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引脚的电位器,自己只把两个脚串联在调光电路中,这种接法对吗?应该怎么办?

电位器为什么一定要设计成有三个引脚,怎么没有两个脚的?难道两个脚的在电路上行不通吗?

1⃣️电阻只有两只脚,而有三只脚的电阻器叫做电位器、它的两端是电阻,比如碳膜电阻,其阻值从一欧至几千欧不等,这种类似大电阻都用在音量调节的旋钮上。也有线绕电阻器,比如只有数欧,这种小电阻通过的电流大,还要耐温需要散热。

2⃣️不管是电阻还是电位器,两端接点就是个电阻,中心加个动臂可以将触片在电阻的碳膜上旋转或移动,就能得到改变的阻值。

3⃣️比如4.7K的电位器AB为电阻,C当滑动片,如果将AB串在电路中,就是个固定4.7K电阻,AC就得到改变的电阻值,比如用在稳压电源上的电位器可以上端AC并联,C接在下方,旋转时可以升压或降压。

4⃣️可变电阻器接在三个线桩上,假如旋转滑动片与碳膜接触不良时,不会产生调节信号的中断,比如12V总输出,利用可调电位器将电压调到3V,即使出现旋臂触点接触不良,不会出现输出零伏或12伏,因为三极管基极上正串着一只4.7K的固定电阻呢,所以凡是安装可变电阻器时,最安全的接法要接三只脚。

谢谢!

三个引脚的电位器,自己只把两个脚串联在调光电路中,这种接法对吗?应该怎么办?

三个引脚的电位器,自己只把两个脚串联在调光电路中,这种接法对吗?应该怎么办?

♦电阻器的文字符号是“ R ”,电位器是“ RP ”,即在 R 的后面再加一个“P”说明它有调节功能,可以改变电阻值。不过这种电位器功率有限,仅仅只是控制小功率的负荷来调整。对于大功率的控制电路,电位器可以通过控制单相晶闸管或者双向晶闸管来实现大功率控制。

为什么电位器为什么一定要设计成有三个引脚,怎么没有两个脚的?这是因为电位器是在R电阻器中加上了一个伴随直线运动或圆周运动调节器,这个调节装置必须有一个固定的引脚端子。如果刻意的要用两个脚的电位器,可以把它的三个脚的1或3 不用,用1~2或者3~2是可以的。不是这样两个脚的在电路上就是行不通。

三个引脚的电位器可以理解为,一个一定电阻值的碳膜电阻片上,加了可以按照圆周旋转的滑动变化动接触点,改变不同位置,其引起电阻值的变化。可以将电位器的两端以1、3表示它是一个固定电阻,变化的动触点看成2,只要你接的两根线不是接在1、3都是可以达到变化电阻值的作用;即便是12连接在一起,3出或者说是23连接在一起,1出都是可以满足要求的。见下图所示

♠电阻器通常简称为“电阻”,在电子电路与电气设备中,电阻是最常见的基本元器件之一。所谓电阻是指各种导电材料对流经其内部的电子电流存在一定的阻碍作用、并将电流能量转换为热能,而具有电阻性能的电子元器件,被称为电阻器。

电阻器的文字符号是“ R ”,电位器是“ RP ”,即在 R 的后面再加一个“P”说明它有调节功能。的字符“ P ”。电位器(文字符号RP)通常被视为电阻器的一个分支,也可以被看作是电阻器的一类主要派生产品;在国外,电位器被统称为可变电阻器。

电位器的阻值随转轴旋转角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关系;根据这一参数,电位器可分为线性电位器和非线性电位器。常见的电位器阻值变化规律包括直线式(X式)指数式(Z式),对数式(D式)这三种。

X式电位器变化特性为,其阻值变化与旋转角度成直线关系,也就是说,电阻体上导电物质的分布是均匀的,故这类电位器单位长度 上的阻值相等。

Z式电位器变化特性为,转动开始阶段的阻值变化较小,而当旋转角度接近于最大旋转角度一端时,其阻值变化则比较显著。因为人 耳对微小声响稍微增加时的感觉非常灵敏,但声音增长到某一值后(即声音功率大幅度增加),人耳的感觉不再灵敏。

D式电位器变化特性为,其阻值变化与Z式电位器正相反,它在转动的开始阶段阻值变化很大,而在旋转角度接近于最大旋转角度时,阻值变化则比较缓慢。

电位器品种繁多,它是在控制系统、仪器仪表、电子设备、电气测量装置、电子计算机等技术领域获得广泛应用的简单机电元器件。早 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电位器就已经迅速发展起来。用金属丝和炭块为电阻材料的碳膜电阻元件被大批量生产;此外,对于小型电位器(如音量控制电位器)的需要日益增长。

19世纪20年代,原始的碳堆变阻器就已问世,它将较多的2 in见方炭块排列在一个绝缘框架之内,通过改变金属块之间的相对位置来实现阻值的变化;小阻值的调整可通过柠紧螺钉来完成,而大阻值的改变则必须通过增减炭块的数量来实现。20世纪初期,滑线变阻器被研制出来,它是通过改变滑块在线绕电阻器上的位置来改变阻值;与此同时,也出现了旋转式交阻器,其结构形式与现行线绕电位器相差无几。

三个引脚的电位器,自己只把两个脚串联在调光电路中,这种接法对吗?应该怎么办?

先说接好以后能调光吗?能调光就可以。电位器实质就是初中物理中学习的滑动变阻器,电路符号见下图。

引出的三个接线柱分别连接电阻体的两端和滑片,这样,只要将与滑片相连的接线柱和另一个接线柱接入电路,就可改变电阻。比如,将a、P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这时,接入电路部分是aP部分,Pb部分开路。滑片向a端移动,连入电路的电阻减小,向b端移动,连入电路的电阻增大。事实上,也可将b、P连接在一起再接入电路,这样就使Pb部分短路,调节效果与上述方法一样,只是调节更加细腻。

另外大家注意题主所画电路图,灯泡与电位器串联,这样灯泡两端电压在某一值到电源电压之间变化。要调节灯泡的亮度,还有一种接法,将电位器连接电阻体两端的接线柱接在电源两端,将灯泡两端接电位器的连接滑片的接线柱和另一个接线柱,电路图如下。这时,灯泡两端的电压可在0到电源电压之间调节,调节范围更大。不过,对于灯泡意义不是太大。但电位器并非只是调节灯泡的亮度,还有其他作用,比如调节音量,在收音机中音频输出就是用电位器控制的,其接法就是采用的上图的接法。

三个引脚的电位器,自己只把两个脚串联在调光电路中,这种接法对吗?应该怎么办?

电位器本身就是一个可调电阻,但它又不同于普通电阻而是长了三只脚。之所以要多长一只脚是为了扩展可调电阻的用途,或让它工作更加稳定。

我们首先回答一下题主的疑问,把电位器的两支脚接到调光电路中是可以的。但最好还是按图B方式把第三只脚也用上。我一个台湾朋友曾带来很多生产线用的小台灯,里面用一个3.3Ω线绕电位来调光。具体接法就是按图B的方式,

实际上A和B的调光原理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B的接法更为稳定。因为滑动触点在转动时有可能存在虚接松动情况,造成灯泡闪烁,很容易损坏。如把触点和一端相连,即使发生瞬间开路也无大碍,因为总电阻永远不会突破电位器阻值。这就是第三只脚的用处之一。

而真正用得最多还是C的接法,把电位器的两端接到电源或信号源上,当我们旋转电位器时,滑动触点就会因所接触部位不同,而获得不同电位,这也是人们把三条腿可调电阻叫做“电位器”的原因。收音机上的音量控制和很多仪器设备上的调谐旋扭大都是这种模式。以上是我的回答。

欢迎评论,关注、点赞!

三个引脚的电位器,自己只把两个脚串联在调光电路中,这种接法对吗?应该怎么办?

可以的,1.3两个脚是定位脚,2脚是活动调节的,只要把1和3两脚短路接在回路一端,2脚单独接到电路回路的另一端就可以了。

三个引脚的电位器,自己只把两个脚串联在调光电路中,这种接法对吗?应该怎么办?

你的接法也是可以使用的。

电位器做成三个脚还有别的用处,如下图:当将滑针向上或向下调时可以调节AB之间的电压,两个脚的做不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