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公开承认发动伊拉克战争的证据造假,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任性总统特朗普。

应"首页"邀答!

特朗普公开承认发动伊拉克战争的证据造假,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1⃣️从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口中道出的小布什发动的伊拉克战争证明是属于侵略,萨达姆死得冤枉,美国欠下了伊拉克人民一笔血债,事实也还世界人民一个真相,美国对世界挑起的一个战火都是蛮横无理,彻头彻尾的侵略。

萨达姆被斩草除根,他的拥护者们埋下了复仇的种子,他的反对派们的暴乱终于暴光天日,历史证明他们是颠覆政府行为,和美帝一样犯有战争罪,按罪也应得到绞刑。

2⃣️特朗普是个不按常规套路出牌的疯人,为了连任什么歪主意都能做,他要出兵镇压国内暴乱遭到前四任总统的发声,在特朗普心中连你小布什也敢反我,我就抖落你罪过,还有谁再出面干扰?就揭谁的短,他的刹手锏就真堵住了反对派的嘴。

3⃣️美国欺凌弱小,世界人民明知吃了他的苦也没有办法对付他,因为弱国没有被唤起,美国就有了要打你随便找个理由的借口,你不听话,你有石油等财富,你发展快超过我了,打压围堵卡,我美国最强,你没理讲,就是强盗逻辑又怎么样?

多行不义必自毙,因为天理不容!美国在做,也正在遭报应,世界人民都在看美国风景!

谢谢你的阅读🙏!

特朗普公开承认发动伊拉克战争的证据造假,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6月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推特上说:“鲍威尔是个真正的死硬分子,他应该为我们卷入灾难性的中东战争负责,今天鲍威尔宣布将票投给另一个死硬分子,昏昏欲睡的乔.拜登。鲍威尔不是说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吗?他们没有,而我们还是去打仗了。”

乖乖!可知这给全世界带来多么巨大的震撼吗?自始至终,没有任何一任美国总统公开承认所谓“情报失误”,也从未承认伊拉克根本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特朗普的小商人心态尽展无疑。为了攻击共和党内的建制派政客、科林·鲍威尔,特朗普已经无所不用其极。捅破“国家秘密”的窗户纸不说,也让美国从只能被道德谴责升级为有可能在法律上承担责任——小布什政府要员可能被判战争罪。

西方世界一片哗然。曾经跟着美国积极出兵的英国更是如此。为了维持对伊战争名义上的“正义性”,西方对国内民众表示:消灭萨达姆政权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胁,其实是捍卫国家安全,保卫民众。

现在,美国政府公开承认——发动这场让十几万伊拉克平民死亡,5000万人失去家园的战争,把伊拉克搞得四分五裂,沦为一个没有水喝,没有饭吃,没有工作,只有“民主”的地方的战争,完全基于谎言。

而且,当年的政客,特别是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大概率明知谎言却坚持开战,耗费巨资,士兵死伤,却偏偏不为了保家卫国。

西方民众会不会沸腾,会不会用选票搞政治清算?美国内讧就内讧吧,怎么一不小心把西方的老底给揭了?

伊拉克战争完全是一次肮脏的分赃战争。满足了美国的地缘政治利益,以及极少数的军工、石油财阀和政客的连任资本。所谓的“安全威胁”、“生化武器”、“散播民主”完全是无耻谎言。

美国之所以选择摧毁伊拉克,是因为:军事上,伊拉克位置险要,足以充当美军控制中东的新基地,美军早在海湾战争中已将其完全摸熟;经济上,伊拉克已探明石油储量全球第三;政治上,萨达姆自海湾战争开始便是西媒口中“臭名昭著”的暴侰。

这些被民主、共和两党看在眼里。扩张美国的地缘影响力是最大的共同利益,也是最大的政治正确之一。民主党的克林顿炸垮了南联盟,轮到共和党的小布什拳打中东了

新世纪初正是美国冷战后国力巅峰,中东的另一大玩家——俄罗斯疲软不已,欧洲和中国更不足为惧。天时,地利,人和,万事俱备,唯独缺少一个开战理由。

2001年2月,CIA局长特尼特就在国会宣称:萨达姆正在寻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我们对此有着最严重的关切……萨达姆已经重建了几个关键的导弹生产联合企业。

2002年1月30日,小布什在国情咨文中里首次提出伊朗、伊拉克和朝鲜是支援恐怖分子的“邪恶轴心国”(axis of evil):“(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攻击的不单是美国,而是世界上所有热爱自由的人。”

“邪恶”具有很强的宗教含义,美国明摆着在意识形态上制造信仰层面的敌手,发动战争就有了神学的正当性:美国是“天国”,美军是“天军”。美国与阿富汗塔利班、萨达姆的战争视作耶和华与安拉之间的战争

可见,美国早就开始布局,远早于911事件。舆论上的、情报上的、政治上的、外交上的……谎言五花八门,一应俱全,要啥有啥,真实无比。

当时,英国工党政府不仅知道美国的所谓“情报”是谎言,更参与编写谎言。2002年9月,伦敦发布一份重量级政府文件:英国确信萨达姆一直在不断生产生化武器,并努力开发核武器,弹道导弹射程正在扩大。英国认为,伊拉克竭尽全力将核武器藏了起来

英国情报机构在捏造情报上,一点不逊于美国情报机构。国安机构的政治性炔远超其安全性的基本职能。有了英美特殊关系下的言之凿凿,那个西方国家敢说一句不是?2002年底,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伊拉克有大杀器已经成为西方“共识”,无论是伊拉克平民的牺牲还是美国的高昂军费预算都很值得。

彼时,联合国核查小组屡次深入伊拉克,均一无所获。

没有证据,英美的结论更加坚实:你品,你细品,萨达姆为什么要把核武器藏得这么深呢?2003年初,小布什政府言之凿凿:萨达姆拥有“在45分钟内就能组装并发射”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英美达成一致:阻止萨达姆野心已经刻不容缓,必须尽快军事干预。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战争爆发前夕,《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等主流媒大量发布专栏、社论,认为伊拉克战争不可避免,布什总统“正在努力使世界变得更安全”,全力支持美国发动战争。《波士顿先驱报》、《达拉斯晨报》和《芝加哥太阳时报》等则强烈支持美国帮助伊拉克实现“政权变更”,只有这样才能让伊拉克解除武装。

CNN、FOX等电视台全天候滚动式报道,渲染“邪恶”的萨达姆政权“无恶不作”,推翻它极其“必要和迫切”,捏造萨达姆政权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恐怖主义的联系,对美国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造成巨大威胁。全球各地声势浩大的反战游行?要么只提一嘴,要么绝口不提。

NBC以“在战时有损公司公众形象”为由,封杀了菲多·多纳休的访谈节目,只因节目中邀请了不少反战人士。

在媒体渲染下,美国公众不仅认为伊拉克战争能很快结束,伤亡极低,甚至幻想不战而胜。3月22日,民调显示,72%的受访者支持伊拉克战争,比一周前高出13个百分点。布什的支持率则从58%升至71%,最终成功于2004年连任——上万条伊拉克人的性命,挽回了小布什下滑的支持率。

时任法国总统希拉克坚决反对美国入侵伊拉克。部分原因是希拉克特使与萨达姆详谈,结合外围情报确证伊拉克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美国的开战理由根本站不住脚。时任法国外交部长德维尔潘在联合国安理会慷慨陈词,表明了坚定的反战立场,获法国民意大力支持。

美国政府和媒体指责希拉克和德国总理施罗德是落伍的“老欧洲”,波兰、乌克兰则是进步、积极的“新欧洲”。美国国内掀起反法浪潮,国会餐厅拒绝薯条(French Fries)和法式面包,不改名不能上菜。

即便如此,法国依旧无法阻止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2003年3月20日,英美绕开联合国公然入侵伊拉克。一个月后,萨达姆政权崩溃,伊拉克一片混乱。

伊拉克战局已定,为了重建合同,法国低下头选择与美国合作。美国却一直记着仇。2003年12月9日,《华尔街旦报》指出:在伊拉克重建工程的招标中,法、德、俄三国不得参与。

伊拉克战争爆发后,布什家族在得克萨斯州靠石油产业挣了大钱卡来利投资集团是美国最大的军火商之一,小布什是该集团董事,老布什是集团顾问。

副总统切尼手下的哈里波顿能源公司,股价翻了5倍;切尼的大女儿丽兹·切尼是“伊拉克重建委员会”的负责人,凭借俄罗斯“休克疗法”的经验,从伊拉克捞了不少油水,至今仍是美国国会众议员,共和党三把手。

切尼的妻子曾在1994~2001年担任世界著名军火企业、美国最大的国防承包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董事,但不参与公司管理,每年吃空饷12万美元。

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曾任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旗下的兰德公司董事和生物科技企业吉利德公司总裁,手下持有大量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波音公司的股票,等到战后股价大涨才将全部抛售——按规定,联邦政府官员必须在任期开始前将其全部出售。此外,国防部空军事务官阿尔伯特·史密斯曾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副总裁。

佩洛西?当年她也是众议院议长,权力大的很。贪污腐败……不对!民主的贪污能叫腐败吗?那叫“政治献金“、“民主筹款”和竞选募捐。

自1990年以来,美国军工企业总共提供了8.8亿美元的政治献金,平均每个选举年(国会选举和总统选举)约1000万美元左右,大多数流向共和党。阿富汗战争后的2002年国会选举时,美国军工企业提供的“竞选募捐金”高达1588万美元。

据美国超党派机构“政治反应中心”的统计,包括个人、团体捐赠及“软钱”在内,美国各大军工企业在2004年大选中向共和党提供了至少1076万美元的竞选资金,助力小布什成功连任。诺斯罗普·格鲁曼、洛克希德·马丁、波音公司等老牌军火商和“联合科技系统”等军火界新秀都是最大捐助者之一。

2016年7月16日,揭露伊拉克战争真相的《契尔考特报告》浮出水面。这份洋洋洒洒12卷250万字的报告证明了一个公开的秘密:美军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理由全部不成立。正相反,此战打破了中东地缘政治格局,引起了“伊斯兰国”等恐怖组织的兴起——恐怖分子反而越打越多。

面对证据,英国政府称被情报机构“误导”。2016年,时任首相卡梅伦公开致歉并承诺加强对情报机构的约束。美国国会发布报告表达对“情报有误”的愤怒,要求加强情报改革和信息审查。

2019年12月,接受CNN采访时,众议长佩洛西语出惊人:早在战前,美国政府便知道伊拉克没有核武器,情报机构也没有相应证据。虽说当时的美国共和党政府的确恶意欺骗公众,但她却并不认为小布什犯下“值得受指控的过错”。

至今仍没有任何西方政客,为当年的错误决策而被起诉。

总之,发动战争的原因不是伊拉克确实拥有大杀器,而是因为英美吃定了伊拉克没有“大杀器”。

稍微熟悉美国历史的人都知道,特朗普不惜抖露机密也要破口大骂的人——科林·鲍威尔,正是小布什时期的国务卿,就是于2003年2月,在安理会上手持一小瓶洗衣粉,宣称“这便是对伊拉克开战的证据”的,张牙舞爪的外交官。

鲍威尔是典型的建制派政客。早在老布什时期,鲍威尔就在军中任职,官至四星上将(战后和平时期美国最高军衔)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至今仍在军队有巨大影响。

既然是共和党的人,特朗普本应拉拢,可“懂王”偏偏是一个要求下属绝对服从,不允许有不同意见的非主流政客,一路爆锤希拉里,靠的就是反建制、反精英。

更何况,鲍威尔又是第一位公开支持民主党候选人的共和党要员。6月7日,鲍威尔接受CNN采访时称:“特朗普不是一位有效率的总统,而且一直撒谎,从就职典礼就开始撒谎,2016年我没有投票给他。”

当被问及是否支持拜登时鲍威尔肯定地说,“我将为他投票。”

在大选冲刺阶段带头倒戈,鲍威尔直接戳破了其他共和党人物只批评不反对的立场,必然带来不利于特朗普选情的消极影响。特朗普能不生气?能不愤怒?

这其中更深刻的逻辑是:特朗普的当选掀起了反建制、反精英的民粹主义浪潮,公务员队伍和国会议员被彻底、全面地清洗。民主、共和两党建制派的长期默契被打破,财团、企业再也不能以政治献金的形式两头下注,要么赢者通吃,要么满盘皆输。

美国国内政治格局的改变,必然引起建制派的跨党派团结。

布什家族深耕于得克萨斯州和佛罗里达州,又在石油财团中有巨大影响力;罗姆尼家族则深刻影响着金融业,犹他州和马萨诸塞州也是其地盘。今天的主角之一——鲍威尔是黑人,也是前军务要员;特朗普的前防长马蒂斯与军火集团关系密切,前国务卿蒂勒森是美孚石油公司的前CEO。

这些人都被特朗普狠狠骂过,更窝火的是,有些大佬只是在弗洛伊德危机中居中调停,劝劝架而已。

小布什就因为“立场不坚定”,没能及时而绝对地支持特朗普而被挂在推特上指名道姓。特朗普也是目光短浅,前总统淡出政治,不多评论是政治惯例,好容易打破惯例,危难关头帮你灭火,特朗普还嫌火不够大。

特朗普根本不讲斗争方法,非要强迫中间力量选边站。不支持就是反对,反对就要被怼。敌亼搞得多多的,朋友搞得少少的。

因此,上述几伙人也步调一致地反击特朗普,支持民主党的拜登。这对特朗普而言是非常不好的信号——建制派的力量,无论特朗普再能折腾,也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内破除干净。

这不,CNN宣布特朗普支持率大跌,拜登却罕见地超过50%。情形危急,党内大佬投敌,显然是两党建制派达成“赶走特朗普”的空前一致,联手绞杀即将到来。特朗普再也不能捡到两党不择手段击败对方的空子,民主党也不可能大意轻敌,放着“稳赢”的民调支持率而忘记刺激、呼吁选民投票。

进一步地,受够了特朗普的欧洲盟友们,被关税和军费摊派而苦恼的日本、韩国,在开放市场上让步的印度,在看到大佬投敌、民调反转之时,很可能举棋不定,继续押宝。特朗普嘚瑟三年换来的利好,偏要在大选冲刺时难产,特朗普该如何证明美国已经再次伟大,如何证明“美国人将厌倦胜利”?

特朗普公开承认发动伊拉克战争的证据造假,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特朗普最近确实是“疯了”!

公开怼了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科林·鲍威尔,这个真正的顽固分子,让美国陷入灾难性的中东战争。他刚刚宣布自己会投票给另一个顽固分子——瞌睡乔(拜登)。难道不是鲍威尔说的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吗?结果伊拉克没有,但我们却卷入了战争!”

换一个角度理解的意思是什么?

就是美国当时攻打伊拉克,根本没有足够的证据,就是一个先斩后奏,以及“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表现。

而且当时的国务卿鲍威尔在安理会上手持试剂瓶,认定为“杀伤性武器”的言论,可能也遭到了怀疑。

如果特朗普在未来的时间里,继续上演“疯狂”的行为,直接抖出所谓的“造假证据”,那么,是一定会引发世界的不满,以及美国内部的混轮加剧。

要知道,当时美国攻打伊拉克是付出了比较惨痛的代价。

美国在持续8年的伊拉克战争中共击毙伊军1.08万人,击溃50万人,击毙了各派武装分子2.6万人,逮捕1.2万人,美军共死亡士兵9200人,其中共有4869名美军阵亡,5.6万人受伤,4403名美军死于事故(据说大部分是自杀)。

所以,这样的数据和死亡人数是令美国人揪心、难过的。

如果特朗普公开承认发动伊拉克战争的证据造假,会带来的后果只有两点:

1、特朗普可能会被定罪;

2、美国内部会发生更严重的暴乱;

因此,我认为特朗普这样做的概率极低!

关注张大仙,投资不迷路!如果你觉得这篇回答对你有帮助,请记得点赞支持哦。

特朗普公开承认发动伊拉克战争的证据造假,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特朗普公开承认发动伊拉克战争证据造假。在小布什和鲍威尔的脸上一阵痛打,这突然出现的喜剧效果虽然是为了竞选的互掐,但也恰恰的揭露了小布什政府的伤疤。在美国政坛留下了这一段儿最美的“佳话”。这是美国人自己打自己的脸。自己扇自己的嘴巴。要我说这也是一朵政治奇葩。让全世界更加清楚地认识它。

至于说通过这段话以后会带来什么结果。依我看,什么不利于美国政权的结果也不会留下。只不过是掐掐而已。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得到消化。大家回头看一看。以前的美国。在世界各地。燃起战火。在别国的领土上肆意践踏。在那些炮火连天的日子里。炸死了多少无辜平民。让底层的贫民无家可归。还可以说是根本就丧失了自己的家。有人说要用战争罪来起诉美国,不为过。只不过美国根本就不必害怕。因为在目前的世界里,根本没有力量去扳倒它。因为他的国力太强大。

在今天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里。我们就面对吧。在今后一段时间里。美国依旧会在国际社会中横冲直撞。暂时还不会趴下。

特朗普公开承认发动伊拉克战争的证据造假,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特朗普把一个不是秘密的秘密终于公开证实了,而且还把自己所在的共和党大佬全部拉下了水,人人都喊特朗普确实是疯狂了。这对未来美国在全球的霸权活动和政治活动抹上了深远的影影响,对于全人类来说,是一件好事情。

1.本来伊拉克战争就不像是一个正义的战争,所提到的大规模杀伤武器更像是一个借口。但是美国利用此事来加深全球对伊拉克的恐慌感和丑化感,从而成功的发动了战争。并在战后谋取了想象不到的巨大好处,重新掌控了中东局势,重新掌握了全球石油的定价权。而且将美军成功地部署到了中东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军事霸权活动。

2.此次特朗普为了选战,为了压抑反对他的美国精英阶层的力量,又将旧事重提。其实世界各国都已经明白,当初的大规模杀伤武器是不存在的。现在特朗普将证据都亮了出来,全球还是一片哗然。特朗普为了一己私利,成功的抹黑了美国,为川建国再一次正名。但是给美国未来的行动可是造成了巨大的障碍。“我死之后,那管洪水滔天”,可以成功的改编为“我不做总统之后,那管美国洪水滔天。”

3.其实特朗普此次举动,并没有伤害到其总统选举大战中的对手,因为小布什及鲍威尔可是共和党的重磅人物,同特朗普是在同一党派。也就是说特朗普成功地分化了自己的阵营,将共和党分裂成支持特朗普和反对特朗普的两大阵营。这肯定让民主党的竞选人拜登喜出望外。现在共和党内肯定是骂声一片,“不怕狼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特朗普成功地扮演了猪队友。

4.之前曾经分析过,美国精英阶层已开始在全面抛弃特朗普。因为特朗普的全球极限施压政策,仅仅能为美国谋取短期利益,无法让美国长远的控制全球,掌握霸权。特朗普为了短期利益,已经长远的伤害了其欧洲传统盟友,同时将中立的各国变成了反对特朗普的,乃至反对美国的敌对国。这点事同精英阶层的诉求是格格不入的。同时特朗普在疫情和骚乱事件中所作所为实在是太失败了,特朗普也被支持的传统底层民众已经抛弃了。现在特朗普是没有民众支持基础的。

5.为什么特朗普会做这么疯狂的举动呢?竟敢以伤害美国利益为代价,去博取渺茫的总统连任机会吗?这也可能是特朗普实在没有退路,或者说特朗普就是这样一个偏执性格的人。他现在唯一的翻牌机会就是重启经济能够获得大成功。虽然想法很正确,但是上天不会给力的,客观规律和客观情况决定了,美国疫情和骚乱不会这么轻易结束。

6.未来特朗普此举,将为美国今后的军事行动造成严重的障碍。因为信用基础已经不复存在了,过去一些盟友国家可能会支持美国,甚至派兵参与美国的军事行动,原因在于美国取得的证据是可信的,美国是为着人类利益而去采取行动的。而现在大家都确认美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去采取行动的,为了师出有名,不惜编造证据或者伪造证据。美国进一步国际信用破产。

“上天欲让其灭亡,必先让其疯狂”。这句话可能就是特朗普现在行为的最好解释了。

特朗普公开承认发动伊拉克战争的证据造假,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特朗普公开承认发动伊拉克战争的证据造假什么后果也不会产生。

当地时间6月7日,因为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公开表示自己将支持拜登竞选总统,而且会把选票投给他;还说特朗普“一无是处”,只会“说谎”,就是一个“撒谎精”总统。

已经“焦头烂额、四面楚歌”的特朗普怎么会乖乖的接受“撒谎精”的“美称”呢?“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直接怼是一贯作风。直接说鲍威尔是一位和石头一样顽固的老头,他把现票投给了只会打瞌睡的民主党拜登;这个顽固的老头应该要为中东战争负责,你把手中的“洗衣粉”说成是萨达姆手中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真正的“撒谎精”。

作为精明的商人,对“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是轻车熟路的,一定认为这样做只会更好地打击对手,而不会让火烧到自己。

其实世界对美国这种霸凌主义早就看在眼里,恨在心里,只是,实力不允许,敢怒不敢言,否则早削他了。

特朗普怼鲍威尔,公开“秘密”,产生了一个结果,就是给我们提供了更多关注、讨论、轻松的素材,各位认为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