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下旨处死儿媳,大臣认为太残忍,为何百姓却拍手称赞?

好,我来答!

《明史》中记载了这样一件奇怪的事:

洪武十八年(1385年)三月二十四日,册信国公汤和之女为鲁王妃;十月二十一日,鲁王就藩于封地兖州府。

洪武二十年(1387年)七月初七日,册信国公汤和之女为鲁王妃。

仅仅时隔两年,朱元璋怎么会下诏将汤和的两个女儿分别都嫁给了他的儿子朱檀呢?

汤和是朱元璋的发小,也是他造反的领路人,是朱元璋称帝后封赐的8公爵之一。他的女儿,必然不会给男人做小,姐妹俩都嫁给了朱檀,这其中必有缘故!

究竟是怎么回事,且听非空慢慢到来!

鲁王朱檀的母亲是郭宁妃,虽说不是嫡子,可他母亲也是跟朱元璋南征北战,没少替朱元璋分忧解难。朱元璋建立了大明帝国之后,郭氏很受朱元璋宠爱,曾命她摄六宫事,是宫中地位最尊贵的妃子,位置仅次于马后。

所以说朱元璋很疼爱朱檀这个儿子,在他16岁时就封他为鲁王,并让他娶了开国元勋汤和的女儿。

据说,朱檀到了兖州之后迷上了炼丹,并听信道士的蛊惑,认为从童男子炼丹可以长命百岁。

于是他就犯下一个致命的错误,导致英年早逝。

鲁王炼丹吃药,导致身体越来越差,夫人汤氏就命人大肆购买八岁男童,买不到就去抢、抓,反正他是王爷,没人敢把他怎么着。

一些人贩子趁火打劫,打着王爷的旗号偷八岁男孩去贩卖,一时间兖州附近的百姓人心惶惶。

地方官不敢直接去管,就禀报给了朱元璋,朱元璋当然大怒,命人前去捉拿朱檀。

到底是朱元璋的亲生儿子,朱檀还命大,没有被老爸处死。

可是,他的王妃汤氏可就惨了,替丈夫背了黑锅,被朱元璋判了个凌迟。

经大臣求情,再加上发小汤和的面子,朱元璋将凌迟改为斩首。

凌迟也好,斩首也罢,反正是汤家大小姐为此丧命了。

朱檀相对来说比较轻,被处髨刑。

髨刑是中国上古五刑之一,为将人头发全部或部分剃掉的刑罚,主要是为了羞辱犯罪者。三国时曹操的马踩了百姓的麦子,他决定削去头发当成惩罚,就是髨刑。

在朱元璋眼里,一万个儿媳妇也顶不上他的一个儿子,他当然舍不得杀。

但这只是一个传说,据《明史》记载:

朱元璋称帝后,吸取历朝历代的经验,制定了一部《皇明祖训》,其中有非常严格的王子王孙出行制度。

朱檀在兖州城外建了一座园林,与汤王妃在里面居住,夜不归宿。在朱元璋看来,这是在挑战自己的权威!他立即下诏,对鲁王朱檀施以髡刑,儿媳妇汤氏则被赐死。

大概是汤氏怂恿鲁王搬到城外的,故而受到的惩罚更重。

杀了汤和的大女儿,朱元璋接着又把他的小女儿嫁给了儿子朱檀。竹潭。之所以这样安排,朱元璋还是为了安抚一下汤和。

而他的儿子鲁王被处以髡刑之后,因为迷恋丹药,仅仅过了两年就死去了。朱元璋一气之下,将。他的封号改成了荒王。

如今在山东邹城一带,提起鲁王倒没多少人知道,可要是问荒王是谁,人人都知道是朱元璋的儿子。

再说说朱元璋杀死的另一个儿媳妇!

朱樉是明朝第一任秦王,母亲是孝慈高皇后马氏。由于是马皇后所生,他的地位几乎仅次于太子朱标。

在朱樉刚成年时,朱元璋就让他娶了元朝河南王王保保的妹妹为妻。后来,朱元璋又将开国功臣邓愈的长女赐给朱樉,成为他的次妃。

可后来朱樉却很令朱元璋失望。他荒唐无度,性格残暴,出征西番时,掳走一百五十名幼女,又将一百五十五名幼男阉割,许多被阉割的男童由于恢复不好而导致死亡。

不仅如此,朱樉还在王府大兴土木,役使军民在宫中建起亭台池塘取乐,与次妃邓氏在其中折磨宫人取乐。被人告发后,朱元璋把他召回京城,斥责他:“不晓人事,蠢如禽兽”。

朱樉宠爱次妃邓氏,而将正妃王氏软禁于别处,每天只是用粗糙的器皿装一些不新鲜的食物给她食用,邓氏也跟着他虐待王氏。

这些朱元璋都忍了,毕竟是自己的亲儿子。可接下来发生的事,让朱元璋实在是忍无可忍。

邓氏变本加厉,不满足于他的王妃之位,私下找人定做了皇后专门穿的衣服,一个人在王府内偷穿。

结果此事被人告发,朱元璋再也无法忍受,以朱樉过失太多为由,将其召回京城,监视居住。

皇太子朱标跟他是一母同胞,便在父亲面前为弟弟求情。朱元璋命朱樉率兵前往洮州(今甘肃临潭县)征伐叛番,算是戴罪立功。

可谁也想不到,在刚刚到达甘肃时,朱樉被三名老妇人下毒致死,年仅四十岁。

至于说这三个老太太为什么要害死皇子,史书没有明确交代。不过肯定不是朱元璋指使的,毕竟虎毒不食子啊。

儿子死后,朱元璋把怒气都撒到了儿媳妇身上,下令让邓氏自尽。

按道理说,他这两个儿媳妇死得都不冤,也罪有应得。因此朱元璋杀了这两个儿媳之后,朝野一致称赞。

感谢大家阅读。

朱元璋下旨处死儿媳,大臣认为太残忍,为何百姓却拍手称赞?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大明王朝,开始了一个新时代,朱元璋一代帝王,虽然出身不高,但是得国最正。朱元璋一路打下天下,他的文化水平确实不高,不过在打天下的过程中肯定在不断的学习,而对于人事,他的心里始终明镜一般,王朝建立后,他开始规划并落实自己心中的天下,不仅大力治理官员贪腐,不惜大开杀戒,而且,对于家务事,一旦有人越界,他也毫不手软,快刀斩乱麻!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朱元璋不同于其他朝代的皇帝的点就在于:他是从一介平民一步一步才做到了皇上的位置,在他在位期间,杀了很多人,其实不乏有陪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同样他也对贪污腐败绝不姑息,但手段极其残忍,按照他的做法,那天子犯法应该与庶民同罪,但是他偏偏就处决了他的两个儿媳妇。

有个说法就是,朱元璋小时候穷怕了,所以对自己的子女格外仁慈,凡是他朱家的血脉,分封赏赐样样不少,只要儿子没有什么大过错,基本无视。(但其实有了过错,他也是极力保自己的皇家血脉。)但是对儿媳妇就不同了,朱元璋登基以后,他的儿子们基本都与陪他打天下的家庭定了嫁娶,其中被处死的这两位儿媳妇,一个汤氏,汤和的女儿,(汤和:为数不多的开国元老中没有被处死的一个人)。一个邓氏,邓愈的女儿。

第一位被处死的儿媳妇是他第十个儿子朱樉的老婆

是大臣汤和的女儿邓氏,这个邓氏只是一个次妃,但是她非常嚣张跋扈,性格狂妄。因为汤和对大明王朝来说是个大功臣,所以邓氏自以为自己是功臣的女儿,嫁过来以后就经常为难正妃,经常在后宫掀起争斗,她还时常在朱樉的耳边说正妃的坏话,以此获得宠爱。后来朱樉就彻底冷落了他的正妃,同时还和邓氏一起虐待自己的仆人,以此为乐趣。

他们的这些做法朱元璋早就有耳闻,但是始终没有重视。后来邓氏见自己的做法没有人敢阻挠,就更加嚣张起来,她想着自己有朝一日可以当上皇后,于是就让朱樉偷偷给她做了一件皇后的衣服穿,她的这个做法彻底惹怒了朱元璋,这是挑唆自己儿子篡位啊,所以朱元璋觉得邓氏根本不是一个合格的妃子,于是就将她赐死了。

第二位被朱元璋赐死了的是鲁王原配妃子汤氏

据《明太祖皇帝钦录》记载,鲁王朱檀夫妇,在封地胡作非为,公然将民间七八岁、十余岁的孩童抢入王府,数日才放出。有些还被阉为仆役。甚至,夫妇二人还跑去抢军人的孩子,带入王府,有释放的,有没有被释放的。以致于军人家属,每次看到王府中的仆役出门,都纷纷将自己的孩子藏于床下。

朱元璋听闻了此事,大怒,下谕旨说:

“鲁至无礼,其妃当凌迟处死”。

还说:“这夫妻两个,死罪绝不可逃,合当凌迟信国公女”。

根据《明史》、《明实录》多方对照,汤和的这位女儿在洪武二十年,应该的确是死掉了。推测是王妃汤氏知道消息后,自尽了。

朱元璋在大汤妃死后,于当年,又册封了汤和的另外一个女儿为鲁王妃。而鲁王,在洪武二十二年,死于服食丹药中毒。朱元璋认为其做事荒唐,怪诞不经,所以谥号“荒”,史称“鲁荒王”。

鲁王妃之死,在清初査继佐所撰的《罪惟录》中记载,鲁王

“尝建一苑城外,与妃同宿。上召入宫髡之,赐妃自尽”。

这里说的是因为鲁王夫妇宿于城外别苑,被朱元璋施以髡刑,并赐死了鲁王妃。

可能,两件事鲁王夫妇都做过吧。但是,因为外出居住,就赐死了王妃,总有点让人匪夷所思。应该还是鲁王夫妇拐带阉割孩童,因此,鲁王妃汤氏才被赐死的可能性较大。总之呢,鲁王妃汤氏在洪武二十年的确是薨逝了。

朱元璋非常护犊子,即便儿子错了也都怪在儿媳妇身上,虽然他儿媳妇也挺可恨的,但是一个巴掌拍不响,两方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这不朱樉的妃子一直吵吵着想要一套皇后的衣服,她做事不计后果,难道朱樉这么大的人了连是非都不分么?还能由着妃子胡来?所以这朱樉也是有罪过的,可是朱元璋并不这么想,毕竟朱樉是他亲儿子,儿媳就不一样了,所以他把错一股脑的推给了儿媳。还有朱檀也是,他的妃子汤氏把人家孩子害死了,影响恶劣,朱檀也参与了这件事情,可是朱元璋只是对他处以髡刑。

总结:朱元璋的一生其实有功有过,他有战略眼光,但是有时候处事也是私心太重,往往忽略了整体的因果,从他对待自己儿子和儿媳妇的态度,便可以看得出来。

朱元璋下旨处死儿媳,大臣认为太残忍,为何百姓却拍手称赞?

朱元璋的儿女非常多,有26个儿子,18个女儿,这在中国古代帝王中也是不多见的,排在宋徽宗、唐玄宗和康熙帝之后,位列第四。

同时,朱元璋也是一个非常“护犊子”的皇帝,绝不允许有人说他孩子们的坏话,比如曾有一个叫叶伯巨的人上书,说朱元璋分封儿子们做藩王,恐怕将来会成尾大不掉之势。结果朱元璋大发雷霆,“小子间吾骨肉,速速逮来,我要亲手将他射死!”最终,叶伯巨被关在刑部监狱,受尽虐待,活活饿死。

万一儿女们真的犯了错,朱元璋也不认为是自己孩子的错,而是觉得一定是他们身边的人教坏了他们。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朱元璋杀过功臣,杀过女婿,也杀过儿媳,但却从未对自己的儿女们下过手。

尤其是朱元璋下旨处死的两个儿媳,虽然都是功臣的女儿,但实实在在都是恶贯满盈的人,百姓闻讯无不拍手称快。而同样恶贯满盈的两个儿子,却被朱元璋轻轻处理之后便放过了。下面咱们就详细说一下这两个儿媳的故事。

朱元璋处死的第一位儿媳,是鲁王朱檀的王妃汤氏。

朱檀是朱元璋的十子,是郭宁妃所生。洪武三年(1370年),朱檀受封为鲁王。洪武十八年(1385年),朱檀就藩于兖州(今山东济宁)。朱檀的王妃是大功臣汤和的女儿汤氏。

朱檀的封地在山东兖州,此地比较靠近孔子之老家,儒家气息浓厚,可惜这里的氛围并不能将朱檀熏陶成一个温文儒雅的文学家,其长大后前往就藩,便开始了他的荒唐人生。

朱檀丝毫不理会这里的儒家风气,各种玩乐,弄得整个兖城乌烟瘴气的。夫妻两人想方设法地从各地招引来了各种方士,让他们齐聚在鲁王府内炼丹。为了尽可能地实现长生不老的愿意,朱檀派自己的亲信护卫四处去抓男童,弄得整个兖州城天怒人怨,成为了人间炼狱,不少人为了躲避他的魔爪而逃出城去。

朱元璋知道此事后,怒不可遏,派人将夫妻俩抓起来送到了南京,准备处死。但等到见面,终究是父子情深,朱元璋还是没能下得去手,最终朱檀被施以“髡刑”,就是把全身的毛发都剃光,可谓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而朱檀的王妃汤氏可就没那么幸运了,朱元璋认为正是汤氏教坏了自己儿子,当即下令将其处以最残酷的凌迟之刑。大臣们觉得汤氏毕竟是功臣之后,这么做太残忍了,纷纷劝解,最后朱元璋让其体面地自尽了事。

事后,朱元璋做主,又让汤和将次女嫁给了朱檀,汤和依旧是皇亲国戚的身份。可是,朱檀回到自己的藩地兖州城时,依旧追逐着自己长生不老的梦想,继续疯狂服用各种仙丹,最终年仅二十岁就一命呜呼了。

当朱檀的死讯传到南京时,朱元璋是既伤心又痛恨,给他取了一个恶谥为“荒”,并下令其他儿子引以为戒。

第二个被朱元璋处死的儿媳,是朱元璋次子、秦王朱樉的次妃,功臣宁河王邓愈的女儿。

朱樉的妻子有两人,正妃乃是王氏,是元末大将王保保之妹,次妃是邓氏,乃是开国卫国公邓愈之女。

当初朱樉迎娶王氏,本就是朱元璋想向王保保示好,有意劝王保保投降特意为之。所以,朱樉并不喜欢王氏。史载,朱樉专宠邓氏。为了讨好邓氏,朱樉派人到沿海抢掠珠翠,导致许多百姓家破人亡。不仅如此,夫妻俩还在秦王府中滥用私刑,看哪个宫人不满意,便要割掉宫人的舌头,千方百计折磨对方。

当然,朱樉自己的生活更加“放荡不羁”,不仅大兴土木,还荼毒百姓,做了很多劳民伤财的事情。气得朱元璋写信大骂朱樉,“今朕见在,尔不晓人事,蠢如禽兽。朕加尔以责罚,庶可无疑。”

有人不堪忍受,向朱元璋告发了朱樉和邓氏。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以朱樉过失太多为由,将朱樉召回京城,准备处理。此时恰好太子朱标巡视陕西回来,见到这种情况,便给这位弟弟说了很多好话,朱元璋看在朱标的面子上,让朱樉返回藩地,继续做他的藩王。

但是,朱元璋认为朱樉之所以如此不堪,是因为邓氏的教唆,因此下令将邓氏赐死。

第三个死于朱元璋之手的儿媳,正是秦王朱樉的正妃王氏。

朱樉回到西安,他表面上“恪尽职守”,暗地里仍旧我行我素。《太祖皇帝钦录》记载:“(秦王)连年着关内军民人等收买金银,军民窘逼,无从措办,致令将儿女典卖。”意思是,朱樉连续多年向关内的军民搜刮钱财,有些百姓被逼无奈,只得卖儿卖女。

为了防止有人到京城告密,朱樉还专门派人在沿途拦截赴京人员。秦王府内的罪人,按律应解赴京城治罪。但是朱樉害怕这些人到了南京之后,会泄露自己在封国胡作非为的事实,竟然将这些人全部灭口。所以,在表面上,朱元璋甚至认为朱樉已经“改过自新”了。

明朝洪武二十八年,西番叛乱,朱元璋命朱樉带领平羌将军宁正前往洮州(今甘肃临潭县)平叛。叛乱平定后,朱元璋很高兴,给了朱樉非常丰厚的奖赏。

可惜的是朱樉并没有体会老父亲的一片苦心,朱元璋刚奖赏过他,他就命人将西番叛军中的美女全部掳入秦王府,连孕妇也不放过。不仅如此,朱樉还掳走150名幼女,又将150名幼男阉割,很多西番家庭因此家破人亡。

洪武晚年,朱元璋一心想安抚西番十八族,朱樉如此做法,不仅残忍暴虐,而且还坏了朱元璋的大计。朱元璋得知朱樉的罪行后,非常生气,不仅打算追回对朱樉的封赏,还打算将他带回京城严惩。

然而,就在朱元璋派人前往西安的时候,朱樉死了。有三位老妇人忍无可忍,偷偷在朱樉经常食用的樱桃煎中下毒,最终,老天有眼,朱樉果然毒发身亡。

朱樉死后,命礼部尚书任亨泰定丧礼谥“愍”,认为他死有余辜、德行不良。但老来丧子之痛,却让他同时还下了另外一道命令,就是让秦王妃王氏陪葬,相当于变相的处死了王氏。

朱元璋下旨处死儿媳,大臣认为太残忍,为何百姓却拍手称赞?

朱元璋下旨处死儿媳,大臣认为太残忍,为何百姓却拍手称赞?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句话用在朱元璋身上是再好不过了,朱元璋有26个儿子,16个女儿。杀伐果断的朱元璋不仅杀了很多贪官污吏,也处死过自己的驸马也就是女婿,也处死过自己的儿媳妇。被朱元璋处死的儿媳妇是次子朱樉的次妃邓氏和十子朱檀的王妃汤氏。这两个儿媳妇嚣张跋扈甚至残害儿童最后都被处死了。但是两个人都是功臣的女儿,所以有些大臣还是觉得处死了很残忍,但是老百姓痛恨两人嚣张跋扈,觉得朱元璋一视同仁,当然拍手称赞。

朱元璋为何处死朱樉的次妃邓氏?

朱樉是朱元璋的次子,是马皇后所生,从小受尽宠爱。朱元璋给自己的儿子都封了藩王。洪武十一年(1378年),朱樉就藩于西安。功臣宁河王邓愈的女儿嫁给了他做次妃。

虽然只是次妃,但是仗着自己父亲有功,邓氏素来嚣张跋扈。邓氏常常无端殴打侍女和仆人,甚至还要求朱樉给自己做了一件只有皇后才能穿的衣服。有人不堪忍受,向朱元璋告发了朱樉和邓氏。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以朱樉过失太多为由,将朱樉召回京城,但是皇太子朱标巡视关陕后,又给自己的弟弟说了很多好话,朱元璋又让朱樉返回藩地。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正月,朱樉想将功赎罪,率领平羌将军宁正前往洮州(今甘肃临潭县)征伐叛番,也取得了胜利,但是却也因为多次露宿山野时得了瘴疠。这一年的三月,朱樉去世了,朱元璋一直觉得是儿媳妇带坏了次子朱樉,所以下令她殉葬也就是处死了她。同时,朱元璋给了朱樉谥号为愍,意思是说他“不修养德行,以致殒身,故赐谥号为愍。”

朱元璋为何处死朱檀的王妃汤氏?

朱檀是朱元璋的十子,是郭宁妃所生。洪武三年(1370年),朱檀受封为鲁王。洪武十八年(1385年),朱檀就藩于兖州(今山东济宁)。朱檀的王妃是大功臣汤和的女儿汤氏。

“尝建一苑城外,与妃同宿。上召入宫髡之,赐妃自尽”。《罪惟录》

朱檀和汤氏在王府外面还修了别苑,两个人做什么了?这两个人非常奇葩,居然强行把很多老百姓的孩子弄进别苑阉割了取乐,当地百姓对他们是恨之入骨。两个人荒唐的行为也传到了朱元璋的耳中。朱元璋顿时大发雷霆,决定对儿子处以髡刑,就是把他的头发全部剃掉了。但是对于自己的儿媳,朱元璋就下令赐死了。其实从这可以看出来朱元璋对儿子媳妇还是不一样。

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朱檀因服食金丹,毒发伤目而薨。朱元璋给朱檀谥号"荒",意思是说朱檀做事荒唐,怪诞不经。

朱元璋下旨处死儿媳,大臣认为太残忍,为何百姓却拍手称赞?

朱元璋狠起来连自己都能咬一口,更别说儿媳妇了。

朱元璋的第十个儿子叫朱檀,好文能诗,谦恭下士,老朱本来是很喜欢他的,出生不久就封他为鲁王,并且与开国元勋汤和的女儿联姻,小小年纪,朱檀的人生就达到了巅峰。

16岁时,朱檀带着小媳妇到了自己的封地鲁地。

小两口与朱元璋的距离远了,没有了皇家的约束,好自在啊,在封地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好不快活。

说句实话,对不成熟的人而言,约束往往是个好事。

没有了老朱的管教和威慑,小两口竟然渐渐的误入了歧途。

朱檀幻想能成为长生不老的神仙,他养了很多道士,痴迷于丹药之术。

他的妻子小汤氏也是猪队友,糊涂人,不但不进行规劝,进行阻止,相反一直鼓励丈夫的修仙大业。

后来朱檀身边的道士骗他说,常规的修炼太耗时,如果用100个8岁的太监做法事,可以加速成仙。

朱檀夫妇竟然相信了这帮神棍的鬼话,汤氏亲自带人,在封地内到处搜寻8岁男童,孩子被抓之后,立即阉割净身,拘禁在王府,一时民怨沸腾。后来,他们丧心病狂地将魔爪伸进军营,不少军营的幼儿都被他们抓走了。

有人向朱元璋汇报之后,朱元璋勃然大怒,公开下旨:鲁至无礼,其妃当凌迟处死,立即逮捕鲁王夫妇进京。

朱元璋赐死了儿媳妇汤氏,对儿子鲁王朱檀也进行了惩罚,施以髡刑,把朱檀头发剃光了进行羞辱。

朱檀在受刑后并未悔改,继续迷恋金丹,二十岁时中毒而亡。

朱元璋十分惋惜这个荒废的儿子,谥号“荒”,人称鲁荒王。

朱元璋下旨处死儿媳,大臣认为太残忍,为何百姓却拍手称赞?

明太祖朱元璋,正儿八经的草根皇帝,从当年连饭都吃不饱的放牛娃,经过多年的不懈打拼,推翻了元朝统治者,干掉了陈友谅等竞争对手,开创了大明王朝。后来,为了稳固统治,通过胡惟庸案及蓝玉案,除掉了不少官员,留下了烂杀功臣的污点,但朱元璋依旧是历史上难得的雄才大略的皇帝。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采取了与民休息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百姓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另外,他让刘伯温等人修订了《大明律》,打击贪官污吏,对于那些胡作非为的官员,朱元璋绝不会徇私。

当时的一位驸马,仗着自己的皇帝的女婿,霸占良田,欺压百姓,此事被朱元璋知道后,立马派锦衣卫将他抓到京城,并判处斩首之刑。从此之后,王公大臣再也不敢嚣张,百姓纷纷为皇帝的做法点赞。后来,朱元璋下旨处死了两个儿媳,大臣们都认为太残忍,百姓却拍手称赞,这究竟是为何呢?

朱元璋一生共有42个孩子,其中26个是儿子,除了个别夭折的皇子及太子朱标外,其他长大后都被封为藩王,类似于土皇帝。次子朱樉,在洪武十三年被封到西安,并且娶了功臣邓愈的女儿;十子朱檀 ,被封为鲁王,其王妃为信国公汤和的女儿,朱元璋却不顾大臣的反对,将这两个儿媳处死。

先说一下邓氏,虽然她是朱樉的第二个妃子,但因长得非常漂亮,加上父亲邓愈的关系,深得丈夫朱樉的宠爱,其地位远超其他王妃。朱樉为了讨宠妃邓氏欢心,居然公然违反当时朝廷的规定,给她购买一些只有皇妃能用的物品。另外,邓氏还无端殴打侍女和仆人,并以此寻找快乐。

有人不堪忍受,就向皇帝揭发了朱樉和邓氏的所作所为,朱元璋闻之大怒,并要废掉朱樉的亲王地位。幸亏太子朱标宅心仁厚,出面为二弟说了不少好话,才使得朱樉躲过一劫。不久后,邓时就上吊自杀了,十有八九是朱元璋所赐死。

再说一些鲁王及其妃子汤氏,他们二人更是奇葩,多次派人到强行把百姓家中五六岁的孩子带入府上,然后将他们阉割位太监。当地百姓无不对鲁王恨之入骨,但因他是皇帝的儿子,却有无可奈何。俗话说,多行不义必自毙,鲁王及妃子的事情传达了朱元璋的耳中,顿时大发雷霆,并说道:“这等泼东西,一日着内官召回宫来凌迟了。”

最后,朱元璋下旨对儿子鲁王处以髡刑(剃掉头发),并将儿媳汤氏处死。刚开始,满朝文武还想为汤氏求情,认为她毕竟是汤和的女儿,处死的话太过残忍。但是,明太祖朱元璋却没有听从大臣的意见,还是把邓氏处死了,鲁王封地的百姓听说此事后,无不拍手称赞。朱檀于公元1389年病死,谥号为“荒”,故被称为“鲁荒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