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很多人都在池塘里洗衣服,但是这水不流通,而且还经常有鸭子在里面游水,这样真的卫生吗?

1⃣️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前,农村小水沟小水塘里的水都能直接直接饮用,农村人都是这样生活的。战争年代士兵们都是从小沟中取水直接喝,最起码那时的水清澈见底,太多人家门前屋后都有小河,多为不流通的净水,它并不是一潭变了质的死水。

2⃣️由于化工厂多了,空中排放的污染物多了,空气污染物的降落而又污染了大地及河流,你见到电视剧中的小河水都绿不见底。加上如今农民使用的化肥农药多,以上原因导致了水源被多种化学及重金属元素严重污染,就是流通的活水也变浑浊变绿了。

3⃣️如今农村人在小河里淘米洗菜,既放鸭子又洗衣服,这种水实不卫生,就是感觉在清澈的河水里洗过的物,回家也要用自来水冲泡一下。

4⃣️太阳的紫外线照射能杀菌,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但水能在自然条件下(不受污染时)有净化功能,水中养鱼,放鸭是清道夫,无害而有益,真正的水源污染物质是化学物对水及空气的超量排放。

谢谢!

在农村很多人都在池塘里洗衣服,但是这水不流通,而且还经常有鸭子在里面游水,这样真的卫生吗?

何止洗衣服这么简单!

淘米洗菜

我老婆的爷爷家,在农村,一个82岁的老人一个人在家,我们不时的要回去看看他,会在他家里吃一顿中午饭,菜是我们烧,但是米饭他煮,每次都看到他拿着淘米的框去房子前面的一个小水塘里面淘米,然后直接就下锅煮了。这个塘是个死水塘,还是别人家的养鱼塘,我经常在里面钓鱼。

爷爷家附近还有另外一个鱼塘,据说里面有二三十斤的青鱼,有次我去钓鱼,坐在一个修的码头上钓,可以打的远一些,才打上窝,就见到一个妇女推着三轮车过来了,车上有衣服和菜,说话很难听的说,马上中午了,你在人家洗菜的地方钓鱼,别人怎么洗菜?然后就看她洗衣服,有袜子、内裤等等,洗完衣服又接着洗菜。。。

在农村的死水塘里面洗衣服洗菜的不仅仅是年纪比较大的,有一次我去钓鱼,见到一个30岁左右的小伙子在里面洗衣服,问他为什么在这里洗?不觉得水不太干净么?他讲这里的水什么污染都没有,大家都在里面洗衣服洗菜。。。

年前回乡下,问起来那个塘有没有打干水捞鱼,爷爷说没捞,过年大家都在塘里洗衣服洗菜,打干水人家会不高兴的。

农村人的习惯

南方地区有很多的小塘,随处可见,要么是养鱼的,要么是给稻田灌水的,很多村子里面都会有小塘,又没有小河流过村子,村民都会在塘里面洗衣服淘米,因为方便,而且速度又很快。在没有自来水的年代,农村人也要洗衣服吃饭,村里的这些塘就是他们的首选。并不是家里没有水,我见很多人家里都有一口井,但是要打水上来,没有在塘里洗的方便。

为了省钱

虽然自来水比较便宜,但是农村人,尤其是年纪比较大的人,都会能省就省,自来水省一点少掏一点钱。以前我没意识到这个问题,直到有一次我见到一家人往家里面挑水,然后就问了一句,这个水也不能喝,挑回家干什么,那人讲回家冲马桶的,我瞬间就明白了,这是为了节省水费。

关于卫生问题

有人讲,水是最干净的,也是最脏的,水能洗掉脏东西,也能藏住脏东西。以前我们家附近有条小河,洗衣服都在河里,村里人都将,水流过3米远,脏东西就沉淀下来了。

我想农村人能在塘里洗衣服,也是这么考虑的,水比较深,脏东西都沉淀在底层了,虽然有鸭子在水里游泳,但是水能将脏东西藏起来。

但是我始终认为这样做不是特别好,但是这个东西并不是一家两家的这么做,我觉得在这里面洗衣服洗菜都没关系,回家再冲一遍还是比较放心的,最起码心里面舒服一点。

关注小孙,小孙持续关注三农。

在农村很多人都在池塘里洗衣服,但是这水不流通,而且还经常有鸭子在里面游水,这样真的卫生吗?

我小时候,千真万确的事,没有任何夸张,不光是夏天在池塘洗衣服,冬天了,凿开池塘上的冰,照样洗衣服。那是一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人们对于物质的要求,都在一个非常底下的水平,更遑论精神上的追求!

池塘洗衣服,记忆最深刻的一次,就是我的小妹出生以后,姐姐给我小妹洗尿布。

那时九岁的姐姐就成了家里的小大人,因为父母和哥哥都要干农活,九岁的姐姐几乎就成了家里的二把手。

看小妹,做饭,还还带着一个半大不小的我。

那一次去池塘洗衣服,姐姐抱着我的小妹,我背着筐,里面放着小妹的尿布还有一家人的脏衣服,到了池塘边上,姐姐拿出一件衣服铺好,叫小妹躺下,我在旁边看着,还嘱咐我,好好看着小妹。

姐姐把脏衣服跟小妹的尿布分开泡了,她自己就开始认真的洗衣服。小妹睡着了,我无聊至极,跑到姐姐跟前看她洗衣服。

忽然,我都被自己所看到的惊呆了:一大群四五寸长的鱼儿,争着,抢着,挤着,撞着,在那几块有粪便的尿布上打架,姐姐当时也看见了,放下正在洗着的衣服,过来抓鱼,毕竟,她也只是个九岁的孩子,一惊吓,鱼儿马上跑开了,肯定是抓不住的,而池塘的另一边,还有人在洗菜呢。

那年月,人们对于卫生的概念,是淡薄的,因为,讲究卫生,是建立在物质的充裕以后,才能有的奢望。

在农村很多人都在池塘里洗衣服,但是这水不流通,而且还经常有鸭子在里面游水,这样真的卫生吗?

确认是这样的!在我很小的时候,那时候我才有点记事,在老家村子前面有个池塘,那个池塘挺大的,靠池塘边还有一户专业养鹅的天天把鹅放在池塘里,让鹅在池塘里自由自在活动,有人到了中午烧饭时候就用淘米箩装着米去池塘边淘米,他们一般会在池塘边靠树下这淘米洗菜和清洗在家洗好的衣服!

那时候农村都是用井水,有些人家没有井,要用水就去邻居家有井的打水,然后挑两桶水回来吃,他们遇到淘米洗菜和洗衣服就喜欢去池塘里洗,这样方便省事!那个人们对这样用水的卫生没有意识!

在农村很多人都在池塘里洗衣服,但是这水不流通,而且还经常有鸭子在里面游水,这样真的卫生吗?

一天中午,二婶慌慌张张地跑到我家,说她刚才在池塘里洗蚊帐,放在蚊帐口袋里的几百块钱忘了抠出来,掉进池塘里了,说我爸爸水性好,想请我爸爸帮她捞起来。

二婶说的这个池塘是村里最大的一个池塘,水面面积有几十来亩,绿波荡漾终年不干,不仅全村人在这里面洗衣、洗菜、洗澡,而且饮用水也是从这个池塘里挑。二婶就住在池塘旁边,离池塘最近,因为方便,这池塘就成了二婶家的水缸、洗衣盆,早上洗脸刷牙也都在池塘边进行。

二婶这次洗蚊帐也是把蚊帐从床铺上取下后直接泡在池塘里,等把蚊帐泡好捞起来时,突然想到蚊帐的口袋里还装有东西,忙着扒拉开湿漉漉的蚊帐,口袋里空空如也,二婶吓得脸都白了,到我家请我爸爸时说话都打哆嗦,好半天才说清楚。

我爸爸的水性是村里公认最好的,扎猛子可以2分钟不换气,经常在湖里河里摸鱼回家。那个时候,我二叔还在部队,不能回家,我爸爸二话没说,来到池塘边脱了长衣长裤下水,扎猛子下去来来回回摸了一个多小时,也没有摸到二婶说的那几百块钱。最后,我爸说这个池塘是一个铁锅形的,四周是个斜坡,锅底深达二三十米,这钱可能被里面的鱼吃了,就算没被鱼吃也滑到了最深的锅底了。反正也就几百块钱,劝二婶放弃算了。

可是二婶却坚决不愿放弃,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一定要把它捞起来,并且做出一个疯狂的决定,要把池塘的水抽干。她让我爸爸帮她找来村里所有的抽水机。那个时候,电动抽水机还不普及,抽水全部是用的柴油机。村里总共5台柴油抽水机全请来,架在池塘埂上开足马力抽水。

原想着,这池塘的水一天时间就可以抽干的,没想到怎么也抽不干,一抽就抽了三天三夜,池塘水才少了不到二尺,抽到第五天时,负责看管机器的师傅突然叫了起来:快看,这里在冒水,果然,在池塘一角,一股水直外冲,水越往下跌冒出的水越大,师傅劝二婶不要抽了,这池塘可能是通地下暗河,水源源不断地冒出来,抽干很难,可二婶依然不放弃。

又抽了一天一夜,水是少了一尺多,但是池塘四周的塘埂开始出现裂痕,再抽下去,塘埂就会垮塌,到时 整个池塘都毁了。水可以抽干,但池塘毁了村民不会答应,二婶只好放弃。

不就是几百块钱吗?二婶为何要花几倍的代价也要捞起来?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掉进水里的不是钱,而是一对金耳环,据说份量很重,是祖上传下来的。二婶也因为这个事患上了抑郁症好几年,直到二叔转业才有好转。

回到农村的池塘,既洗衣服又有鸭子在里面,水还不流通,这水卫生不卫生的问题上来。我认为这些池塘还是比较卫生的,原因如下:

池塘的功能分开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农村自来水还没有普及,大多数还是靠池塘里的水洗衣洗菜甚至饮用。一个村里也都有多个池塘,一般是选一个最大位置最好的池塘当成生活用水的池塘,饮用水,洗菜之类的水就在这个池塘里取,其它的池塘可以洗衣,或者动物饮用水,大家都自觉遵守,保证了饮用水池塘的清洁卫生。

雨水多对池塘的水自动轮换

村里的池塘大多都是在低洼的位置,虽然看起来这水不流通,但是在南方地区,雨水充沛,特别是春夏秋季,二三天就会下一次雨,到了冬季,也会下雪,这些落到地上的雨水都会流进比较低洼的池塘,从而对池塘的水进行一次轮换。

清整淤泥,保证池塘卫生

对于饮用水的池塘,村民每年都要进行一次清淤,清除塘底的淤泥杂物,最大程度保证水体清洁。

没有化学污染

在农村流入池塘里的废水主要是洗衣水、洗菜水等灰泥之类的物质,这些物质很容易被水体吸收和分解。

池塘的水也有自洁功能

在农村,如果是饮用水,一般都是清早起来去池塘挑水,此时,经过一夜的沉淀,水质非常清澈干净,再加上池塘里生长的水草也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不管怎么说,农村的池塘看起来是死水一潭,不能流通,甚至人畜共用,但是在那个没有选择的年代,村民们也是想尽一切办法来保证池塘的水体清洁卫生。

在农村很多人都在池塘里洗衣服,但是这水不流通,而且还经常有鸭子在里面游水,这样真的卫生吗?

有句老话叫入乡随俗,走哪山唱哪山的歌。在湖北,大多是小丘岭,不靠长江也不依河流,大片村庄都是小水塘。塘里的水常年累月都浑的,有鸭子在水里浮游那是很正常的事。村里的老百娃一年四季都在塘里洗衣,担水做饭,可老百姓照样活得健健康康开开心心。这是为什么?这叫人能改变环境,同样,也能适应环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