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体积与温度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
应"悟空小秘书"邀答!
水的体积与温度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
根据物质存在的实际情况,科学家观察实验也证明了热胀冷缩的这个定律:
在标准一个大气压下水在零到零上4度时的密度最大,体积最小,当温度上升水分子就膨胀,水的体积变大,如果水温从4度下降到零度以下开始结冰的这些过程中,水的体积也在变大。学生的物理题就有这些选择,水,温度,密度体积的关系,象做馒头,固定了比重,馒头涨得再大,只是密度发生了变化,而水是由温度变化决定它的密度和体积变化的,所以测出水的体积比冰的体积小1/10、
宇宙间比如太阳表面温度达1.4亿亿亿亿摄氏度,最低温度零下-273.4度,水遇到不断升高的温度会沸腾至汽化,遇零度往下的会结冰,(比如冬天温度下降结冰,能把自来水管的弯头冻膨胀而裂开)这温度下降冰到整个宇宙成冰窖,你能当个科学家,就能实验得到这些具体的数据。
其实从古人发明的这些文字如:温暖、温馨、温柔中就知道古人也很聪明,还有夫妻间的感情有知冷知热来形容,只是常人不去总结这些自然规律罢了!
谢谢你的阅读🙏!
水的体积与温度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
先来讨论水的密度与温度的关系。水是一种神奇的物质,它的神奇表现在许多方面与其它物质有不同的地方。其中之一,就是水的密度与温度关系不符合热胀冷缩原理。在一般情况下,大多数物体的温度升高时,物体的体积膨胀、密度减小,表现为“热胀冷缩”现象。然而水的密度要划分为三个阶段:在4℃以上,4℃时,在4℃以下。在4℃以上,其密度虽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在4℃时,水的密度最大。在4℃以下,密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即水在4℃以下有“热缩冷胀”的反常膨胀现象。
寒冷的冬天,冰水接触处,水和冰的温度总为0℃。这是由于冰是晶体,晶体在熔化或凝固时温度不变。若温度低于0℃,水会继续凝固成冰,若温度高于0℃,冰会熔化为水。在凝固的过程中会保持0℃不变;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也保持0℃不变。从冰水接触处开始,随水深的增加温度逐渐升高,密度逐渐增大,直至底部的水保持4℃不变, 此时密度最大,以保证水中的鱼儿不会被冻死。
对于这种现象,科学家有不同的解释。本人根据分子动理论来理解,在质量一定的情况下,物质的密度由体积大小决定,而体积大小是由分子间的距离大小决定的。4℃以上,随温度升高水分子的热运动加剧,分子间距离变大,体积变大;相反,温度下降时,水的体积变小。当温度等于4℃时,分子间的距离达到为最小,体积最小。
这主要是水在不同的温度下,水中的单个水分子数目、双个水分子数目、多个水分子以氢键形式形成的“分子团”的数目不同。如果“分子团”数目较多,“分子团”之间的平均距离就会变大。温度下降越多,这些“分子团”越多,分子间的距离越大,体积就越大。在4℃时,以氢键结合的双水分子数目最多,水分子的间距最小,水的密度最大,水的体积最小。
知道上述原理就可以知道水的体积与温度的关系了。根据密度的计算公式:ρ=m/v,物体的质量不与温度、状态、位置、体积等因素的变化有关,即质量是一个定值,在质量一定的情况下,物体的密度与体积成反比,而体积又与温度有关。对于水而言,4℃以上,温度升高体积逐渐变大;4℃以下,温度升高体积逐渐变小;当温度等于4℃时,体积最小。
水的体积与温度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
水分子是个V型结构的分子,当温度较高时分子运动速度较大,导致体积增大密度减少(这时水分子运动对体积变化影响占主导)。
当温度接近0摄氏度时水分子的V型结构趋于有序排列,体积增大密度减小(这时水分子有序排列对体积变化占主导)。
当温度在3.98℃(一个标准大气压)时,水分子运动对体积的起不到主要的影响,而水分子多以(H₂O)₂的形式存在,还没有形成大规模的有序排列所以这时密度最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