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山脉能阻挡冷空气,比如秦岭、大别山,但气流不是比山脉高吗?

1⃣️为何提倡植树造林,比如沙漠上长出一排白桦林,那么当大风刮来时树林的遮挡会将巨大的风团破坏而减缓风速和分流风力。

2⃣️研制飞机的工程师不断试验飞机不同的造型,流过飞机的风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才能尽可能减小对飞机的阻力,当使用烟雾时就能看出风向是如何飞过机翼的。

3⃣️比如山脉地区,一旦形成中心盆地,气温就与山外不同,就拿新疆的天山来说,山北特冷,山南气温就高好多,这是挡风山的效果,也叫挡风的"墙"。

4⃣️云层下的气流与太空中的气流并不相一致,这与海拔高度的气压相关。我看过几次刮北风,云层反而向北行。而高山挡住的是云层以下的气流为主。为什么飞机起飞后要爬高到万米以上高空,正因为高空气流不受山脉影响而是速度一致平稳的,飞机也才稳当安全。

5⃣️以上举例,证明秦岭,大别山,天山等挡住的不是高空低压气流。

谢谢!

说山脉能阻挡冷空气,比如秦岭、大别山,但气流不是比山脉高吗?

山脉确实能阻挡冷空气,秦岭、大别山的存在也一直能发挥作用,尤其是秦岭,东西连绵500公里,能阻挡的冷空气非常明显。然而,说气流比山脉高也没有错,事实上地球还没有任何一座高山能比气流(大气层)还要高,只要有气流经过的地方,就有可能携带冷空气,所以高山实际上挡不住全部冷空气,秦岭、大别山不行,喜马拉雅山脉也不行,我们日常所说的高山阻挡冷空气,实际上描述为高山“削弱”冷空气更为合适。

先说说冷空气的生成,以影响我国的冷空气为例,其主要是在北极、西伯利亚等地区形成的冷高压。我们都知道地球热量来自于太阳照射,太阳直射时间越长,地表温度越高,反之温度越低,每当北半球进入冬季,受地球黄赤交角影响,北极、西伯利亚等地区长期接受不到太阳照射,空气温度会变得越来越低,当这些低温空气聚集到一定程度,形成冷气团后气压就会升高,在气压差的作用下,开始向南方(我国)温暖带移动,且移动过程中会形成气流扰动,也就是我们所感受到的西北冷风,实际上这些冷风就是所谓的冷空气。

再说冷空气高度,实际上地表空气不管是冷空气还是热空气,又或者是积雨云,高度都不会超过20公里,因为地表冷空气的运动都是在“对流层”范围内移动,而对流层平均高度在低纬度地区是18公里内,中纬度地区平均高度在12公里内,高纬度地区平均高度在9公里以内。我国秦岭、大别山在北纬30度--34度左右,属于中纬度地区,所以对应的对流层高度不超过12公里。实际上冷空气也很少会与对流层高度一致,能超过对流层高度二分之一都不容易,除非是超强冷空气,像气象术语中的“高空冷涡”,一般才处在对流层的中、上层,所以一般冷空气南下时,势必会受到山体“阻挡”。

最后解释一下阻挡与削弱的区别,为什么更准确讲是削弱冷空气,因为冷空气移动过程中具有“惰性”,其一直寻找最短路径,遇到山体时不会左右绕过,而是向上翻过,而翻越过程中不但会受山石、树木的摩擦,也会受山坳地形影响做出“回旋运动”这就可以简单理解为汽车刹车降速,故山体更多是削弱冷空气的前进动力。综上,冷空气在经过我国秦岭、大别山以后,虽然不能全部阻挡,但进入南方的强度会明显降低,而再往南移动则还会遇到大巴山、大娄山、武夷山、南岭等诸多山脉的阻挡,所以像福建、两广地区冷空气少见。

欢迎点击关注,留言一起探讨

说山脉能阻挡冷空气,比如秦岭、大别山,但气流不是比山脉高吗?

看到这个题目,我也来献一下丑。

说山脉能主档冷空气,这个是真的,秦岭我没去过,这个我还真的不知道,我就说一下我们这里吧,我们这里是吉林东部,有一个很大的山岭,老岭,详细数据我不知道多高,但是,岭南跟岭北能差半个月的节气,这是我亲身体验过的。

岭北已经大雪纷飞了,岭南还是秋高气爽时节,两地相差不过是几十公里的路程而已。

题主说气流不是比山高吗?这个说法也对,冷空气是比山高很多,可是山岭能把部分冷空气阻挡下来,因此,冷空气就能减弱很多。

为什么大兴安岭不能阻挡冷空气呢?因为大兴安岭西坡很缓,冷空气能顺着山坡爬上来。

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不要见怪,因为我也不是专业人士,有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说山脉能阻挡冷空气,比如秦岭、大别山,但气流不是比山脉高吗?

山脉不仅能阻挡冷空气,还能阻挡湿热空气,不仅是山脉能够阻挡空气的流动,一切的障碍物都可以对空气流动形成阻碍。

在有风的时候,在一个建筑物的背面就能够感觉到无风或者是风大大的减小,这就是建筑物对风的阻碍作用。现在骑电动自行车的人越来越多,电动自行车在冬天因为行驶速度快,所以感觉到冷空气的伤害很大。现在很多的电动自行车主都安装了厚厚的帘子阻挡冷空气的侵袭,这就是障碍物阻挡空气流动的具体应用。

现在人们买车都是优先购买汽车,即便是购买三轮车的人也会想办法安装一个车棚,目的之一也是为了阻挡空气的流动对人体的伤害,使整个行驶过程更加的舒适。

山脉比各种小时障碍物更大,有更高的高度和绵延很长的距离,所以它对空气流动的阻碍作用是非常强大的。著名的马拉雅山平均海拔高度高达5000多米,最高处的珠穆朗玛峰高达8848米多,长度绵延2000多公里,这样一个巨大的“墙壁”,导致山的两侧空气被严重阻隔,气候产生极大的差异,喜马拉雅山的南麓空气湿润、气温较高,而喜马拉雅山的北麓则异常干燥,形成了诸多的沙漠,很多的植物难以生长,在冬季冷空气频频侵袭异常寒冷。假如没有喜马拉雅山横跨东西,则山的两侧空气的气候差异不会有如此大的巨大。

著名的秦岭山脉对于气候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正是秦岭的存在才使冬季西伯利亚的寒流受到很大的阻碍,对中原和南方地区影响大为减小,中原和南方的冬天比内蒙和东北温暖很多。如果没有秦岭的存在,冬季的中原地区和南方都会异常寒冷 ,相信在冬天能够看到雪的地区会比现在多很多。所以,无论山脉大与小对空气流动都是有很大阻碍。

题主说“气流比山脉高”,不知道这话从何说起,又是从何而来?难道题主是生活在密闭的空间里面吗?没有出过门吗?没有体验过风的存在吗?

我们所处的地球外表面包覆着厚厚的大气层,正是有这层大气的存在,才使地球有了各种各样的生物,大气层离地表越近,则空气密度越大,离地表越远,空气越稀薄,难道在空气密度很大的地表没有气流存在吗? 那春天柳枝随风舞和河海波浪滔天又从何而来?难道题主所感受到的气流都是在万米高空感受到的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说山脉能阻挡冷空气,比如秦岭、大别山,但气流不是比山脉高吗?

秦岭、大别山,只挡住一部分。像喜马拉雅山这样山,几乎完全挡住。再高,就是平流层,没有气流扰动了

说山脉能阻挡冷空气,比如秦岭、大别山,但气流不是比山脉高吗?

简单说,冷空气密度比常规空气大(开空调的时候冷空气往下,冬天热气在上面),在气流作用下时冷空气在下层,自然就被山川给挡住了,尤其是超过2000米以上的高山,底层的冷空气没传过来,所以我们生活在底层温度变化相对较小!同样的热空气的影响就要小很多了,热空气在上层,热空气都能传过来,在通过空气的传播到我们居住的下层空间,所以冬天的时候我国的北方零下10度很正常,但是过了秦岭基本0度以上,但是夏天,秦岭南北气温相差不会超过5度,除了几个火炉城市温度高,其他都热!所以山脉对气候的影响非常大的,尤其是连绵起伏的群山!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