止了呼吸。
那是我第一次,做义工陪伴临终,第一次亲眼被靠肩膀接触死亡。
我完全蒙头,跟着坐下。约10分钟才记起翻手机,打他儿子女儿电话。
20分钟,120救护车到位。医生救护人员极为专业的,就平坐着把老爷子台上救护车。
我也完成了,第一次临终关怀爱与陪伴心灵呵护服务。
陪伴500多临终老人,一共只接触了7位,我在身边陪伴咽气的老人。各个临终状态都不同,我也想陪伴更多老人去世,可家属的学识认知。。。。。。
但活着的所作所为注定了死亡状态,我是学懂了。所以面对死亡是我终生公益工作,如老爷子一样坦然死亡也是我的生命追求。
人,如何面对死亡?
面对死亡,很少有人能淡然处置。当死亡真的来临,人,都会出现极度的恐惧,谁都不想离开自己的亲人,离开这个活生生的世界。
说一件真实的事情吧,我曾经有一个很要好的女性朋友,长的很漂亮,也会打扮,一直在服装城做销售,每天都很精神,很靓丽。突然有一天,她老公打电话,说她住院了,当时也没往坏处想,因为她身体一直很好,当我赶到医院,在门口遇到她的老公,悲伤的告诉我们,她是乳腺癌晚期,已经转移了,不能手术,只能等死。听到这里,我不敢相信,生命真的如此脆弱?进去看到她的状态,感觉事情的严重了,她躺在床上,脸色极差,有气无力,眼里满是恐惧与不舍,那年她刚33岁,有个7岁的女儿,我知道她心里是极度的不甘,和对女儿的不舍与牵挂,万万没想到,只有短短的7天,她就走了,离开了爱她的老公,舍下了年龄尚小的宝贝女儿。
我很想不通,即使是癌症晚期,即使已经全身转移,最少也应该存活一年半载的吧?以后听朋友说,她是吓死的,也怕花钱。因为她女儿5岁的时候被市体工队录取,练体操,这是很烧钱的,她家的条件也不好,她老公做买卖也赚不了多少,她打工工资也不高为了孩子,她就把房子卖了,那是2007年吧,因为急需给孩子交学费两万,生活费每月两千,她家60多平,位置极佳的房子只卖了7万,一家人在外面租房子住,她好长时间就感觉身体不适,也不去医院检查,就自己去药店买点药吃吃,这两年吧,钱也花的差不多了,她是既害怕,又怕花钱,心里负担太重,这也加速了她的死亡。
生命无价,需好好珍惜!
人,如何面对死亡?
坦白的说,除非例外,除非一时想不开而走绝路的,多数人还是不愿意面对死亡的,但谁又能躲的了?
死亡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如何面对?
也许是年龄大了的原因,我经历了太多的悲欢离合,从儿时不知姥姥“走了”是何意,到中年时面对老母亲的突然去世,始感到死亡是那么的真实,到二儿子因工伤死亡,令我肝肠寸断。……我的亲人和朋友中,就这样有许多人陆陆续续离开了人世:
我的姥姥活到83岁,在知道自已不行了后,在我们家生活了18年的她,坚持让我老爹送到自已家,说必须死在自已家里;
我老母亲,63岁时突患心肌梗死,毫无征兆的突然离世;
我的小妹,与癌症抗争20年,四处求医,想尽一切办法,花费数百万。曾对我说:小哥,我不想死,我才52岁。可是病魔依然夺走了她;
我老家一个胡同的邻居边奶奶,一辈子精明强干,独自抚养3个孙子女长大,活到百岁。卧病在床,上午问孙女:今天几号几点了?“XX号11点”。“那我下午2点走。”结果真的是下午2点离世。
所以我们如何面对死亡?有开幕就有谢幕,有花开就有花谢,有新生就会有衰老死亡。
让我们在有限的生命里充实的过好每一天,最后无论是有知还是无知的离去,都平静的面对、接受,是最好的结局。
毛泽东主席曾对护士长吴旭之说:等我死后,你们不要哭,要敲锣打鼓的庆祝,说这是唯物辨证法的胜利!
这是何等的伟人气魄!
所以想回答题主:可能需要我们面对时,那就如同睡过去一觉那样,坦然去睡吧;也还有另一种可能,那就是不需要什么面对,突然的变故,一下子就过去了。(笑)
想那么多干吗?该干嘛干嘛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