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冬天比夏天更靠近太阳,为什么冬天却很冷?

1⃣️地球的SN极与纬度不垂直,有23度26分偏差,所以转动地球仪时,纬线就不是水平样旋转,地球表面受太阳倾角照射的四季温度也不一样。

2⃣️地球为何围绕太阳公转是椭圆形的,因为地球两边有金星与火星,当公转到一定角度时,由于邻星的同性相斥推动地球偏离了原来圆形轨道,但是地球又受太阳引力作用又回到了原位,所以地球公转一周就出现了一年四季。

3⃣️你看到的夏天太阳当空直射,而冬天太阳向南斜射,这是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由于有倾角产生的近日和远日点,虽然靠近太阳但是你处在太阳斜射点上就感到温度低。所以我国冬天的南北地区的温差就不同。

谢谢!

地球冬天比夏天更靠近太阳,为什么冬天却很冷?

这是个很有意义的问题,但表述得不够严谨、清晰。地球的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北半球的冬天,日地距离较近,就整个地球来说,得到的太阳辐射能较多。因为太阳辐射与日地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北半球的冬天,恰是南半球的夏天,太阳辐射这块蛋糕,一大半给了南半球,这是北半球寒心的时候。

△全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能,全年变化不大。

1月初地球公转至近日点时,日地距离1.471亿公里;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时,日地距离1.521亿公里。这两个距离之比为97:100。

所以,在近日点和远日点,地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能之比,为100^2:97^2,约为100:93。

这就是说,地球在远日点时得到的太阳辐射,比近日点时少7%。这是太阳辐射在全年的最大差值。

△半球(南、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能,全年变化显著。

日地距离遥远,阳光可视为平行光线。

地轴在地球公转过程中方向不变,与公转轨道平面成66度34分夹角。所以,天赤道与黄道成23度26分交角,称为黄赤交角。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以回归年(365.2422日)为周期,往返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半年向南移动,半年向北移动;半年在南半球,半年在北半球。这是季节交替的决定性原因。

北半球的冬半年(秋分至次年春分),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能较多;夏半年(春分至秋分),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能较多。

南、北半球中的一个半球,所得太阳能量在全球的占比,动态地变化于70%与30%之间,高、低值之比为100:43,最低值比最高值少57%。

△冬天是夜长昼短、太阳高度“低迷”期。

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严格地说,这只是南北半球中纬度的现象。所谓中纬度,是指南北纬30度至60度之间的地带。

昼夜长短的变化,纬度越高越显著。在赤道上,昼夜长短终年不变。在南北纬30度,白昼时长可相差4小时。在南北纬50度,白昼时长可相差8小时。在南北极圈,全年有极昼、极夜各1天。在南北两极,全年有极昼、极夜各约半年。

在地球五带中的南北温带,正午太阳高度在一年中可相差46度52分。如北纬33度的河南南阳、湖北郧西,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80度26分,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33度34分。北纬46度的黑龙江省肇东市,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67度26分,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20度34分。黑龙江黑河市北纬50度的地方,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63度26分,冬至日太阳高度只有16度34分。

到达大气上界水平面的太阳辐射,与太阳高度角的正弦成正比(朗伯定律)。

太阳高度低,地面得到的太阳热能就少。

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在冬至日后,虽然昼长渐增、正午太阳高度渐升,但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能仍远远少于地面辐射,辐射差额为负,得不偿失,气温继续下降,这就是小寒、大寒更冷的原因。要等到辐射差额转正后,气温才能回升。

△谢阅读,请指教。

地球冬天比夏天更靠近太阳,为什么冬天却很冷?

其实夏天与冬天的时候地球离太阳的距离相差不是很大,因为地轴是斜的,夏天太阳近乎直射,冬天斜射,这样决定热与冷的关键因素是太阳照射的角度,斜射的热量少很多,所以冬天冷

地球冬天比夏天更靠近太阳,为什么冬天却很冷?

不知道你上没上学,我才小学毕业都学到了 为什么冬天冷夏天热。

地球冬天比夏天更靠近太阳,为什么冬天却很冷?

地球绕日运行轨道的近日点和远日点对地球的冷暖影响不大。对地球冷暖造成影响的是太阳的直射与斜射,因地轴与地球运行轨道形成四十五度的夹角,故地球在运行过程中,太阳的直射点会沿着地球赤道南北来回移动,移动范围在地球南北回归线之间。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为夏季,温度升高,当太阳直射点回到南半球时北半球温度下降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这样循环往复。

地球冬天比夏天更靠近太阳,为什么冬天却很冷?

这问题我初中时候问过同学,光线直射和折射的区别。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